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修养 —— 刘明素老师的《黄帝内经》开讲啦!

昨天正值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的纪念日,看着朋友圈中对他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我想他一定是一个有着真正修养的人。那么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不妨从刘老师的“《黄帝内经》20讲”第二讲当中去找寻一下答案吧!

——小编寄语

“宁愿招惹真小人,都不愿得罪伪君子”。什么是“伪君子”?就是假修行,就是没有修养。真正的君子,真正有修养的人一定是身心同修的,一定是身体上的增长带来了精神上的增长。

那么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第一具备的条件和素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自我约束。这种自我的约束,实现的是什么?防患未然、自我保护。

防患未然、自我保护

《黄帝内经》经文当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字有着非常抽象和概括的作用,就像这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既是养身体的基本法则,同样也是调养精神的基本法则。

其实这里讲到的虚邪贼风,不只是指大自然四时变化的不正的气机,同时也指社会发展中我们所碰到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大家都知道“避风如避箭”,可是对于社会的不良风气,恐怕跟风的要比避风的多。其实这就容易导致我们生命能量的过度消耗。

在这些不应该消耗的地方消耗了自己的生命能量,当自己的生命面临真正的机遇和挑战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储备了。大家都知道,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我们自身的生命能量被虚邪贼风消耗殆尽,当你真正面临机会的时候,就显得无力回天了。

健康智慧提醒我们的是什么?身体健康的法则,就是生命健康的法则,这两者道理是相通的。用身体读经典,就是通过对形精准的认知,然后让形而上也实现精准的认知。其实讲到这里,我想很多朋友就明白了,一个真正身体健康的人,是不会被不良的社会风气所左右的,也不会被一时的浮华所引诱。这是真正的修养要遵守的第一法则。

实现自我的增量

那么我们来看修养的第二法则是什么,第二法则就要实现自我的增量。

《黄帝内经》当中是怎么说的呢?叫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那怎么才算恬淡虚无呢?

我们先看“虚”和“无”这两个字,“虚”不是假的意思,“无”不是空的意思,虚其实是放空的意思。什么是放空呢?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人体的两便和排汗都是虚的过程,所以我们人的乳房下面、乳头正下方有一个穴位,叫做“虚里”,是帮助人体排空的。

那么“无”代表着什么呢?恰恰是增长。听我讲过《道德经》的朋友就都知道了,无为是增量,有为是调节变量,在古人的认知当中,无为的法则是做大增量的法则,是把自身的成长放在第一位的法则,这样的成长不一定有具体的作为和目标,但是必须实现增长。

这样“虚无”这两个字我们就好理解了:就拿身体来讲,“虚”就是身体排泄垃圾的过程、排除毒素的过程,“无”就是实现五脏精微物质增长的过程。这样一讲,“虚无”两个字大家就不会再看成是虚无了,反倒是最真实有效的法则——第一就是学会放弃、学会清理、学会归零,第二就是有效学习、积极增长,实现增量。

那么“恬淡”两个字怎么讲呢?我在讲很多课的时候提到过,放下主观、尊重客观。当我们在身体某一个部位聚焦的时候,身体的气血一定会引发混乱;可是当我们真正心情平静、完全放松的时候,气血就会按照它最客观的法则去进行循行和传变。

如果我们学会把自己的思想放下,把自己的主观精神放松,然后真实、客观地去观察身体的真实存在,这就是给身体和精神最好的放松办法。当我们的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的时候,致虚的过程就会非常的秩序,为无的效果也会非常的明显。

其实从这四个字上我们来看,如果我们能放下主观的私利,去客观、真实地观察群体的需求和集体的利益,我想这个时候你做出的决定和作为,就会产生虚无的价值;如果把自己思想当中不该有的扔掉了,那群体社会可以让自己能够学习和增长的无就来了;如果我们都做到了这一点,体内的真气会畅行无阻,单位的一口正气也会畅行无阻。

虽然我不知道大家这样的修行将来会带给这个世界什么样的变化,但是,这几年参与到这样地实修行动当中来的朋友,其实都已经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我刚才讲的这一番话的意义。

道家的根深固蒂,讲的“道法自然”,其实就是让我们明白,我们首先要清楚最自然的法则,也就是虚和无的法则。道家思想的“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虚无的法则,就是排空和增长的法则。

通过这一段的分享,大家就明白了,其实想要学会增长就要学会放弃,你不懂放弃、不懂放下,偏要执着,就一定会影响你的增长,甚至不但不增长,反而会有更大的消耗在等着你。所以佛家一直苦口婆心地劝很多朋友要放下,放下是什么?就是虚里的过程。看来,不舍不得、不扔不长、不破不立。

“以不变应万变”

《黄帝内经》当中说,面对变化的时候怎么办呢?叫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个八个字很有意思,有着非常高明的逻辑,既饱含了儒家“履中蹈和”的思想,也饱含了道家“虚极静笃”的思想,还有佛家“如如不动”的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可还记得昨天我给大家分享运动法则的时候讲过的一个逻辑:气机的状态决定了运动量的标准,这里同样提到了精神的状态又决定了自身生命能量变化的标准。什么意思呢?

我想问朋友们一句话,当你面临到事业的升迁、职位的提拔、财富的增长,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你的精神有没有亢奋,你的心神有没有驰于物外,是不是到了这个时候就忘掉了自己的身体,会不会兴奋地失眠,会不会呼朋引伴、交相庆贺?我想百分之九十的朋友都会这样做的。

这是什么?这就叫精神驰于物外,这就与真正的修养是相违背的。老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就是精神内守;“宠辱不惊、去留无意”,那就是精神内守。

为什么儒家讲修身,道家讲修道,佛家讲修心。其实讲来讲去都是一回事,因为精神在一个人的身体里面,这就叫形神兼备;如果一个人的精神脱离了自己的身体,那就意味着“失神”。《黄帝内经》上说,“得神者昌,失神者灭”,当我们的精神离开了身体,就意味着我们由生走向了灭亡。身体是精神的道场,一个失去了道场的精神,就会变得神经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天天都要工作,每天都有应酬,如何保证精神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呢?这还要回到我讲的运动法则,当我们的身体,也可以说是我们的生命,在每天接受社会的磨砺和考验的时候,我们要时刻关注着,在与周围的人和事交涉的过程当中,我们身体所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什么意思呢?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与一个朋友经常见面,你的身心是否已经疲惫,还是每次见面都有所增长、有所裨益?如果是前者,那么就请你减少见面的次数,如果是后者,就请你思考见面的现实意义。

也就是说,身体和精神的真实感受是起点,每天在经历所有的人和事的时候,所有的反馈都要回到起点,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有最精准的、最真实的判断,然后指导我们的生命做出最真实的选择,也就是最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最好的修养。

一口真气畅行无阻,一个真人也一定畅行无阻,只有这样真正有修养的人、真正有修行的人,才能算的上是一个真正生命健康的人。

素和堂

新年巨献

齐剑健康讲堂开课啦!

本次分享主题:

健康智慧2019

——《黄帝内经》20讲

2019年1月9日06:00  准时直播

挺起民族的脊梁

从醒筋开始

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渝快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解读了就健康
上古天真论三(2)—梁冬对话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篇第三讲
上古奇书《黄帝内经》讲,真正的养生是这样的
《内经》一句话,告诉我们不生病的秘密
黄帝内经里不生病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