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学心得(第三十集) 罗国正 - 读者茶馆 - 中青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美学心得(第三十集)
罗国正
20111月整理、修改)
705、“崇高”这概念,有一个非常奇妙的地方就是:很多人仿佛都明白她的意思,文化人为准确地把握她,也自自然然地查一查字典、词典、辞典,看一看哲学家、美学家的论述,来丰富、核对一下自己的见解;很多哲学家、美学家也围绕着她有专门的论述、论证。崇高,象一个伟大而聪明美貌的女神,有无数的崇拜者和求爱者,引起人们心中无限多的幻想。可惜,很少人真懂得“崇高”的心。可以这样说,人们通过深入分析、理解、掌握“崇高”这概念,是接近人类精神的皇冠——哲学,和哲学这皇冠顶上的明珠——美学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方面的途径。
为什么历代这么多“高人”,都不能比较清晰地认识“崇高”这概念?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崇高”这概念有比较复杂的、多面性的结构。下面让我先将古今中外对“崇高”这概念的理解的大致情况简介一下,然后再将其分析。我相信,人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到“崇高”了。
一、
崇高可作为名词、形容词、动词加名词、动词加形容词出
现。例如:崇高作为名词,可以是美学范畴里一种现象的概括;作为形容词是可以表示雄伟、壮美、高大,或最高的、最高尚的;作为动词加名词,是表示崇拜特定的高度等;作为动词加形容词,是表示尊崇某种雄伟、壮丽、神秘事物,如此等等。
二、
中国古代以“大”代表崇高。如孟子说:“充实而有光辉之
谓大。”《国语.楚语上》:“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镂为美。”当代中国人对崇高的认识水平,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价值学大词典》(1995年版)由王旭晓撰写“崇高”的条款里知其大概,现摘录其中主要的观点如下:“审美类型之一,主要体现实践主体的巨大力量,展示主体与客体之间冲突和对立的状态,并在这种对立冲突中,显示出客体与主体相统一的历史必然性。”“进入文明社会后,蕴涵着深沉理性和观念力量的崇高出现了,它源于对一种带象性的至高无上的外在力量的崇拜,它失去了感性直观的性质,变成了观念的符号形式。这种崇高之所以为历史所认可,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巨大的历史力量,一种必然性、合理的力量。”
三、
古罗马时期希腊修辞学家朗吉弩斯(也有译为:朗加纳斯)
首次从文体风格在《论崇高》的著作里提出“崇高”。并认为崇高即“伟大心灵的回声”,美学特征是“伟大和不凡”。
其后十八世纪美国柏克(有的译为: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中,把崇高与美并列为美学范畴。柏克用人的自我保存、保护本能来说明崇高感的产生,他将巨大的力量、广袤的体积,令人恐惧,又未威胁人的安全的事物视为崇高。德国的康德则认为,崇高是不可比较、不可测量、不可战胜的“绝对的大”,令人恐怖。同时又是心理可借助的理性力量,是人的理性产生超越感官尺度和抗拒恐怖的能力,并可以通过这样来唤醒自己的力量,产生对对象的优越感。黑格尔把崇高与古代的象征艺术相联系,认为崇高是观念压倒或消灭了形式,崇高是指理念大于感性形式。英国的布拉德雷认为,崇高是指物质上、精神上的伟大,人们在想象的同情中与这种伟大的吻合。车尔尼雪夫斯基不同意康德、黑格尔的观点,他认为,长江大河的崇高是客观存在,不是在理念中。
四、
从美学的角度,我认为应该这样给崇高下定义:崇高是在
物质上、精神上巨大、雄伟、庄严、高尚、令人震惊、敬仰、神往,而又对人有益无害,并有生趣的事物,还充分显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五、
对崇高这概念的理解,人们可以通过崇高纵横向相对应的
概念的对照来加深认识,也可以在具体的应用中,运用四十二维时空观从物质的角度、精神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对应关系和显与隐的情况。例如,崇高与优美;崇高与卑微、下贱、渺小、卑鄙、萎屑等等。崇高与相对应的事物、概念之间既呼应,又存在着经常相互斗争、挤压、排斥的关系,这些是认识崇高的钥匙。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对比,就能更好地掌握崇高的内涵。现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以上的观点:
例①:晏殊有句非常形象地表现一种优美的诗句:“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例②:《武林旧事》有这样的记载:“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其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力雄豪。”这就是自然景观的壮美,给人以崇高感。
例①与例②已反映出崇高与优美的区别。
例③:孔子曾用这样的话来赞美尧的崇高:“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例④:长城是建筑美与自然美、物质美与精神美浑然一体的崇高,长城每一段都不同,加上日夜、四季的变化,太阳、月亮、星星、雨雪、花草树木等等的变化,还有历史和相关故事连在一起,能令人产生众多的崇高感。
从以上四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更形象、更深刻地品味到崇高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当特定的物体与人的精神,与人的本质力量结合在一起时,那怕是非常细小的物体,有的也能给人以崇高感。例如:微雕,一粒米上精美地刻上一首诗,我们也能感到创造力,艺术的崇高境界,精神力量的强大。
下面我站在美学的立场,多角度分析一下崇高。首先要知道崇高四个部分:
①空间物质的崇高。例如:宇宙星空等等。
②精神方面的崇高。例如:经典、英雄的精神等等。
这两部分是作为审美的客体,已客观存在着,当与主体发生联系时,随时可作用于主体,或主、客体互动。
③主体自身的崇高。主体分三个层次:整个人类作为主体,是崇高的实践主体,崇高的精神载体,既有崇高的目标,也有崇高的实践活动;既承传着世代相传崇高的精神,又为创造出新的崇高的观念、符号,同时也体现出巨大的、滚滚向前的、势不可挡的历史力量。崇高的主体也可以作为民族、集团、集体的层次来出现,这是中间层次,这中间层次可细分出若干个小层次。中间层次之间的崇高,既有互认的部分,也有相互排拆的部分,而显示出其具有集团性。崇高主体的最基础层次是个人,具体的个人作为主体,就存在着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崇高的情况,人群中有崇高的英雄,也有些人确是很卑鄙的,根本没有崇高。要真正认识崇高,必须从具体的个人来研究,掌握具体的、真实的材料,然后合乎逻辑地进行抽象、归纳,否则,理论就成了空中楼阁。当一个英雄人物作为审美主体时,常体现出主体的崇高;或一般人在平凡中,显现出类本质的伟大力量时,也常可以使人见到大爱无疆的精神。这时,作为审美主体的自己,也会觉得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是伟大的,如此等等。
④崇高感。不同的人,对崇高的感觉不是绝对一样,有的甚至是相反的。所以,崇高要具体反映在具体的人、具体的感觉上。崇高的最终落实,必须离不开崇高感。主体崇高感的深化,可以产生强烈的崇高情感。强烈的崇高情感常常表现为:自豪、豪迈、敬佩、慈善、无所畏惧、英雄情结、民族自尊心、高尚的道德感、感染力等等等等,可给人以强大的生趣。
崇高可存在于主体和客体,可反映于物质上和精神上,也有纵横向的对应概念和现象。我们要想更准确地把握崇高,可以将崇高的相关因素分别地,然后整体地纳入四十二维时空分析,并把握好生趣这关键和类本质的主线,以多个具体个人的崇高,作为基础性分析,将产生崇高感的生理机制和精神机制、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作为理论依据,这样,我们就容易接近真理。
时空距离,对崇高感的影响非常之大。有的因为距离近,清楚知道崇高的事实,而产生崇高感,也有的因为距离近,知道被审美的客体很多缺点,所以不能产生崇高感。相反,有的因为距离远,不能知道客体很多致命的缺点,而产生崇高感,也有的因为距离远,感受不到客体的崇高,而没有崇高感。这都与四十二维时空的显性与隐性关系相关。同时,进一步地加深对直接生趣及间接生趣、“折射性生趣”、“幻觉生趣”的理解。也是美学上经常遇到的类似问题和分析方法,须着实掌握。
由于所有的崇高,对于具体个人来说,都须经过“崇高感”来落实。所以,崇高具有相对性。崇高是在本能地、自觉地进行比较中产生的。这样,就存在一般崇高、特殊崇高(包括专业方面的崇高)、个别崇高三种情况。一般崇高,是符合普遍公认的崇高准则,或人们习惯性的认可,同时普遍的人都对此有真实的崇高感。在正常的情况下(历史上也间中出现不正常的情况),是主流社会提倡的崇高价值观和宣传口径,如果主流社会发生了价值观和宣传口径与公认的崇高准则偏离,甚至相反,这是动荡、斗争、改革,甚至是革命的先兆。不切合实际,主观臆想、凭空制造出崇高的形象,以不符合普遍认可的宣传方式推广,则既无效果,又浪费人力、物力,并必将被历史嘲笑。特殊崇高,常表现在特殊方面、特殊领域,或具有地方的、专业性的、特殊群体的崇高。特殊崇高有自己的群体、追求者、崇拜者。个别崇高,主要表现在个别人对崇高的认识、理解、追求、崇拜,并产生个别的崇高感。个别崇高是构成特殊崇高、普遍崇高的细胞、基础。个别崇高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有可能发展成特殊崇高,再由特殊崇高发展到普遍崇高。反之,普遍崇高也会脱变为特殊崇高,再由特殊崇高脱变为个别崇高。这些道理,都被人类的历史所证明的。例如:民族史、政党史、宗教史、艺术史等等,都有大量这样的史实。
由于崇高须要具体的人的崇高感得到落实,而崇高感的产生又同主体的生理结构、年龄、经验、价值观念、习惯、时空距离、专业水平、审美情绪、历史背景、社会氛围等等相关,也同崇高的客体的状态、体积、能量、内容、特定的时空等等相关。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或深或浅地影响着主体对崇高的认可或否定。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
例①:当人站在崇山峻岭的下面,仰望大山,如蚂蚁站在大象的脚边观象,相比较之下,显得自己太渺小时,很容易对大山产生一种崇高感。如果人坐在宇宙飞船中,在太空回望地球象块圆饼,再找这崇山峻岭时,这大山象在饼干上的一粒小芝麻,就可能对大山产生一种渺小感。
例②:一个武术大赛的冠军,对很多武术爱好者来讲,有崇高感。但对于一代武术宗师来讲,可能会觉得这武术冠军玩的是花拳绣腿,只具有表演套路,远远未到武学境界,实战能力不强。所以,没有产生崇高感。
崇高、崇高感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崇高常是在人的经验、认知的比较中,在感觉里得到落实。崇高是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面前或心中表现出非凡的或物质属性、或精神属性、或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从形式上或内容上使审美主体感觉到高大、广阔、庄严、挺拔、磅礴、突兀、不可阻挡的气势等等强烈印象;在性质上给审美主体感觉到:不可战胜、神秘、有力、能量巨大、刚强、坚韧、震慑、恐惧等等。崇高可以是事物量的巨大而引起感觉上产生质的变化,也可以是事物质的巨变,而引起感觉上有巨大的量的联想。这些感觉、联想既可以使人恐惧,也可以使人产生超越的念想和行动。人们习惯了的均衡、协调、秩序、节奏、比例、和谐等等,被彻底冲破,而突现出崇高,使人感到惊喜、疑惧、兴奋;崇高引起审美主体的这类崇高感后,可以激发主体进行追求、创造、发现、开拓、征服等等活动。在这种状态下,崇高成为人类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最高象征。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学的分析
(两材料)关于“中国美学”
浅谈“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命题 ——此命题的含义以及本质力量对审美关系的影响
体验本体:审美感悟与艺术创造
中国人的自然观
悲壮是唐代边塞诗最突出的美学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