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字文(一)【带解释】

周兴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

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这两句话说的是开天辟地和宇宙的诞生。

"天地玄黄"出自于《易经》"天玄地黄"。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叫作曰宙"。西汉杨雄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

天地玄黄。欲知“天地”含义,须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时处于混沌状态,现代物理学称之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叫太极。150亿年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

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不是我们现有的智慧所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是上古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另一重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从色谱分析,玄色属冷色,黄色属暖色。地黄谈叹温暖的大地哺育了万物,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

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宇宙洪荒。《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曰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和宙一个说空间,一个说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的时空观。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只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没有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

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宇宙中的质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当运动速度到达光速,时间就趋近于零。超过光速运动,时间就倒转了,就是科幻片里描绘的"时光隧道"。到达这一步,人类才能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变人人变猴的,一点新意都没有。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我们即使进入了时光隧道,也只是倒计时,还是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金刚经》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人教给我们突破时空的经典,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洪荒是指地球形成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时)。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前。禹平水患,定九州,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先例。荒本义是草木蒙昧,指远古时期,人类还没出现,那时地球上还处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国就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那里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盘古像胎儿一样蜷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一斧子把这个鸡蛋壳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与宇宙大爆炸说有点相似。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太阳东升西落,月亮有盈亏圆缺。星辰闪烁,布满了无垠的天空。

日月星象属于中国传统天文学。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其一,日月与地球距离近。月亮距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一样大。日(太阳),月(太阴),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就叫做七曜(药)。七曜(日月+五星),即七颗光明闪耀的星球。又叫七政。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历代中国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日语从周一到周日称为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就是这七星。

盈指的是盈满,这是对月亮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对太阳说的。十五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阴历十五,太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硕),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就没有月光了。

仄指的是太阳在西天斜挂,太阳东升西落,正午最高,过了午时就叫仄。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即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中国人出门做事,喜欢挑个黄道吉日。

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对于这种说法与地球绕太阳转所选取的基点和参照物是不同的。以地球为基点,以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日升日落。换一种说法,说“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十二等分为黄道十二次或十二宫(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地球赤道是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的假想分界线。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

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辰宿列张,语出《淮南子》。《淮南子》由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编写。《淮南子》中有一句:"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

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可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有什么区别呢?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叫宿。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叫一宿,一个星宿。中国天文学的鼎盛时代是隋唐时期,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原):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即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三个同心圆)。再按东西南北,象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叫四象(东宫青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北宫玄武)。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末夏初夜空的巨龙,称为东宫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似游戏于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龟,称为北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犹奔腾于深秋初冬夜空的猛虎,称为西宫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如翱翔在隆冬早春夜空的朱雀,故称南宫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远望远去位置不变的星,像太阳一样,便于观察比较。每方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就是二十八宿。西方人不叫星宿,叫星座。星座是一个星群,如有大熊座、仙女座、双鱼座等等。西方天文学本有48个星座,希腊人又加了40个,总共88星座,都是根据西方神话传说的人物、动物、器皿等命名的,例如射手座、水平座、金牛座,和我们中国的不一样。

      古人从小就对星宿非常熟悉,行文写诗,信手拈来。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玄武两宿,月亮运行到斗牛之间,表时值中夜。现代科技发展了,我们对天文反而一窍不通了,中国的孩子参加国际组织的夏令营,居然不会在夜晚用星辰辨别方向,外国人很觉奇怪。

列是排列,陈摆开来;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秋季收割,冬季储藏。

寒暑说的是气候变化,秋冬是四季推移。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气候注重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过程中距太阳最近的是近日点(1.4亿公里),最远的是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长短不一;地球的地轴又有倾角,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天文学中引出二十八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二十八宿为坐标,研究日月地球及五大行星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二十八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40万亿公里(4.3光年),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

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地日火连线成一直角,太阳在直角处)、留(地球轨道外的行星如“火星开倒车”因远近位置关系和公转速度的不同,火星看上去越来越慢,好像停了下来)、合(从基点看过去,三个星体在同一直线上,挡住了处在最外面的一个)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离的变化,会改变对地引力,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雨云,造成暴雨。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指向地球会带来暴雨,夹角内陆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

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就要提天文学上的九州分野了。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十二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 徐杨荆 梁豫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指向哪一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火山地震等灾变。后世由此分支发展出占星术,那是另外一回事,与传统科技不相干。

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约是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右,很好观察。

金星是用来定时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比太阳落得晚),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比太阳早出来)。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闰余成岁",语出《尚书·尧典》,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朝廷负责制定律历,计算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太阴和太阳合参,太阴记月,太阳记年。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太阳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有详细论述,但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没有正式颁布。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晦朔,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门里王为闰,家里养个王白吃白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庄子说:"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二十四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

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是365天又5小时48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闰余成岁"""""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回归年。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岁星纪年是我国的另外一种天文历法。木星(岁星)12年绕日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来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是律吕?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指)羽(12356),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黄帝时代,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按长短次序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又可以定时间,调整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律吕调阳"

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364.5729÷2=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对务农来讲,半天的误差马马虎虎地可以接受。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水汽升到天空,遇冷形成降雨;露水碰上寒气,凝结成霜。

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

"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霜和露是同质的东西,只是露是液体的,霜是固体的。白天大地吸热,晚上散热,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遇冷变成露水。深夜气温进一步降低,它就凝结成霜,白露、霜降的时候,变为白霜。

"露结为霜"这一句话出自《易经》,《易经·坤卦》里有:"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的话。履霜,踩到霜了,结冰的冬季将至。阴始凝也,阴气开始凝结了。这告诉我们,看到霜,就想到冰;看到一件事情的因,就想到它的果,不想要恶果,就不要造恶因。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述说中国的物产。黄金玉石是珍贵稀有的天然物产。黄金是百金之首,众金之王,抗氧化作用很强,可长久保存不变色、不变质、不生锈,自古就用黄金做流通的货币。古人认为,黄金可以驱邪避凶,故多用黄金做佩戴的首饰。中国最有名的沙金产地在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当地的土人都在江边筛沙沥金,丽江因为出金沙,自古被称为金沙江。

玉石也是很珍贵的物产,相传玉是山石千百年来受了日精月华而变化的,有"观祥云知山有美玉"的说法。好的玉石叫暖玉,拿在手里感觉很温暖,不像普通的石头,冰凉邦硬。古人非常珍视玉,《礼记·玉藻篇》说:"古之君子必佩玉"。据说玉可以代主受过、保身平安,一旦有什么意外事故发生,身上所佩戴的玉先破碎,"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昆冈是西北的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今天的甘肃一带,是中国第一大山。昆仑山分为三面八支,其中一面在上古时代的中国境内,是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又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王母娘娘的洞府就在西昆仑之上。

剑号世阙,珠称夜光。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珍贵的明珠叫“夜光”。

巨阙(què),古代四大宝剑之一,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铸,另外三大宝剑分别是干将、莫邪和辟闾。夜光,即夜光珠”,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黑暗中能发出萤光的奇石。

赞叹世间的两样珍宝:宝剑和珍珠。剑在我国古代是有身份的象征,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佩剑。古越国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一共铸了五柄剑(三长两短,长的是巨阙、纯钩、湛卢,短的是莫邪、鱼肠),名字分别叫做巨阙、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历史上专诸刺王僚的故事,说的是剑客专诸被吴公子光收买,刺杀吴王僚。僚王爱吃烤鱼,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机刺杀了僚王。那把锋利的短剑被人称作鱼藏剑,三长两短则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其中巨阙号称天下第一剑,是最锋利的。 

至于珠称夜光,说的则是宝石里最名贵的夜光珠。传说在我国南海海岸,有一种稀有的龙,叫骊龙。它死后,眼珠子会变成夜间发光的宝石,就是夜光珠。历史上大军阀孙殿英盗墓,在慈禧太后的墓里挖出一颗夜光珠,怕被治罪杀头,就托人送给蒋介石了。这种夜光珠,属于宝石一类的棱面晶体矿物,可以反光但不能发光。真正的夜光珠不是矿物质,而是传说中鳞甲类动物多年修炼而成的宝物,是他们的命根子,能将十步左右的暗室,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比诸现在的电灯泡,没有100瓦也差不太多。中国古代,有一本专门讲神神怪怪故事的书,叫《搜神记》,里面有一个隋侯珠的故事。汉朝有个在隋地封侯的贵族,代表国家出使他邦。隋侯在路上看到一条受伤的蛇,在沙地里翻滚,马上要死了。他赶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将蛇带到有水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隋侯做梦见到蛇来报答他,送他一颗夜明珠。梦醒一看,枕边果然有一颗明珠,照得满室通明。龙天生就有一颗小珠,慢慢地越养越大,所以有狮滚球、龙戏珠的故事。蛇炼成了有珠,蟹修炼好了有珠,大鱼精也有珠,不是有成语"鱼目混珠"吗?龙,我们没见过。蛇、螃蟹、鱼,等不到成精就都让我们这些人精吃得差不多绝了。现在能看见的只有蛤蚌含藏的珍珠。蛤蚌的珠含有荧光物质,经灯光照射后才有荧光,持续时间很短,不能自动发光。《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与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海面上风平浪静。这时,蛤蚌的贝壳打开了,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那颗珠 ,慢慢地越养越大。"犀牛望星"的故事也是一样。犀牛到了月朗星曦的晚上,把它的独角对着北极星,来吸收星精月华。所以,犀角与珍珠都是中药里面最寒凉的,因为它们吸收的是北极星和月亮的精华。

果珍李柰(耐),菜重芥姜。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芥和姜。

在水果里头,古人最重视李子和柰子,因为在那时的水果里,这两种最好吃。在菜的调味品里,古人最重视芥菜和生姜,那时没有现在的味精、酱油啊之类的调料品,所以需要加生姜、芥末等佐料进行调味。

李子和柰子(苹果的一种,也称沙果)是科植物,都能够"和脾胃,补中焦",不过柰子比李子的品种还要好,价钱也还要贵。柰子比李子个儿大一点,也是紫颜色,样子有点像桃,俗称"桃李",但不是桃树和李树嫁接的品种。

芥菜和姜都味辛,能开窍、解毒,驱除人体内的邪气。《神农本草经》说:"芥味辛,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气"都是蔬菜中解毒调味的珍品,所以说"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海水咸,河水淡;水栖动物在水中潜游,飞禽在空中飞翔。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天上飞翔。我们不说长鳞的鱼在水里游,长羽毛的鸟在天上飞。因为是水下行,长鳞甲在水中潜行的动物种类太多了,且不说龙,海龟、玳瑁一类的鳞甲动物也属于鳞潜,只理解成鱼就狭隘了。长羽毛能在天上飞的,也不仅仅是鸟。学佛的最高境界叫圆寂,修道的最高境界叫羽化,现代生物学叫返祖现象,又长毛了嘛,总之是返璞归真。(山人按:“羽化登仙指修道成仙,飞升,羽化指像鸟一样能飞。飞禽长,走兽长。现代人长毛,称为返祖现象,与古代所称的羽化有所不同。)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龙师”是伏羲氏,是中国太古时代的三皇之首,他一出场就代表了三皇: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

“火帝”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人。有了火,人类才告别黑暗,进入文明时代,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帝。

“鸟官”是中国太古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首,少昊氏,代表五帝。

“人皇”是人皇氏,代表远古史上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讲中国古代史,先要明白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属中古,夏商周秦汉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开端就是盘古开天地。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在50亿年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前出现的,所以盘古氏至少有500万年的历史了。盘古氏之后是天地人三皇,这个时期,没有文字记录只有传说,不可考证。《鉴略妥注》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里面唱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穴居,住地窖、山洞,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之后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也就是火帝的时代。火帝下来是龙师伏羲氏。伏羲氏姓风,号太昊,也写作伏牺,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一段是历史上的狩猎时期。传说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马头龙身的怪兽,它身上的毛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划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渔猎时代。因为伏羲氏见过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在位115年。人学会用火后,文明阶段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首领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炎帝,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神农氏即炎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

鸟官人皇。五帝中第一个是少昊氏,又叫金天氏,他是黄帝的儿子,因得太昊伏羲氏真传,人称少昊氏。那是个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因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名,有凤鸟官、玄鸟官、青鸟官等等,所以称他为鸟官。人皇指的远古时代的天皇、地皇、人皇,年代太久远了,好像神话故事。《史记·补三皇本纪》中,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传150代,合45600年。历史上把三皇定为太古时代的伏羲氏、神农氏、还有黄帝,这是见之于史的三皇,在殷商的历史文献上有文字可考。远古的天地人三皇,就演义为天上的玉皇大帝是天皇爷,管人性,人要是做事亏心、不讲天理,天皇就降灾,收你的性。地府的阎王爷是地皇爷,主人命,要是不孝父母、不讲情理,地皇就降病,收你的命。人间的皇帝是皇王爷,掌人身,人要是为非作歹、犯上作乱,皇帝就治罪,夺你自由。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仓颉创造了文字,嫘祖使人们有了遮身蔽体的衣裳。

说黄帝时代。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文明进程正式开始。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从黄帝启中国历史之端开始记年,甲子年至今已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上下五千年)。黄帝手下有六位大臣,各有贡献。,仓颉造字,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做医学,胡曹制衣裳。此前的原始文明阶段,人只是拿树叶、兽皮往下身一围。胡曹发明衣裳(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裤子很晚才出现。这里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指代黄帝时代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称颂发明者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尧舜虞英明无私,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有虞、陶唐是五帝里面的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他姓伊祁,号放勋,他的封地在陶和唐(山东一带),所以叫他唐尧。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他德高望重,人民皆倾心。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受到人民的爱戴。尧在位七十几年,年老时,四岳十二牧一致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长期考察,最后才把君位禅让给舜,死时118岁。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和。古代二十四孝故事里挂头牌的就是舜。舜帝在位61年,把君位禅让给禹,自己死于巡视的路上,终年110岁。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瑛闻讯,泪洒君山斑竹,双双投江,化为湘水之神。尧帝和舜帝,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在位时克勤克俭为百姓做事,年老后把君位和国家委于贤能之人。推是辞让,推位是把君位委与贤人。让是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毫无保留。后世的帝王旦有一线生机就只让位子,不交权力,更有甚者位子也不让,死了再说。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只尧舜。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引出中国上古三王,夏禹、商汤和周武王,他们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个时代的代表。禹王的事迹将在第三部分谈,此处只讲汤武二王。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他父亲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曾被商纣囚禁七年,并未对商朝采取军事报复行动。姬昌著易经,揽人才,属地国富兵强,为武王伐纣积蓄力量。周朝建立后被尊封为周文王。殷汤说的是成汤,成汤姓子,名履,讨伐夏朝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被称作商汤。商汤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在位13年。十代以后的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后期也称为殷商。这里不称商汤而称殷汤,指整个商朝600年历史。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是吊民伐罪。吊,慰问,吊民就是安抚无辜受苦的百姓。伐,讨伐,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暴力行为。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安慰无辜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领头的是周王姬发和殷王成汤。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依靠培养道德来渐变,暴力相加的突变必会引起天下大乱,受害最深的是老百姓。孔子推崇文王的品德,对武王只是承认他划时代的革命作用。注意这里字,吊的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它的甲骨文形义是弓箭。因为远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野地里用柴薪一盖,因怕禽兽来吃,送丧的亲友带着弓箭,也表示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

对历史上贤德君主,以王道治国莅民(管理百姓)的描述和写照。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创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没座位,更没有椅子。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汉朝是席地而坐,以后带靠背的椅子才从西域传进来。立朝,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君主不过是会议的召集人而已。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简单,站着说几句话就解决问题了。从秦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坐着,共商国事。君坐臣立,由宋太祖赵匡胤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临朝之礼沿用秦汉之制,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天下太平。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拱手礼,表示不费力气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平章,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有平章百姓。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

这里要注意的是,无为之治不是什么都不管,听之任之,那是不负责任的,是失职。无为之治是一项政令在还没有实施之前,就把执行过程中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都预先准备好,出现什么问题即对应解决。君主不要没事找事,政策才不会朝令夕改,民心才安定。诸葛亮治军、治蜀都能垂拱平章,就是因为他事先早已准备好了锦囊妙计。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他们爱民如子,体恤百姓,边疆各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朝廷。

黎首代表黎民百姓。黎是形声字,文义从黍,有众多、数目很多的意思。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

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甘青川一带,游牧生活。周朝中叶,西戎入侵中原,当时的西戎被称作犬戎,曾迫使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后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远近一统,上下一心,臣服贤君。

遐是远,迩是近。天下一统,万民同心就是"遐迩一体"的意思。"率宾"等同"率滨",是四海之内的意思。"率宾归王"一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的""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王道"。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历来有"王道""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理念是仁义道德,结果是无为而治,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和乐,天下太平。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就不行了,首先登场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推崇并实施的是霸道,靠实力说话,比拳头。当时的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充分利用齐国的自然资源,晒盐炼铁、渔农贸易,短时间内实现富国强兵。齐桓公曾九次主持召开诸侯大会,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地位相当于今日的美国。

历史上的正统观念,一种政治制度或实行王道,仁义礼治,等而下之者实行霸道,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令他人不得不服,也无可厚非。最令人不齿的是靠阴谋诡计,篡权窃国。这些人非但不仁,更无实力,有的只是野心加上苏秦、张仪的诡诈之术。庄子对这些"国君"嗤之以鼻,称他们为大盗,所谓"窃钩者盗,窃国者侯"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凤凰在竹林欢鸣,白马在草场觅食,国泰民安,一片详和。国君贤明,福泽遍及四方百姓,一草一木。

凤凰、麒麟和龙等珍禽善兽,太平盛世才出现。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不少朝代都出现过,但从没有见过这些善兽。有人说这是传说,自然界根本就没有。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福薄,见不到。史书载,孔子诞生时出现了麒麟,孔子69岁作《春秋》,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送来给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麟啊,你生不逢时啊!”所以五经称《春秋》为《麟经》。

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有点像大熊猫,要吃竹笋。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

白驹是小白马,庄子有白驹过隙的典故。为什么用白驹,用黑驹不行吗?白驹在此代表龙。龙是水陆空三栖动物,空中是飞龙,水中是游龙,在陆地上就不是龙的形象。传说龙上岸以后就地一滚变成白龙马。《三国》里赵子龙骑的是闪电白龙驹,《西游记》里唐僧骑的白龙马不也是东海小龙王变的吗?“白驹食场”一句也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

鸣凤与白驹,代表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化”字在六书中属会意,甲骨文中是二个人相靠背之形,本义是变化、改变。人都有医学常识,吃多吃少并不重要,吃了得能消化、能吸收。否则完谷不化,吸收不良,人就不健康。同理,人读书学文不在多,而在化。有文有化才是有文化,有文没化,充其量是个文人,而非文化人。古人说“读书养气变化气质”,才是读书的目的,否则读书越多越傲慢,越心浮气躁,就“输”了。

“赖及万方”的“赖”,是幸蒙、仰赖。万方不仅指人,泛指一切众生。历史上有商汤“解网更祝”(网开一面)的故事。成汤有一天出游,看见郊外的猎人四面布网,还向天祈祷说:“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中”。成汤见之,感叹人心贪婪、手段残酷。特命解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并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往左逃,愿向右的往右逃,愿向上的往上飞,不愿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所以这里说“赖及万方”,连禽兽也享受到王道统治的恩泽。

 

以上是《千字文》的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讲起,一直讲到上古、太古和远古的历史。说到中国的历史,不免又要多说几句。现在的孩子对自己国家的历史,真正认可的没有几个。教科书上讲的中国历史也是改来改去,自己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信心。由一万二千年变成五千年、三千年、两千五百年、二千年,越来越短。还认为:美国才两百年的历史,我们说两千年,不少了。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文史不分家,不懂史就无法理解文,就会歪曲文义,张冠李戴。中国的历史从伏羲氏算起,理直气壮的回答一万两千年是不错的。从黄帝开始算起是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字、历法、衣冠、音乐、医学都出现了,所以黄帝是人文初祖。自周公始整理的周以前至今的中国文化,有三千年,是有文献可考的。孔子第二次整理周以前的文化,集中国文化炎大成,删诗书定礼仪,作《春秋》。《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是孔子根据当时能看的、确切可信的史料,整理的。从孔子著《春秋》至今是2500年,童叟无欺,绝不掺假。黄帝至今是五千年,神农氏至今有九千年,伏羲氏至今至少是一万两千年。再往前推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族的女娲氏,树上搭窝的有巢氏,再到远古时期的三皇氏,再往前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了。

周兴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

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这两句话说的是开天辟地和宇宙的诞生。

"天地玄黄"出自于《易经》"天玄地黄"。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叫作曰宙"。西汉杨雄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

天地玄黄。欲知“天地”含义,须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时处于混沌状态,现代物理学称之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叫太极。150亿年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

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不是我们现有的智慧所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是上古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另一重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从色谱分析,玄色属冷色,黄色属暖色。地黄谈叹温暖的大地哺育了万物,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

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宇宙洪荒。《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曰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和宙一个说空间,一个说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的时空观。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只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没有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

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宇宙中的质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当运动速度到达光速,时间就趋近于零。超过光速运动,时间就倒转了,就是科幻片里描绘的"时光隧道"。到达这一步,人类才能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变人人变猴的,一点新意都没有。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我们即使进入了时光隧道,也只是倒计时,还是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金刚经》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人教给我们突破时空的经典,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

洪荒是指地球形成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时)。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前。禹平水患,定九州,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先例。荒本义是草木蒙昧,指远古时期,人类还没出现,那时地球上还处于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国就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那里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盘古像胎儿一样蜷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一斧子把这个鸡蛋壳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与宇宙大爆炸说有点相似。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太阳东升西落,月亮有盈亏圆缺。星辰闪烁,布满了无垠的天空。

日月星象属于中国传统天文学。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其一,日月与地球距离近。月亮距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一样大。日(太阳),月(太阴),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就叫做七曜(药)。七曜(日月+五星),即七颗光明闪耀的星球。又叫七政。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历代中国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日语从周一到周日称为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就是这七星。

盈指的是盈满,这是对月亮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对太阳说的。十五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阴历十五,太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硕),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就没有月光了。

仄指的是太阳在西天斜挂,太阳东升西落,正午最高,过了午时就叫仄。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即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中国人出门做事,喜欢挑个黄道吉日。

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对于这种说法与地球绕太阳转所选取的基点和参照物是不同的。以地球为基点,以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日升日落。换一种说法,说“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十二等分为黄道十二次或十二宫(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地球赤道是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的假想分界线。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

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辰宿列张,语出《淮南子》。《淮南子》由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编写。《淮南子》中有一句:"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

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大熊星座,可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有什么区别呢?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叫宿。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叫一宿,一个星宿。中国天文学的鼎盛时代是隋唐时期,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原):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即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三个同心圆)。再按东西南北,象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叫四象(东宫青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北宫玄武)。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末夏初夜空的巨龙,称为东宫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七宿似游戏于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龟,称为北宫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七宿犹奔腾于深秋初冬夜空的猛虎,称为西宫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七宿如翱翔在隆冬早春夜空的朱雀,故称南宫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远望远去位置不变的星,像太阳一样,便于观察比较。每方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就是二十八宿。西方人不叫星宿,叫星座。星座是一个星群,如有大熊座、仙女座、双鱼座等等。西方天文学本有48个星座,希腊人又加了40个,总共88星座,都是根据西方神话传说的人物、动物、器皿等命名的,例如射手座、水平座、金牛座,和我们中国的不一样。

      古人从小就对星宿非常熟悉,行文写诗,信手拈来。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玄武两宿,月亮运行到斗牛之间,表时值中夜。现代科技发展了,我们对天文反而一窍不通了,中国的孩子参加国际组织的夏令营,居然不会在夜晚用星辰辨别方向,外国人很觉奇怪。

列是排列,陈摆开来;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秋季收割,冬季储藏。

寒暑说的是气候变化,秋冬是四季推移。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气候注重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过程中距太阳最近的是近日点(1.4亿公里),最远的是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长短不一;地球的地轴又有倾角,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天文学中引出二十八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二十八宿为坐标,研究日月地球及五大行星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二十八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40万亿公里(4.3光年),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

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地日火连线成一直角,太阳在直角处)、留(地球轨道外的行星如“火星开倒车”因远近位置关系和公转速度的不同,火星看上去越来越慢,好像停了下来)、合(从基点看过去,三个星体在同一直线上,挡住了处在最外面的一个)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离的变化,会改变对地引力,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雨云,造成暴雨。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指向地球会带来暴雨,夹角内陆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

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就要提天文学上的九州分野了。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十二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 徐杨荆 梁豫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指向哪一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火山地震等灾变。后世由此分支发展出占星术,那是另外一回事,与传统科技不相干。

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约是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右,很好观察。

金星是用来定时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比太阳落得晚),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比太阳早出来)。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闰余成岁",语出《尚书·尧典》,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朝廷负责制定律历,计算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太阴和太阳合参,太阴记月,太阳记年。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太阳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有详细论述,但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没有正式颁布。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晦朔,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门里王为闰,家里养个王白吃白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庄子说:"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二十四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

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是365天又5小时48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闰余成岁"""""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回归年。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岁星纪年是我国的另外一种天文历法。木星(岁星)12年绕日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来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是律吕?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指)羽(12356),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黄帝时代,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按长短次序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又可以定时间,调整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律吕调阳"

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364.5729÷2=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对务农来讲,半天的误差马马虎虎地可以接受。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水汽升到天空,遇冷形成降雨;露水碰上寒气,凝结成霜。

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

"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霜和露是同质的东西,只是露是液体的,霜是固体的。白天大地吸热,晚上散热,地表温度逐渐降低,水蒸气遇冷变成露水。深夜气温进一步降低,它就凝结成霜,白露、霜降的时候,变为白霜。

"露结为霜"这一句话出自《易经》,《易经·坤卦》里有:"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的话。履霜,踩到霜了,结冰的冬季将至。阴始凝也,阴气开始凝结了。这告诉我们,看到霜,就想到冰;看到一件事情的因,就想到它的果,不想要恶果,就不要造恶因。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述说中国的物产。黄金玉石是珍贵稀有的天然物产。黄金是百金之首,众金之王,抗氧化作用很强,可长久保存不变色、不变质、不生锈,自古就用黄金做流通的货币。古人认为,黄金可以驱邪避凶,故多用黄金做佩戴的首饰。中国最有名的沙金产地在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当地的土人都在江边筛沙沥金,丽江因为出金沙,自古被称为金沙江。

玉石也是很珍贵的物产,相传玉是山石千百年来受了日精月华而变化的,有"观祥云知山有美玉"的说法。好的玉石叫暖玉,拿在手里感觉很温暖,不像普通的石头,冰凉邦硬。古人非常珍视玉,《礼记·玉藻篇》说:"古之君子必佩玉"。据说玉可以代主受过、保身平安,一旦有什么意外事故发生,身上所佩戴的玉先破碎,"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昆冈是西北的昆仑山,在中国的西北边陲,今天的甘肃一带,是中国第一大山。昆仑山分为三面八支,其中一面在上古时代的中国境内,是黄河的发源地。昆仑山以出产美玉而闻名,是古代中国采玉的主要矿脉,又是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王母娘娘的洞府就在西昆仑之上。

剑号世阙,珠称夜光。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珍贵的明珠叫“夜光”。

巨阙(què),古代四大宝剑之一,相传为春秋时欧冶子所铸,另外三大宝剑分别是干将、莫邪和辟闾。夜光,即夜光珠”,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黑暗中能发出萤光的奇石。

赞叹世间的两样珍宝:宝剑和珍珠。剑在我国古代是有身份的象征,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佩剑。古越国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子一共铸了五柄剑(三长两短,长的是巨阙、纯钩、湛卢,短的是莫邪、鱼肠),名字分别叫做巨阙、湛庐、纯钧、胜邪、鱼肠。历史上专诸刺王僚的故事,说的是剑客专诸被吴公子光收买,刺杀吴王僚。僚王爱吃烤鱼,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机刺杀了僚王。那把锋利的短剑被人称作鱼藏剑,三长两短则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其中巨阙号称天下第一剑,是最锋利的。 

至于珠称夜光,说的则是宝石里最名贵的夜光珠。传说在我国南海海岸,有一种稀有的龙,叫骊龙。它死后,眼珠子会变成夜间发光的宝石,就是夜光珠。历史上大军阀孙殿英盗墓,在慈禧太后的墓里挖出一颗夜光珠,怕被治罪杀头,就托人送给蒋介石了。这种夜光珠,属于宝石一类的棱面晶体矿物,可以反光但不能发光。真正的夜光珠不是矿物质,而是传说中鳞甲类动物多年修炼而成的宝物,是他们的命根子,能将十步左右的暗室,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比诸现在的电灯泡,没有100瓦也差不太多。中国古代,有一本专门讲神神怪怪故事的书,叫《搜神记》,里面有一个隋侯珠的故事。汉朝有个在隋地封侯的贵族,代表国家出使他邦。隋侯在路上看到一条受伤的蛇,在沙地里翻滚,马上要死了。他赶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将蛇带到有水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隋侯做梦见到蛇来报答他,送他一颗夜明珠。梦醒一看,枕边果然有一颗明珠,照得满室通明。龙天生就有一颗小珠,慢慢地越养越大,所以有狮滚球、龙戏珠的故事。蛇炼成了有珠,蟹修炼好了有珠,大鱼精也有珠,不是有成语"鱼目混珠"吗?龙,我们没见过。蛇、螃蟹、鱼,等不到成精就都让我们这些人精吃得差不多绝了。现在能看见的只有蛤蚌含藏的珍珠。蛤蚌的珠含有荧光物质,经灯光照射后才有荧光,持续时间很短,不能自动发光。《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与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海面上风平浪静。这时,蛤蚌的贝壳打开了,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那颗珠 ,慢慢地越养越大。"犀牛望星"的故事也是一样。犀牛到了月朗星曦的晚上,把它的独角对着北极星,来吸收星精月华。所以,犀角与珍珠都是中药里面最寒凉的,因为它们吸收的是北极星和月亮的精华。

果珍李柰(耐),菜重芥姜。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芥和姜。

在水果里头,古人最重视李子和柰子,因为在那时的水果里,这两种最好吃。在菜的调味品里,古人最重视芥菜和生姜,那时没有现在的味精、酱油啊之类的调料品,所以需要加生姜、芥末等佐料进行调味。

李子和柰子(苹果的一种,也称沙果)是科植物,都能够"和脾胃,补中焦",不过柰子比李子的品种还要好,价钱也还要贵。柰子比李子个儿大一点,也是紫颜色,样子有点像桃,俗称"桃李",但不是桃树和李树嫁接的品种。

芥菜和姜都味辛,能开窍、解毒,驱除人体内的邪气。《神农本草经》说:"芥味辛,除肾邪,利九窍,明耳目""姜味辛,通神明,去臭气"都是蔬菜中解毒调味的珍品,所以说"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海水咸,河水淡;水栖动物在水中潜游,飞禽在空中飞翔。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天上飞翔。我们不说长鳞的鱼在水里游,长羽毛的鸟在天上飞。因为是水下行,长鳞甲在水中潜行的动物种类太多了,且不说龙,海龟、玳瑁一类的鳞甲动物也属于鳞潜,只理解成鱼就狭隘了。长羽毛能在天上飞的,也不仅仅是鸟。学佛的最高境界叫圆寂,修道的最高境界叫羽化,现代生物学叫返祖现象,又长毛了嘛,总之是返璞归真。(山人按:“羽化登仙指修道成仙,飞升,羽化指像鸟一样能飞。飞禽长,走兽长。现代人长毛,称为返祖现象,与古代所称的羽化有所不同。)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

“龙师”是伏羲氏,是中国太古时代的三皇之首,他一出场就代表了三皇: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

“火帝”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人。有了火,人类才告别黑暗,进入文明时代,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帝。

“鸟官”是中国太古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首,少昊氏,代表五帝。

“人皇”是人皇氏,代表远古史上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讲中国古代史,先要明白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属中古,夏商周秦汉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开端就是盘古开天地。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在50亿年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前出现的,所以盘古氏至少有500万年的历史了。盘古氏之后是天地人三皇,这个时期,没有文字记录只有传说,不可考证。《鉴略妥注》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里面唱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穴居,住地窖、山洞,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之后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也就是火帝的时代。火帝下来是龙师伏羲氏。伏羲氏姓风,号太昊,也写作伏牺,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一段是历史上的狩猎时期。传说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马头龙身的怪兽,它身上的毛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划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渔猎时代。因为伏羲氏见过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在位115年。人学会用火后,文明阶段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首领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炎帝,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神农氏即炎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

鸟官人皇。五帝中第一个是少昊氏,又叫金天氏,他是黄帝的儿子,因得太昊伏羲氏真传,人称少昊氏。那是个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因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名,有凤鸟官、玄鸟官、青鸟官等等,所以称他为鸟官。人皇指的远古时代的天皇、地皇、人皇,年代太久远了,好像神话故事。《史记·补三皇本纪》中,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传150代,合45600年。历史上把三皇定为太古时代的伏羲氏、神农氏、还有黄帝,这是见之于史的三皇,在殷商的历史文献上有文字可考。远古的天地人三皇,就演义为天上的玉皇大帝是天皇爷,管人性,人要是做事亏心、不讲天理,天皇就降灾,收你的性。地府的阎王爷是地皇爷,主人命,要是不孝父母、不讲情理,地皇就降病,收你的命。人间的皇帝是皇王爷,掌人身,人要是为非作歹、犯上作乱,皇帝就治罪,夺你自由。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仓颉创造了文字,嫘祖使人们有了遮身蔽体的衣裳。

说黄帝时代。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文明进程正式开始。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从黄帝启中国历史之端开始记年,甲子年至今已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上下五千年)。黄帝手下有六位大臣,各有贡献。,仓颉造字,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做医学,胡曹制衣裳。此前的原始文明阶段,人只是拿树叶、兽皮往下身一围。胡曹发明衣裳(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裤子很晚才出现。这里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指代黄帝时代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称颂发明者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尧舜虞英明无私,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

有虞、陶唐是五帝里面的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他姓伊祁,号放勋,他的封地在陶和唐(山东一带),所以叫他唐尧。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他德高望重,人民皆倾心。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受到人民的爱戴。尧在位七十几年,年老时,四岳十二牧一致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长期考察,最后才把君位禅让给舜,死时118岁。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和。古代二十四孝故事里挂头牌的就是舜。舜帝在位61年,把君位禅让给禹,自己死于巡视的路上,终年110岁。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瑛闻讯,泪洒君山斑竹,双双投江,化为湘水之神。尧帝和舜帝,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在位时克勤克俭为百姓做事,年老后把君位和国家委于贤能之人。推是辞让,推位是把君位委与贤人。让是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毫无保留。后世的帝王旦有一线生机就只让位子,不交权力,更有甚者位子也不让,死了再说。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只尧舜。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君成汤。

引出中国上古三王,夏禹、商汤和周武王,他们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个时代的代表。禹王的事迹将在第三部分谈,此处只讲汤武二王。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他父亲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曾被商纣囚禁七年,并未对商朝采取军事报复行动。姬昌著易经,揽人才,属地国富兵强,为武王伐纣积蓄力量。周朝建立后被尊封为周文王。殷汤说的是成汤,成汤姓子,名履,讨伐夏朝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被称作商汤。商汤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在位13年。十代以后的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后期也称为殷商。这里不称商汤而称殷汤,指整个商朝600年历史。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是吊民伐罪。吊,慰问,吊民就是安抚无辜受苦的百姓。伐,讨伐,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暴力行为。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安慰无辜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领头的是周王姬发和殷王成汤。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依靠培养道德来渐变,暴力相加的突变必会引起天下大乱,受害最深的是老百姓。孔子推崇文王的品德,对武王只是承认他划时代的革命作用。注意这里字,吊的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它的甲骨文形义是弓箭。因为远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野地里用柴薪一盖,因怕禽兽来吃,送丧的亲友带着弓箭,也表示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

对历史上贤德君主,以王道治国莅民(管理百姓)的描述和写照。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创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没座位,更没有椅子。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汉朝是席地而坐,以后带靠背的椅子才从西域传进来。立朝,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君主不过是会议的召集人而已。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简单,站着说几句话就解决问题了。从秦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坐着,共商国事。君坐臣立,由宋太祖赵匡胤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临朝之礼沿用秦汉之制,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天下太平。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拱手礼,表示不费力气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平章,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有平章百姓。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

这里要注意的是,无为之治不是什么都不管,听之任之,那是不负责任的,是失职。无为之治是一项政令在还没有实施之前,就把执行过程中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想到,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都预先准备好,出现什么问题即对应解决。君主不要没事找事,政策才不会朝令夕改,民心才安定。诸葛亮治军、治蜀都能垂拱平章,就是因为他事先早已准备好了锦囊妙计。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他们爱民如子,体恤百姓,边疆各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朝廷。

黎首代表黎民百姓。黎是形声字,文义从黍,有众多、数目很多的意思。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

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甘青川一带,游牧生活。周朝中叶,西戎入侵中原,当时的西戎被称作犬戎,曾迫使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后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远近一统,上下一心,臣服贤君。

遐是远,迩是近。天下一统,万民同心就是"遐迩一体"的意思。"率宾"等同"率滨",是四海之内的意思。"率宾归王"一句,出自《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里的""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王道"。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历来有"王道""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理念是仁义道德,结果是无为而治,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和乐,天下太平。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就不行了,首先登场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推崇并实施的是霸道,靠实力说话,比拳头。当时的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充分利用齐国的自然资源,晒盐炼铁、渔农贸易,短时间内实现富国强兵。齐桓公曾九次主持召开诸侯大会,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地位相当于今日的美国。

历史上的正统观念,一种政治制度或实行王道,仁义礼治,等而下之者实行霸道,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令他人不得不服,也无可厚非。最令人不齿的是靠阴谋诡计,篡权窃国。这些人非但不仁,更无实力,有的只是野心加上苏秦、张仪的诡诈之术。庄子对这些"国君"嗤之以鼻,称他们为大盗,所谓"窃钩者盗,窃国者侯"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凤凰在竹林欢鸣,白马在草场觅食,国泰民安,一片详和。国君贤明,福泽遍及四方百姓,一草一木。

凤凰、麒麟和龙等珍禽善兽,太平盛世才出现。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不少朝代都出现过,但从没有见过这些善兽。有人说这是传说,自然界根本就没有。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福薄,见不到。史书载,孔子诞生时出现了麒麟,孔子69岁作《春秋》,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送来给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麟啊,你生不逢时啊!”所以五经称《春秋》为《麟经》。

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有点像大熊猫,要吃竹笋。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

白驹是小白马,庄子有白驹过隙的典故。为什么用白驹,用黑驹不行吗?白驹在此代表龙。龙是水陆空三栖动物,空中是飞龙,水中是游龙,在陆地上就不是龙的形象。传说龙上岸以后就地一滚变成白龙马。《三国》里赵子龙骑的是闪电白龙驹,《西游记》里唐僧骑的白龙马不也是东海小龙王变的吗?“白驹食场”一句也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

鸣凤与白驹,代表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化”字在六书中属会意,甲骨文中是二个人相靠背之形,本义是变化、改变。人都有医学常识,吃多吃少并不重要,吃了得能消化、能吸收。否则完谷不化,吸收不良,人就不健康。同理,人读书学文不在多,而在化。有文有化才是有文化,有文没化,充其量是个文人,而非文化人。古人说“读书养气变化气质”,才是读书的目的,否则读书越多越傲慢,越心浮气躁,就“输”了。

“赖及万方”的“赖”,是幸蒙、仰赖。万方不仅指人,泛指一切众生。历史上有商汤“解网更祝”(网开一面)的故事。成汤有一天出游,看见郊外的猎人四面布网,还向天祈祷说:“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中”。成汤见之,感叹人心贪婪、手段残酷。特命解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并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往左逃,愿向右的往右逃,愿向上的往上飞,不愿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所以这里说“赖及万方”,连禽兽也享受到王道统治的恩泽。

 

以上是《千字文》的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讲起,一直讲到上古、太古和远古的历史。说到中国的历史,不免又要多说几句。现在的孩子对自己国家的历史,真正认可的没有几个。教科书上讲的中国历史也是改来改去,自己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信心。由一万二千年变成五千年、三千年、两千五百年、二千年,越来越短。还认为:美国才两百年的历史,我们说两千年,不少了。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是文史不分家,不懂史就无法理解文,就会歪曲文义,张冠李戴。中国的历史从伏羲氏算起,理直气壮的回答一万两千年是不错的。从黄帝开始算起是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字、历法、衣冠、音乐、医学都出现了,所以黄帝是人文初祖。自周公始整理的周以前至今的中国文化,有三千年,是有文献可考的。孔子第二次整理周以前的文化,集中国文化炎大成,删诗书定礼仪,作《春秋》。《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是孔子根据当时能看的、确切可信的史料,整理的。从孔子著《春秋》至今是2500年,童叟无欺,绝不掺假。黄帝至今是五千年,神农氏至今有九千年,伏羲氏至今至少是一万两千年。再往前推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族的女娲氏,树上搭窝的有巢氏,再到远古时期的三皇氏,再往前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uriel & Sunwind: (转载)《千字文》详解 A
寒来暑往 , 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云腾致雨 , 露结为霜
中国历史,用一个字能串起来(本文需要慢慢看)
伏羲甲历之科学探讨
从头学——全译《千字文》及随感(1)有志于学
贾利军:黄帝与商业文明雏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