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咬字嚼印 | “征”与“徵”用法区别



引言:只要玩篆刻,就必须要接触古文字。只要接触古文字,就免不了会踩坑,坑踩多了,避免踩坑的办法也就越多,经验也就越丰富。我想,既然大家都会踩坑,不如就把这些办法和经验整理并分享出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的记忆,起到保存资料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让一部分印友减少踩坑的概率,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我只是一名使用古文字并运用到篆刻上的人,并非纯粹的古文字学家,对于文字的解构未必正确,有不足或谬误之处在所难免,亦希望借此机会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指导。在传统文化面前,在古文字面前,我永远都是一名小学生。


“征”与“徵”用法区别



数日前,青年篆刻家陈维兄要做一场小直播,给篆刻班的部分学员点评印作。这次有一位学员刻了一方“百年征程”,其中“征”字刻成了“徵”,陈维兄认为用“徵”不妥,属于较典型的错字,他想借直播的机会顺便和大家谈一下“征”与“徵”在用法上的不同,并且很谦虚地征求我的意见。实际上,我在古文字上的水平并不如他,只是平日喜欢研究汉字源流以及篆刻用字罢了。我很欣赏他治学上的严谨态度,便想把当日我们探讨后的结果做一次简单梳理,不仅自己能加深记忆,还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征”与“徵”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简体字改革以后合并成一个字“征”,这就给很多玩书法篆刻的人带来了不少困扰,连一些有名的书家和篆刻都在这个字上栽过跟头。

△征字演变

先说“征”字。“征”是形声字,从彳,正声。本义是征伐,甲骨文字形中,右上角的
表示城邑,下面的
为脚形,表示远征或征伐之意。所以刻长征、征讨、南征北战等词句时,用“征”而不用“徵”。请看下面两方官印,一方是东汉的征羌国丞、另一方是南北朝时期的征虏将军章,它们用的都是“征”。
 
△东汉·征羌国丞
 
△南北朝·征虏将军章



△徵字演变

再来看“徵”字,这个字的甲骨文构形本义学界尚未有定论,较多的人倾向于这样一种解释,上部
应是一名长发老者,下部
是脚形,表示长发老人被招募为士兵,反映出了古代兵役之苦,到了金文时又加上“彳”旁强化行走之意。此义后来引申出召集、招请、寻求、证明、迹象等其它意思。所以当我们刻到征求、征稿、征收、征求、特征等词句时,应用“徵”而不可用“征”。我们同样找两个印例来说明,第一方是徐三庚所刻“嘉禾徵瑞”,第二方是杨澥所刻“丙辰徵士”。第一方印中的徵字表示征兆、迹象,第二方印中的徵字有召集、寻求的意思,它们都用“徵”而不用“征”。

嘉禾徵瑞(徐三庚刻)

△丙辰徵士(杨澥刻)

“徵”有征兆、证明、迹象之意,应该说是一个较为正面、有正能量的字,所以也就常被古人用来取名或取字。如明代的书法家文徵明、民国的收藏家葛昌楹(字书徵),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的自用印。

△文徵明印(刻者不详)

△徵明(刻者不详)

△书徵(吴昌硕刻)

△平湖葛昌楹书徵鉴藏(胡传湘刻)

江苏扬州下面有一个地方叫仪征,北宋时,真宗赵恒曾下诏在此地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而得“真州”、“仪真(征)”之名。这个地名中的征字与证明、证验之义有关,与征伐、远征无关,刻的时候必须刻成“徵”才对。下面这方印是吴让之为乡贤张锡组刻的鉴藏印,印文中带有地名仪征,让翁用的是“徵”而不是“征”。 

△仪征张锡组珍藏书画(吴让之刻)

简单做一个总结,只有表示远征、征伐之意时,篆书才能用“征”,而其它意思则都用“徵”,您记住了吗?欢迎您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作者简介

江豪旭,字瑞昇,号庵角山人,金石印坊创始人,篆刻教育者,玺印篆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关注江豪旭老师个人公众号

“江豪旭篆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咬字嚼印 | “气”与“氣”用法区别
咬字嚼印 | ​“采”与“採”“彩”用法区别
咬字嚼印 | “歷”与“曆”用法区别
江豪旭:网络篆刻字典,你爱得越深,就伤得越痛
咬字嚼印 | “系”与“係”“繫”用法区别
拟古玺创作用字漫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