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题研究】史小军:解答选择题遵循的六大基本原则(三)——主体一致原则
与高考命题人对话  颠覆传统解题思路
【试题研究】史小军:解答选择题遵循的六大基本原则(一)——化简原则
【试题研究】史小军:解答选择题遵循的六大基本原则(二)——全面原则
解答选择题遵循的六大基本原则(三)
——主体一致原则
经过对历年高考选择题的仔细研究,我们发现,选择题命制时遵循一个原则:题干和选项的编制都围绕一个中心,体现同一方向。这个方向和中心,或在题干材料中点明,或通过题干和选项的联系中明确体现出来。围绕同一中心,体现同一方向,各选项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同质性,这也是编制综合考试选择题的基本要求。因此,命题人在错误选项上设置的陷阱往往是围绕题干强调的中心问题进行的,采用偷换概念即偷换主体、重心或主语的方式进行,非常具有迷惑性。许多同学做选择题时,经常不注重对题干的认真解读,大概读一下,就开始着手分析选项,由于没有弄清楚题干材料的主体或重心,以致于经常跳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最终留下许多遗憾。我讲过多次,题干提供的材料是我们同学做对选择题的最主要依据,我们所学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只是起辅助作用。因此,对选择题题干材料的认真研读就是最最重要的事情。而研读选择题题干材料时,题干材料的主体就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解答选择题的有一个重要原则——主体一致原则。主体即题干的主体,亦称主语或重心,该原则指的是正确选项的主体必须与题干材料的主体一致,否则为错误项。因此,同学们分析题干时,务必抓住题干的主体、重心或主语,根据这个主体、重心或主语去分析选项,一定会避开命题人设置的陷阱,一定会大大提高我们做题的正确率。再具体运用主体一致原则时,如果能结合化简原则则更好,通过化简原则知道了题干材料讲的主体是什么,做出正确选择就是分分钟的甚至秒杀都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通过一组例题来说明吧。
【真题例举】
例1:(2020年全国Ⅱ卷·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图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图9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解析】A  本题考查的中国近代史上近代企业发展情况,学科素养主要体现的是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根据我讲的做表格题的方法思路解读如下:一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看所比较的项目对应的数据是变大还是变小,外企在华贸易业投资急剧减少,在运输业上投资急剧增加,制造业的投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金融业投资急剧减少。二关注,尤其要关注数据变化最大,外企在中国投资变化最大的贸易业、运输业和金融业,两少一多。三化简解读。(1)关于贸易业投资减少的解读。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是开山采矿、开办工厂、修筑铁路和设立银行。因此,商品输出直接相关的贸易业减少。也就是说,列强将主要投资用于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上,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与商品输出关系密切的贸易业不是题干材料索要考查的主体。(2)关于金融业投资减少的解读。设立银行属于资本输出,但是从1894年到1914年列强在华的金融业投资减少,即兴办银行的投资减少,那么,这部分钱头到哪里去了?显然,就是列强压缩贸易业、金融业的投资,将投资主要用于运输业上了。至此,运用主体一致原则,正确答案A项,脱口而出。因此,可以说命题人的主要意图就是要求考生,将主要精力用在对运输业的解读上。可谓煞费苦心呀。不管怎样命题人怎么命题,用我们将的方法思路都可以巧妙拿下。B项,不符合题意与逻辑,列强在贸易业投资减少,与外贸的顺差逆差没有关系,况且题干材料并未呈现中外进出口贸易额的具体数据,无法得出B项;不符合史实,此时的中外贸易,中国依然处于贸易逆差。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与逻辑,题干材料呈现的是列强对华的经济项目投资数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并未呈现列强在华资本垄断减弱的信息,因此,无从推导出列强对华资本垄断强弱变化的结论;不符合史实,近代前期,伴随着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的增加,国际资本对华的垄断是不断加强。故C项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讲的是列强对华各行业投资比例的变化,主体并非民族企业;不符合逻辑,题干材料没有呈现列强在华投资总额下降的信息,无法推导出民族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结论。不符合史实,《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列强在华纷纷投资处设厂,而且这些外企产品在中国内销售免征内陆税,本来刚刚艰难产生民族企业,从资金、技术、市场、机器设备、管理和清政府的税收政策等等,都无法与列强竞争,民族企业竞争力不是提高了,而是大大增加了。故D项错误。例2:(2020全国Ⅲ卷·32)1549~1560年,约4 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 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解析】D  本题考查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解题关键是以时间为突破口、抓住关键词联系到宗教改革。对题干分析解读如下:(1)“1549-1560年”,此时的欧洲正在进行的重大事项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此时的法国处在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天主教会力量很是强大。(2)关键词“加尔文派”,可联系到宗教改革。故题干材料呈现的历史现象与宗教改革密切相关。(3)四千多名法国逃难者,可推知与反对天主教会而受到本国封建专制统治打压有关,是为宗教改革难民。(4)逃到瑞士的宗教改革难民中有一批人是熟练的工匠,推动了钟表业的迅速发展。综上,题干材料意思就是,宗教改革的难民推动了瑞士钟表业发展。故符合题意的就是D项。A项:不符合题意和逻辑,题干材料说的是宗教改革难民促进了瑞士经济发展,并没有呈现人文主义传播和社会矛盾缓和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从题干材料推导出A项结论。不符合史实,宗教改革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但是宗教改革主张和天主教会宣扬的主张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冲突,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一系列宗教战争,如法国爆发的胡格诺战争(加尔文教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教)。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题意和材料逻辑,题干材料讲的技术转移是因为宗教改革引发的,并非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的技术转移。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体是宗教改革,而非经济发展不平衡。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讲的是宗教改革引发技术转移,进而促进瑞士经济发展,并没有呈现城市生活面貌的信息。主体不一致,张冠李戴,题干材料主体是宗教改革、经济发展;而非工匠精神和城市生活面貌。故C项错误。例3:(2020年山东新高考·13)表2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表2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解析】C 本题考查的是苏联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关于本题,我用两种方式解答,第一种是用最简单方式搞定,用我讲的主体一致原则和时空观念完全可以秒杀此题。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农业”,B、D两项都提到了“工业”,直接排除;A项用时空观念排除,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废止。故本题正确答案是C项。但这是不是解析高考试题最佳方法,高考试题解析的好不好,最主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要将题干材料和正确选项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解释的顺畅而且清楚明白。否则的话,任何华丽的技巧都只是“器物”而已,对同学们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没有任何裨益。第二种就是注重方法思路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来我就详细讲述一下本题。我们先回顾一下做表格题的方法思路:一看,随着时间推移,看所比较的项目对应的数据是变大还是变小,是为找规律;二关注,尤其要关注数据变化最大,因为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三是化简解读表格意思,做出正正确选择。题干材料呈现的是斯大林时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农业生产中不同播种方式的比例变化。一看,随着时间的推理,手播方式比例下降,马拉播种机方式略有上升,拖拉机牵引播种机迅速发展,但在三种播种方式中所占比重最小。二关注,在三种播种方式中手播方式所占比重最大;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发展最为迅猛,从0.2%上升到20%,增长了一百倍。三是化简解读。(1)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的农业生产是以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生产,从手播在三种播种方式中所占比重最大,能用的起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家庭还不到三分之一,能用得起拖拉机播种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到了一五计划完成时的1932年,也仅有五分之一。这说明了,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2)由于农业生产非常落后,农民非常贫困,一般家庭都用不起蓄力,拖拉机的机械化生产就更不用说了,所以1928年时拖拉机牵引播种的比重就非常非常少。我们知道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将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将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转变为集体生产。到1932年时,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比重迅速上升,唯一的解释就是农业集体化地开展,国家给集体农庄提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加之,苏联当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对农业的投资很有限,而农业生产又非常落后,所以,这严重影响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将题干材料化简如下:农业播种方式比重数据,反映了农业生产很落后,农业集体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即农业集体化的基础比较薄弱。正确答案C项至此搞定。例4:(2019年全国Ⅰ卷·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本题难度不大,但解释起来比较费劲。我努力将其解释的比较明白一些吧。一,先将题干材料置于熟悉的时空视域。题干材料说的是雅典的陪审法庭权力很大,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伯里克利时代,陪审法庭是最高的司法与检察机关。所以,题干材料所说的应该是伯里克利时代的事。二、结合基础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主权在民得到很好的彰显,而陪审法庭权力扩大,即对公民大会(包括其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法令具有最终审核权,就是典型的制度设计。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通过辩论、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这种集体决策,盲目性是不可避免,多数暴政的事是常有的,“公民大会犯下的严重错误,就是在超出其成员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所作的决策。”到了伯里克利时代,设置了一道防范机制,那就是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做出的决策,必须经过经抽签产生的陪审法庭的审核,以防止其决策的失误。这就是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典型表现,也就是主权在民的民主体制推动雅典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表现。故符合题意和逻辑推理的就是B项。三、分析其他选项。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只是说陪审法庭要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及其常设机构议事会做出的决议、法令进行最终审核,并没有体现“法律服从民众意愿”。主体不一致,陪审法庭是司法与监察机构,并非法律规定。故错误。C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陪审法庭,即司法,并非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另外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指的是公民大会,议事会只有前三等级的公民方可参与。“全体公民参与政治”只能与公民大会有关系,与议事会没有任何关系。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全体公民参与政治的信息,加之“全体”太绝对,经常参加雅典民主政治只占雅典公民总数的很少一部分,大约只有五分之一。故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陪审法庭,即司法,并非法律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在讲“平等”,而题干材料说的是雅典“民主”发展的情况。不符合题意,题意讲的是陪审法庭权力——对国家最高权力作出的决议进行审核,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任何关系。故错误。例5:(2019年全国Ⅱ卷·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赴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解析】B 本题考查的本年度热点史实——五四运动的影响。题干材料用一个分号,呈现了两层意思,结合五四运动史实可以推知,第一层意思是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尽管各界群众受到种种压迫,但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第二层意思是面对强权战胜公理,中华民族利益受到严重戕害,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民族大义面前,各界爱国群众决不退让,合群自救须臾不可缓。题干材料体现的就是面对民族危机,各界群众高度的爱国觉悟。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意思是各界群众的爱国觉悟高涨,而非“社会改造道路”;况且题干材料并未呈现各界群众关于社会改造道路认识是否一致,即不符合题意;另外,题干并没有社会各界关于社会改造道路对比之意,突然冒出一个含有对比之意的选项,肯定是错误的;最后,A项叙述也不符合史实,当时社会上有许多关于改造社会的道路,如社会主义道路、实业救国道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道路等,并没有出现某条改造社会道路认识趋于一致的现象。综上,A项错误。C项:主体不一致,也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的主体意思是各界群众的爱国觉悟高涨,并非“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故错误。D项:主体不一致,既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史实,题干材料的主体意思是各界群众的爱国觉悟高涨,并非“马克思主义”,况且五四运动时期,接受马克思主义毕竟只有少数进步的知识分子,并非各界群众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故错误。例6:(2018年全国Ⅱ卷·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图5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学科素养体现主要是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国家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迸发出了极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画面上显示的是:阿姨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奶奶量布做新衣,建设社会主义小家庭。漫画中阿姨、奶奶和作者都是女性,更是说明当时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热情的高涨。本题内容还可以用唯物史观来解释,那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故符合题意的就是B项。A项,不符合逻辑,阿姨测量祖国,可能还跟工业化建设有关系,但奶奶量布做新衣与工业化建设就没有什么关系。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出以工业化建设为中心的信息。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始,故错误。D项,“根本”太绝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呈现城乡差别改变的信息;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建立的户籍制度,促使城乡差别发生了改变。故D项错误。本题如果利用史老师讲的主体一致原则来解决,正确答案B项,秒杀!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女性,A、C、D三个选项都可用主体一致原则迅速排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2021年山东新高考历史试题的深度解析(2)
高考历史 || 2020年全国卷2卷历史真题
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高中政治-专题解题技巧- 快速解答选择题
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2--2013届高考政治选择题解法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