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以证统病--中医临床的创新

Action

中医,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被称为“经验医学”、“传统医学”。但在医学领域,它的医学意义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治病从传统的坐诊、药方,慢慢的转型、创新到应用于临床。其中,“以证统病——中医临床思维的回归与创新”便是一种模式。

“病证结合、以病统证”是目前主要的中医研究模式。其中“以证统病”传承了方证辨证、病机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思想,体现了中医学在动态时空下的诊治特点,实质是据象辨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思路的凝练和总结,体现了中医学认知和实 践特点。

“以证统病”思路为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中医辨治复杂疾病、建立中医特色的临床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并行的思路 与方法。

如果把病比作一条河流,那么证候可以认为是 河流的分段流域,积水成渊,众流成海,故以候为证、 因证成病。

仲景辨治,病证合参。如《伤寒杂病论》每章论 六经病、论杂病均名“某病脉证并治”“某病脉证 治”,病证并列、以病为纲,以证为准绳。

一是体现在分级辨治上,二是体现在特异性方证的形成,三是体现在病症方药的分层次辨治上,四是病证时体的结合上。

《伤寒论》云“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孙思邈“方证同条,比类相需”,柯韵伯、徐大椿主张先 有主方、以方类证,甚至日本形成了“证有规定、方无加减”的方证相对学派。

在现实的医疗环境中,病情是不断演变发展的、随着体质、自然界的变 化,相同病机也会产生不同转归,因此病机相类、序贯发作、具有接续性的疾病往往是临床诊治的实际情况。

在时代不断发展中,中医慢慢的也被更多的人认可。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新纳入的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将写入全球医学纲要第,于2022年在世卫组织成员国实施。

未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中医的发展也一定会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证候诊断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分析
《内经》的治疗思路之三:辨证论治
【悦读】用经方没有想象的难!不妨读读《原剂量经方带教录》
构建诊病-辨证-识症三位一体诊疗模式
转化医学在中医脑病学中的应用
方病对应关系之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