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生不可喜死不可悲
佛法的目的在于求觉悟,而悟的主体在于自己的心,也就是生活中的自己;悟的结果便是从烦恼中解脱出来,看清生命的究竟和生命的不定期源,也看清真正的自己。佛陀手中拈动的那朵花,正象征着生命。生命正是那朵从未开到怒放,直到凋零的花。佛陀拈着花,告诉大众,生命的意义就在自己手中,是自己掌握着自己,并应对它报以欢喜的微笑,只有在对自己的生命报以微笑,对自己的生活报以赞赏的正确观念下,我们才能接纳自己,面对自己的环境和遭遇,实实在在地过现实的生活。

清朝顺治皇帝曾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未出生当然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娘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知道自己是谁吗?唯有慢慢长大后,才清楚地意识到这个「我」的存在,等往生闭上眼后,请问自己又是谁?

在佛教看来,生命由因缘而来。 「因」是生命的根源,「缘」是生命赖以存续的条件。此「因缘说」非直线,是圆的,也就意味着生命无始无终,随因缘而变化,如此的回圈不已。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了都到哪里去了呢?」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但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被提出来,于是佛陀对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哪里去了。」

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佛陀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来靠近我,让我看见蜡烛的光。」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的面前,还用手遮掩着,生怕火被风吹灭,但佛陀训斥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就吹灭了蜡烛说:「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哪里去了?它的火焰到哪里去了? 」弟子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谁也说不出来。佛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一样道理。佛死了,他也消灭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 」

在佛家看来,死去的只是人的躯壳,真正的生命则是绵延不断。佛虽然死了,但佛法不会死,人世的种种道理也不会死,精神也是不灭的。好的终究有人继承,坏的终究被人抛弃。人有生老病死,然则,一切天理轮回还是在那里。所以「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这便是佛教对于生死的看法。不仅如此,对于死亡,佛家讲究一种自如而死。也就是说,自己可以把握自主,要什么时候死,即什么时候死。

唐朝有位普化禅师,有一天,他向人化缘「法衣」,一位施主便发善心,用上好的布料作了一件袈裟送给他,但是普化说这不是他要的「法衣」而拒收。临济禅师知道了这件事,请人送了一口棺材过去,普化看到棺材,很高兴地到街上喊着:「我的法衣来了!我要穿上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

哪有人说死就死,大家想看看普化如何死?第二天,一大早东门已是人山人海。普化扛着棺材来到东门,看到这种情景,皱皱眉头:「那么多人看热闹,我今天不死了,明天到南门去死吧。」大家觉得有些扫兴,不过,隔天还是有不少人跑到南门。普化仍嫌人多:「还是明天到北门死吧!」到了北门还是嫌人多,就这样从东门到南门再到北门,原本好奇的人已失去兴趣,也不相信普化禅师的话了。第四天他来到西门,这时候跟来的人已寥寥无几,普化说:「你们很有耐心,跟着我跑了四个门,好,我就死给你们看!」说完,就躺进棺材里入灭了。

自古以来,像这样能预知时至,自在自如而生的祖师大德还真有不少呢!佛教有关超越生死的看法,值得那些看不透人生、想不通生活或贪生怕死的人参考、借鉴。佛教重来去自在,生死也有如来去。参透这一玄机,我们就不必天天再为生老病死而恐惧不安,或对于家庭亲朋、甚至世间的虚华富贵,有所舍不得,至少可以活得开心一点,快乐一些。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的收与放,本质都是一样的。面对生死,悠然自得,便??是真正懂得生命。正如邱吉尔谈及死亡,他说,当酒吧关门的时候,我就离开。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把死当做一次快乐旅行,就能减轻生的压力,活得逍遥自在。


(本文作者/今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百罗汉及讲解——2
第一座精舍——竹林精舍
为什么慈悲多“祸害”?原因在这里!
蓮友當以呼吸為念珠
佛陀让迦叶持法衣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出世!背后有何深意?
传喜法师:薪火相传续佛慧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