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收时节话收秋 | 戴晋鹏

秋收时节话收秋

作者  戴晋鹏

今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两天,不作美的天公淅淅沥沥下起了雨。雨下得很稳、很大,一下把气温降了十多度,让人们不得不提前穿上过冬的衣服。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家乡收秋的时候,今年也不例外,可是一场秋雨打破了收秋的全部计划,也给收秋带来了无尽的烦恼。

雨后家乡的秋天依然美丽、丰满,充满诱惑。久居都市的人,在闲暇时刻到田野里走一走可当作是一场华丽的旅行,也是一次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美好享受。如果能参加一次收秋活动,更是对生活的一种美好体验。

现在繁忙的都市人一天到晚,两点一线,钻在不透风的城市里,满眼看到的是高楼大厦,很难感觉到四季的轮回,也很难感受到收秋的艰辛和快乐。感觉到的只是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对于春天和秋天,往往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一晃而过了。农村长大的我,秋收时刻格外挂念家乡的秋收。

家乡种植的粮食以玉米、土豆、谷子等主粮居多,也种些黄豆、小豆等杂粮,有的人家还种了大葱、白萝卜、红萝卜、茴子白等。人们把收谷子、掰玉米、刨土豆叫做是收大秋。收秋要根据各类种作植物的成熟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收割。

秋天,农民有两怕,一怕连阴雨,二怕刮大风。因此要时刻关注庄稼的长势,关注天气的变化。庄稼成熟了就得赶快收割,否则遇到阴雨天或者大风天,往往会造成粮食减产,一年的辛苦就会白白付出。

谷子是比较矫情的,到了秋天最怕麻雀和起风。为了防止麻雀啄食即将成熟的果实,人们在地里竖起草人。可是对起风唯一的办法就是抢在起风之前把谷子割倒在地。这就有了“抢秋”一说。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晚上正在姥姥家住宿,朦胧中听到急促的敲门声,还未等到睁开眼,就听到院内三舅在说:“快起,起风了。”只见和我睡在炕上的五舅已经迅速坐起,把上衣穿在了身上。我不知道当时起风意味着什么,翻个身就又呼呼入睡了。后来才知道谷子要是成熟了,如遇到大风天气,谷子就会撒在地里,一亩地少收十斤,十亩地就少收一百斤……仔细算算,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是啊,不种地就不知道种地的辛苦,也体会不到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谷子的收割也是一门学问。割谷时,谷茬的高度都有严格限制,不能留的太高(谷桔要用来喂养牲口,谷茬留的太高是一种损失)。为了不让成熟的谷子撒落在地里,割谷时间一般都选在早上。因为秋天早上比较潮湿,谷子不易撒落。过去收谷子先是把谷子割倒,然后一捆一捆捆成捆,用扁担挑回打谷场,然后把谷穗用刀切下来,再经过辘轳碾压,把谷子从谷穗上碾压下来,最后经过扬场(用木锹把带糠谷子扬在空中,让风把糠刮走,剩下谷子),把谷子和糠分开,把谷子装在布袋里运回家,收谷子才算基本完工。割倒在地的谷子最怕遇到连阴连雨天气,如遇这种天气,谷子很可能被捂坏发霉或出芽,那一年的辛苦就白下了。只有晒干收仓了才算真正的收获。因此看着几天来不停的下雨,心里总是惦记着家乡那些没有收割的庄稼。

忆起儿时的打谷场现在仍记忆犹新。那时我们一群小孩子是打谷场上最不受欢迎的人,跟在大人们身后,跑来跑去,经常让大人们撵出打谷场。因为打谷场是黄土铺垫的,为了确保打出的谷子干净,不允许有任何石子,或者是把平整的打谷场弄出伤疤,而我们正是与之作对的讨人嫌。打谷场上,人山人海,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谷垛,一堆堆切下的谷穗,三五成群切谷的妇女,扛着谷秸穿梭的男人们,一会是高高的呐喊声,一会是爽朗的笑声,整个打谷场上人呼马叫,一片丰收的景象。如今这种丰收的喜悦场景已不复存在,过去的打谷场也早已修建了整洁的房屋,那种欢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收玉米比起收谷子较简单,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可以把玉米秸割倒掰玉米,也可以掰下玉米再割玉米秸,不论怎样,收玉米是件费苦力的活。整天整天地蹲在地里掰玉米,想想也是件痛苦的事。

刨土豆是个技术活。要是刨不好,就会把土豆铲坏,或者刨不尽。收黄豆和小豆,同收谷子一样,一般也是选择清早去地里收。收黄豆是用镰刀去把黄豆秸割倒,收小豆不用镰刀,是用手剜。比较喜欢收得是胡萝卜、白萝卜、大葱、茴子白了,因为现在种的不多,而且相对容易收。

过去,往家里搬运东西,主要是靠肩扛、用扁担或箩筐往家里挑。而且扛的时候,为了防止撒落,不管路有多远,很少在路上歇息。现在扛一袋面上楼都喘气,想想我们的农民,为了一粒粮食要付出多少辛苦与汗水。一担玉米百十斤左右,往家里挑来回的多少趟啊!他们是多么的勤劳、坚强、智慧、勇敢……。

现在村里很多人买了三轮车,收秋可以用三轮车往家里拉,不用再肩扛了。可是有些地方,车还是去不了,还得靠肩把收得东西倒腾在路上才行。我家的地大都是坡梁地,且离大路较远。每年最发愁的就是秋收时,用肩扛重物。因为不经常苦力劳动,往往收一天秋歇好多天也歇不过来。父母心疼自己的儿女硬是自己去地里也不愿叫儿女去地里受那份罪。年纪大了的父亲每年收秋,总会有乡亲去帮忙,让常年在外的我很是感激。

把各种作物运回家里还远远没有结束收秋的程序。玉米需要上架,谷子、豆类需要晾晒,土豆、萝卜需要入窖,茴子白需要做成酸菜等等。每到秋天,各家各户院子里、窑顶上、平房上到处都是晾晒的粮食。早上铺开,晚上收起,白天翻动。把谷子、豆类晒干才能入仓,一年的秋收才算是结束。

玉米秆、谷桔、豆秸等秸秆也不像现在这样烧掉或随意丢弃,因为家里喂养的牲口还等这些“食物”过冬。勤劳的农民会把晒干的秸秆捆成捆运回家。一部分储存起来,冬天喂养牲口;一部分,用铡刀切碎,浇上水和大粪,发酵成肥料,来年春天下种时使用。记忆中,深秋时节村庄里到处堆放着秸秆,好像在宣告着秋收的结束。这些堆放的秸秆成了我们作迷藏最好藏身之处。

对没有收过秋的人来说,可能会把收秋看作一件很容易、也很快乐的事。对农民来说,收秋是一件大事,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不能干重活的做饭,能跑腿的送饭,分工明确,争分夺秒,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战争。时间、天气、人员安排、收割程序都在考验着农民的智慧。

上小学时,盼望着每年秋天放秋假。秋假期间可以跟随大人到地里,随意采摘各种野果;可以漫山遍野玩耍;也可以帮助大人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记得小时候做的最多的是帮助晾晒收回家的谷物、豆类。现在不放秋假了,但有了国庆长假,很多人选择了外出旅游,但辛勤的农民这个时候唯一的选择是跟时间赛跑。每次回家看到村里忙碌的大多是老人,心中难免有点涩涩的酸楚。老人们不顾自己身上这毛病那毛病,即使蹒跚着也要到地里劳作,那种为了生活的艰辛、为了子女无私的付出、为了不拖累子孙的坚毅品质无时无刻不在鞭策着在城里工作的我们。在农民身上有着太多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家乡有着太多我们用不尽的精神支柱。

每年秋收后,村里人还会谈论谁家收得多,谁家收的少,来评论一年的收成,探讨来年种什么。现在条件好了,各种高科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农机具、各色新的品种应接不暇。各种新的产业扶持政策接踵而来。代耕代收,土地托管、种植结构调整等政策让农民受益。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很多美好的事物只能停留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但家乡人那种质朴、勤劳的品质不会改变。家乡会随着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发展得更加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庆假期去“收秋”
国外秋收和国内有啥不一样,玉米直接脱粒收割,秸秆还田
【定文章】记忆中的场地:打谷场
“公路上晒花最不妥,妨碍交通易着火”,秋收时这三件事要远离
秋收的喜悦
风景独好丨秋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