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渡舟治肾结石,石室秘录,消石神丹,补肾水之不足。水足而火自消,火消而水自化,其中有奥妙之旨

刘渡舟治肾结石

——经方辩治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多发病,不易治愈。往往效于彼而不效于此。今从经方角度示以辨证梗概。虽不能尽愈诸病,但可见病知源,使此病有绳墨可据。

——此病大多起于不知不觉中,突发剧烈之疼痛。往往以腰疼就诊,伴腹直肌痉挛板硬。此时多以芍药甘草汤为主。因此方养营除瘀,柔肝舒筋。为缓急止疼之要方。

——如疼痛伴小便不利,淋漓刺疼,甚者有血尿。则可合用猪苓汤,利水育阴,排石止血,对上证有显效。

——有时肾结石的病人,屡治不效,多现阳明腑实证,有合用调胃承气汤或小承气汤的时候。此时当辨别虚实,据证用方。兼淤血、停水、腹疼、大便结。可用桃仁承气汤合芍药甘草汤、猪苓汤治之。

——若病久人虚,自汗口渴,小便不利,可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从太阳腑证治之。方中桂枝一味,人多不敢用,尤其是南方的同道或瘟病学派的学友。但桂枝辛甘微温,其效有三:

一可温中益气;二可条达肝气;三可降逆下气。此病多肝气横逆,疼则气上。用于此三效尽显,而以下气更为重也。

——有时虚中更现阳气不足,当以瓜蒌瞿麦丸为主。方中茯苓、瞿麦为利水要药,淡渗而不伤阴。山药、附子大补肾气,一阴一阳,相辅相成。瓜蒌根通行经络,与附子相反相成。故疗效较优。原文载:“以腹中微温为知”。

——阳虚而腰疼腹肌绵软者,不要用芍药甘草汤,而应用八味肾气丸,壮腰健肾,温阳利水。

——笔者曾遇到一例,腹疼,小便不利“少腹满如敦”之肾结石病人。用大黄甘遂汤,一剂即疼止,三剂后排尿中结石一泻而出,并无痛苦。然只可施治于实证病人,不可以一带万。

刘渡舟教授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经验

原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 年 3 月第 19 卷第 2 期——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别名:桃仁承气汤(《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伤寒括要》)。

处方:桃核50个(去皮、尖),桂枝6克(去皮),大黄12克 ,甘草6克(炙),芒消6克

功能主治:破血下瘀。治瘀热蓄于下焦,少腹急结,大便色黑,小便自利,甚则谵语烦渴,其人如狂,至夜发热,及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霹不下,脉沉实或涩。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前四味,取300毫升,去滓,纳芒消,更上火微沸,下火,空腹时温服100毫升,日三服。当微利。

备注

方中桃核破血行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合用,以逐下焦瘀热,是为君药;桂枝活血通络,芒消泄热软坚,是为臣药;炙甘草甘平和中,缓和消、黄峻攻之性,为佐使药。诸药相配,共奏破血下瘀之效。

摘录《伤寒论》

汉·《伤寒论》: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核五十个(12克),大黄四两(12克),桂枝、炙甘草、芒硝各二两(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证,症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外伤、石淋、子宫内膜异位症、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等病症。

1.脑外伤:应用镇静剂加本方治疗伴有夜间烦躁、谵语、入睡困难等症状的脑外伤患者20余例,结果:表明既可减少镇静剂的用量,又可改善临床症状。(《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第4期)

2.石淋桃核承气汤加味辨证加减治疗石淋52例,7日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c疗效标准:所有临床症状消失,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结石、积水完全消失,尿常规检查无血尿为治愈。结果:治愈35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1%。(《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3.子宫内膜异位症: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桃核承气汤治疗。行经前7~10日开始服药,分早晚2次,连服2个月。对照组予口服孕三烯酮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86.64%;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血小板黏附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4期)

4.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桃核承气汤。14日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指标:①疗效指标: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腹围、腹水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安全指标:两组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过程情况,包括血、尿、大便常规及肾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53.33%;治疗组在肝功能、腹围、腹水消退时间、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第4期)

方解

桃核承气汤为理血剂名方。桃仁破血行瘀,大黄下瘀泄热,二药合用,以逐下焦瘀热;桂枝活血通络,芒硝泄热软坚;炙甘草甘平和中,缓和硝、黄峻攻之性。

后世对本方的运用有所发展,不论何处的瘀血证,只要具备瘀热互结这一基本病机,均可加减使用。

现代研究:临床报道常用于治疗急性盆腔炎、胎盘滞留、附件炎、肠梗阻、前列腺增生、急性脑出血、血管性痴呆等属瘀热互结下焦者。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桃核承气汤对提高盆腔炎大鼠局部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对其受损的组织结构可起到修复作用;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大黄酸为桃核承气汤在体内产生活血化瘀的重要药效成分之一。

方歌

(一)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奇。

(二)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成效好。

摘录

汉·《伤寒论》





芍药甘草,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芍药、炙甘草各四两(各12克)。

  【用法】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功效】养血益阴,缓急止痛。

  【主治】阴血不足,血行不畅,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等。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肌肉痉挛、老年腰腿痛、胃扭转、腹痛、消化性生溃疡、先天性和萎缩性肌强直症、哮喘、百日咳、出血热后期脚挛急、痛经、呃逆、痢疾、慢性结肠炎、坐骨神经痛、老年腰腿痛、血栓性静脉炎、颈椎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跟骨骨质增生等病症。

  1.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选择治疗对象为脑血管病伴有一侧肢体麻痹、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水平上举<90度),予镇痛药、骨骼肌松弛药及物理疗法治疗疗效不佳15例,给予芍药甘草汤7.5克,分3次服。结果:疼痛显效20%,有效33.3%,稍有效33.3%,无效13.3%;关节活动度显效(上举>15度)13.3%,有效(上举>120度)26.7%,稍有效(上举>90度)33.3%,无效26.7%。疗效出现时间:1日以内26.7%,2~3日33.3%,4~5日26.7%,不变13.3%。由此认为,对伴有肢体疼痛的脑血管偏瘫患者,芍药甘草汤呵在减轻疼痛,解除肌张力增高状态的同时,使关节活动度扩大,改善日常生活活动,且顿服效果比定时服用效果好。无效的病例可能与严重的关节变形有关,故早期给药效果更好。(《国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1999年第3期)

  2.慢性萎缩性胃炎:选用芍药甘草汤作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以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均服药2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报告显示正常为治愈指标;以胃病缓解,发作次数少,其他症状减轻,为好转指标;症状无改善,胃镜检查无变化为无效。结果:治愈6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1.7%。(《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3.尿毒症末梢神经病变: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用芍药甘草汤加薏苡仁,其中芍药30~60克,薏苡仁40~6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连服3-10剂,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剂治疗。结果:症状完全消失者5例,总有效率为83.3%。(《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4.透析患者肌痉挛:以21例透析患者为治疗对象,在透析中或透析后引起肌痉挛时,给予芍药甘草汤2.5~5.0克,通常在15~20分钟后出现效果,所以顿服30分钟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痉挛完全消失的显效者11例,有效17例,总有救率为81%。痉挛消退程度与体重增加之间无相应性。透析中间质液在流入速度(PRR)与痉挛消退程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PRR的减少有增加芍药甘草汤效果的倾向。由此认为芍药甘草汤对透析中或透析后引起的肌痉挛有较好的效果。(《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7年第5期)

  【方解】方用芍药,养血益阴,缓急止痛;炙甘草补中益气,资气血生化之源,另能缓急止痛,助芍药缓挛急、止腹痛。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有镇痛、抗炎、止咳、抗变态反应作用,能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回肠收缩,可促进细胞内花生四烯酸向磷脂的渗入,使游离的花生四烯酸减少,从而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治疗月经困难的目的。

  【方歌】芍药甘草两药投,筋挛拘急足趾抽。苦甘化阴利血统,滋阴柔肝效立瘳。


大黄甘遂,出自汉·《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四两(12克)、甘遂二两(6克)、阿胶二两(6克)。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功效】破血逐水。

  【主治】主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臌胀腹大坚满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临床医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附睾瘀积症。产后栓塞性静脉炎、流产后胎物残留恶露不绝等病症。

  癃闭(个案):女,26岁。1970年11月就诊。第一胎足月横位难产,产后三日,除小腹微胀微肿外,别无不适。后腹胀日重,疼肿加剧。诊脉沉涩,舌质红暗苔滑,腹部压迫难受,少腹与脐周隆起,如孕六七月状。从脐的右上部至脐的左下部有一隆起斜条,按之硬。小便不利,滴漓可下,尚不甚急迫。拟方:大黄10克,甘遂4.5克,阿胶10克。一剂煎服,服后小便有所增加,仍无大进展。药既稍效,增量而再进。大黄30克,甘遂6克,阿胶12克,木通15克。1剂。药服后,一日夜尿量大增,腹消而愈。(河南中医1983:(4):30)

  【方解】本方用大黄、甘遂攻下逐水,佐阿胶养血扶正。用于治疗胎盘滞留、子宫瘀血不去、恶露不尽、急性盆腔炎、附件炎等证。

  【现代研究】有报道用大黄甘遂汤加丹参土鳖虫治疗闭经;加木通治疗产后尿潴留;减阿胶、加郁金治疗精神分裂症;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均取得良好效果。

  【方歌】(一)大黄甘遂汤阿胶,血水相结腹痛消,妇人经闭下肢肿,破血逐水见妙招。

  (二)金匮大黄甘遂汤,二两阿遂四大黄,腹满不渴尿微难,水血俱结血室狂。



石室秘录,奇治法,石淋,消石神丹

  人有小便中溺五色之石,未溺之前痛甚,已溺之后,少觉宽快,此即石淋也。交感之后入水,或入水之后交感,皆有此症。方用熟地三两,茯苓五两,薏仁五两,车前子五两,山茱萸三两,青盐一两,骨碎补二两,泽泻三两,麦冬五两,芡实八两,肉桂三钱,各为末,蜜为丸。早晚白滚水吞下各一两,(〔批〕消石神丹。)十日必无溺石之苦矣。此症成之最苦,欲溺而不溺,不溺而又欲溺,尿管中痛如刀割,用尽气力,止溺一块,其声铮然,见水不化,及膀胱之火熬煎而成此异病也。其色或红或白,或黄或青或黑不一,总皆水郁而火煎之也。此方之妙,全不去治石淋,而转去补肾水之不足。水足而火自消,火消而水自化,其中有奥妙之旨也。倘治膀胱,则气不能出,又何以化水哉  。

石淋病名。小便涩痛,尿出砂石。又称砂淋、沙石淋。多因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所致。石淋的症状是疼痛、尿频或尿急。石淋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名称,实际是泌尿系统结石,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也是泌尿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常用经方28个
​甘遂半夏汤
二百九十七、少腹硬满痛(小肚子)
经方一百首七和八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大陷胸汤 麻子仁丸 大黄硝石汤 桂枝茯苓丸 桃核承气汤 抵当汤 下瘀血汤 大黄牡丹汤 大黄甘遂汤 理中丸(汤)桂枝人参汤 四逆汤 真武汤 附子汤 薏苡附子败酱散
甘遂半夏汤方证
四圣医理析药集·长沙药解·甘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