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胡桂枝汤,能治百病,肢节烦痛,腱鞘炎,风湿小关节麻木、疼痛,加鸡血藤、络石藤尤佳
userphoto

2022.05.10 辽宁省

关注

柴胡桂枝汤的来源

 1、《伤寒论》

  146条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手指疼痛,风湿小关节麻木、疼痛:桂枝20克,黄芩20克,人参20克,炙甘草15克,姜半夏20克,白芍20克,大枣6枚掰,生姜20克,柴胡25克。鸡血藤15、络石藤15克。


 2、唐本《伤寒论》

  原文: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

  3、《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外台》

  原文: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柴胡四两;黄芩、人参、芍药、桂枝、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上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二、柴胡桂枝汤的适应症

  1.治疗肩背疼痛,还可以治疗耳后神经痛、肩周炎。

  2.治疗肝气窜疼:用小柴胡汤疏肝理气,桂枝汤通阳活血。加佛手、香橼尤佳。(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一按肋骨就打饱嗝嗳气,随之缓解)

  3.治疗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

  4.治疗类风湿小关节麻木、疼痛,加鸡血藤15、络石藤15克许尤佳。

  5.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加白及、三七尤佳。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

  6.治疗体虚感冒。症状:打喷嚏、流鼻涕、稍觉恶寒、很少发热、但反复感冒。反复感冒多与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有研究发现柴胡桂枝汤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实验表明柴胡桂枝汤可使造血干细胞向淋巴细胞分化,并使正常幼鼠的免疫机能活化。据报道柴胡桂枝汤治疗易感冒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患者18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并且发现症状改善最明显的是发热,其次是食欲、咳嗽、喷嚏、清涕。

  7.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

  8、治疗神经衰弱。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对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有双向调节作用,可调节和消除神经衰弱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有人以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神经衰弱60例,每日1剂,14天1疗程,一般1~2疗程即可获效。

  9、治疗脑缺血。实验表明柴胡桂枝汤对脑部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良好的改善脑缺血的功能。


三、柴胡桂枝汤的药理作用

①抗癫痫及镇静作用《Planta medical》(1978; 3:294):对柴胡桂枝汤加芍药进行神经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其2%的溶液对戊四氮所致日本蜗牛食管下神经节的D神经细胞放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放电效应与注射戊四氮和用其它方法引起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细胞放电的类型极为相似,故作为抗癫痫药的筛选模型。《生药学杂志》(1978;4:273):实验表明,本方溶液能使蛙的离体坐骨神经纤维的复合活动电位消失,其强度约为0.5%的普鲁卡因之0.3倍,表明本方具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这种局麻作用也可能与本方抗癫痫效果有关。

②抗溃疡作用及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诊断与治疗》(1987;11:176):实验表明,本方能抑制半胱胺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形成,胃液检测发现本方可抑制胃酸分泌,尤其是能明显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血清胃泌素测定表明本方还可抑制胃泌素分泌和防止半胱胺所致胰泌素的下降,可见本方抗胃溃疡的作用是从增强机体对胃溃疡形成的防御因子和对抗攻击两方面而获效的。《药学杂志》(1982;4:371):本方还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实验证明对于乙酰胆碱所致离体豚鼠回肠收缩,有显著的解痉作用,此作用与小柴胡汤类似而弱于大柴胡汤。

③保肝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2:121):本方组成药 柴胡、甘草、人参、黄芩、白芍和大枣均有保肝作用。对于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损害,本方有与大、小柴胡汤类似的保肝效果,能抑制SGPT的上升及肝透明变性。

 ④抗炎作用《日本东洋医学会志)(1972;3: 28):本方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的渗出和棉球肉芽肿增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以对前者为强;而大、小柴胡汤的抗炎作用则以对晚期炎症为强,本方抗炎作用的上述特点与其适用于治太阳少阳合病而有表证未去者,即多用于急性炎症性疾病相符。

⑤毒性《药学杂志》(1980;6:602、607):本方毒性小,大鼠连续口服4周,对生长发育、肝、脾、肾上腺、胸腺的重量等均无显著影响,电镜观察肝脏之超微结构变化以及生化检测等均表明本方对肝脏蛋白含量、葡萄糖-6-磷酸酶、5-核苷酸酶、琥珀酸胞嘧啶还原酶以及NADH胞嘧啶还原酶等活性也均无影响。

四、柴胡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①太阳少阳合病《辽宁中医杂志》(1981;10:39):某某某,女65岁。外感风邪,头痛发热,肢节酸痛,皮肤苍白,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口苦咽干,舌苔白,脉象浮数。经服柴胡桂枝汤,每日1剂,2天即愈。

②腹痛《丛桂草堂医案》:王善余次子,年16岁,陡患腹痛呕吐,恶寒发热,痛甚则出汗,舌苔薄腻,脉缓滑。与柴胡桂枝汤去人参,加蔻仁、木香,1剂痛呕俱止,寒热亦退,接服1剂痊愈。

③感冒引发胃痛《伤寒论方运用法》:患者男性,32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2年,每因感冒或饮食不节,胃痛即发。周前又发作,服药无效。胸骨下时觉疼痛,5天来每餐只能饮稀粥少许。询知其此次胃痛系感冒之后转剧,现仍微有寒热(37.5℃),头晕,口苦,肢倦,不思饮食,深呼吸时觉胸部不舒,微咳,时欲呕,大便3天未行,舌苔薄白,脉浮数。予柴胡桂枝汤5剂愈。

 ④癫痫《中成药研究》(1982;12:20):用本方制成桂芍镇痛片,治疗36例不同类型的难治型癫痫患者,经过6-12个月的临床治疗,显效者11例,有效者5例,总有效率达44.44%。

 ⑤流行性出血热《辽宁中医杂志》(1984;8:17):沈阳市传染病院用柴胡桂枝汤为主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12例,仅死亡1例,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柴胡桂枝汤的处方为桂枝(去皮)(4.5g),黄芩(4.5g),人参(4.5g),炙甘草(3g),半夏(6g),芍药(4.5g),大枣六枚(擘),生姜(4.5g),柴胡(12g)。

柴胡桂枝汤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营卫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肋痛满,脉弦或浮大。柴胡桂枝汤治病邪在半表半里,外感病邪仅在表或病邪已入里的,不宜服用柴胡桂枝汤。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疟疾时,需要加抗疟药一同服用。

现代研究发现,柴胡桂枝汤可以用于治疗急性肾盂肾炎、夜尿症、小儿厌食、胆石症、胆囊炎、产后发热、肝炎、慢性鼻窦炎、胰腺炎、眩晕症、胸膜炎、癫痫、流行性出血热轻型、荨麻疹等病症。



柴胡桂枝汤主治

少阳病兼太阳表证,发热,微恶风寒,肢体关节烦疼,轻微呕吐,心下支撑闷结,舌苔白,脉浮弦。

柴胡桂枝汤用量用法

水煎服。

柴胡桂枝汤方解

本方为少阳、太阳表里双解之轻剂,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制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柴胡桂枝汤按语

主要用于治疗伤寒邪入少阳,以及妇女热人血室、产后郁冒等证。方用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从外而散、疏泄气机之郁滞,黄芩助柴胡以清少阳邪热,柴胡升散,得黄芩降泄,则无升阳劫阴之弊;半夏、生姜降逆和胃;人参、大枣扶助正气,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可以直从外解,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为其辨证要点。只要抓住其中一二个主症,便可应用本方,不必待其证候悉俱。 临床如见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根;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心下悸、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肉桂;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此处,妇人热入血室、热伤阴血,加生地、丹皮;瘀血内结、少腹满痛,去人参、甘草、大枣,加延胡索、归尾、桃仁;兼寒者,加肉桂;气滞者,加香附、郁金。 外感病邪在表或已入里,一般不宜用本方。如需应用,则应酌情加减。疟疾需用本方时,宜加抗疟药物同用。




刘渡舟:柴胡桂枝汤使用经验,打开治疗思路!有人说,柴胡桂枝汤能治百病,看了张步桃先生对此方的应用,却是广泛。小柴胡和桂枝汤一合并居然功效如此强大[威武][威武][威武][威武][威武][威武][威武]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阳的方剂,见于《伤寒论》第146条。原文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由于本方兼治太阳和少阳两经之病,所以临床用运颇为广泛。

治疗肩背疼痛

刘老认为,太阳经脉走循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所以,太阳经脉不舒时,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解肌祛风、生津疏络的治疗方法,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如颈项背部和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太理想。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这时宜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故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临床应用时,又常加入葛根、姜黄、红花、羌活、独活、川芎加强活血、止痛之功,不论新久疼痛,多能应手而愈。

治疗肝气窜证

肝气窜是自觉有一股气流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气窜之处,则有疼痛或发胀之感,此时患者用手拍打痛处,则伴有嗳气、打饱嗝,随之其症状得以缓解。此病多属西医所谓的神经功能之类,以老年妇女为多见,中年妇女以及男性偶见。此病单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往往效果不好,刘老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用柴胡桂枝汤调气活血,而能效如桴鼓。本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而能疏肝理气,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能通阳活血,气血调和,则诸证自愈。临床中常加入佛手、香橼,则疗效尤佳。

治疗肝硬化病

刘老治疗肝病,擅长调理气机升降出入着手,临床喜用柴胡类方,并加减出了一系列效方,如治疗肝病气分的柴胡解毒汤,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等,临床均有神奇疗效。而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西医检查白球倒置,TTT增高,诊断为早期肝硬化者,常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品,可阻止肝病进一步发展,有起死回生之妙。

治疗四肢疾病

所谓四肢疾病,是指四肢麻木、疼痛的症状而言。临床可见于西医学的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和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病引起的手足麻木。这些症状临床治疗都是非常棘手的,尤其是类风湿引起的小关节的疼痛,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刘老根据《伤寒论》原文柴胡桂枝汤主治症状有“支节烦痛”的论述,运用该方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运用时常加入藤类活血通络之品,如鸡血藤、络石藤,则效果更好。

治疗脾胃疾病

目前,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临床报道较多,但是对其机理阐述较少。刘老认为,柴胡桂枝汤为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方而成,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而少阳多郁,郁则气机升降出入之机失于活泼,必将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而导致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如“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在其或然证中也提到了“或腹中痛”。关于小柴胡汤治疗肠胃病的机理,《伤寒论》第230条有明确的论述,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桂枝汤在《伤寒论》中虽然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方剂,但由于其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脾胃的作用。因此,本方也适宜于太阴病的治疗。治疗太阴腹满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就是由本方倍芍药而成。在柴胡桂枝汤的主证中也有“微呕,心下支结”的描述。所以本方也是一首很好的治疗脾胃病的方剂。临证需加入白芨、三七等活血止痛药。

治疗体虚感冒

体虚感冒,有气、血、阴、阳虚之分。证之临床,多数体虚感冒的病人,临床表现不太明显,仅仅自觉提倦困乏,稍受风寒,就会出现感冒症状,但是多数病人只是打喷嚏、流鼻涕,稍觉恶寒,少见发热症状。往往是一次感冒未愈,下一次感冒又起,长年累月,反复发作。对于这种感冒,单纯发汗,则正气愈伤,病必不愈。刘老根据伤寒六经辩证理论,认为体虚感冒为营卫不和、卫外功能失健,其病邪涉及少阳半表半里,正气已现不足,为太阳与少阳两经之病,治疗当两经兼顾,故柴胡桂枝汤为正治之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成注引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软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蒌之苦。以生津液。

琥按上成注云。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其说甚误。夫头汗出者。乃阳郁于表。非阳虚于上也。如系阳虚。不堪再汗。岂有方后云。复服使汗出之理。况干姜亦辛热之品。助以桂枝。能散太阳未尽之表邪。若云固汗。吾不信矣。

琥按上方。即小柴胡汤加减方也。据原方加减法云。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若渴者。去半夏。

兹者。心烦渴而不呕。故去人参半夏。加栝蒌根四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兹者。胸胁满微结。即痞硬也。

故去大枣。加牡蛎二两。若心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兹者。小便不利。心不悸而但烦。是为津液少而躁热。

非水蓄也。故留黄芩。不加茯苓。又云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兹不因咳而以干姜易生姜者。何也。盖干姜味辛而气热。其用有二。一以辛散胸胁之微结。一以热济黄芩栝蒌根之苦寒。使阴阳和而寒热已焉。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条系少阳病误下。而成痞结之证。成注云伤寒五六日。邪在半表半里之时。呕而发热邪在半表半里之证。柴胡证具云云。至汗出而解。注已见前小柴胡汤附例之下。心下满云云。乃复言下后之变以出其治。然心下满。须有阴阳之分。若下后邪气传里。陷于胸中。成注云胸中为阳受气之分。邪结虽高。而硬痛必下。此为结胸证也。与大陷胸汤以下其结。若下后邪气传里。留于心下。成注云心下为阴受气之分。痞塞虽下而气逆则高。此为痞证也。宜半夏泻心汤以通其痞柴胡不中与之者。此言结胸痞气。皆系柴胡证罢。故宜另与陷胸等汤也。愚按此条。可见少阳病误下之。亦有痞结之证。前第五卷太阳下编云。太阳病误下之。因作结胸太阴病误下之。因作痞气。兹者。少阳病误下。邪在半表半里。

居阴阳之间。故亦有痞结证也。夫人身腹阴。而背阳。少阳行身之侧。居阴阳之间。为半表里。然人身膈以下属阴。膈以上属阳。少阳居清道。而协乎膈之间。亦为半表里。此可征少阳病误下。邪气乘虚入里。而结胸痞气所由分矣。大陷胸汤已见前第五卷太阳下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27天啦!??????
中医临床实用处方300首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46
每天一首小经方 4:柴胡桂枝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