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解:预备立宪

题目

2014年全国I(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覆有关于宪法范圊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6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覆有关于宪法范圊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关于其原因可以从各个政治力量的情况去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均着同时并举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并结合当时的革命形势、立宪派的政治诉求概括分析即可知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9分)

2)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6分)


知识拓展

1.含义

预备立宪亦称“筹备立宪”,指清政府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时间:1905-1911年

3.背景

国际环境:

1)帝国主义扶植清朝傀儡政权,实行“以华治华”,要求清政府披上“民主宪政”的外衣;

2)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以君主立宪小国战胜俄国那样一个专制大国,给清廷上下以很大震动。

国内形势:

1)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政治上: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反清民主革命蓬勃发展;资产阶级立宪派也日益活跃,并提出要求实行立宪。

3)思想上: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国广泛传播。

4.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加强满清政府的统治。

5.实质: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骗局。

6.影响

1)加剧了清政府内部、满汉地主矛盾激化,更进而削弱了清政府自身的力量;

2)暴露了清政府的真实面目,并使立宪派开始抛弃清政府转向革命,使清政府统治基础进一步削弱。

相关链接:

名词释义:预备立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末议员证章与清末宪政
历史进步是统治集团让步的结果——清末新政背后的逻辑
前十次起义都失败,为何“武昌起义”能成功?清廷犯了大错
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
2010.3丨郑师渠:《历史转型期的改革风险——清王朝最后十年的考察》
我所理解的辛亥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