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辨证,静脉曲张,“筋瘤”、“脉痹、“湿疮、“臃疮”

【中医辩证】

本病属于中医学“筋瘤”、“脉痹、“湿疮、“臃疮”等范畴。“筋瘤”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日“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得反发为筋瘤",阐明了筋瘤的病因病机。《外科正宗》云:

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阐述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石室秘录:瘿瘤不同瘿者连肉而生,根大而身亦大;瘤者根小而身大也。即瘤之中又各不同,有粉瘤,有肉瘤,有筋瘤,有物瘤筋瘤不可治,亦不必治,终身十载,不过大如核桃。粉瘤则三年之后,彼自然而破,出粉如线香末,出尽自愈,亦不必治也。肉瘤最易治,用水银一钱,儿茶三钱,冰片三分,硼砂一钱,麝香三分,黄柏五钱,血竭三钱,各为细末。


臃疮”为慢性下肢溃疡,属“筋瘤"的后期并发症,在古代文献中还有“裤口疮”、“裤风"(《证治准绳》)、“烂腿"(《外科证治全书》)等名。臃疮首见于《疮疡经验全书》,谓“里外腺疮三里之旁,阴交之侧生之,..盖因湿热风毒相搏而至然也。”阐明臃疮的发病特点及病因病机。《外科正宗廉疮论第七十四》云“廉疮者,风热湿毒相聚而成,有新久之别,内外之殊。新者只用三香膏,乳香法纸贴之自.方可得愈。

石室秘录:一方治身上手足之疮疽,神效。金银花三两,当归一两,生甘草三钱,蒲公英三钱,牛蒡子二钱,芙容叶七个,无叶时用梗三钱,天花粉五钱,水煎服。(〔批〕消痈万全汤)一剂即消,二剂全愈,神方也。与远公方各异,不知何故。天师曰∶二方俱神效,并传可也。


外臃多服四生丸,内臃多服肾气丸妙。”阐述了臃疮的病因病机及分期治法,强调了内外兼治。

在“因邪致瘀”与"祛邪为先”的学术观点指导下,本病的病因是静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摄(久坐、久立、久行、负重、妊娠等),其病机是气虚久瘀,静脉郁热能生风,瘀热夹湿毒成疮。病由淤滞()湿热(毒)生风(痒),三者之间的转化形成的诸多症证。

【辨证治疗】

1.气滞血瘀:小腿青筋迁曲,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患肢压痛,可见色素沉着,或有刺痛、活动后加重。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

Bait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本证的辨证要点是:小腿部有明显的青筋迂曲,压痛或刺痛以及舌脉表现。

治则:行气疏肝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12g枳壳10g白芍15g川芎10g制香附10g丹参30g鸡血藤15g制乳香10g水蛭粉3g甘草6g加减疼痛加忍冬藤15g、地龙15g;扭曲块明显加三棱12g.

莪术12g;患肢畏寒、麻木加附子9g、桂枝15g;患肢酸胀加威灵仙12g、地龙15g

2.血燥筋挛:小腿青筋迂曲,挛急疼痛,伴有耳鸣如蝉、眩晕、肢体麻木、两目干涩,舌淡、脉细。本证以小腿静脉曲,张挛急疼痛以及阴虚肝旺的表现为辩证要点。

治则:清肝滋阴养血舒筋

药用:川芎15g当归10g白芍10g生地15g芦荟10g昆布10g木瓜15g鸡血藤15g防已10g甘草6g加减:耳鸣眩晕加酸枣仁15g,远志15g,肢体麻木加桂枝15g、路路通15g;两目干涩加菊花12g、玄参15g。

3.寒湿凝滞:小腿青筋蜿蜒,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朝轻暮重,畏寒怕冷腿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甚则跛行。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象濡缓或沉迟。本证除下肢青筋迁曲外,辨证要点主要是下肢浮肿,畏寒沉重,脉濡缓。

治则:健脾利湿 温经通络

方药:炙黄芪30g桂枝10g鸡血藤15g党参15g泽泻30g防己10g白芥子10g干姜10g木瓜15g加减:下肢胀甚加茯苓15g肿甚佳茯苓皮20g、淮山药20g;纳呆、腹泻加白术15g、砂仁9g

4、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下肢青筋迂曲,小腿轻度肿胀,皮肤色素沉着,下肢沉重,伴有全身乏力。疮面下陷,边缘形如缸口;或箭肉突出疮外,疮口周围的皮肤成片地呈紫暗,少有痛热感,皮下硬化;可经年累月,不易收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此型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补气养血,温通经络,方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白正9g、肉桂9g、地龙12g、当归12g.

丹参15g、川芎9g、白芍15g、党参15g、黄芪30g。对于有破溃的患者,可以外用臃疮膏:制作方法是取轻粉9g,龙骨60g,黄丹60g,当归60g,独活60g,羌活60g为末和匀,香油调匀外敷。

5、热毒炽盛:症状:青筋暴露,突出皮肤,肢体肿胀疼痛,皮肤发红,按之灼热;舌淡红,苔黄腻,脉细数。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方用五味消毒饮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川芎12g、赤芍12g、生地15g、红花9g、桃仁12g. 鱼腥草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金银花15g、水牛角15g。

6、湿热下注:主要证候为小腿青筋怒张,局部发痒,红肿,疼痛,或有溃破,滋水淋漓,疮面腐暗;伴口渴,便秘,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消肿,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减。甘草6g苍术9g、茯苓12g、泽泻9g、薏苡仁20g、黄柏12g、当归12g、玄参15g、金银花12g、益母草15g、泽兰叶9g、黄芩10g、黄连9g、栀子10g、七叶一枝花15g、白花蛇舌草15g、生大黄9g。

7、营卫失和:主要证候为小腿青筋暴露,皮肉挛急,或伴下肢坠胀,水肿舌淡紫,苔淡白,脉浮涩。

方用桂枝汤加减: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赤芍12g、白芥子12g,川牛膝12g快实9g

8、肝火亢盛:主要证候为下肢筋脉怒张,红肿,性急易怒,头晕目眩,胁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健脾渗湿,方用清肝解郁渗湿散化裁:地龙12g,蝉蜕9g,银柴胡9g,独活9g,生地9g,女贞子9g苍术9g,白术9g,防风9g,赤芍12g,菟丝子15g,甘草3g

【食疗方】

1、气滞血瘀型

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状若蚯蚓,局部有压痛或色素沉着。伴有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面有瘀班瘀点,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1·桃仁酒 熟桃仁30g,打碎,浸泡于500毫升优质白酒(38度)中,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每日摇晃1-2次.10日即可饮用。每次取泡好的桃仁酒10毫升,佐餐饮用,每日1-2次。

2·玫红饮 玫瑰花60g、红花30g。每日取玫瑰花6g.红花3g,加开水冲泡.当茶频饮,唱完可续水,至味淡即可,每日1剂,连续10日为1个疗程。有出血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2、寒湿凝滞型

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微肿,按之凹陷,伴有畏寒怕冷、肢体酸胀、沉重乏力等,治宜温阳利湿,活血通络。

1·牛膝高粱粥红高粱米100g提前浸泡一个晚上.牛膝3g(用纱布包裹),加水适量,一同熬煮至高粱米软烂,去药包,食高粱米,每日1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2羊肉桂枝汤羊肉500g(切块),桂枝6g(用纱布包裹),食盐、生姜、大葱适量,加水一同炖煮至羊肉熟烂,去药包.吃羊肉唱汤,隔日1次,吃7次为1个疗程。

3、湿热蕴结型

患肢青筋迂曲,局部红肿有硬结,用手指按压有明显的压痛,伴有舌苔黄腻、发热、大便黏滞、便后肛门有灼热感等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1·双豆汤绿豆30g,红小豆20g,提前浸泡4个小时,加水煮至豆熟烂。食豆饮汤,每日1次,连续7日为1个疗程。

2薏米酒薏米(薏苡仁)50g、浸泡于1000毫升优质白酒中密封保存,每日摇晃1-2次.7日即可饮用。每次取薏米酒10毫升,佐餐饮用,每日2次,连续10日为1个疗程。

【外治方】

1、选用当归、川芎、鸡血藤、透骨草、艾叶、制川鸟、红花、桂枝、怀牛膝各15g。先浸泡40min,然后文火煮,煮沸30min后趁热熏蒸患部。(注意:患肢与药液要保持距离以能耐受为度,防止烫伤)每日2次,每次20min,10天为1个疗程。

红花25g、怀牛膝20g、木瓜50g、透骨草20g、灵仙20g.

筋草20g、干姜10g川椒10g、延胡索20g、细辛5g、枳壳15g、桑枝15g、桂枝15g、鸡血藤20g此方用来泡脚,确切的说是泡腿,加酒醋各100g,每次30分钟。

2、黄芪(或五爪龙)60g,桃仁。皂角刺、青天葵各12g,红花、升麻、川芎、枳壳、柴胡各10g,川牛膝、赤芍、蒲公英各15g,桑寄生30g。上方加生葱根茎6个,生姜6片煎后加米酒、米醋各100g。趁温热熏洗患处并泡浴患足。

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3、熏蒸方:白薛皮30g,马齿克30g,苦参30g,苍术15g,黄柏15g将上药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乘热熏洗患处,每日1-2次,每次1小时。如有创口,熏洗后再常规换药。

清热燥湿,主治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湿疹样皮炎等。

4、生大黄30g,制附子60g。细辛30g,赤芍25g。用法:上药清水浸泡30分钟,加水2000毫升煎汤。煮沸20分钟后大渣取汁、趁热熏蒸双足、双腿(膝关节以下部分),待药温降至45摄氏度左右浴足(睡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日换药1剂,20日为1疗程。

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消肿。

5、松节15g,川椒20g,川牛膝30g,苏木40g。功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6、川芍30g,血竭10g,乳香、没药各15g。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消肿。

7、络石藤、鸡血藤各50g,五加皮30g,伸筋草20g,细辛10g。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8、当归尾、赤芍、艾叶各20g,桂枝30g,川芎15g。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消肿。

9、外治法:取云南白药适量,根据静脉曲张局部大小而定。用白酒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用塑料袋敷盖,胶有固定,每24小时更换1次,至局部肤色恢复正常,静脉隐退为止。对早期的静脉曲张十分有效。

以上这些秘方,都是一绝,着以前民间流产下来的,很多都已经失传了。下肢静脉曲张的秘方,请大家牢记,不妨试一试。

【理疗法】

1、贺老运用火针点刺病灶,待恶血出尽,其血自止;血海毫针刺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共治疗三次,曲张静脉已变平,颜色明显变浅,无肿胀疼痛感。随访一年无复发。贺老认为,该病的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火针点刺局部,可直接使恶血出尽,祛瘀而生新,促使新血生成,畅通血脉。火针起了两个作用:一是放血;二是壮阳补虚、升阳举陷。

2、针灸治疗:取患肢静脉曲张之压迫的经络,实施针灸治疗,一般患者静脉曲张多压迫脾经和肾经,针灸取穴:太溪穴、三阴交、筑宾、阴谷、血海、承山。

3、火针治疗:在突起的静脉曲张局部用火针点刺后,局部拔罐,会有淤血可以拔出。

4、放血疗法:在静脉曲张处,用三棱针点刺合出血,甚至射血,以自尽为度,而后用拔罐器再拔出淤血,每10-15天治疗一次,每次的出血量约100毫升左右,再用艾灸熏烤局部。

5、武连仲教授认为本病主因脾气不足,带脉失约,瘀湿虚相兼为病,治以调理脾胃,约束带脉,通经止痛为法。取穴上主张首取带脉及下肢部脾胃二经的穴位(带脉、冲门、箕门、伏兔、曲泉、阳陵泉、血海、梁丘、四强、膝阳关,内外膝眼),并强调特殊手法及手法的量化。武教授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丰富了本病的中医理论研究,促进了针刺规范化的临床应用。刘云霞等2引应用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其主要有腹部取穴以及局部取穴。腹针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左)、气旁(右)等,下肢对应点。局部取穴主要为: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太白、太冲。

同时腹部用神灯照射,可以加强对腹部穴的治疗作用。

6、穴位注射: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足三里、三阴交。

阿是穴位置:曲张的静脉丛处。

治法:阿是穴必取,若为大隐静脉曲张加三阴交,小隐静脉曲张则加足三里;大、小隐静脉曲张者,配穴均取。

药液为复方麝香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各4毫升的混和液。先在阿是穴避开曲张的静脉垂直刺入,得气后推入药液2毫升。配穴注入药量相同,但三阴交穴,要求针感向上传导至曲张的静脉丛;足三里穴则要求向下传至曲张静脉处。

每日1次,10次为一7程,一般要求三个疗程。

7、磁园梅针

取穴:主穴:足三里-解溪,三阴交-阴陵泉,阿是穴(静脉曲张部位)。

治法:患者倚托直立,重心放在患肢上,以使静脉曲张充盈;医者左手固定患肢,右手持磁圆梅针,以腕部活动形成叩击之力,先从足三里循胃经叩刺至解溪,再从三阴交循脾经叩刺至阴陵泉,各速叩3~5遍。然后,医者用左手拇指固定按压在曲张静脉团的最上方(近心端),由曲张静脉远端开始垂直叩刺,渐至近端,叩至曲张静脉团局部隆起,蓝色蚯蚓状曲张团消失,并有温度升高(局部发红或手触发热)为度。隔15天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本法操作前,需做深静脉回流试验,回流良好者方可用磁圆梅针治疗。

8、刮痧疗法:部位和经穴:头部:全息穴区。背部:膀胱经(双侧心前)。上肢:肺经(双侧太渊)。下肢:膀胱经(患侧承山至委中);胆经(患侧外丘至阳陵泉);胃经(患侧足三里);阿是穴(自下而上补刮静脉曲张处局部皮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火针精华】火针治疗筋瘤(独家报道)
下肢静脉曲张与气血的关系
静脉曲张集-8
下肢静脉曲张火针疗法
补中气通脉络治筋瘤
小腿爆青筋,暗藏着致命危险!做好3点去掉腿上的“小蚯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