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人民币图案到矿山公园 ——记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的变迁
从人民币图案到矿山公园
——记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的变迁
文章作者:田茂纯 文/供图 来源:《中国档案报》 添加时间:2013-11-25 点击:44
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正在作业的电铲(该电铲作业的雄姿是1960年版5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原型)。
(此照片档案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
年岁稍大一点的人都还记得1960版5元人民币的图案,正面是工人炼钢的场景,背面是机器铲煤的场景。其设计理念是表现新中国工业发展成就。炼钢场景取自何处不得而知,而铲煤场景却是取自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海州露天煤矿作为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作为“一五”计划时期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曾一度是新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标志与象征。
海州露天煤矿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全矿占地面积26.82平方公里,露天采场面积6平方公里。一条古老的细河在露天采场旁由东向西慢慢流过,仿佛在述说着海州露天煤矿的前世今生……
1897年的一天,阜新新邱穷棒子沟村一个牧羊人,同往常一样,悠闲地在山边放羊。突然,在刚刚被洪水冲刷的山坡上,发现了几块黑黝黝的东西。近前一看,原来是传说中的“露头煤”。从此,一些村民开始在此用最简单的方法挖坑采煤,采到的煤除家用外,还能换些生活用品。
阜新出煤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一些有钱人的耳朵里,他们把挖煤看作是一种生财之道。于是,他们纷纷来此投资建窑。后来,清政府也进行过小规模的开采。
阜新有煤的消息也被日本人获得,为了将其占为己有,1908年2月,日本侵略机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地质研究所所长木户忠太郎和抚顺煤矿矿务课长田岛犹吉二人,便到阜新作实地调查。1914年6月,日本会社大仓组再派工学博士大日方一辅和职员百濑义惠等三人冒充皮毛商去阜新调查,中途遭土匪袭击,大日方一辅中弹身亡,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大日方事件”。日本外务省以大日方负有调查新邱煤矿的使命为由,提出无理要求:“这次事件可说是因新邱煤矿而引起的,自应以该煤矿来解决赔偿损失问题。”迫使袁世凯政府同意以该煤矿的矿业权作为赔偿条件。
日本外务省在取得矿业权作为赔偿的原则后,就指令大仓组出面办理开采事宜。大仓组根据满铁提供的地图,制成了由11个矿区构成的矿区图,又假意按照中国矿业条例的规定,以上海顺济公司的名义,于1914年8月20日创办了大新矿业合资公司。以上海顺济公司周圭璋为总经理,注册资本金150万银元。
成立大新矿业合资公司后,日本人便狮子大开口,一次就要申请11个矿区的探矿权。由于矿区过大,中国农商部提议减为3个。于是,日本公使代办小幡酉吉制造种种理由,多次同中国政府交涉,每交涉一次就迫使中国方面同意增加一个矿区,直至增加到6个矿区。按农商部规定,对一个公司不能同时发放6个以上的许可证。于是,大仓组又另组织一个以顾志康为总经理的大兴矿业合资公司,两个公司各领3个矿区。其实,大兴矿业合资公司只是个名义,它完全依附于大新公司。就是大新公司,也完全由大仓组一手操纵,中日股东均未出资,所用资金都由大仓组提供。
1917年5月,满铁从大仓组接收了矿区。由于在这6个矿区内,早有中国人经营的12个小煤矿,满铁为独占这些矿区,决定收买这些小矿区。于是,利用阜新县的大地主、大商人刘海轩出面秘密收买。为掩人耳目,刘海轩组建了一个房地实业公司,以实业公司名义收买,再转卖给大新公司。到1918年9月,这12个小矿便全部收归日本人名下了;到1925年,共获得12个矿区的开采权,3个矿区的探矿权,矿区占地面积约8万亩。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孙家湾和太平矿区(海州露天煤矿前身),更加肆无忌惮地加快了对煤矿的开发和掠夺。他们把张学良和韩瑞麟在孙家湾矿区创办的煤矿以各种“理由”强占之后,又于1936年在阜新矿区设立太平调查班,1937年太平调查班改为开发事务所,1938年又升格为太平洋采炭所。1944年3月,日本人成立“海州露天掘开发事务所”。在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性开采下,数以万计的矿工惨死在“大出炭”的灾难岁月,大量的煤炭被日本帝国主义源源不断地运走。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宏伟目标。但工业化的主要能源——煤炭供应却成为瓶颈,一方面是需求量不断上升,另一方面是产能不断下降。
由于帝国主义掠夺性的开采和战争破坏,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大多数煤矿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即使能够生产,也都是一些既不能深采,也没有发展空间的小斜井。
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的东北,这种情况更为严重。根据东北经济恢复计划,东北工业要在1952年恢复到日伪时期的最高生产水平。要达到这个水平,全年共需要煤炭2300万吨,到1955年更需要煤炭5000万吨。但是抚顺、本溪及其他国营的174个生产矿井中,高达78%的浅部煤层已经采完,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即将有40个煤井因采完而作废。1952年全东北的煤矿最高产量仅能达到2023万吨,达不到供给需要的煤炭量,到1955年废井将达87个,产量更将减至1940万吨,还不到需要煤炭量的40%。
第一次全国煤矿会议明确提出:“我们今后的煤矿工作除应以大量的生产和恢复外,还需建设若干新矿井,才能保证供应几年后工业发展的大量用煤。”为此,东北煤矿管理局当时在蛟河、鹤岗、鸡西和阜新等矿务局中选择了泰东、平安、新邱等10个竖井和一个海州露天作为新的煤矿工程进行设计开发,以满足东北工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海州露天煤矿的开发,以诸多的优越性让有关部门寄予极大的期望。露天开采,首先,它不会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等特大事故,能有效地保障采煤人员的安全。其次,煤的回采率高,一般斜井回采率为70%,而海州露天煤矿回采率则在95%以上。再次,开采成本低,露天生产不需要坑道维护费,同时全部管理人员只占相等产量斜井管理人员的40%,虽然露天开采需要剥出大量地表土方,但每吨成本仅占当时斜井成本的53.4%。特别是在露天采煤时受到的限制很小,能充分适应自然地质条件,使用大型机械采煤,不仅产量高,而且可以快速、及时地供应工厂需要。当然,海州煤田地表覆盖浅,煤层厚也是其露天开采的必备条件。
为筹建海州露天煤矿,1949年11月,东北煤矿管理局将孙家湾煤矿与太平煤矿合并,成立海州煤矿,从此拉开了海州露天煤矿建设的序幕。
海州露天煤矿从1953年7月1日开始出煤,截止到2002年底,累计生产煤炭20784.61万吨,累计上缴利税33.45亿元。
如今,海州露天煤矿虽然燃尽了自己的光和热,但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在它的原址上,一座占地28平方公里,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阜新海州露天国家矿山公园”展现在人们面前。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3年11月25日    总第2538期    第四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中国工业化历程上的“金钉子”——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煤城往事——阜新的成长之路
海州露天煤矿光辉历程
【辽宁丨阜新】历彦军丨阜新红色矿山文化摇蓝解析
这个巨坑有32个故宫大!当年曾被印上人民币,如今……
海州露天矿公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