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用针经验刍议【草根一生】_龙江老石——中医张奎增

我临床用针五十年,针灸治病补泻手法是关键。针刺手法并不玄奥,倘能细心探求非难事。手法效果的不同主要决定于捻转的幅度、提插的速度、进针的角度,最后得出一个综合力度。如能研得真谛,有独到之处,针灸原理也在其中。笔者简要介绍其理如下:
远道和局部取穴配合
针灸治疗的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内脏病,二是经络病。治疗脏腑病,除了局部取穴外,更重要的是远道循经取穴(特定穴),如五输穴、俞募穴、郄穴、络穴等;且取穴时要少而精,抓住重点,深刺透穴,一针数穴,同时得气。要强调针感和气至病所,这就需要运气法,治疗疑难杂症才更显效。
而治疗经络病,特别是痛症,多需要局部和邻近取穴,其中围针刺更为重要(当然也可以选远道的经验穴),这样效果更为明显,往往可获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运用远道和局部取穴配合,擅长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神经麻痹,中风瘫痪,肌肉、关节疼痛,以及一些疑难杂症。
针灸时要辨证取穴,正确施行手法。辨证是基础,取穴是手段,手法是关键,而针刺手法又是关键的关键。因此要苦练指力,指力遒劲才能运用单手进针、捻针、运气;这种单手进针法,不同于那种单手快速直刺法,而是一种多方向,多动作相结合的复式手法。即在腕力与指力下插的同时,结合大指与食、中指的快速捻转,将进针与行针融为一体,整个操作过程平和而稳健,疼痛轻,得气快,针感强,疗效好,对脏腑病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如胃脘痛、尿潴留、呃逆等。
辨证与辨病结合
针灸治病,需要辨证施针,讲究补虚泻实的原则。诸如有补益肾气(阴谷、太溪);平肝潜阳(曲泉、太冲);健脾和胃(足三里、公孙)等法则的应用。
比如同属中风病人,一个属于脑溢血,一个属于脑梗塞,两者都可以用风池、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氏针灸治疗落枕医案一则
针刺法的妙用局部取穴:如脚痛扎脚 远道取穴:如头痛治脚 一般针灸
灸法篇——实 按 灸 4.7.点 灸 笔
试探《内经》针灸处方用穴的基本规律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丨陈作霖:经络分证肝脾并调
针道致简:针灸的学习及认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