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治病说
                                经典治病说

     经典,是解决问题的。人生病了,要吃药。人类生病了,要读经典。如果把经典比喻成药,请大家思考一下,《弟子规》是什么药?《论语》是什么药?《易经》又是什么药?我们能不能乱吃药?

  经典教育的兴起,有一个特定的条件,是我们都感觉到道德的缺失,也就是,整个社会病了,人类病了,出现了各种病态。所以,把经典比喻成药,是可以的。《弟子规》,尤其明显,主要是针对一些有问题的人;《论语》,也是明显的。这类经典,可以立即有效地治疗某些“疾病”,因此得到许多人的欢迎。但是,并不是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病,对于没有病的群体,是不是也应该吃这些药,则需要我们用心思考。

  人们以为,只要是经典,读了没坏处。但是,许多读经典的孩子,并不是一直读《弟子规》就表现很好,一直读《论语》就没有问题,恰恰相反,出现问题的,比比皆是。特别是对于刚出生的孩子,什么问题也没有,他们一定也要从小吃《弟子规》《论语》这些“药”吗?这是从内容上,值得我们思考的。

从吃法上,更是值得思考。一天读经十小时,大量读经,这种行为,到底可行不可行?就算是病,也不是只吃一种药,何况没有病呢?

   所以,这里边有太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弟子规》是对一些普遍性的顽疾,比如“皮肤病”“疮肿”,有疗效的;《论语》则是调理为主的,比如“上火”的人;《易经》是什么呢?《易经》可以说不是药,而是一种行为方式,类似慢跑、太极拳,它的效果也许不能立即呈现,但是经过长期的锻炼,却可以让一个人根本不得病。《易经》是无为法,是大道;《论语》《弟子规》是有为法,是小道。

   以上是我对于经典与疾病治疗方面的一些思考。总之,经无戏言,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我们把重点放在典,放在论,放在规上,是典型的不懂先后、本末倒置。而当世如此本末倒置者,岂止不懂经典教育的人。就是推广经典教育的人,同样,大部分都是本末倒置,这是我们真正感到难过的地方。而且他们的思考能力更低,远远不如一些普通民众,能够接受新的思想。

  各位家长朋友,赖老师能够给大家的,就是思考能力。千万不要被专家的名声吓倒了,有时候跟错师父,产生的负作用,比没有师父更可怕。曾经有一位老者,慨叹地说了一句话:“我目本明,遇师而瞎。”请各位深思之,深思之,深思之。实际上,当一个学生走进校门时,已经被弄得“高度近视”了,学校教师只不过是使学生更看不清。当学生走上社会后,受误导的机会更多,这才真的变成了“瞎子”。难怪有人声嘶力竭地唱:“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刚刚出生的孩子,聪明伶俐,需要的是养正,而不是规正、论正。以何养其正?《易》曰:“君子以经纶。”圣贤处处讲得明白,奈何我们远离圣贤,数典忘祖,不明真经为何物,久矣哉!

普及经典教育,提高道德水平,时不我待,时不我待!育心经典,首次提出系统读经的理论,创立累积式教育法,也许,这是解决当代教育问题的唯一良方。

                                    (2011-04-2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帮助国内这股国学热,更好的消化吸收?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论语》经典30句释义
认识几个概念:“读经”、“时机”、“内容”、“态度”
感恩教师节----反思论语的教学
中国经典要是浓缩到10本书必读,请问是哪十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