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今庸,水气病,水肿,浮肿。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麻黄附子汤

李今庸,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概述
本篇论述水气一病。水气病,就是水肿病,主要证候为“身体面目浮肿”。其发病原因有多种,临床表现不一样,又分水气病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根据水肿部位和水肿部位的先后,提出了“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和“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的治疗原则。然本篇所载发汗方较多而利小便方为少,其发汗宜温者,有防己茯苓汤、甘草麻黄汤、麻黄附子汤、杏子汤、桂姜草枣麻辛附子汤等方,发汗宜清者,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等方,还有助卫和表以逐水气的防己黄芪汤方,而利小便以治水肿病者,只有蒲灰散一方,未见攻下逐水方。另有枳术汤则为磨痞之方。


小结

本篇所载之水气病,就是后世所说之水肿病,其主要证候为身体面目浮肿。

本篇根据其不同发病原因和不同病情表现,把水气病分为五种,即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然五水又各有其的特征: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附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本篇所载水气病,其风水、皮水病在表,正水、石水病在里,黄汗则病在表里。但因水气病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所影响之内脏不同,所以又根据各个内脏之经络部分与脏气之受病,而分别讨论了心水、肝水、肺水、脾水、肾水等五脏水之证候不同。水气病尽管有脏腑表里之区别,名称不一,证候不同,但总起来只不过气分、血分二者而已。然其病之起于气分者,只较起于
血分者为多。
关于水气病的治疗,本篇提出了“利小便”、“发汗”和“下之”三法作为治疗水气病证的准则。
至于本篇方剂在临床运用上,仍是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于不同病证,采用不同方剂。

如风水脉浮、汗出身重、恶风者,用防己黄芪汤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用越婢汤

脉浮风水者,用杏子汤

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用防己茯苓汤

厥而皮水者,用蒲灰散

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者,用越婢加术汤、或用甘草麻黄汤

黄汗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者,用芪芍桂酒汤

黄汗胫冷,身重汗出已辄轻、久久身晌、晌即胸中痛,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者,用桂枝加黄芪汤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且具有手足逆冷、腹满胁鸣,或身冷、或骨疼、或恶寒、或麻痹不仁等症者,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者,用枳术汤等。


二十七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1)。浮者为风(2)。无水虚胀者,为气(3)。水,发其汗即已(4),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5),浮者宜杏子汤(6)。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杏子汤方方未见。

〔讲解)
本条以不同脉象提出正水与风水的不同治方,并提出气胀与水肿的鉴别。

①水之为病…少阴:水邪为病,若脉现沉小,则与下焦之肾有关,肾阳不足,水邪偏胜。肾为少阴,所以病属少阴。

(2)浮者为风:若水邪上犯,为风邪所激,则脉现浮象。根据前文精神,脉浮是为风水之病,而脉象沉小是为正水之病。
(3)无水虚胀者,为气:是一句插笔,目的是以气胀与水气作一鉴别,因水肿与气胀都有肿胀之现象。气胀是为虚胀,是气机滞涩引起的,而水肿是为实肿,是水邪停蓄引起的,故二者不同。
(4)水,发其汗即已:水邪为患,当发其汗则愈。
(5)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正阳不用而脉见沉者,用麻黄附子汤以发汗。麻黄附子汤温经助阳、发汗散邪。阳壮邪散,则水气之病可愈。
(6)浮者宜杏子汤:风邪激水而脉见浮者,用杏子汤以发汗,杏子汤方虽未见,但可以认为,其方有宣肺利气的作用,肺气宣畅通利,则风水之邪可去,其病可愈。
〔临证意义〕
1.杏子汤治疗风水之病而其方未见,临床上可用麻黄杏仁甘草汤以代替。

2.水肿与气胀的鉴别,临床上水肿,肿而光亮,按之凹陷不起,小便不利;而气胀,胀而无泽,按之陷下即起,小便通利



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卷中:麻黄附子汤

处方  麻黄9克 甘草6克 附子3克(炮)

功能主治   散寒温阳,利水消肿。治肾阳不足,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小。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700毫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金匮》卷中:麻黄附子汤

处方   麻黄3两,甘草2两,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  温经发汗,兼顾肾阳。主水病,其脉沉小。

用法用量  以水7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半,温服8分,日3次。

摘录《金匮》卷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的治疗
贾海忠金匮要略(二六0)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治分阴阳/麻黄附子汤、杏子汤
甘草麻黄汤及麻黄附子汤等治疗皮水病
刘渡舟医案---麻黄加术汤证
伤寒33:为什么我认为《金匮要略》中的杏子汤是指大青龙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