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口气读完《孟子》4
卷九·万章上
1、唯父母欢心可以解忧
万章(孟子弟子)问孟子,舜走到田地里,对老天哭泣诉苦,为什么这样呢?
孟子说不太了解,万章解释到,因为舜孝顺父母,恭恭敬敬,尽职尽责,但是父母依然不喜欢他,所以他一直很忧愁。
后来,尧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许配给他,将整个天下交给他管理,还是消除不了他的忧愁,虽然财富、女子、尊贵很是重要,但是都比不上父母的欢心。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人少,则慕父母;只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大孝终身慕父母。
2、探求真知
咸丘蒙(孟子弟子)问孟子,舜做了天子见了父亲之后为何还是战战兢兢呢?俗话说:四海之内,莫非王臣。他父亲也是他的臣民啊!
孟子说,这句话理解有误,这句话说的是天下的事都是公事,我都要操心去管理。所以理解千人的文字言语,不能拘泥于字面意思,要切身感悟其内涵。
子曰: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故说诗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卷十·万章下
1、圣者有四,清任和时
孟子说,伯夷只选择自己中意的事物,只服侍中意的君王,只使唤中意的百姓,太平时为官,动乱时辞官隐居。
而伊尹呢,他充满责任感,侍奉哪个君主都行,使唤什么样的百姓都行,因为他知道世上有太多未受到尧舜之道恩泽的人,他觉得有责任去帮助他们。
柳下惠呢,不为侍奉昏庸的君主感到羞耻,也不为官职小而卑微。做人做事不违背自己的原则,做到了一团和气。
而孔子呢,则是在该隐居的时候隐居,该做官的时候做官,该走的时候就走,复合时势。
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2、周朝官爵
有人问孟子周朝的官爵制是怎样的
孟子简单地说了一下大致,普天下爵位的制度是:天下、公、候、伯、子/男同为一级,共五等。官位制度是君主、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共六等。
3、交友不挟
万章文孟子如何交友
孟子说不能依仗这自己年岁、地位、兄弟、富贵去交友。所谓交友,是因为朋友的品德而去相交,不可以有所依仗,尧舜先贤都是如此。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4、交际之心在于恭
万章问孟子交际时候的心态如何
孟子说,要严肃恭敬。如果别人送给你东西,得来的东西不违背道义,交往符合规矩,接触符合礼节,那么,就大大方方地接受礼物了。
却之却之为不恭
5、位卑言高之论
孟子说,做官并不是单纯因为贫困,但是有时就是因为贫困。为贫困而做官的,应该辞掉高官只做小官,比如守门、打更,职位低就不可以议论高级职务的政务,在朝廷上做官而道得不到发扬,那是耻辱。
小编语:“位卑而言高,罪也”,这句话是赤裸裸为专制统治者提供统治依据的,这让那些平民百姓脱离了话语权,让一切典章制度都任由统治者随意制定和解释。
会计当而已矣
位卑而言高,罪也
卷十一·告子上
1、人性之争
告子说,人性如流水,东边有缺口就往东流,西边有缺口就往西流,最初无非善恶,是后天环境导致的。
孟子说,人性善,就像流水向下一样,之所以后来有人变坏,也是后天环境影响的。
小编:十分赞同告子说的,因为现代心理学早已证明,人性是善恶的混成体,人性既有利他、亲和等趋向于善的社会性动机,也有侵犯、破坏等趋向于恶的社会性动机,后期的为善为恶跟自身修养有关,跟诱发因素有关,即所谓的后天环境影响。
而且,孟子这里的逻辑也不对啊,人性善怎么就能像是水流向下呢?假如荀子说人性恶,就想流水向下一样,他又作何回答。这是典型的双边逻辑,不可信。
人性无分于善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仁内义外?
告子说,仁在于内心,义在于外部。他这么解释,比如说爱是仁的一部分,我爱我的弟弟,不爱秦国人的弟弟,这有我来决定,所以说爱是内在的。我尊敬自己的长辈,也尊敬别人的长辈,这是因为他们年岁长、辈分高而已,与我个人喜不喜欢无关,所以说义是外在的。
小编语:完全扯淡,天下动乱时器,这群家伙还在玩文字梗、概念梗,真是混账。而且,论证方式也是如此弱智。不管是仁还是义,都是发乎内心,行于外在,居然还堂而皇之地一刀切说什么“仁内义外”,胡说八道。
3、贵在坚持
孟子说,有些君王不聪明,这并不奇怪。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他一天,冻它十天,也是没有能生长的。拿自己来说,见过君王不过数次,一离开他,态度也冷淡了不少,虽然他也有一点善心的萌芽,自己也帮不了他呀。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一曝十寒)
4、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孟子说,鱼和熊掌我只能选一个,就想生和义,发生矛盾的话,我舍生取义。若是宁愿违背仁义也要苟且偷生的话,宁愿去死。
生,以为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立乎其大,则其小不能夺
公都子问到,大家都是人,为何有的人成为了君子,有人成为了小人呢?
孟子说,那些君子他们追求满足心灵需求的做法,而小人却追求满足身体次要器官的需求,如耳目口腹之欲。
前者能保持善念,并发扬开来。后者远离了善念,因此成为了小人。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6、仁心渐失
孟子说道,当今的仁人志士力量太弱,想拯救乱乱世,就像用一杯水去就一堆大火一样样,根本没有用,渐渐地,那些仁人也成为了不仁得人。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卷十二·告子下
1、不可因礼之弊而毁其利
有人提了一个问题,按照礼节求饭吃,会没有饭吃,如果不按礼节,就会有饭吃。此种情况下,还要按礼节办事吗?如果安亲迎礼娶亲,便娶不到妻子,不按礼数,反而能娶到,那么,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
孟子这么回答,这人那吃饭和婚姻的重要方面去和礼节的细小方面相比,根本不用考虑纠结,当然是吃饭娶妻重要了,但这不能作为否定“礼”的依据。
假如,抢夺哥哥的饭吃,就能吃饭,会不会去抢;去搂抱非礼隔壁家的姑娘就能娶她,就该去搂抱吗?
2、天降大任,苦其心智
孟子说舜在田野中兴起,傅悦从铸墙的苦役中提拔出来,胶鬲从鱼贩子中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
所以,上天若将某个重大任务落到某人身上,必定要先让他磨砺一番。
整篇都值得背诵
卷十三·尽心上
1、安身立命之道
孟子说充分发挥人的善良的本心,就是知晓了人的本性,就知晓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养护人的本性,这是侍奉上天的办法。无论寿命长短,都不要三心二意,修养自身,等待天命,这就是用以安身立命的方法。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2、不思以至庸碌
孟子说,做一件事却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一辈子从这条道路上走,却不知道这是条什么路的,这种人就是一般人。
当一切都习以为常,那就注定了平庸。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3、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羞耻是真正的羞耻啊。羞耻是很重要的,不把赶不上人看做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无耻之耻,无耻矣。
不耻不若人,和若人有?
4、得志与否,嚣嚣然也(怡然自得)。
孟子说关于游说四方的态度,被人理解,悠然自得无所求;别人不理解,同样悠然自得无所求。
那么如何做到呢?孟子认为崇尚德义,就可以做到。所以仁人志士穷困时不失正义,得志时不背离道。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与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使民有道,虽劳死不怨
孟子说,本着让百姓安逸的原则去役使百姓,百姓虽然劳苦,但不会怨恨;本着让百姓生存的原则去杀人,被杀的人虽死,但不会怨恨杀他的人。
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6、君子三乐
孟子说,君子有三种乐事,但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其乐一,父母健在,兄弟没有灾祸。其乐二,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其乐三,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去教育他们。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对比之下,高低立见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很小了;登上了泰山,便觉得整个天下都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很难再被别的河流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就很难再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所以,君子立志学道,不达到一定成就,也就不能融会贯通。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8、饥渴之害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事物都好吃,干渴的人觉得任何饮料都甜美,他不知道饮料、食物的正常味道,是因为受了饥渴的损害。
人心也有类似伤害,假如一个人能够不把饥渴类的损害变成对心得损害,那自然不会把赶不上别人当做忧虑了。
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9、君子五教
孟子说,君子实施教化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万物的,有帮助成就德行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凭借学识而使人受到教诲的。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着,有私淑艾者。
10、五问不答
公都子问孟子,滕更此人在门下时,曾想孟子提问,孟子为何不回答他呢?
孟子说到,依仗自己地位高贵来发问,依仗自己贤能来发问,依仗自己年纪大来发问,依仗自己有功劳来发问,依仗自己有老交情来发问,这些问题,我都不回答,他占据了两条。
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卷十四·尽心下
1、春秋无义战
孟子说过,春秋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那一方比这一方好点,那是有的。“征”的意思是上级讨伐下架,同等级之间的国家是不互相征讨的。
征者,上伐下也。
2、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不如没有这本书。孟子自己对书中的《武成》篇,就只取其中二三处罢了。仁人无敌于天下,凭周武王那样极其仁义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暴虐的人,怎么可能会尸横遍野,流血漂橹呢?
主观臆测不可作为研究的依据。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民贵君轻
孟子说,百姓是最重要的,江山社稷次之,君主地位更次之。所以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就能够做天子,得到天子的信任就能做诸侯,得到诸侯的信任就能做大夫。诸侯如果危机国家的安定,就改立诸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昏昏昭昭
孟子说到,贤明的人先让自己对事物认识的明明白白,再去让别人明白;如今的人是自己对事物模模糊糊,就去让别人明白。
小编:十分认可,看看那些成功学大师,就知道是一群垃圾骗子、文化流氓。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不忍不为
孟子说,人人都有不忍心做的事情,把这种心思推及到他所忍心做的事上,就是任。人人都有不愿做的事,推及到他想做的事上,就是义。人如果能够把不想害人的心思扩展开来,那么仁就会用之不竭了;人如果能够把不挖洞、跳墙的心思扩展开,那么义就会用之不竭了。人如果能够把不受人轻蔑的心思扩展开,就能无论到哪里,行为都符合义了。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6、善言善道,自修其身。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道。君子所说的,虽然是眼前近事,而道却蕴含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常人的毛病就是对别人要求多,对自己要求少。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7、同流合污,德之贼也
万章问孟子,孔子游历陈国的时候,为何思念鲁国那些狂放之人呢?
孟子回答说,孔子找不到不偏不倚合乎道义的,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为什么说那些人狂放呢?
孟子说,因为他们志向远大,口气大,可是实际行为往往与口号不符称之为狂放之人;如果狂放的人也找不到,只能找狷介之人了,却又次了一等。而且还说道,好好先生是最差劲的,是德行的损害者。
万章追问,什么仁是好好先生呢?
这种人指责狂人口吐狂言,又指责狷介之人不识时务,不迎合世俗。他们认为人生在世,就要曲意迎逢别人,赢得别人的夸奖。
为何说这种人是德行的损害者?
因为这种用人同流合污,刻意迎合世俗,只会加重不良风气,大家都喜欢他,却与尧舜之道格格不入,所以如此说
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PS:接下里,小编开始整理《大学》《中庸》,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录 经典语句-孟子
《大学》018:知本知至
一起学《论语》14.45宪问篇——修己以敬
《孟子》全文及翻译〖十四〗
《孟子》八句经典励志名言,安身立命必读!
孟子的经典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