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九章 带下病

第九章   带下病

一、定义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异常,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本病以带为名,是因带脉不能约束而致。

带下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所有妇科疾病,即经、带、胎、产等多种疾病。狭义是指妇人阴道内排出白色或淡黄色稀薄或粘稠的液体,绵绵不断而下。

同时有生理、病理之分。健康女子随着发育成熟,阴道内有少量无色无臭的带下分泌,以润泽阴道,此为生理性带下。若带下量多,色质气味异常,伴有局部乃至全身症状者,即为病理性带下。

西医学的阴道炎、宫颈炎等所致的白带增多,属于本病范畴。

二、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机理是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因任脉总司一身之阴液,带下为阴精所化,由任脉所主。带脉约束诸经。故当任带二脉受损,则可致带下病。而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常见病因有脾虚湿困、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下注、热毒蕴结等。

1、脾虚湿困:素体脾虚,或饮食所伤,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或肾虚不能温脾。脾主运化,虚则运化失司,水谷之精微不能上输以化血,反聚而成湿,湿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带下。《女科经论·带下门》引缪仲淳云:“白带多是脾虚……脾伤则湿土之气下陷,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精血而下白滑之物矣。”

2、肾阳失固:禀赋不足,或房带所伤,年老体虚,或久病伤肾,命门火衰,蒸腾失司,寒湿内盛,损及任带二脉而致带下。《邯郸遗稿·带下》云:“八脉俱属肾,人身带脉统摄一身无形之水,下焦肾气虚损,带脉漏下。”

3、阴虚夹湿:素体阴虚,或久病失养,暗耗阴津,相火偏旺,阴虚失守,复感湿邪,伤及任带,任带失固,而致带下。

4、湿热下注:肾脾虚而生湿,或久居阴湿之地,感受湿邪,久而化热,或七情所伤,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肝气乘脾,脾失健运生湿,湿热流注下焦,损伤任带二脉,任带失固致带下。

三、诊断要点

临床根据带下量、色、质、气味的特点,局部及全身症状,结合妇科检查及有关的辅助检查即可诊断。

1、症状:带下明显增多,不同病邪引起白带的颜色、气味各有不同。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或兼有尿频尿痛,或有腥臭味。

2、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火急生期可见局部潮红肿胀,慢性期局部体征不明显。滴虫性阴道炎的带下为稀薄泡沫状的黄带,阴道壁可见散在出血点;念珠菌阴道炎为凝乳或豆渣样的稠厚白带,阴道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

3、辅助检查: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宫颈拭子病原体培养有助诊断。

四、鉴别诊断

1、带下呈赤色时应与经间期出血、经漏区别。

1)经间期出血是指月经周期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出现周期性出血,一般持续3~7天能自行停止。赤带者,月经周期虽然正常,但其出现是无周期性,也不是在两次月经之间。

2)经漏是经血非时而下,即无正常月经周期。而赤带者,月经周期正常。

2、阴疮:阴疮溃破时虽可出现赤白带,但伴有阴户红肿热痛,或阴户结块,而带下病无此症。

3、子宫粘膜下肌瘤:当肌瘤突入阴道时,可呈脓性白带或赤白带,或伴臭味,与黄带、赤带相似,通过妇科检查可见悬吊于阴道内的粘膜下肌瘤。

带下异常在某些病中是一个症状,若见大量浆液性黄水或脓性、米汤样恶臭白带时,需警惕宫颈癌、宫体癌或输卵管癌,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

五、辨证论治

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是带下病的特征。其治疗以健固任带为主要原则。

1、脾虚湿困

主症: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无臭,面色光白或萎黄,神疲乏力,纳少,腹胀便溏,肢肿。

舌象:舌质胖,苔薄腻。

脉象: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方药: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

方中人参、白术健脾益气,陈皮、苍术健脾燥湿,行气和胃;白芍、柴胡疏肝解郁,升阳除湿;黑荆芥入血分,祛风胜湿;车前子利水渗湿;淮山药健脾益气,固涩止带,甘草健脾调和诸药。本方为肝脾肾三经同治之方。寓补于散之内,寄消于升之中,补虚而不滞邪,以达健脾升阳、除湿止带之效。

若气虚重者加黄芪,血虚者加当归,兼腰酸者加杜仲、续断;腹痛者加香附、艾叶;若带下日久,正虚不固者加固涩止带药,如金樱子、芡实、乌贼骨、白果、莲肉、龙骨之类;病久肾虚者加覆盆子、鹿角霜、益智仁;纳呆加砂仁、厚朴;便溏肢肿加泽泻、桂枝、仙茅。

湿蕴久化热,症见带下量多,色黄,粘稠,有臭味者,宜健脾祛湿,清热止带。方用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

方中山药、芡实健脾固肾,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白果止湿除虫,车前子清热利水,黄柏清热燥湿,清肾中之火,即解任脉之热。诸药相配以健脾利湿,清热止带。

2、肾阳失固

主症:带下量多,质清稀如水,日久不止,腰酸如折,小便清长,或夜尿增多,面色晦黯,小腹和背冷感。

舌象:舌质淡,苔白。

脉象:脉沉细。

治法:温肾固任,收涩止带。

方药:内补丸(《女科切要》)

3、阴虚夹湿

主症:带下量少或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干燥,有灼热感,或阴部瘙痒,头晕目眩,心烦易怒,口干内热,耳鸣心悸,或面部烘热,失眠腰酸。

舌象:舌质红,苔少。

脉象:脉细数或弦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除湿。

方药:知柏地黄丸(《症因脉治》)加芡实、金樱子。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

方中熟地滋阴补肾,益精生血;山茱萸温补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肺,涩精止泻;泽泻清泻肾火,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肝泻火;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健运;知母、黄柏清热泻火滋阴;如芡实补脾去湿,益肾固精;金樱子固涩止带,全方共奏滋阴益肾,清热除湿之效。

若心烦失眼者加柏子仁、远志、麦冬,清心安神;兼咽干口燥甚者加沙参、玄参、麦冬、乌梅;兼头晕目眩者加女贞子、旱莲草,龙骨;带下较多者加乌贼骨固涩止带。

4、湿热下注

主症: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粘稠,有臭秽,或带下色白,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便黄短,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腹作痛。

舌象:舌苔黄腻。

脉象: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兼肝经湿热下注,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绿,质粘稠,如泡沫状,有臭气,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口苦咽干,头胀或头痛,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经湿热下注,治宜清肝利湿止带,方用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

六、转归预后

带下病经过及时正确的治疗均可好转或痊愈,故预后较好。若未及时或彻底治疗,或病程迁延日久,致使邪上客胞宫、胞脉,或阴液耗损,正气虚弱,可引起盆腔炎、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等病症。若带下病日久不愈,且五色带下秽臭,伴癥瘕或形瘦者,多属恶证,预后较差。

七、其他治疗

1、外治法

1)川椒10g,土槿皮15g,煎水坐浴,适用白色带下。

2)蛇床子30g,地肤子30g,黄柏15g,煎水坐浴,适用黄色带下。

3)洁尔阴泡滕片:每晚蒙塞入阴道一片。10天为一疗程。经期禁用。适用于湿热带下。

2、热熨法:适用于因宫颈炎而致带下者。用加热的熨器接触宫颈病变部。使病变组织凝固、坏死、脱落、修复、愈合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下过多4
带下病中医中药
分型辨治!带下病治疗思路经验分享
它们是妇科病的“死对头”,你却只当它们是“调味料”!
侍诊日记(四)供血艾灸用隐白
带下病辨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