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核心素养怎么落地?看看课题组专家和名校校长怎么说
2016年11月11日-12日,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编辑部、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主办,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渝中区区委、区政府、重庆市教委、重庆市教育学会指导,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重庆市巴蜀教育集团承办的“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研讨会,在重庆市巴蜀小学成功举办。

来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班、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教授,以及京、苏、台等地一线知名校长,通过主题报告、课堂展示、工作坊研讨、沙龙对话、观点分享等方式,解读、回答、交流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学校实践的可能性路径,真实面对一线教师的诸多困惑,专家学者与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齐聚巴蜀展开激烈的思想交锋,探寻核心素养落地的共识。


现场重磅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全国首所实践基地落户巴蜀



(图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毛亚庆教授向马宏校长授牌)

令人期待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开办35年以来,第一次在全国中小学范围内建立的第一所实践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巴蜀小学,并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某种意义而言也是对巴蜀小学扎实践行“教育是做的哲学”的全面认可。

实践培训基地运营后,将紧紧围绕着核心素养框架,结合本地高位发展的教育实际,为区域小学校长、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提供学术、思想和智力支撑,共同促进教育教学和区域教改的全面提升,为基础教育全面彰显独到的价值引领。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邱可,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钟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宋乃庆,渝中区人大副主任曾君岳,渝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乔宏,重庆市渝中区政协副主席戴启常等共同出席了授牌仪式。


前沿解读


专家纵论核心素养校本转化和探索路径



(图为《人民教育》杂志总编辑余慧娟女士主持会议)

11月11日上午,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院长、北师大教育学部副部长、教授毛亚庆,人民教育杂志社总编余慧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核心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师保国等专家,针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及教师成长、内涵建设等前沿话题进行解读。



    (图为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为本次峰会致辞)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陈志伟认为,研究核心素养,研究学科素养,研究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转化与落实,是指向未来课程改革、学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同时,陈志伟认为,核心素养不是脱离教育传统的舶来品,而是中国本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结果。并坦陈史家小学、巴蜀小学这些国内名校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他们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经验,完全可以成为其他学校学习的路径和参照。



(图为毛亚庆教授讲述《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毛亚庆教授从“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方面进行解读,并认为,老师对核心素养要有自己的定力与定位,不是让别人来“教我”,更多的是“我自己来”,自己要主动把主体彰显,并通过教师的共同学习与理性反思实现专业成长。



(图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师保国解读“核心素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师保国教授则从历史的纬度全面解析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并认为,核心素养试图在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从国家教育的角度,对学校和老师提出了新要求。



(图为马宏校长学校报告《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重庆市巴蜀小学党委书记、校长马宏以《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为题做了巴蜀小学律动教育实践报告,通过“读懂学校”“读懂学生”两个方面,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巴蜀理解,并系统阐述了巴蜀将“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紧密结合,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推动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路径。


课堂变革


课堂是基础教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载体



(图为史家小学教师王国玲执教英语绘本课)
 
史家小学英语课堂:

英语绘本课程成就学生自信课堂


 “What did he do when he couldn’t open the umbrella?”(当他发现伞打不开后怎么办的?)在英语课《Go shopping》的课堂上,来自北京史家小学的王国玲老师正面带微笑的向孩子们提问,她一口纯正的英式英语征服了在场听课的专家和老师。很快,王老师和巴蜀孩子们“打”成一片。课堂就像炖着一口开了锅的水,咕嘟咕嘟,热情四溢。课堂结束时,台下的掌声水到渠成地响了起来,既是为老师,也是为学生。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徐颖执教语文课)


巴蜀小学语文课堂:

八年“磨”一课,课堂生长要立足于学生


“徐老师,你是不是住在颐和园里的人?” 8年前徐颖在上完《颐和园》这篇课文后学生的追问。从老师作为颐和园文化的代言人,到让学生成为学习《颐和园》的课堂主人,徐颖抓住文章是一篇导游词的简单范式,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体会,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移步换景、变换角度的观察方法,课堂上教师如何“退出”的问题,成了徐颖8年来课堂研究的主线,老师们共同在为着课堂的生长而努力。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马红磊执教音乐课)

巴蜀小学音乐课堂: 

让学生在“美中动、乐中学、合中创”


“用力拉呦(嘿咗嘿咗),加把劲呦(嘿咗嘿咗)……”音乐课上,在刚刚理解了石工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后,学生们纷纷当起了“小创造家”。似乎离生活很遥远的劳动号子,又亲切的回到了学生身边。在“美中动、乐中学、合中创”的巴蜀音乐课堂文化引领下,孩子们慢慢走近与他们现实生活遥远的民族音乐情境中,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氛围下,理解和感受到了劳动人们的生活智慧。
 

(图为巴蜀小学教师丁成浩、石禹、郭静执教跨学科课程)


巴蜀小学跨学科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带着思想去行动


杯子转转转,反跳啦啦操,黑暗集结号……在由石禹、丁成浩、郭静3位老师共同执教的以“《安全岛》——课间文明金点子”为题的跨年级、跨学科的分享成长中课堂。45分钟的课堂背后,则是6年级学生持续了近2个月的项目学习。这堂课综合三门学科的目标进行资源整合。通过班队学科的组织引领,运用品德学科的选题明理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实现了跨学科育德,营造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育德新常态。


教师工作坊


专家纵论核心素养校本转化和培养探索路径


教师是推动课堂变革与核心素养落地的决定因素与最大力量。在学校丰富多彩的教师成长工作坊中,巴蜀推出了一批能代言课程研发能力的教师和课程产品,从“团队共进”与“个人成长”两个维度,呈现巴蜀小学的课程研发与课堂实践,以及这样的在研究状态下激情工作的“学习共同体”,对团队建设的推进与教师个人成长的助力。



(图为语文学科组工作坊沙龙现场)


语文学科组工作坊:

团队研学  将课堂研究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


语文学科工作坊中,从教五年的年轻语文教师刘秀娟对学校上半年的“阳光杯”记忆犹新。“学校刘景西老师作为学术委员加入了我的团队,我的参赛教案修改了整整十稿。每一稿更新,满满的全是刘老师的批注……”

从2003年开始,巴蜀小学各学科组开展了以赛课促进教研,提高课堂技能,在“阳光杯互助”教学竞赛中每一位参赛教师的身后,都有一个参赛团队。而这一次是参赛选手,下一次就可能成了指导老师。全校老师相互卷入,汲取他人的智慧,提高律动课堂质量。多渠道、多视角、多层面。办公室教研、年级组教研、通识培训、专业素养培训、推门课、挂牌课……还有各种区域性的教研。老师们常说:“在巴蜀,学习是最大的福利。”


(图为美术学科组工作坊来宾体验现场)


美术学科组工作坊:

读懂儿童 让教师个性与教学生命共长


在美术学科团队研究工作坊的交流区,参与此次峰会的嘉宾们,与美术组的老师共同完成了一幅“百家姓”长卷,用拓印的方式在长卷上印上了一个个中国姓氏……此外,嘉宾们还通过油画绘制、青花瓷装饰、微课观摩,参与到了巴蜀小学美术学科在教研变革下的课程体验中。近年来,巴蜀小学美术学科已从单纯的学科事务安排和教学展示讨论,逐步教研变革,在教学教研基础上注重老师的专业特色,将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从学生出发进行校本化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组设计,激励老师在不断地学科教研中思考自我,改变教学。
 

(图为巴蜀书院工作坊精彩节目现场)

巴蜀书院工作坊:

学科综合 教师学术成长的“破”与“立”


在巴蜀书院团队研究工作坊展示现场,三年级教师王静正向各位与会嘉宾介绍学生制作的叶脉书签。正如王老师的课堂一样,“自由研究”成为了三年级年级组的教研主题。近一年来,年级组以“众筹”的方式将社会资源集合到课程资源里,利用教育活动空间的无限扩大,课程资源的丰富以及教育内涵的不断充盈。而“自由研究”只是巴蜀书院“星期N课程”研究体系中的一部分。如今,跨学科教研和跨学段教研,已经成为常态。巴蜀书院的老师们,“从被动领导者成为主动参与者,从由散状,到块状,到链状,形成团队研究生态圈,形成共生共进的团队教研文化。” 


图为教师成长工作坊(学科专业能力)


教师成长工作坊(学科专业能力)


李永强副校长带领万美现、韩蔚、刘莹等七位老师围绕“学科专业能力”,共同代言巴蜀教师成长工作坊。他们锁定两个关键词展开研讨:一是“学生核心素养”,二是“教师专业能力”,巴蜀团队认为,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学科教师必须要有洞悉儿童,洞穿学科,创生课堂的能力。即要有洞悉儿童需求的能力,又要有透彻掌握的学科本质的基础,还要有能超越学科综合资源创生课堂的能力。
 

图为教师成长工作坊(跨界综合能力)


教师成长工作坊(跨界综合能力)


潘南副校长带领冉孟琴、左瑞莉等七位老师共同围绕“跨界综合能力”,来代言巴蜀的教师成长工作坊。在巴蜀,跨界综合,通过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引领实践探索;通过自下而上,现场创新推动思想丰厚。顶层设计,就是选取了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改革路径,自上而下,在研究中定方向,出思想,出思路,引领实践探索。现场创新,就是基于“团队”与“课程”两条管理主线在现场执行、落根创新,沉淀经验。

图为教师成长工作坊(课程研发能力)

教师成长工作坊(课程研发能力)

吴倩副校长带领程明敏、肖力、廖泽萍等六位老师,围绕“课程研发能力”,代言巴蜀教师成长工作坊。他们呈现的主题是——教师课程研发:基于核心素养之下,课程研究如何助推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研究儿童,回归生活,开发课程资源,激发教师潜能,来呈现教师从实施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开发者的过程。由此,工作坊教师从基于儿童特点、挖掘生活资源、回应时代挑战这三个方面来呈现了他们的课程研发成果及成长。


名校分享


多元化分享核心素养发展路径


11月12日上午,北京市史家小学、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台湾新北市南势国立小学,以及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文物馆学校、英国布鲁克赛德学院学校、加拿大温莎女王学校、美国科罗拉多国际学校、马耳他德拉萨尔学院、匈牙利森特什地区迪克弗伦茨阿尔塔兰乐思学校等嘉宾,就核心素养的发展路径进行多元化分享。
 

(图为原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博导宋乃庆主持会议)
 


北京市史家小学  郭志滨

《博悟世界,播种未来》


北京史家小学发展中心秘书生活部郭志滨主任,以《博悟世界,播种未来》为题做分享发言,她以史家小学“中华教育文化综合课程实施”为由头,娓娓道来博物馆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  姚虎雄

《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来自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的姚虎雄校长,则从《素养的秘密》阐释学校核心素养落地路径,具体介绍该校基于学校文化土壤形成的素养理论与实践体系,以及学校着眼关键素养关键能力的践行过程。



台湾新北市南势国立小学校长  蔡明贵

《学校培育学生科技素养的实践研究》


台湾新北市林口区南势国民小学蔡明贵校长,则为大家带来了生动的台湾小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教学变革方案实例。除了台湾和新北区的案例,还带来了台湾知名学校的课程安排、教师教学具体实施等相关策略。




不仅如此,此次会议的国际连线也成为了会议颇为吸引眼球的亮点。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文物馆学校、英国布鲁克塞德学院学校、加拿大温莎女王学校、美国科罗拉多国际学校、马耳他德拉萨尔学校、匈牙利森特什地区迪克·弗伦茨阿尔塔兰乐思学校,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则分别从核心素养的理解、进程、国际化等方面,分享了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思考与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相比上半场的“名校分享”的智慧传递,下半场开放式“沙龙研讨”则更显“激情澎湃”,彰显出教育同仁的独到见识,激辩出教育同仁对核心素养的智慧碰撞。各位嘉宾围绕史家小学和巴蜀小学两所学校的教育实践案例,热议核心素养的落地策略与路径。


(图为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主持沙龙并发言)

未来还很长,教师仍然是寻找核心素养力量的重中之重,让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一个层位,走向一个新的境界,这核心素养落地力量的关键之关键。峰会是一个节点,关键点,每次峰会都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是一个节点,一个个节点连成教育隧道,连成了通向未来的教育之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课堂教学变革
观点|聚焦核心素养:“好老师”究竟是什么模样?
中国新校长10年100人 | 头条
全学科落地,与思维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如何展开?
教师的专业落脚在实践上
“双减”下学校必须做出哪些改变?看看褚宏启、于会祥、马宏等专家和名校长的最新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