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璽印 ll 秦印述微三題

秦印文字的要旨,前人著述頗豐,時賢亦研究至多。秦官印闡發的廣度與深度均可稱歷來罕有。本文僅就筆者多年來收藏、獲見秦印之細微瑣屑談幾點個人管見,尤其是秦私印中所涉及的一些問題。不揣淺陋,拋磚引玉,希望同道不吝赐正。

關於秦印與秦封泥

在大量傳世或新出秦印中,尚未能找出與大宗秦封泥相吻合之例。從尺寸方面考察,考慮到璽印在抑之於泥後所產生的收縮等因素,封泥實物尺寸普遍小於璽印。如此現象,也是困擾封泥研究者的一大難題,解開這一題目所隱含的具體真相,看來並不是想像中的那樣簡單。誠如楊廣泰先生在“封泥芻議三題”(《西泠印社》總第十八輯P19-20, 2008年,榮寶齋出版社)一文中所言:“從印譜中整理出基本符合秦或漢初特徵的官印115枚……,印文與封泥相同者僅10例,不足十分之一。對這10對範例進行比對,文字的結構顯然並非一體。”這樣的現象着實令人費解。

秦印中文字跌宕率意與蘊藉流美者判若兩個審美類型。如相家巷所出秦封泥,其風格絕大多數屬於後者,即蘊藉流美型,傳六村堡出秦封泥中,似乎很多又是跌宕率意類的,如著錄於《新出封泥彙編》1412號“大匠丞印”、1748號的“平陽苑印”、1901號“下邽丞印”与《戎壹軒藏秦印珍品展》著錄之“卬章飤廚”即屬於此類。

蘊藉流美型自然是秦封泥遺存之主流類型,《戎壹軒藏秦印珍品展》著錄的“封陵津印”屬於此類,他編則比比皆是,此不贅舉。

找出同文的秦印與秦封泥相比對,如前引楊廣泰先生文中所及10枚“代馬丞印”、“發弩”、“酆丞”(此印存疑,或即仿自同文封泥)“泰倉”、“小廄將馬”、“雍丞之印”、“禦府丞印”、“中羞行府”、“左田之印”、“左礜桃支”,發現存在的差異是一目了然的,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不過同時爲我們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試想,秦封泥的大量遺存應該是在秦印使用過程中所遺留下的,經過轉運、傳遞,又被專人拆封、銷毀,焚燒處理過程中一部分被偶然“陶化”,直至埋入地下,千餘年後被不經意間發現,其數量必然是當時實際數量之冰山一角,那些未經火焙而致“陶化”或因地下存儲條件限制,絕大部分是保存不下來的,因此今天能看到的自然是其中極小的部分了。問題隨之而出,抑出封泥之印何去何從?據史書記載,職官更替,其印綬理論上是要被收回的。再者,一印之使用頻繁程度決定了一印之壽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如大宗秦封泥中就有相對較多的秦國都城“櫟陽丞印”、“咸陽丞印”,或許因爲地位特殊,其印章使用頻率自然要比邊遠地區繁密,以致所見秦封泥中,“櫟陽丞印”、“咸陽丞印”封泥明顯是由不同印章抑出的,此處除去職官更替的考量,由於一印過多使用以致磨損嚴重,即便職官任期未滿而印章被迫報廢更新也是再合理不過。然而,今天未能見到“櫟陽丞印”、“咸陽丞印”印章的遺存,倘若得見,也未必能與封泥相合。另一種可能,便是官吏佩印與其日常辦公所用印章並非一印,即佩印並未參與封泥之抑壓。若假設成立,秦封泥與印章不可吻合之謎題似乎有了新的解釋。

秦私印之學術價值

私印範圍內,盡可能找到以往譜錄未經著錄之姓氏、名字或新出現字例,無疑給私印收藏平添不少附加價值,至於其篆刻風格符合哪一類人群之審美尺規,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以拙編《戎壹軒藏秦印珍品展》著錄舉例,“公子檀侯”,“公子”之見於印,過去譜錄偶見,習慣上將其歸於對特殊人群身份之尊稱。然而經過比對發現,其有可能對應姓氏“公孫”,即爲複姓例。例如同編之“公子勁”、“公子舉”等,“勁”、“舉”皆爲秦漢常見名字印。又有“五百宜乘”,初見此印時以爲秦成語印,後得見私人收藏有漢印“九百子鮮”,頓悟此“五百”為複姓無疑,又得觀私人藏有“宜乘”半通秦印,可知前斷不誤。卑藏所及複姓者,如“者(諸)侯”、“毋丘”、“苦成”、“黑章”、“成公”、“南丘”、“函與”、“上官”、“光師”、“走馬”、“司馬”、“陽垣”、“公孫”、“須拳”、“新楊”等,其中“者(諸)侯”、“南丘”、“函與”、“光師”、“須拳”、“新楊”應屬新出複姓例。單姓新出姓氏則见“平”、“遊”、“印”、“完”、“監”等。

名字方面,雙名有“淳且”、“胡傷”、“檀侯”、“季須”、“傷已”、“宜乘”、“蘇兒”、“俱來”、“將師”、“束和”等,除去“胡傷”外,其餘應均爲新出現。單名新出現者有“伎”、“蛇”、“懛”等。

“上里中圈”,或可釋爲“上圈中里”,“中里”或爲名字,詳見《風過耳堂秦印輯錄》著錄之302號“中里”(趙熊,《風過耳堂秦印輯錄》,2012年,中國書店),彼若爲不著姓氏之名字印,則“上圈”或爲複姓。另,或可讀爲“中里上圈”,“中里”爲里名,“上圈”爲姓名或名字,此種讀序也見於秦官印,例《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傅嘉儀,《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2002年,西泠印社)著錄之“左樂寺瑟”(原釋“寺樂左瑟”,或誤,同書並有“左樂丞印”,另可參見《新出封泥彙編》,楊廣泰,《新出封泥彙編》,2010年,西泠印社出版社)之“左樂”“左樂丞印”,可知“左樂”必爲獨立之官署,“寺瑟”,或言明器物“瑟”之出於“寺”,“寺”爲寺工之省無疑,不過,此例畢竟太少,尚待詳證,今備於此,以爲後驗。較爲巧合的是,穿帶印“辨里”,應即印主里籍所在,另一面“楊奢”爲印主姓名,與“中里上圈”印或可互爲參證。

穿帶印“蘇喜、(魚木)憙”,一面爲秦文字,一面爲楚文字,此印獨特自不必說。由此可知,印主或爲一國外交使節,或爲經常往來於秦楚兩地之商賈,一印而著兩國文字,存世極少,且多爲秦國與東方諸國印文互譯者。同例見《中國璽印篆刻全集2 璽印·下》(莊新興、茅子良,《中國璽印篆刻全集2 璽印·下》,1999年,上海書畫出版社)著錄之361號穿帶印“江去疾、江去疾”,其一面文字爲秦,一面文字爲齊。凡此足見古人製作之巧思,更可見證秦國與東方諸國交流往來之史實。 

“黑章君惕”與“石蠡君均”兩印辭例若爲一類,則“石蠡”爲複姓也未可知,當然不可排除另一種可能,即“石蠡”爲姓名,“君”爲修飾語,“均”爲表字。在實際判別類似璽印辭例究竟屬於何種類型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在目前的資料框架下,有些問題尚待進一步考證。

又如“程煩萬歲"“程煩”爲姓名顯而易見,“萬歲”究竟是表字還是此印格式是姓名﹢成語類,則不得而知。“武安君印”,按秦有大將白起曾獲封“武安君”,然此印尺寸及材質均與常見封君印不合。巧合的是,上海博物館藏有一方“長安君”,尺寸材質與此印大同小异。孫慰祖先生《歷代璽印斷代標準品圖鑒》P17“《史記·秦始皇本紀》‘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但形制較小,與官印不類,當屬明器”(孫慰祖,《歷代璽印斷代標準品圖鑒》,2010年,吉林美術出版社),兩印相較,頗似一類。或,“武安”、“長安”皆地名,兩印以地爲姓氏,名字“君”(以“君”爲名字慣見於秦漢私印),即複姓私印,可備一說。

“充地廣邦”與“真事唯敬”兩印成語,爲歷來譜錄所無,當屬新出。前者足可印證秦人欲爲天下一統之志向,其寓意深遠自不必說。後者似可洞悉秦人自省惕勵之心志。

“孝口口思”成語印,其複合嵌接鈕式製作之精准,實爲歷來罕見,由此可窺秦人加工技藝之高超,於秦代科技製造史學研究或許有益。

關於秦私印之地域、製作特色

中央京畿地區所出,尤其以咸陽地區為中心,其整體風格表現爲線條勻稱、結構整飭,一派秦小篆式樣。其他區域所見秦私印之風格則大都呈現披荊斬棘、率意任性之風貌,尤其以近年傳出陝北地區之秦印。详细辨其异同,自當獲益匪淺。當下,資訊爆炸,時代崇尚個性張揚,將個體風格儘量放大,對傳統意義上較為中庸的審美習慣可謂衝擊不小。然而,靜心思來,其中究竟還是存在互爲表裏、互爲體用之實際的,其所蘊含的哲學內涵也是不言而喻的,若能辯證統一,兩不偏廢,再好不過。還有的學者以爲中央京畿地區所遺,必出技高一籌之能工巧匠,其他非京畿地區或邊遠地區所出則略遜一籌,從理論上講,這種邏輯似乎無可厚非。然而自古以來,每有高手隱匿民間也是屢見不鮮。竊以爲,僅以地域分出高下實屬武斷,倒是印之粗精關乎用印人之身份地位,再有人印相隨,焉知某地所出即某地所作?此種究竟,明眼人一望便知。

絕大多數秦印都是在預先範鑄好的印胚上進行刻制作業的,這一點似乎已成共識。與同時期東方諸國印作相比較,僅此一條,秦印已然別具特色。原因很簡單,東方諸國璽印大都出於印胚與印面文字整體範鑄,當然,不可忽視的是,有相當一部分印在鑄造完成後需經筆劃修整微調,在修整的過程加入了刻製的元素,也是自然。即便如此,與秦印鑿刻風格相比,前後兩者還是截然不同的。另,有一類秦印,也是出於範鑄,如“毋丘胡傷”、“黑章君惕”、“效之私璽”、“筡印”、“楊奢、“辨裏”等,在整個以刻製爲主旋律的秦印序列中所占比例甚少,僅就其存續年代討論,或許要早於秦統一前,即戰國秦時期。以往討論秦印者多將其劃入漢初,實有不妥。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須拳午”爲鑄印,而與之伴出的064號“須拳午”則爲刻製,如此一人所佩兩印例已屬百不一見,而兩印製作方式各异,在以往所見秦印中更是鳳毛麟角了。

秦代璽印遺存洋洋大觀、波瀾壯闊,前承東周,下啟漢魏,其中姓氏源流,名字因襲,製作工艺,文字風格等,在璽印史上的地位均舉足輕重。全面、審慎、科學探究秦印之各個維度,從不同側面闡釋秦印,使秦印研究呈現“立體式”的格局,實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也是所有憧憬、膜拜秦文字者應該做的,雖然我的力量微薄,相信隨著受眾的增加,普及面的逐步擴大,秦印與秦文字的研究必將獲得璀璨奪目的成績。果真如此,也不枉一場穿越千年的因緣際會了。

丙申春於戎壹軒

(文中所及諸印,注明出處者以外,均为卑藏,請参見西泠印社·中国印学博物馆201 6年1月出版之《戎壹軒藏秦印珍品展》圖錄)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丛专题丨秦印发微
印章:历史及种类
展覽丨戎壹軒藏秦印珍品專題展(續)
印史学者与收藏家谈秦印
简论秦界格印式,界格秦印的高峰,为秦代印章显著特征
印章知识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