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倪海厦,里热盛,舌苔黄,代表热,舌苔很厚很腻,腐质比较多,代表湿。茵陈蒿汤证

让每个人都能读懂《伤寒杂病论》。

二一五:「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无汗的原因就是阳明病的热无法出表,阳明病应该是汗很多的,小便不利。

湿太盛的时候,湿堵在腹腔的下方,湿像浆糊一样,很浓稠的挤压膀胱,所以没有汗代表热排不出来,小便不利代表里面湿热很盛

一般来说这种情形,在脉诊或舌诊上看得很清楚、里面热很盛的时候,舌苔一定是黄的,这代表热,舌苔很厚很腻,腐质比较多,这代表湿。

舌苔里面黄的很厚,代表湿热在中间,中焦湿热太盛的时候,心中懊憹,胃里面糟糟的,吃东西吃下下去,因为热发散不出来,这时候身必发黄。

因为三焦的运化系统不好,水道没有排出来,湿热在中间很闷,湿热会逆行到肝胆里面去,一进入肝,马上顺着血液跑到全身造成黄色,像这种用栀子豆豉汤去治疗他。


茵陈蒿汤证

【原文】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伤寒七八曰,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释义】

此三条论湿热发黄的证治。

1.若发热仅伴有头汗出,颈以下无汗,说明热不能随汗而畅泄;又见小便不利,说明湿不得下行,湿热相合于内,熏蒸肝胆,胆汁外溢,故见发黄,其黄色鲜明如橘子色。

2.湿热阻滞气机,津液不布,更因热伤津液,见渴引水浆。

3.湿热阻滞中焦,见腹满;上扰心神则心中懊憹。

【方解】

茵陈蒿汤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

1.茵陈蒿:苦寒清热利湿,并能疏利肝胆、退黄。

2.栀子:苦寒,清泄三焦而利小便;

3.大黄:苦寒,泄热行瘀,兼利胆退黄。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

组成】茵陈六两(18克);栀子十四枚(9克);大黄去皮,二两(6克)。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煎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也。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食少呕恶,腹满便秘,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

方解】茵陈蒿汤证为湿热交蒸,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渗溢肌肤所致。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湿阻中焦,气机不畅,故食少呕恶,腹满便秘;湿热内郁,决渎失职,则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数,均为湿热之征,治宜清利湿热退黄。方中重用茵陈蒿为君药,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湿热黄疸要药。臣以栀子清利三焦,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大黄泻热通便,使湿热之邪随大便而下。三药合用,以利湿与泄热相伍,使二便通利,前后分消,湿热得行,郁热得下,则黄疸自退。

临床运用

1.用方要点:本方善能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阳黄证的主方。以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茵陈蒿汤常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钩端螺旋体病等引起的黄疸,属湿热内蕴者。

使用注意】茵陈蒿汤药性寒凉,寒湿黄疸(阴黄)不宜使用。

方歌】茵陈蒿汤治黄疸,阴阳寒热细端详,阳黄栀子大黄入,阴黄附子干姜



栀子豉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栀子十四个(9克)、香豉四合(6克)。

  【用法】先煮栀子,后纳豆豉,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效】清宣郁热,除烦止躁。

  【主治】外感热病气分轻症,表邪已罢,虚烦不得眠,甚者反复颠倒,心中懊侬,胸脘痞闷,饥不能食,舌苔薄黄腻,脉数。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反流性食管炎、小儿睡惊症等病症:

  1.抑郁症:以本方治疗44例,与盐酸氟西汀治疗46例对照,15日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在改善某些症状体征方面栀子豉汤与盐酸氟西汀疗效相当,在对全身症状的综合改善上优于盐酸氟西汀,副作用比盐酸氟西汀少。(《中医临床研究》2012第1期)

  2.焦虑症:以加味栀子豉汤治疗焦虑症50例,结果:痊愈5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湖南中医杂志》2009第6期)

  3.失眠:本方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失眠症30例,对照组30例,予地西泮5mg/次,每晚睡前30分钟口服;谷维素20毫克、维生素Bi 20毫克,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0%。(《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34期)

  4.反流性食管炎:以本方加味治疗184例,与奥美拉唑治疗184例对照,疗效判定标准以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47、21、11例和115、33、22例。治疗组愈显率91.30%,对照组愈显率80.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海峡医学》2004年第5期)

  5.小儿睡惊症:以本方加减治疗小儿睡惊症57例。结果:治愈37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98%。(《中国中医急症》2009年第4期)

  【方解】本方栀子清泄郁热,解郁除烦;豆豉解表宣热,和胃气。主要用于外感热病、气分有热之证,临床应用以发热、虚烦不得眠、舌红苔微黄、脉微数为辨证要点。凡属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现代研究】栀子和淡豆豉现代药学、药理研究报道较多,栀子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热、保肝、利胆、阵痛等作用。淡豆豉有雌激素样作用、抗骨质疏松、抗肿瘤、降低胆固醇、心血管保护、抗早老年性痴呆、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过氧化脂质等作用。

  【方歌】栀子豉汤治懊侬,虚烦不眠此方好,前证兼呕加生姜,若是少气加甘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九0)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261条辨/栀子柏皮汤
经方:茵陈蒿汤
《方剂学》学习笔记257
【熊继柏:黄疸分-湿重、热重轻、热重重、湿热俱重】
茵陈蒿汤证主证,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 道医网
茵陈蒿汤治伤寒阳明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