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道中医三年制 | 学员尝药小记(二)



“自道中医三年制”第二学年已经开始,随着同学们学习时间越来越长,专业度也越来越高。在草药方面,马凯翰老师在为大家讲解了草药的基本药性之后,同学们自发组织了尝药系列活动小组。

这次活动,同学们亲自煎药尝药,体会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开阖。此次活动也得到李辛老师的支持,同学们将尝药记录提交给李辛老师,李辛老师也给出评价和建议。

学习中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也很鼓励大家能够动手实践!



药材 | 李佳

煮药 | 潇誉

随录 | 笑玫



五、厚朴 (川朴、紫油厚朴)



生长:喜光的中生性树种,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地林间,幼龄期需荫蔽;喜凉爽、湿润、多云雾、相对湿度大的气候环境。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常混生于落叶阔叶林内,或生于常绿阔叶林缘。

性味与归经:苦、辛、性温;脾经,胃经,大肠经。

炮制:厚朴: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晒干。姜厚朴:取厚朴丝,照姜汁炙法炒干。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本草经集注》:干姜为之使。恶泽泻、寒水石、消石。


《药性论》:忌豆,食之者动气。


《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⑤《本草经疏》:凡呕吐不因寒痰冷积,而由于胃虚火气炎上;腹痛因于血虚脾阴不足,而非停滞所致;泄泻因于火热暴注,而非积寒伤冷;腹满因于中气不足、气不归元,而非气实壅滞;中风由于阴虚火炎、猝致僵仆,而非西北真中寒邪;伤寒发热头疼,而无痞塞胀满之候;小儿吐泻乳食,将成慢惊;大人气虚血槁,见发膈证;老人脾虚不能运化,偶有停积;妊妇恶阻,水谷不入;娠妇胎升眩晕;娠妇伤食停冷;娠妇腹痛泻利;娠妇伤寒伤风;产后血虚腹痛;产后中满作喘;产后泄泻反胃,以上诸证,法所咸忌。


潇:有明显香气的药,气和味同时入口,在鼻腔缓缓下去,“缓降香”,有香料的味道。

徐:头脑清醒了,好像在头上散发开的感觉。味道也好喝。

兰:味厚,气厚微辛、苦,重浊。

美:有嗳气,喝了后感觉把气给理开了。

佳:有木气,很明显。厚朴往下降的力比大黄和黄芩要缓和不少,质地更轻,感觉更多的作用于气分的下降。 李辛老师评:很好 

文:回味的苦,不是一进口的苦,精油挥发的感觉,嘴里有涩,这种香味不足以让人开心。

笑:远不如长的那么粗糙,不是清飘的气,是有点沉稳的气。树木原本的沉静感。 李辛老师评:很好 

琨:(已不胜药力)。 李辛老师评:罪过罪过,阿弥陀佛 

漓:超难喝,闻上去还好,喝上去跟苦夹杂在一起的感觉不好。

盛:味道可以,与前面几味差异大,知母喝了很困,往下的力比较明显,位置也靠下走。而厚朴却将头的晕胀冲散了。



六、白芍 (青羊参)



生长:于海拔1500-2800米的山地、溪谷疏林中或山坡路边。

采挖与炮制: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

性味与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肺经。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潇:入口苦,舌中后已经甜了,淡和涩。

徐:觉得是收的,有点酸涩,厚朴喝完头脑清晰,现在喝完白芍又有点头胀。

兰:有点苦,有点酸,挺润的。

美:有点涩,有点麻舌头。

佳:所有苦味药最柔和的,有往下的作用,比较缓,不是竣烈的,相对于猛烈的苦降药,白芍适用的人群就会比较多。 李辛老师评:很好 

文:甜甜的,淡淡的,我的药。

笑:回味有点涩,不是直接拉下去的苦降,势柔。

琨:(已不胜药力)。

漓:(不胜药力)。

盛:没有特别的感觉。



七、栀子:(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等)



性味与归经: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生长:于海拔10-1500米处的旷野、丘陵、山谷、山坡、溪边的灌丛或林中,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



①《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衍义》: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治之。虚故不用大黄,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腑脏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物不可去。又治心经留热,小便亦涩,用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服,无不利也。


③《汤液本草》: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憹不得眠也。


④《本草经疏》:栀子,清少阴之热,则五内邪气自去,胃中热气亦除。面赤酒疱齄鼻者,肺热之候也,肺主清肃,酒热客之,即见是证,于开窍之所延及于面也,肺得苦寒之气,则酒热自除而面鼻赤色皆退矣。其主赤白癞疮疡者,即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谓。疗目赤热痛,及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者,总除心、肺二经之火热也。此药味苦气寒,泻一切有余之火,故能主如上诸证。栀子禀至苦大寒之气,苦寒损胃而伤血,凡脾胃虚弱者忌之,血虚发热者忌之。性能泻有余之火,心肺无邪热者不宜用;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而非热结小肠者不宜用;疮疡因气血虚,不能收敛,则为久冷败疮,非温暖补益之剂则不愈,此所谓既 溃之后,一毫寒药不可用是也。世人又以治诸血证,不知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瘀血凝结于中,则反致寒热,或发热劳嗽,饮食减少,为难疗之病,凡治吐血法, 当以顺气为先,盖血随气而行,气降则火降,火降则血自归经。不求其止而止矣。此治疗之要法,不可违也。


⑤《本草崇原》: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子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



潇:气清,还是有苦的味,  李辛老师评:很好 有冷汗出来,舌下生津。

徐:有点涩。

兰:微苦微甘,气薄。

美:(已不胜药力)。

佳:厚朴更往下的感觉,厚朴是降中和中以下,栀子降中以上和中,清上焦,感觉栀子降不下去,厚朴清中下和肠胃。 李辛老师评:很好 

文:喝到现在有些昏沉。

笑:有点甜,有点涩,比白芍涩,气味轻灵,感觉清上焦邪火。 李辛老师评:很好 

琨:(已不胜药力)。 李辛老师评:以后多尝尝 《神农本草经》上品 

漓:有点酸。

盛:昏沉。



八、连翘(黄花杆,黄寿丹,黄花条、连壳、青翘、落翘、旱连子、黄奇丹,香港俗称一串金)



生长:于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海拔250-2200米。连翘喜光,有一定程度的耐阴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也很耐寒;耐干旱瘠薄,怕涝;不择土壤,在中性、微酸或碱性土壤均能正常生长。

性味与归经:性凉,苦,微寒。归心、肝、胆经。



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


②《别录》:去白虫。


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


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


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


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潇:闻上去酸甜。

徐:(已不胜药力)。

兰:闻上去酸的,苦比较绵长,悠悠,不如黄芩的苦霸道。 李辛老师评:很好 

美:(已不胜药力)。

佳:连翘比想象中的苦,和生石膏一样都是比较直下的感觉,从上一直向下的药。不像栀子和厚朴分层下降。

文:闻上去有酸。

笑:热时闻上去有点苦,凉一些再闻有点酸,有向下的力道。

琨:(已不胜药力)。

漓:(已不胜药力)。

盛:(已不胜药力)。



尝药后续


佳尝药前吹过空调,有些外感,初尝药时并无明显症状,药尝到2/3处已经开始流鼻涕眼泪。傍晚6时许,感冒症状严重,不停喷嚏。

 李辛老师评:苦药过多,开泄之品需要配合甘缓,虽是尝药,这也是需要考虑配伍的 


誉也有明显阳气不足,脾胃不适。 李辛老师评:本气不足,用药当知无犯虚虚之弊。


玫傍晚后明显困倦神乏,因三四天前发烧身体还在恢复中,偶尔咳嗽有痰易吐。尝药后咳嗽加重,白粘痰不易咳出,睡下后断断续续咳了一晚。早起神阙穴有痛意,便便溏稀,泻下后痛感消失。后续咳了三天有余。自行刮痧后周五好转。

 李辛老师评:此体质气机病机不合药势,愿谨记而日后无误病患。


漓本来计划尝药活动后继续在拳馆上太极拳课,尝药结束后身心不支决定回家休息。

 李辛老师评:虚当阖,明理人也。


总结


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对这次尝药记忆犹新。


1.因为都是苦寒药,我们眼见着一开始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的气氛越来越安静,越来越犯困,说话声音越来越小声。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阳气沉降居然能对总体范围和气场有这么明确的影响。

 李辛老师评:痛苦令人深刻 


2.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同样一味药同样的剂量在不同的同学体内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正气足的偏实的同学就比较能够坚持到最后,(李辛老师评:经得起庸医多次误治)而偏虚的同学很快就会不胜药力,也会更快的犯困和萎靡并且出现脾胃稍有不适的症状(李辛老师评:所以要好好学习,否则经不起几次坏病)。很客观形象的让我们理解开药的轻重需要契合每一位病人的寒热虚实厚薄强弱。这是一个人在家尝药所体验不到的横向比较。


3.尝药的那天有两位同学是有外感的,尝药结束后两位同学分别反馈外感是有加重,可见药物的方向一定要合上邪气的方向,如果方向反了反而会延误病情。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类方与药症解析》选录
“脾胃伤则百病生”,应该如何顾护脾胃?
千古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不传之秘!
厚朴———多用破气少通阳
枳实与枳壳,你真的会用吗?
厚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