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娄底”的来由,会不会让娄底人大失所望?

娄底新天地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情怀


重点推荐阅读

22岁当镇长,25岁当上市委书记,26岁竟把省委书记情人...

暴打骚扰女同事的上司被下岗,救下被杀手围攻的省纪委副书记,走向巅峰

18岁少女嫁给一个57岁的千万富翁,女孩说了一段话,太现实了...



二十八星宿位置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三国)》29-30荆州


“娄底”一名,最早始于宋代,清康熙十二年的《湘乡县志》记载:宋熙宁间,灰箕铺(今清潭村)临涟水河一带建半边街商埠,逐渐形成集镇,并初具规模,称楼底市。之后,其名几经变迁,由楼底———娄底———娄氐,最后又恢复为娄底。对其名称的来由,产生了多种说法,最为常见的,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种。

一是旅况说。娄底古为通商要隘,是湘乡至新化、双峰至宁乡大道的交汇之处,商业繁荣。元初,湘乡县以民至万户,升为州,至正十二年(1352)在娄底街市设立巡检司衙门,成为湘乡上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湘乡县八大集镇之一。彼时,来往客商大多数喜欢在这里打中伙(即吃中饭)或歇宿。那时娄底街上的店铺多为两层,底层用于做生意,商铺、作坊、屠坊、巫公百匠、伙铺旅店,都设在楼下,客商、旅客也多在楼底下活动,而店主人一般都住楼上,渐渐在旅客和店东家之间约定俗成,楼底下的交易也成了旅客调侃的俗语,流传开来,“楼底”之名自然而生。

二是星相说。民国二十五年,本地文人觉地名不雅,也许是天缘巧合,二十八星宿中有娄星和氐星,在娄底交相辉映,由是将“氐宿”(序列第三)、“娄宿”(序列十六)序列颠倒,所谓“娄底者位居娄星、氐星之下也”,故将“娄底”改为娄氐。按二十八星宿的排列,娄星的位置在西方,属西方七宿,而氐星则在东方,属东方七宿,每个星宿在地面都有他们相对应的位置和范围,据《史记》卷二十七载:角、亢、氐三星对应兖州,奎、娄、胃三星对应徐州,翼、轸二星对应荆州。《晋书天文上》引用陈卓、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他们的一致见解:角、亢、氐对应郑州、兖州、济阳(山东济宁市),入氐二度,东平入氐七度;奎、娄、胃、鲁对应徐州、高密,入娄一度,城阳主娄九度。据此,氐、娄二星并未照耀娄底上空。另《天官书》也有记载:轸旁一星名长沙,故郡以星城得名。长沙入轸九度,娄底古属连道,隶长沙郡,因此星野分属为轸九度之间。当然,说娄、氐二星交相辉映娄底也并无道理,太阳、月亮两个天体,地球人看来,也有东边明月、西边夕阳同时辉映地球的时候。

三是地形说。“楼”和“塿”是同音字,古时称土丘为“塿”,“培塿”就是小土山,“楼底者,土丘之下也”,也就是说楼底,在小山的底下。《左传》中写道:“部娄无松杨”,部娄就是培塿的意思。唐代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说道:“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塿为类”,“培塿”即是土丘,而“楼”与“塿”通用。娄底古镇四面环山,四周丘陵起伏,其周围用“底”字落脚的地名至少也有八处:机务段东北有“山脚底”,黄泥塘有“岭背底”,民兵水库北有“中坪底”,小碧桥北有“沙坪底”,双江乡有“坪底”,杉山镇有“石底”“上石底”,与百亩相邻有“水洞底”等。镇址则地势低洼,在山丘底部,因此得名。

以上三种说法,各有来由,各有出处。其实无论“娄底”一名究竟是来自历史上的“南宋”还是神秘的“星宿”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娄底人”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并努力使其变得更为美丽、繁荣。

古时的“楼底市”,其范围仅指灰箕铺(今清潭村)临涟水河的半边街商埠一带。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这里因南宋有神童贺德英设置神童乡,乡所在地就在楼底市;乾隆五年(1738),楼底改名为娄底;民国元年,神童乡改神童镇,成为一个乡镇级的行政区域;民国二十三年,神童镇又改娄底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娄底镇属湘乡县第九区,1951年,置蓝田县,次年改涟源县,设娄底区,娄底镇划归涟源县娄底区。同年8月,析出湘乡县第三、六、七区(即“中里”全境),置双峰县,属益阳专区,次年改归邵阳专区。1958年大炼钢铁,境内建涟源钢铁厂和冷水江钢铁厂,于1960年2月催生了娄底市和冷水江市的建立,同属邵阳专区,1962年又双双撤销,1969年9月恢复冷水江市。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辖新化、新邵、邵东、双峰、涟源5县和冷水江市,地区机关驻娄底镇。1980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娄底市,为县级建制。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1983年7月,湖南省调整行政区划,将娄底地区的邵东、新邵2县划给邵阳市管辖。1999年1月,娄底地区改为地级娄底市,原娄底市更名娄星区。从此,娄底崛起湘中,辐射三湘,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娄底市所辖的一区二市二县是从原邵阳地区和湘乡县划分出来的,在此之前,它们的建制和隶属也一直随历史的风雨而反复变化,其过程复杂曲折,颇具传奇色彩。

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战国时属楚的范围。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境内三塘铺发掘的西汉墓,出土了秦兵使用的青铜食器鍪和兵器矛,证明是秦兵的墓葬,也证明秦统一中国时,其士兵曾到过这里。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分属邵陵、衡阳郡。隋属长沙郡。唐、五代、宋朝分属潭州、邵州。

饶有兴味的是,境内东部多丘岗平地,开发较早,汉代已相当的繁荣,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连道县,其故址在今杨市镇附近,这是境内最早的建制县城,周边发现有大量的汉墓即为佐证。南朝宋永初三年(422),省连道,并入湘乡县。

西部则多是雪峰山余脉,高山深壑,相对闭塞,“旧不与中国通”,生活着“衣服斑斓,言语侏离”,“食则燎肉,饮则引泉”的族群,不服王化,史称“莫瑶”,唐宋时又称“梅山蛮”,他们就是今天的苗、瑶、侗、土家诸族。宋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以怀柔之策,派章惇开梅山,先建新化县,取“王化之一新”之意,将梅山十硐改设隆回、大阳、石马、永宁、龙潭、蓝田、资江、东平、丰乐、常安十乡,属邵阳;次年将下梅山地的蓝田、资江、东平、丰乐、常安五乡置安化县,谓之“安于德化”(今涟源市的蓝田、伏口、古塘、龙塘、安平、湄江、七星街、桥头河等地都是安化的辖地),隶潭州。

元代,娄底辖区分属天临路,宝庆路。

明代分属长沙府、宝庆府。清同明属。民国初期基层政区仍沿袭清末旧制。期间辖区乡镇建制、名称,变更繁复,本文不一一赘述。

(稿件资料由市档案局提供,刘艳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61期/娄氐镇〗筹建娄底市
【您所不知道的涟源】涟水的名称变迁和她的昨日今生
说说涟源市的来历
娄底市的由来
[转]湘潭历史简表
湖南一个县,曾国藩出生于此,1951年才建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