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德中:石家河文化探秘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石家河文化探秘

01  石家河文化是谁的文化

天门人都知道有个石家河,是距今4000--4600多年前的文化遗址,在中华文明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但再多的恐怕就说不上来了。石家河文化到底是谁的文化?这些人从哪来又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今天来侃侃史前时期的天门石家河。

先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俞伟超先生是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著名考古学家。他认为,以江汉平原为分布中心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当为三苗文化。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建业通过对“禹征三苗”及江汉平原史前考古学文化与中原地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变迁、互动关系的考察又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而另一位大师级的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石家河遗址考古队队长严文明先生也明确指出:“长江中游……根据古史传说,那里曾是三苗部落活动的地区。该区较早有城背溪文化,其后发展为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到龙山时代则发展为石家河文化。著名的楚文化应是从这里孕育起来的”。
这就明确告诉了我们几点:石家河文化是三苗文化;石家河文化是从城背溪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一步步发展过来的;石家河文化是楚文化的发源地。

02  古人们怎么说

《战国策魏策二》:“苗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史记吴起列传》:“昔苗氏,左洞庭,右彭蠡。”《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三苗“在彭蠡、洞庭之野”。 

汶山就是现在的四川汶川,洞庭和衡山都在湖南,彭蠡是江西鄱阳湖的古称,岐山在陕西。可以大致判定,三苗国、三苗族主要分布范围在陕西岐山、四川汶川、湖南衡山和江西鄱阳湖中间,而且在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区域,天门石家河是这个地区的中心。而且据古书载,尧、舜、禹时期屡伐三苗,因此可推断,三苗国、三苗文化在长江流域也有一个南迁过程,即早期在长江以北,后迁至洞庭湖、鄱阳湖地区。

03  “三苗”与蚩尤

石家河遗址是三苗文化遗存应该可以确认了。那三苗又是谁啊?

谈到三苗,我们首先要提到中国传说中的一个牛人:蚩尤,这个至今仍被现代苗民族尊为“祖神”的人物。
蚩尤在传说中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物。历史上蚩尤为九黎之君,被尊为兵神。作为部族首领,蚩尤依靠战争带给了部族无限的荣耀,但因其好战也带给了部族灭顶之灾。九黎族,因蚩尤而兴盛,亦因蚩尤而衰落。
根据考证,九黎活动于今河北、山东、河南及安徽北部地区。相传共有九部: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合称九黎或九夷,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共有八十一个氏族。蚩尤成为九黎部族首领后,迅速整合了部族力量。传说蚩尤和他的这八十一位部落兄弟,铜头铁脑,吃沙子石头,凶猛残暴(应该是拥有洪荒之力哦)。
而且,传说蚩尤是神州大地上最早冶炼打造青铜兵器的人。这让人很想不透,上古传说时代就有青铜兵器啊?还是一位考古专家告诉我,那时候森林覆盖率高,雷电很容易诱发山火,一些裸露在地表又熔点较低的金属矿,如锡铜铅铝铁矿石等,就被猛烈的山火融化,顺山坡流下,形成一条条坚硬又尖锐的青铜刺、棒、块,经过磨制后就是最原始的青铜武器了。凭借这些老天赐予的先进武器,拿着刀剑对付木棒石块,蚩尤在战争中就是所向披靡了。
第一个被蚩尤看上了的是南方霸主炎帝部落,上古时代是没有和平崛起这一说的,讲的是丛林法则,新兴势力必将挑战老旧势力。但这次挑战实在是太顺利了,蚩尤轻而易举打败了炎帝,并迫使炎帝北迁。蚩尤的强势震惊天下,在这种背景下,炎黄部落摒弃前嫌,合力东向,试图击败蚩尤,收服九黎部族,但后来蚩尤被封为兵神(兵主)不是没由头的,在距今约4700年前,双方会战于涿鹿,即便是炎黄联手也拿他毫无办法,炎黄联军九战九败,由此可见蚩尤部族的强大。
黄帝束手无策,只好祈求上苍,上天感其仁义,派九天玄女下界,传授黄帝兵符战策,制造指南车,黄帝借此才打败九黎族,并擒杀蚩尤。在今天的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有一个大盐池,叫解池,之所以叫解池,是因为传说当年蚩尤正是在此被黄帝尸解的,他的血水化为卤水,而他被擒获后带的木枷落地后变成了枫树,木枷上的血就化为了火红的枫叶,所以枫树也被苗民族尊为“祖神树”。
九黎部落被击败后,部族大部分融入了炎黄族中。这应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炎黄族人称自己为百姓,称九黎人为黎民,两者共同成为了汉人的祖先。而少部分南迁进入江汉平原形成了三苗。而在考古学上,一个部族迁入另一个地方与原来的本土文化融合会形成一个文化突变,反映到考古中就是原来统治此地的屈家岭文化变成了石家河文化。
现在我们来看,原来是八十一个兄弟,九黎之君,现在变成了三苗。当然,八十一、九、三都是指当时由很多部落的联盟组成的一个集团,并不是实指。但也可以从数量多少的变化看出当时战争的残酷了。

04  古文中的“三苗”

古文献中记载三苗最早出现在尧时,《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迁三苗于三危”。关于这一段,汉代郑玄详细的注释了三苗部落的起起落落:“苗民,谓九黎之君也。九黎之君,于少昊氏衰,而弃善道,上效蚩尤重刑。必变九黎,言苗民者:有苗,九黎之后,颛顼代少昊诛九黎,分流其子孙为三苗国。高辛之衰又复九黎之德,尧兴又诛之,尧未在朝,舜臣又窜之。后禹嗣位,又在洞庭逆合,禹又诛之”。这记录的又是一场场战争:

尧时,三苗是尧部落的联盟之一,后来三苗部落不服,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尧与三苗作战于丹水(今丹江一带),通过战争,把失败了的一部分三苗人迁移到了三危山(今敦煌)一带,成为了后来的羌族。

舜时,舜征三苗“道死苍梧”,看来舜的战争是失败了,舜自己也死在湖南。所以就有了娥皇女英的“斑竹一枝千滴泪”的传说了。

禹对三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讨伐。《墨子·非攻》详细记录了这场战争的经过:“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化,民乃大振。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待,搤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微)。禹既已克有三苗,焉磨为山川,别物上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则此禹之所以征有三苗也。” 《墨子·兼爱》还记录禹出征前的誓言:“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按即禹),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从记载看当时三苗境内发生的首先是日全食(天文学家推断这次日食时间为公元前2098年3月19日,也就是距今4120年前),然后是地震,天气剧烈变化,引起作物歉收,苗师大乱。禹趁着三苗的天灾,发动了进攻,经过这次毁灭性的打击,三苗后世就此衰微,即所谓“后乃遂几”,三苗之地也纳入了夏王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从此以后,中国历代再无三苗的记载了。

05  石家河:三苗的城市

三苗当时在江汉平原的石家河建立了巨大的城市,文化的辐射范围北至河南,南至湖南。安徽等地在考古中也发现过石家河文化的踪迹。

宗教、水利设施异常发达,还制定了中华民族史上的第一部刑法:五虐之刑。《书·吕刑》:“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 三苗之主,顽凶若民,敢行虐行,以杀戮无罪,於是始大为截人耳、鼻,椓阴,黥面,以加无辜,故曰五虐”。而且当时在三苗内部有了“君子”、“小人”之分,开始有了阶级分化,三苗有与中原民族不同的信仰,有“髽首”的习俗,即把麻和头发合编成结。渔业和稻作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手工业也相当发达,有了相当水准的制陶和制玉工艺。但随着战争的一次次失败,他们只得又一次放弃了自己的家园,又一次开始了漫长的迁徙。

鲁迅先生认为现代苗族是蚩尤和三苗的后代,现代苗族也认为他们是三苗的后裔,他们尊蚩尤为祖,尊枫树为祖神树而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在他们口口传唱的《迁徙歌》中详细记载了苗民从东方海边跨过三条河流浑水河(黄河)、白水河(汉水)和清水河(长江)一路辗转来到南方,而《丧葬歌》唱的是逝者在蚩尤的带领下,跨过清水河、浑水河回到遥远的故乡。三苗后人并不仅仅只有苗族。瑶族、黎族,包括留在中原的土家族也都是三苗后裔。

四千多年的风雨,石家河古城消磨成了一座座土堆,后来在他的旁边建起的一座周代古城也已化为残垣,现在上面遍布的是稻田和村落。有人说,天门一锄头下去,就是四千多年的历史。翻开厚重的黄土,石家河如一块美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始作于2012年,2020年修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魁隗氏炎帝九世夸父王鬼方族鬼猴图腾
尧、舜、禹与三苗之战
三苗由来
龙山时代的文化巨变和传说时代的部族战争
三苗究竟干了什么,为何尧舜禹继位第一件事就是伐三苗?
九黎与三苗并非同族,九黎战败南迁到三苗之地与之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