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致之美——明清折扇画特展的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十集:故宫博物院-明清折扇画特展

1
       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2月28日,故宫博物院在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举办“精致之美——明清折扇画特展”,展期三个月。
  故宫博物院拥有明清时期的折扇画页数千件,以藏品数量大,画作品质高,居世界各博物馆之首。本次展出63幅折扇画,涵盖了明清绘画的主要流派和画家的重要作品,其中既有文人画家沈周、唐寅、龚贤、任颐等,也有宫廷画家蒋廷锡、董邦达、张宗苍等的绘画作品。其表现题材,山水、花鸟、人物画各具神采;其艺术样式,工笔、写意、重彩、水墨等各擅胜场。
  以扇面为载体写字作画,最早出现在纨扇上,汉、晋时就有班婕妤题扇诗、王羲之为卖扇老媪书扇的故事。折扇上绘制画面,明清时达到鼎盛。折扇多以熟宣、金笺、绢本为材质,在笔墨、设色上呈现一种与生宣不同的审美意趣。折扇画幅不过尺余,而在这相对有限的画面中,却能够表现咫尺万里之意。折扇画面虽小,却既可涵泳天地自然,亦可承载中国艺术精神。
  随着折扇制作业的发展以及文人画家的积极参与,使原本是消夏纳凉的日常实用品的折扇,逐渐被赋予丰富的工艺与文化的内涵,扇面画也成为与立轴、手卷、册页等并列的绘画形制。这些扇面以“小中见大”的形式,为中国绘画史书写出别样的精致之美。
  为更好的表现折扇面画的内容和笔触,本集将同时贴出1000边长的普通图片和1800边长的高清图片。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十集,让我们步入北京故宫博物院,来欣赏折扇画艺术的精致之美...... 
花石蝴蝶图扇

明 陈洪绶
扇页明 金箋设色
纵16.1、横50.7厘米

  此图用勾勒法绘萱花一枝,花繁叶茂,争奇斗艳。一只美丽的蝴蝶落于花上采集花粉,刻画得细致入微。枝下有湖石点缀,这不仅使画面富自然生态之趣,而且增添萱花稳重之感。此图用笔工细严谨,设色绚丽,构图小巧玲珑。静中寓动。画中自题:[洪绶写于玉兰客馆。]下钤[章侯]印一方,不见著录。

 


花石蝴蝶图扇(局部特写) 

花蝶图扇

明 文俶

             文俶(1595--1634),字端容,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她来自于笔墨世代相传的"文家"。在赫赫有名的文征明之后,有文彭、文嘉、文伯仁、文震亨、文点、文从简等书画名家。文俶从小即受父亲文从简清润秀逸画风的影响,终于在花鸟画上取得成就。
       文俶的代表作《萱石图》轴,绘湖石一块斜插画幅中部,后衬萱花几枝,石下有一萱花正曲茎向上争荣。湖石以水墨,粗笔皴擦,老劲方硬的笔触绘成,它与设色艳丽、工细勾勒,笔致清新淡雅的萱草形成了强烈的刚柔对比,并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文俶的《花蝶图》扇,以扇面中心线为界,左右两边各绘二朵盛开的蝴蝶花,这自然分成的二组蝴蝶花如此遥相呼应,近乎对称,给画面带来安稳之嫌,为了破这个自设的安稳,她调转笔墨,变静为动,别具灵性地添绘一只美丽的蝴蝶由左向右迎花飞来,从而打破了画面对称的平稳,整幅画立刻活泼起来,花儿也顿生生机。文俶存世作品还有《金色萱花图》扇、《写生花蝶图》卷、《罂粟湖石图》轴、《罂粟蛱蝶图》扇等。
      文俶生前就有大量赝品出现,为此,她和丈夫赵灵均曾作过积极的防伪努力。清钱谦益《初学集·赵灵均墓志铭》记赵灵均待“其妻施丹调粉、写生落墨,画成,手为题署,以别真赝。”明姜绍书《无声诗史》亦言文俶“赋性聪颖,写花卉苞萼鲜泽,枝条荏苒,深得迎风浥露之态。溪花汀草,不可名状者,皆能缀其生趣。芳丛之側,佐以文石,一种蒨华娟秀之韵溢于毫素,虽徐熙野逸,不是过也。惜其中年羽化。吴中伪笔,传摹最多,远方之人,采声而已。其扇头绘事,必图两面,盖恐为人浪书,故不惮皴染焉。称其画“吴中伪笔,传摹最多,远方之人采声而已。其扇头绘事,必图两面,盖恐为人浪书,故不惮皴染焉。”清徐沁《明画录》称其“绘《本草》如其数”,并兼工人物画,“若《湘君》、《执素》、《惜花美人》诸图,精妙绝伦。”

花蝶图扇(局部特写) 
松岩高士图扇

明 邵弥
纸本设色 纵16.8厘米 横56厘米

  邵弥(约1592~1642),字僧弥,号瓜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一生布衣,性情耿介超俗。工诗文、书法,画仿宋元诸家,格调高秀。与董其昌、程嘉燧、张学曾等合称“画中九友”。  
  图绘孤松垂萝,一红衣高士携琴坐于流云浮动的石台上,凝神远眺。笔墨清逸,设色秀润,显现出明旷高雅的意境。
  自题:“颐堂无事,静坐焚香,作此松岩高士图以志兴。时壬午春二月也,邵弥。”,钤“邵”、“僧”、“弥”朱白文联印。“壬午”是崇祯十五年(1642),邵弥时年约51岁。






8
青山红树图扇

明 蓝瑛 金笺 设色
纵17.3厘米 横49.5厘米。
 
      蓝瑛(1585~1666),字田叔,号蜨叟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善画山水、人物、花鸟等,力追唐宋元古法,并能融会贯通,自成运笔劲健之风范,对明末及清初绘画影响很大。为“武林画派”之首。
    此图以没骨重彩法绘青山、红树、白云。虽然自言拟没骨山水画的肇始者张僧繇的弟子范长寿法,属托古之词,但是作者成功地运用鲜艳的色彩,将明媚亮丽的秋天,晕染的分外妖娆。
    自题:“壬辰花朝拟范长寿法,为九一辞盟画。蓝瑛”钤“田叔”朱文印。“壬辰”是顺治九年(1652),蓝瑛时年68岁。



 

9
青山红树图扇(局部特写) 

10
阊关舟阻图扇

明 张宏 金笺 设色 
纵16.7厘米 横51.6厘米。

  张宏(1577~1668),字君度,号鹤涧,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于山水,在宗法沈周的基础上,能够化其法为己用,自成风貌,以运笔苍劲松逸,墨色湿润华滋,为吴中学者所尊崇。
  此画是晚年的张宏游玩虎丘后,亲眼目睹阊门关前小舟争抢进程的情景,随手图绘于扇面之上的风俗画。全图繁而不乱,笔法略为粗疏放逸,是一幅难得的反映江南民众生存状况的画扇。
  自题:“丁亥中秋,寓蒋氏酿花斋,同友游虎丘,反棹阊关,舟阻不前。偶有便面,做此图以记其兴,呵呵。张宏时年七十有一。”钤白文印二方“张宏”、“君度氏”。“丁亥”是顺治四年(1647)。


11
阊关舟阻图扇(局部特写) 

12
山水人物图扇

明 周臣 金笺 墨笔 
纵20厘米 横54厘米。

  周臣(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五世纪末),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画法主宗南宋李唐、马远等院体画风,并受文人画的一定影响,具有较为深厚的功力。唐寅、仇英是其弟子。
  图绘高士隐居的情景。画风承袭了南宋的“院体”传统,构图疏密得当,运笔雄劲、具有清幽静寂的格调。
  自题:“东村周臣”,钤“周氏舜卿”白文印。


13
山水人物图扇(局部特写) 



14
秋林图扇

明 沈周 金笺 墨笔 
纵16.2厘米 横45.5厘米。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能书善画。其山水、花鸟,博采宋元诸家,自成一格。擅用重墨浅色,饶有韵致。与文徵明、仇英、唐寅合称“明四家”,是元明依赖文人画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著《客座新闻》、《石田诗钞》。
  图绘高士策杖独行之景。构图极为简略,用笔纯熟,施墨浓重而清润,体现了沈周笔墨浑厚的特点。
  自题:“兀兀小桥外,独行人不知。秋风将落叶,故向鬓边吹。沈周。”钤“沈氏启南”朱文印。




15
旭日东升图扇

明 蒋嵩 金笺 墨笔 
纵17.4厘米 横48.4厘米。

  蒋嵩(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六世纪),字三松,号徂来山人等,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擅画山水、人物。山水初学元代吴镇之法,后宗吴伟,擅用焦墨枯笔,是浙派后期重要画家。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单纯表现海上日出的画作极少,此图别具特色。全副构思巧妙,以近景飞溅的浪花和中景汹涌的波涛,烘托出远景冉冉升起的旭日。旭日的四周以淡墨晕染云雾和水气,它们将旭日映衬的光华四射,充满无限的魅力与活力。
  自题:“三松”,钤“三松”朱文印。



16
观瀑图扇

明 张路 金笺 墨笔
纵18厘米 横50.4厘米。
 
  张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五世纪),字天驰,号平山,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画风受戴进、吴伟影响颇多,行笔洒脱迅捷,遒劲可观。
  图绘高士登山观瀑的情景。画中山石杂木,以饱含水分的润墨表现,用笔奔放豪爽,线条方折顿挫,富于疾迟、浓淡的变化,显现出作者较强的笔墨运用能力。
  自题:“平山”,钤“张路”朱文印。



17
秋葵图扇

明 唐寅 金笺 墨笔 
纵18.1厘米 横51.3厘米。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才华横溢,文采出众,自诩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擅画花鸟、山水及人物。其花卉喜用水墨小写意法,行笔挺秀,富有情趣。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著有《六如居士全集》、《六如画谱》。
  图绘茁壮的秋葵,佐以湖石、荆棘、杂草。笔墨技法娴熟,于灵动的勾描、渲染间,自得疏散通脱的逸趣。
  自题:“叶裁绿玉蕊舒金,微贱无媒到上林。岁晚冰霜共摇落,此中不改向阳心。唐寅。”钤“唐寅”朱文印。扇面上有唐寅友人孙益和张衮的依韵和诗,令画作充满浓郁的文人书卷气。

18
秋葵图扇(局部特写) 
19
秋葵图扇(局部特写) 

20
兰花图扇

明 文徵明 金笺 墨笔
纵16.8厘米 横50.9厘米。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因祖籍湖南衡山,又号衡山居士。曾授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书画造诣全面,其山水融合赵孟频、王蒙、吴镇、沈周画法,有粗、细两种面貌。其兰花主学赵孟频,秀雅中见奇致。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著有《甫田集》。
    此图绘兰与荆棘相伴而生的田野风光。文氏以挥洒豪放的笔墨,表现兰叶的摇曳之美;以迟缓的中锋运笔,表现荆棘的坚韧多刺。不同的物象施以不一样的笔法,可见文氏具有高超的绘画技法。
    自题:“离离水苍珮,居然在空谷。虽多荆棘枝,春风自芬馥。徵明。”钤“徵明”白文印。



21
兰花图扇(局部特写) 

22
天香图扇

明 陈淳 金笺 墨笔 
纵18厘米 横49.7厘米。

      陈淳(1484~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通古文、诗词,善书法、绘画。其清隽疏爽的水墨写意花卉,是林良、沈周之后的重要发展,对明清以来花鸟画有较大影响,与徐渭(号青藤)合称“青藤白阳”。
     图绘盛开的牡丹。花瓣以白描线条勾出,叶片以水墨点厾。虽然全幅为墨笔画,但是作者通过墨分五彩的方式,表现出了牡丹“百般颜色百般香”的韵致。
     自题:“天香飘远近,国色逞风流。道父。”钤白文印二方“白阳山人”、“复父氏”。

23
选梅折枝图扇

明 谢时臣 纸本设色
纵18.9厘米 横50厘米

    谢时臣(1487~1567年后),字思忠,号樗仙,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画山水、人物,由学沈周上溯元王蒙,形成工细兼备的画风。
    宋代隐士林逋终生以梅鹤为伴,人谓梅妻鹤子。图绘神态安祥的林逋正扶梅而立,注视家僮修整梅枝的情景。人物及树木线条方硬,以工整为主。山石点苔灵动,受到了沈周写意画风的影响。
    自题:“林逋自是神仙客,冰玉丰姿锦绣胸。吟出横斜清浅句,暗香疏景有无中。谢时臣诗画为碧湖先生作。”钤“思忠”朱文印、“樗仙”白文印。


24
仿倪山水图扇

明 陆治 金笺 设色
纵17厘米 横49.2厘米。

    陆治(1496~1576),字叔平,号包山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弟子,诗、文、书、画皆工。所绘花鸟,工笔写意均具意趣。其山水画,在受宋、元画家和文徵明影响之上,形成自己笔墨劲峭的风格。
    此图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仿自元人倪瓒。用笔秀挺,以花青、赭石平抹涂染为主,少皴擦。树叶以红、绿色点染,笔法灵动,显现出树木生机勃勃的朝气。
    自题:“霜落平川漾浅沙,丹枫虚映荻芦花。中天已彻三更月,江上偏宜八月槎。庚戌冬日陆治为思愚画并题。”钤“叔平”朱文联珠印。“庚戌”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陆治时年55岁。


25
梧竹蕉石图扇

明 周之冕 金笺 设色
纵20厘米 横55.5厘米。

    周之冕(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六世纪末),字服卿,号少谷,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善画花鸟,注重写生,家中多蓄养各种禽鸟,观察其饮啄飞止之状,故其作品生动准确。他在宗法陆治、陈淳的基础上,创立了“勾花点叶派”,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技法。
    图绘秋池小景,鸳鸯戏水的活泼场面。构图虚实相生,线条工细而不呆板,敷色艳丽中不失典雅,是周之冕早期的画作,“勾花点叶”技法尚不明显。
    自题:“汝南周之冕。”钤“服”、“卿”朱文联珠印。

26
梧竹蕉石图扇(局部特写) 

27
春游图扇

明 丁云鹏  纸本设色
纵18.5厘米 横56.2厘米。

    丁云鹏(1547~1628年后),字南羽,号圣华居士,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善画人物、佛像和山水。早年人物画用笔细秀严谨,取法文徵明、仇英,中年以后画风转为粗放,自成一格。
    图绘桃花盛开时节,女子们赏花游春的小景。仕女以秀润工细的笔法勾描,表现出她们端庄文雅的气质,体现了明代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
    自题:“丙戊秋日写,丁云鹏。”钤“南”、“羽”朱文联珠印。“丙戊”是万历十四年(1586)。丁云鹏时年40岁。




28
兰竹石图扇

明 马守真 金笺 墨笔 
纵17.8厘米 横49.8厘米。

    马守真(1548~1604),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号湘兰,秦淮名妓。擅绘兰,有君子之称的兰花已成为她内心情感的一种象征,绘画成为她“言志”、“寄怀”的一种手段,同时她也通过画兰来交友助兴。因此,她的作品不太重视对兰外在形态的细致刻划,而重在写出兰的内在精神,借以抒发心中之逸气。
    兰竹行笔流畅,线条飘逸。地面苔草信手点染,墨点聚散有致。石头以润笔散峰随意勾出,与兰竹相配,更显现出画面朴素无华之美。
    自题:“甲午中秋日写,湘兰马守真子。”钤“湘兰”白文印、“守真玄玄子”朱文印。“甲午”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马守真时年47岁。

29
仿倪山水图扇

明 董其昌 金笺 墨笔
纵17厘米 横50.5厘米。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六年(1588)进士,官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工书擅画,精鉴藏。他的山水画出入宋人及五代董源、元代倪瓒诸家。其以禅喻画的“南北宗”论美学思想,对晚明以后画坛影响深远。著《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
    此图法倪瓒笔意,绘一河两岸山石、树木。行笔以侧峰为主,笔墨苍逸,表达出倪画中萧散简远的意境。
    自题:“云林作画,简淡中自有一种风致,非若画史纵横习气也。因拟其意为宏伍仗,玄宰。”钤“董其昌”白文印。


30
芦艇笛唱图扇

明 程嘉燧 金笺 设色
纵16.5厘米 横51.2厘米。

    程嘉燧(1565~1643),字孟阳,号松园、偈庵,休宁(今安徽休宁)人。初寓武陵(今杭州),后侨居嘉定(今上海),晚居虞山(今江苏常熟)。山水画学元倪瓒、黄公望,笔墨细净。一生矜重其画,不轻易点染。与董其昌、邵弥、张学曾等合称“画中九友”,又与唐时升、李流芳、娄坚合称“嘉定四先生”。著有《浪淘集》。
    图绘高士划艇穿越芦塘之景。此图运用大片空白表现水天一色和浩渺的江河,给人以开阔的视野。通过江中吹笛的高士给画卷增添了浪漫的情趣。
    自题:“崇祯巳卯八月,为远公词兄画。孟阳。”钤“孟阳”朱文印。“巳卯”是崇祯十二年(1639),程嘉燧时年75岁

31
芦艇笛唱图扇(局部特写) 


32
桃园洞天图扇

明 袁尚统 纸本设色
纵16.5厘米 横52.5厘米。

    袁尚统(1570~?),字叔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擅绘山水、人物,多表现江南市俗中的世像百态,虽然笔墨技巧趋近文人画,但迥异于其他画家的审美情趣,画风在晚明画坛中独树一帜。
    此图根据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情节,绘河湖如织的江南水乡,桃柳争荣的景象。细密峭劲的笔法和清淡的墨、色,呈现出静谧的意境,与人间仙境的主题相匹配。
    自题:“桃园洞天。丙子秋日,写于竹深处。袁尚统。”钤白文印二方:“袁尚统印”、“叔明氏”。“丙子”是崇祯九年(1636),袁尚统时年67岁。



33
桃园洞天图扇(局部特写)

34
山水人物图扇

明朱瞻基 纸本 设色
纵59.5厘米 横152厘米。

    朱瞻基(1398~1435),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永乐九年(1411)立为皇太孙,洪熙元年(1425)即位,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庙号宣宗。他修养深厚,雅尚翰墨,在书画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所绘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无不臻妙。
    此图是传世最早的折扇画。它是一把扇子两面绘。图中人物造型生动准确,山石、树木笔法尖峭,皴法松秀,既有元人遗韵又得宋人笔墨之工。
    自题:“宣德二年春日,武英殿御笔。”钤“武英殿宝”朱文印。“宣德二年”是1427年,朱瞻基时年30岁

35
山水人物图扇(局部特写) 

36
山水人物图扇(另一面)
37
山水人物图扇(局部特写) 
38
花卉图扇

清 钱维城 纸本 设色 纵20厘米 横58.6厘米。

    钱维城(1720~1772),字宗磐,号幼庵、茶山、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十年(1745)状元,官至刑部侍郎。工绘山水、花卉,笔墨秀洁工致,常以中锋行笔,干练圆润的线条颇具表现力。是乾隆时期重要的词臣画家之一。
    图中绽放的海棠花等,是以恽寿平没骨法表现的。作者不刻意求共、求似,唯求自然天趣。以丰富的色彩成功地展示出花卉鲜活的美感。
    自题:“臣钱维城恭画。”钤“臣”朱文印、“城”白文印

39
花卉图扇(局部特写) 

40
花卉图扇(局部特写) 

41
松堂读书图扇

清 钱维乔 纸本 墨笔 纵21厘米 横59.8厘米。

    钱维乔(1739~1806),字树参,号竹初居士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钱维城弟。工书画、擅戏曲。在山水画创作上承袭董其昌的绘画理念,推崇宋元诸家的绘画风格,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审美意趣。
    钱维乔以笔笔有古意为创作宗旨,此图是他仿黄公望、吴镇法,绘制的江南景致。山石的皴擦点染以及树木的勾描,均可见钱氏已能熟练地运用黄、吴的笔墨技法,表现其平淡娟雅的山水意境。
    自题:“远岫澄云色,平溪澹夕阳。涛声何处起,松下读书堂。兼用子久、仲圭画法,维乔。”钤“乔”朱文印。


42
山水图扇

清 弘旿 纸本 设色 纵16.8厘米 横50.4厘米。

    弘旿(1743~1811),字卓亭、仲升,号瑶华道人、杏村农等,康熙帝第二十四子诚恪亲王允袐的次子。能诗、擅画、工书法,号称“三绝”。其花木画,法明人陈淳、陆治,笔墨洒脱,富有气韵。其山水画师法五代董源、巨然,及元人黄公望,笔触湿润,多表现草木华滋的江南丘壑。其淡雅的画风,显现出的是平和的书卷气。
    图中的山石结构繁复而错落,笔法尖削,皴法松秀,既有元人遗韵又得宋人笔墨之工,因而成功地渲染出世外桃源的清幽雅境。
    自题:“臣弘旿敬绘。”钤“臣”、“旿”白文联珠印。



43
山水图扇(局部特写) 


44
梅竹仕女图扇

清 汤禄名 金笺 设色
纵17.8厘米 横52.5厘米。

    汤禄名(1804~1874),字乐民,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工画人物、仕女,善白描、银钩铁线画,风格近宋代李公麟,自有面目。
    图绘闺阁女子赏梅小景。画家笔墨简洁清新,色彩以雅淡为宗,较好地表现出女子明资雅度的神态。
    自题:“伯符大兄大人雅正,汤禄名。”钤“乐民”半朱半白印。

45
梅竹仕女图扇(局部特写) 


46
西溪探梅图扇

清 改琦 纸本 设色
纵19.2厘米 横54.9厘米。

    改琦(1773~1828),字伯蕴,号七芗、玉壶外史等,回族,祖先是西域人,移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工画,所绘山石、人物形象,运笔松秀,于朴拙之中颇具装饰意趣。著《玉壶山房词选》。
    图绘高士沿溪行舟,观赏两岸梅花的浪漫情景。笔法秀逸,落墨洁净,设色妍雅,具有风神清朗的气韵。
    自题:“一夜东风吹雪霁,前山空翠已模糊。扁舟记到西溪渚,无数沙鸥伴老夫。擬冬心画,以松壶句题之。改琦。”钤“七芗”朱文印。




47
西溪探梅图扇(局部特写) 

48
西溪探梅图扇(局部特写) 


49
凤仙花图扇

清 张熊 金笺 设色
纵17.9厘米 横51.5厘米。

    张熊(1803~1886),字子祥,别号鸳湖外史,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流寓上海。喜爱金石书画收藏,擅花鸟、人物、山水,其画设色注重冷暖色调的相互映衬,具有艳而不俗的平和之美。从其学画者甚众,时称“鸳湖派”。与任熊、朱熊合称“沪上三熊”。著《题画集》、《银藤花
馆诗钞》。
    此图绘凤仙花、菊花等各色花卉,鲜艳的色彩配合没骨小写意的笔法,表现出花儿旺盛的生命力。此图虽为应酬之作,却也颇具匠心。
    自题:“肖泉七兄先生属,庚戌夏六月,子祥张熊。”钤“子祥”朱文印。“庚戌”是道光三十年(1850),张熊时年48岁。



50
凤仙花图扇(局部特写) 

51
牡丹图扇

清 任熊 金笺 设色
纵17.6厘米 横50厘米。

    任熊(1823~1857),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自幼喜爱绘画,以鬻画为生。其笔下写意、工笔俱佳,凡山水、花鸟、虫鱼无所不能。与任薰、任颐、任预并称“海上四任”。
    图中盛开的牡丹以没骨积染法刻画,笔致潇洒,水与色有机地交融,表现出牡丹贵而不骄、艳而不俗的神韵。
    自题:“立斋大兄属正,任熊渭长。”钤“渭长”白文印。

52
菊花图扇

清 虚谷 金笺 设色
纵19.6厘米 横52.3厘米。

    虚谷(1824~1896),姓朱,名怀仁,出家为僧后以虚谷名,号紫阳山民等,祖籍新安(今安徽歙县),寓居扬州、苏州、上海等地,卖画维生。能诗擅画工于书法,尤以擅绘花卉鱼蔬、禽鸟、山水等为人称道,具有拙于外秀于内的笔墨特点。与任颐、胡公寿等交往密切,是晚晴著名的海上名家。
    图绘数朵秋菊于矮篱前绽放争艳。笔法灵活娴熟,设色淡雅清新。水色相交融,是虚谷花卉画代表作之一。
    自题:“博山尊兄先生清玩。虚谷。”钤“虚谷”白文印。

53
听鹂图扇

清 钱慧安 纸本 设色
纵19厘米 横53.3厘米。

    钱慧安(1833~1911),初名贵昌,字吉生,号双管楼等,清溪(今属上海市)人,善人物、仕女,间作花卉、山水。曾一度在天津杨柳青创作画样,影响甚大。
    图绘老者侧耳静听的场景。题为“听鹂”,但是图中没有绘出鹂影。作者通过对老者“听”的生动刻画,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自题:“双柑斗酒听鹂声。壬午秋日仿新罗本,沂青仁兄大人雅属。清溪樵子钱慧安。”钤“吉生”朱文印。“壬午”是光绪八年(1882),钱慧安时年50岁。


54
听鹂图扇(局部特写) 

55
人物图扇

清 任颐 纸本 设色
纵19厘米 横54厘米。



    任颐(1840~1896),初名润,字小楼、伯年,浙江绍兴人,寓居上海卖画。擅长人物、肖像、花鸟、山水,其绘画虽受其父任鹤声的起名源自民间,但又受萧云从、陈洪绶等文人画家的影响,加之能兼取西画速写、设色诸法,遂形成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和鲜明的时代气息。与任熊、任薰、任预合称“海上四任”。
    图绘高士与僮仆在野外小憩之景。图中大面积的山石以淡墨连皴带染,展现出石质的坚实与厚重,可见作者以线造型的深厚功力。自题:“君裳仁大兄雅正,伯年任颐。”钤“任颐”白文印。



56
人物图扇(局部特写) 

57
停琴待月图扇

清 任薰 纸本 设色
纵18.7厘米 横52.8厘米。

    任薰(1835~1893),字阜长,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弟。擅长人物、花鸟,与其兄同宗法明陈洪绶,笔墨秀劲,具有装饰味。与任熊、任颐、任预合称“四任”。
    图绘一老者坐于船头,抚琴拨弦,自娱自乐的情景。构图简约,施墨淡抹,设色明丽。人物造型准确,不失高古之态。
    自题:“达天仁兄大人雅属,阜长任薰写于吴门。”钤“任薰”白文印。

58
停琴待月图扇(局部特写) 
59
荔枝图扇

清 吴俊卿 纸本 设色
纵18.7厘米 横51.8厘米。

ZT
    吴俊卿(1844~1927),字昌硕,号缶庐、苦铁等。安吉(今浙江湖州)人。他先工诗文,继而习书法及金石篆刻等,于石鼓文用工最多。其画近师赵之谦、任颐,远法沈周、朱耷诸家。创作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皆能。以金石篆籀之笔法入画是其主要画风。著《缶卢诗存》。
    图绘荔枝斜向出枝。作者凭借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以画气不画形的洒脱笔墨,绘荔枝的果与叶。显现出书法中气贯神通的审美意趣。
    自题:“公之来先生属写妃子笑,为放(仿)戴石屏设色,而顾茶老以为极似张孟皋。丙午闰四月病臂草草。俊卿记。”钤“缶”朱文印。“丙午”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吴昌硕时年63岁。


60
荔枝图扇(局部特写)

61
人物图扇

清 倪田 纸本 设色 
纵18.5厘米 横51厘米。

    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耕,号墨道人,江苏扬州人,寓居上海。善画人物、仕女、佛像,并工山水、花卉,画学宗法任颐,笔墨腴润遒劲,意境清新而富野趣。
    图绘渔人撑杆行舟的情景。笔墨洗练,劲爽豪放,通过纷披交错的芦苇,成功地表现出风吹波起的河塘动感。
    自题:“丽生仁兄大人雅正,庚子五月,墨耕倪田。”钤“墨耕”朱文印。“庚子”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倪田时年46岁。



62
人物图扇(局部特写) 


63
山水图扇

清 王铎 金笺 墨笔
纵17厘米 横51.9厘米。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高樵、烟潭鱼叟等,孟津(今属河南)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工诗文,擅书画。山水宗法荆浩、关仝,以笔墨高古浑雄见称。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贴》。
    图绘林木茂密的遥山叠岭,结构繁复而秀整,比例雄劲,具有北宋山水的浑厚气势。
    自题:“巳丑四月朔月偶尔仿古不用近
派。写于燕台,王铎。”钤“王铎之印”白文印。“巳丑”是顺治六年(1649),王铎时年58岁。


64
山水图扇(局部特写) 

65
山水图扇

清 王时敏 纸本设色
纵15.7厘米 横49.8厘米。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等,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明末以荫仕至太常寺少卿,故称“王奉常”。工诗文书画,富于收藏。擅绘山水,精研宋元名迹,受董其昌影响较大,摹古不遗余力。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清初四王”。
    此扇以全景式构图绘清谷溪涧,墨色清润淡雅,用笔细腻朴拙,意境书简高逸,是作者晚年风格的代表作。
    自题:“乙巳小春散翁老先生连据两雄,写此称庆。弟王时敏。”钤“王时敏印”白文印。“乙巳”是康熙四年(1665),王时敏时年74岁。



66
山水图扇(局部特写)

67
花溪渔隐图扇

清 王鉴 纸本设色
纵15.7厘米 横51.8厘米。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圆照,号湘碧,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因明末曾官廉州知府,故亦称“王廉州”。擅绘山水,宗法五代董源及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与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著《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
    此扇面仿自友人张约菴所藏北宋惠崇《花溪渔乐图》。绘桃花盛开时节,渔家行舟打鱼的情景。图中疏朗简约的构图,秀逸婉转的线条,清新淡雅的设色,展现出惠崇所绘江南春景的情趣,可见王鉴深厚的仿古功力。
    自题:“甲午年余同张约菴使君联舟南下,蓬窗相对,出惠崇《花溪渔乐图》见示。日夕展玩,不欲去手。今使君墓木已拱,不知此画流落何处。余犹倦息人间,追思往昔,不禁人琴之感。偶仿其遗意,以志不忘故旧耳。染香遗老鉴。”钤“鉴”朱文印。“甲午”是顺治十一年(1654),王鉴时年57岁。


68
花溪渔隐图扇(局部特写) 

69
探梅图扇

清 谢彬 金笺 墨笔
纵18.5厘米 横55厘米。

    谢彬(约1604~1681),字文候,号仙臞,上虞(今属浙江)人,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工写真,师事曾鲸,寥寥数笔,便可形神兼备,为波臣派重要画家。间作山水,宗法宋元,笔墨疏放,饶有韵致。
    图绘高士寄情于山水,郊外寻梅的场景。近景的山石采用富有力度的斧劈皴,有宋人画苍劲的笔意。人物刻画入微,笔法细腻舒朗,整体画面呈现儒雅清丽的韵格。
    自题:“康熙乙卯花于止园之玉树堂古香,谢彬时年七十有四。”钤“彬”白文印、“文候”朱文印。“乙卯”是康熙十四年(1675)。

70
探梅图扇 

71
山水图扇

清 程正揆 纸本设色
纵17厘米 横52.7厘米。

    程正揆(1604~1676),字端伯,号鞠陵,晚号清谿道人,湖北孝感人。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入清后官工部右侍郎。早年得董其昌指授,以枯笔山水见长,与石谿并称“二谿”。
    此图绘江南暮霭笼罩的山川景色,全图墨气淋漓蕴藉,皴擦点染相互交融,有粗头乱服之美。
    自题:“清溪道人为山长社写图。”钤“正揆”白文印。


72
雪山行旅图扇

清 刘度 金笺 设色
纵18.2厘米 横51.2厘米。

    刘度(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十七世纪初),字叔宪,一字叔献,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蓝瑛弟子,工界画楼台,多做青绿山水,画风细密精妍。
    图绘寒冬雪景。作者通过在树木勾如蟹爪的稍尖上敷白粉、山石留白少皴擦的技法,成功地表现出白雪压枝和山舞银蛇的雪意。
    自题:“仿王右丞画法。甲申长至刘度,惟时词兄正。”钤“叔宪”白文印。“甲申”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
73
雪山行旅图扇(局部特写) 


74
山水图扇

清 吴伟业 金笺 设色
纵16.4厘米 横50.9厘米。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等,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清初征为国子监祭酒,清顺治十四年(1657)辞官南归。精诗词,善书画。山水温润秀雅,具有文人书卷气。著《梅村集》。
    图绘一河两岸的山石、树木。其生拙秀润的笔法,明显受到了五代董源和巨然的影响。
    自题:“甲午初夏画似行翁老先生一笑,伟业。”钤“吴伟业印”朱文印、“下云”朱文葫芦印。“甲午”是顺治十一年(1654),吴伟业时年46岁。
75
山水图扇(局部特写) 
76
松竹幽亭图扇

清 弘仁 金笺 墨笔
纵16.1厘米 横50.5厘米。

    弘仁(1610~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明亡后入武夷山为僧,名弘仁,号渐东学人,安徽歙县人。善画山水,其画取法元代倪瓒、黄公望,构图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与石涛、梅清成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在安徽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是“新安派”的开派者。同时,与石涛、朱耷、髡残合称“清初四僧”。
    图绘孤停修竹清幽小景。用笔精简,构图疏旷,随意勾抹而诗意盎然。
    自题:“夜卧时闻啸聚声,钧天幽梦总难成。晨兴抚几闲涂抹,藉此松筠涤秽尘。巳亥八月,下榻德翁先生介石书堂画正。渐江学人弘仁。”钤“弘仁”朱文印、“渐江”白文印。“巳亥”是顺治十六年(1659),弘仁时年50岁。



77
松竹幽亭图扇(局部特写) 
78
策杖寻幽图扇

清 查士标 纸本 墨笔 
纵16.8厘米 横51.5厘米。

    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懒老,安徽休宁人。擅山水,宗法元人倪瓒、吴镇。用笔疏简超逸,意境荒寒清旷。与渐江、孙逸、汪之瑞并称“海阳四家”,形成“新安派”。著《种书堂遗稿》。
    此幅构图疏旷,平远取势。山石、树木多以侧峰行笔,线条富有变化和表现力度。是查氏学倪瓒画风的代表作之一。
    自题:“画倪法,似卧南道兄正。甲寅秋日,査士标。”钤“二瞻”白文印。“甲寅”是康熙十三年(1674),査士标时年60岁。

79
策杖寻幽图扇(局部特写) 

80
举杯对月图扇

清 樊圻 金笺 设色 
纵16.3厘米 横51.4厘米。

    樊圻(1716~?),字会公,更字洽公,江宁(今江苏南京)人,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工绘山水、人物,画风峻爽,与龚贤、高岑、吴宏等同为南京地区的重要画家。
    图绘一老叟举杯望月的洒脱之景。笔墨隽逸清雅,与高士以酒为乐,超然物外的情调相切合,颇具诗意。
    自题:“一杯在手,世事等闲。乙酉清和月画似石生先生正。秣陵樊圻。”钤“樊圻之印”白文印、“洽公”朱文印。“乙酉”是乾隆三十年(1765),樊圻时年50岁。


81
举杯对月图扇(局部特写) 
82
秋林读书图扇

清 吴宏 纸本 设色 
纵15.8厘米 横51.8厘米。

    吴宏(1616~?),字远度,号西江竹史,江西金溪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工绘山水、曾寻访名山大川、从自然景观中汲取营养。笔墨纵横放逸,不落时蹊,与龚贤、樊圻、高岑、叶欣、谢荪、胡慥等同为南京地区的重要画家。
    此幅绘秋木掩映下,文士于茅舍内临窗品读的书斋生活。山石用笔松疏平和,得天真秀润之趣。树木多枝杈、杂而不乱,显现出作者妙于设陈布势的能力。
    自题:“甲辰二月画为伸甫仁兄正之。竹史吴宏。”钤“吴”、“宏”联珠文印。“甲辰”是康熙三年(1664),吴宏时年49岁。


83
秋林读书图扇(局部特写)

84
山水图扇

清 龚贤 金笺 墨笔 
纵17.6厘米 横50.5厘米。

    龚贤(1618~1689),一名岂贤,字半千,号野遗、柴丈人等,江苏昆山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他在取法五代董源、元代吴镇的同时又云游于山水之间,主张“心穷万物之原,目尽山川之势”。擅以墨层层染渍,自创一格,被称作“积墨法”。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叶欣、谢荪、胡慥等人同为南京地区的重要画家。著《香草堂集》。
    此图树叶的画法最为奇特,作者以深浅、长短不一的线条表现茂密的叶片。它们前后交叠,平整而又有变化,从而巧妙地构筑出远近空间层次,
    自题:“为中郎道兄,龚贤。”钤“半”、“千”朱白文联珠印。


85
山水图扇(局部特写) 
86
山水图扇

清 邹喆 金笺 设色 
纵16.6厘米 横51.9厘米。

    邹喆(生卒年不详),字方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自幼从父邹典习画,善花卉,兼工山水,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之感。与龚贤、樊圻、高岑、吴宏、叶欣、谢荪、胡慥等同为南京地区的重要画家。
    图绘南京景色。布局平稳开阔,颇具气势。用笔尖劲,墨与色富于浓淡变化,是邹氏的精心之作。
    自题:“庚子春月写似子玄词宗。石城邹喆。”钤白文印二方“邹喆”、“方鲁”。“庚子”是顺治十七年(1660)。


87
山水图扇(局部特写) 

88
山川浑厚图扇

清 王翚 纸本 设色 
纵17.5厘米 横54厘米。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山水画创作不仅从学于张珂、王鉴、王时敏等名师,而且悉心临摹历代佳作,画艺日趋精湛。清康熙三十年(1691)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南巡图》,获得赞誉。其画学弟子众多,形成“虞山派”,影响后世颇深。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初六家”。
    此幅绘层峦叠嶂、茂密丛林。图中山石以细笔皴擦,其明净淡雅的线条营造出云烟飘渺的意境。
    自题:“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乙亥六月写呈诵翁老先生教正,海虞王翚。”钤“王翚”朱文印。“乙亥”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王翚时年64岁。


89
山川浑厚图扇(局部特写) 
90
林塘诗思图扇

清 吴历 金笺 墨笔
纵16.4厘米 横51.6厘米。

    吴历(1632~1718),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常熟(今属江苏省)人。少年时遭遇明亡,信奉佛教,50岁后改信天主教,在澳门接受洗礼。早年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在澳门期间,受到西方绘画的潜在影响。其画风具有皴擦点染细腻,注重空间层次的特点。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亦称“清六家”。
    此扇图绘江南小景。图中树叶以中锋落笔点染,既表现出它们含烟带露的娇柔美,又通过墨的浓淡变化,显现出它们交叠错落的自然风貌。
    自题:“写刘完菴先生林塘诗思,应岩培大辞宗教正。吴历。”钤“吴历”朱文印。


91
林塘诗思图扇(局部特写) 
92
罂粟花图扇

清 恽寿平 纸本设色 
纵16.2厘米 横50.5厘米。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字正叔,号南田、白云外史等,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早年工绘山水,宗元人王蒙画风,笔墨清灵秀洁,意境萧散幽淡。后改绘花鸟,远师宋徐崇嗣,近学明人,注重写生,更发展了没骨技法。所画花鸟禽鱼,很少用笔勾线,主要以墨、色直接点染,追求天机物趣,其画法对后世花鸟画的创作影响极大。开创了“写生正派”、“常州派”等。他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四王吴恽”,亦称“清六家”。
    恽寿平以他出古入新创制的“没骨”法绘盛开的罂粟花。花瓣、叶不用笔勾勒轮廓线,全以色彩点染而成,颇具摇曳多姿的娇娆之美。
    自题:“苕华阁戏作,南田客寿平。”钤“叔子”朱文印、“南田草衣”白文印。

93
罂粟花图扇(局部特写)
94
东园万竹图扇

清 叶欣 金笺 设色 
纵18.5厘米 横54.3厘米。

    叶欣(生卒年不详),字荣木,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山水画宗法宋人赵令穰,擅绘平远小景,笔墨简淡清远。与龚贤、樊圻、邹喆、吴宏、胡慥、谢荪、高岑等同为南京地区的重要画家。
    此幅表现的是黄河岸边民众生活的侧景。叶欣山水画素以“工细幽淡”著称。因此,他在本幅中没有表现黄河发水时浊浪滔天的一面,而是以简约的笔墨显现出黄河风平浪静的景致,借此展示平淡天真的审美意境。
    自题:“黄河晓渡。秋日为敬可道兄正。叶欣。”钤“叶”、“欣”联珠文印。


95
山水图扇

清 王原祁 纸本 设色 
纵16.6厘米 横50.4厘米。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故称“王司农”。其山水画继承董其昌的绘画理论和实践,笔墨生拙,韵味醇厚。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清初四王”。追随其画风笔意的画家众多,被称为“娄东派”。著《雨窗漫笔》、《扫花庵题跋》等。
    此图取法于元代黄公望,绘层峦叠嶂,松林山舍,画家心目中的理想仙境。笔墨清润、设色古雅,山石皴笔略显滞嫩,是作者早年学黄氏画法的罕见之作。
    自题:“乙卯夏日写大痴设色小景。王原祁。”钤“王原祁印”白文印。“乙卯”是康熙十四年(1675),王原祁时年34岁

96
奇峰图扇

原济 纸本 设色 
纵17.5厘米 横49厘米。

    原济(1642~约1718),俗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人。明太祖朱元璋从孙靖江王朱守谦的后裔。明亡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擅绘花果兰竹、人物,尤工山水。其运笔纵横奔放,施墨霸气淋漓,构图奇巧险峻,深得元人笔墨意趣。其师法自然、反对摹古不化之风的主张,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初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
    此幅是黄山两处重要景观莲花峰、文殊院的写生图。构图新颖大胆,极尽含蓄隐现之妙。以“截取法”,直接表现景致中最优美、最富代表性的山峦地貌。并且巧妙地利用“无中生有”的艺术手法,将山腰下浮动的白云,表现的虚无缥缈。
    自题:“夜梦文殊座上,白云涌出青莲。晓向笔头忙写,恍如乙未初年。纪为燕老道翁教。瞎尊者济。”钤“原济”白文印、“石涛”朱文印。
97
东园万竹图扇

清 王概 金笺 设色 
纵16.4厘米 横51.6厘米。

    王概(1645~约1710),亦名丐,字东郭、安节,祖籍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久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工书法、绘画,尤擅山水、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学龚贤,善作大幅及山石等。
    作者巧妙地借助飘渺的烟云雾气,以“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表现手法,刻画疏影横斜的婆娑竹影。其笔墨清爽,境界旷达,是王概扇面画佳作之一。
    自题:“园倚杏村花渐发,溪临万竹阁深藏。高台恰对西窗外,负手朝阳即凤凰。巳卯春初,仿马遥父东园万竹图,上元翁老先生教。晚学王概。”钤“王概”白文印、“安节”朱文印。“巳卯”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王概时年54岁。

99
早朝图扇

清 禹之鼎 纸本 设色 
纵16.7厘米 横50厘米。

    禹之鼎(1647~1716),字尚吉,号慎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清康熙二十年(1681)官鸿胪寺序班,以画供奉入畅春园。善画人物、山水、由精写真。初师蓝瑛,兼学宋元诸家。肖像画面貌多样,对白妙法、墨骨法、江南法都有研究,所绘人物形神兼备,秀媚古雅,被推为“当代第一”,一时名公小像多出其手。
    图绘身着官服的官员在挑灯童子的引领下,赶赴宫殿上朝的情景。作者将人物困乏、疲惫的神态刻画的生动传神,表现出较高的绘画造诣。
    自题:“早朝图。都下客窗画。广陵禹之鼎。”钤“之鼎慎斋”朱文印。



100
早朝图扇(局部特写) 


101
梅竹图扇

清 蒋廷锡 纸本 墨笔 
纵17厘米 横48厘米。

    蒋廷锡(1669~1732),字南沙,号西谷,江苏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官至大学士。他博学广识、精于典章,曾任《古今图书集成》、《圣祖仁皇帝实录》总裁及续篡《大清会典》副总裁,著《青桐集》、《秋风集》、《片云集》等多部诗文集。
    蒋廷锡擅绘花鸟,能于工致的法度中显示出意笔的风采,是康、雍朝重要的词臣画家。此图将本是各自独立,不相连贯的梅、竹有机地结合成富有节奏的整体,从而在简约的笔墨间,显示出其较强的构图能力。
    自题:“壬寅六月仿元人笔意,蒋廷锡。”钤“蒋廷锡印”白文印、“朝朝染翰”朱文印。“壬寅”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蒋廷锡时年54岁。


102
山水图扇

清 袁江 纸本 设色 
纵18.2厘米 横53.4厘米。

    袁江(约1671~1746年后),字文涛,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长画山水、楼阁,其中以借助界笔、直尺等工具绘制的“界画”宫室、亭台最为著称。他早年师法仇英,继承青绿山水传统,中年“得无名氏所临古人画稿,技遂大进”。曾偕袁耀至山西太原作画多年,故其作品流传在北方较多。
    此图一边是浩淼的江水,一边是雄奇伟岸的山峦。严整的山石与富有动感的轻舟相呼应,画面形成动与静、繁与简的鲜明对比。
    自题:“法马钦山笔意,时巳卯如月。袁江。”钤朱文印二方“袁江”、“文涛”。“巳卯”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袁江约29岁。

103
山水图扇(局部特写) 
104
晚霞飞鸟图扇

清 华嵒 纸本 设色 
纵17.3厘米 横50.3厘米。

    华嵒(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人,寓居扬州。善绘人物、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画得益于宋马和之、明陈洪绶,线条简洁、个性鲜明。花鸟画兼工带写,神趣天然;山水画淡雅设色,率意空灵。著《离垢集》。
    全图构思巧妙,作为画作主角之一的高飞仙鹤,并没有被重点表现,而是通过树下老者专注的目光,才将它引人注目。由此可见作者娴熟的笔墨技巧和妙于想象、匠心独运的艺术才能。
    自题:“写得一缕晴霞傍鸟飞。为凤川先生雅鉴,新罗山人。”钤“华嵒”白方印。

106
山水图扇

清 张宗苍 纸本 设色 
纵16.3厘米 横48厘米。

    张宗苍(1686~1756),字默存,号篁村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师承“娄东画派”的传人黄鼎,擅画山水。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以绘《吴中十六景》册敬献南巡的高宗皇帝,遂成为宫廷职业画家。其山水画用笔沉着,山石多加晕染,具有苍劲秀雅之风。
    此图是张宗苍担任宫廷画师期间,精心创作的山水画。图中山石以线条皴染,再以焦墨点苔,多遍始成,令繁复的林壑不失明爽之致,笔情墨韵间不失苍郁秀雅之气,反映了画家成熟期的典型风格。
    自题:“臣张宗苍恭画。”钤二朱文方印“臣”、“宗苍”印。
107
竹溪高隐图扇

清 袁耀 纸本 设色 
纵17.3厘米 横52.4厘米。
    袁耀(生卒年不详),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界画,所绘水榭楼阁,或以坚实的山岩为依托,或以浩淼的江湖为背景,能够将建筑与山水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
    此图采取平远式构图,景致空阔平远。全图设色淡雅,用笔纤细,具有诗意般的情趣。图中小如豆许的高士和仙鹤既为冷漠的山石增添了色彩和生趣,又为典雅的建筑构造出真实可信的空间。
    自题墨迹模糊不辨,款署:“邗上袁耀画。”钤白文联珠印,印文不辨。



108
山水图扇

清 高翔 纸本 设色
纵17厘米 横48厘米。

    高翔(1688~1753),字凤冈,号西唐,甘泉(今江苏扬州)人。终身布衣。晚年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书画。能诗,擅绘山水花卉,精于写真和刻印。所作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笔墨秀雅苍润,气韵生动。与金农、罗聘等人同为“扬州画派”的重要画家。著《西唐诗钞》。
    图绘小舟乘风鼓帆之景。在高翔的作品中,小品山水画大多取材于其家乡景色和本人生活的环境。图中山石勾勒简略,皴法较少,多以淡墨线条直接画出。树木用笔送算随意,仅绘出了其大略的形貌。
    自题:“奔流下危矶,绀宇临江渚。日暮翠微钟,帆收楚天雨。开翁学长兄先生,弟高翔。”钤印二方模糊不辨。

109
山水图扇

清 董邦达 纸本 墨笔 
纵16.2厘米 横47.8厘米。

    董邦达(1699~1769),字孚存、非闻,号东山,富阳(今浙江富阳市)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多次扈从高宗皇帝巡行四方,任工部、礼部尚书等职,谥曰“文恪”。其山水源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及董其昌,所绘峰峦浑厚,云气蒸腾,给人以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之感。是乾
隆朝重要的词臣画家之一,曾入内廷参与编篡《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
    图绘山水小景。构图疏密有致,远近景互衬互映。运笔沉着,墨色层次丰富,得黄公望温润高逸之风。
    自题:“臣董邦达恭绘。”钤“臣”朱文印、“邦达”白文印。
110
兰花图扇

清 钱载 纸本 墨笔 
纵15.7厘米 横49.6厘米。

    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匏尊、万松居士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参与编篡《四库全书》、《续文献通考》等清政府重要书籍。工诗文,兼绘、梅、兰、竹、菊、松等,笔法松秀简淡。钱泳《履园丛话》评其画:“工写生,不甚设色,兰竹尤妙,书卷之气溢于纸墨间,直在前明陈道复之上。”
    此图绘兰用笔圆润,墨韵高华,全图不施任何色彩,但是注意了墨的浓、淡、干、湿变化,画面给人以洗尽铅华之美。
    自题:“壬子春仲八十五老人载。”钤“钱”、“载”朱文联珠印。“壬子”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钱载时年85岁


精致之美——明清折扇画特展的介绍到此结束,关于故宫博物院,中华博物馆探宝今后还将陆续有更精彩深入的介绍。

111
展厅内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代名画欣赏2
艺术巨匠石涛作品赏析
清初六大家4——王翠(下)
清代早期王翚二十九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中华历代国画精粹(下)
李可染《峡江万里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