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


生下半场,最大的敌人只剩自己。

——兹心

公元714年。这一年,李白还在青城山练剑,杜甫还只是洛水边的一个顽童。

一个15岁少年,背著一把琴,提著一支笔走进了盛世下的长安。

两年后他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震撼整个文坛,在盛唐伊始的时候以少年才子之姿,独步天下。他就是王维。

当白居易24岁登临大雁塔,写下“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时候,王维21岁就已经状元及第,名耀整个大唐。

这是一个开局华丽,风生水起的人生上半场。但是,王维的下半场一开端,就是他人生的滑铁卢。

本来作為新科状元王维有可预见的大好未来,但是却在无意中犯了唐玄宗的忌讳,一怒之下将他打发去了地方。

去地方就去地方,年少气盛的王维虽然满肚子怨愤,可还真没太拿得罪了皇帝当一回事。

他处理起政务也有声有色,觉得自己在外锻炼一下也没什麼不好的。

好友孟浩然科举落地,他还安慰道: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為长策,劝君归旧庐。”

老哥,科举当官太辛苦了,哪有在这青山绿水间待著快活?

但是,让王维没想到的是,他这一次被贬却足足在地方熬了十多年。

王维在《偶然作》中称:

“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素。”

王维父亲早亡,长兄如父,人到中年,作為一家之主的他,自然要挑起照顾整个家族的重担。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从这一刻开始,那个“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少年从王维的心底褪去了锋芒。

他放下状元郎的架子,也不再恃才傲物。

回到长安,王维求见丞相张说(yuè)献诗,诗中他自比贾谊,恳请张说提携,“尝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餘。”意思是如果张说能看中他,他甘愿做任何工作。

开元二十三年,三十四岁的王维得知恩师张九龄重任宰相,立刻写信道: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仇。所不卖公器,动為苍生谋。贱子跪自陈,可為帐下不?”

一颗急切之心,毫不掩饰。不久后,他便被提拔為八品上的右拾遗。

作家烟罗说过:“人生下半场,最大的敌人只剩自己。”

人这一生,前半程年少气盛,大多数人活得是心气,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后半程才发现人活的是心态,是自己与自己较劲。

所以说,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你越是矫情,失去的越多。

王维中年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和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难產而死,与此同时还有胎死腹中的骨肉。中年丧妻又丧子,人生恐怕很难有比这还要悲惨的经歷了。

王维这一生留下无数诗篇,流传至今的就有400多首,但是细细翻阅,你会发现,其中竟然没有一首是写给妻子的。

他难道不爱自己的妻子吗?

王维和妻子相遇时,彼此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8年后他金榜题名,连公主都有意招為駙马,可他却丝毫没有留恋,大登科后便迫不及待地迎娶了自己的青梅竹马,迎来小登科。

他难道不擅长写情诗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朋友李龟年的,但是后世之人早已将其看做爱情诗的代表作。

既然友情都描摹的如此情真意切,一首爱情诗怎能难倒王维这样一个绝世天才?

有人说:“沉默的人,爱的最深;沉默的心,伤的最重。”

回望诗人的世界,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东坡身边可曾缺少过红袖添香?

為妻子写下“生為同室亲,死為同穴尘”的白居易也不乏“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风流。

唯有王维没有用文字祭奠自己的爱与悲伤,可史书却為他这段感情留下一句力重千钧的批註:“孤居三十年,终生不娶。”要知道,那可是男人三妻四妾皆属平常的古代。

王维没有给妻子留下只言片语,但是他却用他的餘生证明了自己爱的深沉,伤的刻骨。

红尘过往,没有人握得住地久天长,感情之事岂能尽如人意?尤其是进入人生下半场,生离死别总要走一场。

有些话,无须多言;有些事,只须去做。最深的爱,最真的情,从来不是表演,也不会矫情。

公元750年。十五岁出游,五十岁依然鬱鬱不得志的王维赶回家中探亲,然而子欲养而亲不待。

王维的母亲临终前曾问过他一个问题:“知道你的名字為什麼叫王维字摩詰吗?”

王维自然明白,“维摩詰”是印度高僧,母亲把他的名字拆开来為自己命名,还教他从小就背诵《维摩詰经》。

“维摩詰”这个名字翻译过来就是没有污垢,即“净”。

母亲学佛几十年,彷若就是為开导眼前歷遭悲厄打击的儿子,让其解脱身心的桎梏。

要他看开苦乐两境,淡看是非成败。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些东西,你越是在乎,越是失去。

奔波的人生,我们已经用力,尽心,何必还去耿耿於怀。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经歷的越多,你越会明白,这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

晚年,王维重新回到政治权力的中心,但是看过了人生无常之后,他不再关心官场上的种种是非。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从此后,他有事上朝,无事还家,抽空作作画儿,钻研钻研佛学,悉心经营他在终南山的輞川。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时的王维官反而做得越来越大,当了太子中允后不久,他又加集贤殿学士,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一路扶摇直上,最后官尚书右丞。

王维的才华毋庸置疑,但这“迟来的辉煌”,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唐肃宗李亨和他的父亲唐玄宗李隆基在赌气,只要李隆基不喜欢的人,李亨偏偏要重用。

对此王维心知肚明,可他看破不说破,一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边过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田园生活。

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他管不了,也不想管。人生下半场,不纠结,不纠缠,不矫情。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这样的事情,王维年少的时候早就经歷了一遍。

沧桑世事,负累几许,只要紧守住自己的本心就好。

公元761年,王维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中,平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临终无病,遗亲故书数幅,停笔而化。”

去世前两年,王维上表将輞川别墅改為寺院,又将自己职田中的粮食用来為灾民舍粥。无论先前的职场生涯如何,王维死的时候确实像一个得道高僧。

正如陈貽焮先生所说,“他採取了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半官半隐地生活起来了。”

王维在鱼龙混杂、朝不保夕的官场中,从小吏修炼成诗佛。“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

比起李白的骄傲,杜甫的深沉,王维活得更加洒脱,他就是这样一个温柔淡然的模样,过著普通人的生活。
人过中年,能让你挥霍的时间少之又少。不矫情、不做作、不畏惧别人的目光,想要的东西就去争取,得不到的东西就断捨离。

人生下半场,活的就是一份豁达,一份明白:不乱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是,安好。

(1)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不管在哪个年龄阶段,都不要放弃管理身体,不停止学习;哪怕才干出眾,也要懂得谦逊有礼,心怀敬畏。

(2)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心态从容,要有“任凭泰山崩於前我自岿然不动”的淡然,努力修炼内心。

*本文原题:《王维: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

*作者:洞见Ne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维诗美人更帅,状元及第被公主青睐,一不小心沦为李白的情敌
公主看了都想睡的男人:一面魔鬼,一面佛陀
王维: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
他是人间的佛,是李白的情敌,最鄙视陶渊明,写出了最灵动的诗
诗佛 | 集才华颜值于一身,大唐第一全才,妻亡后为什么不再续弦
王维:我不想跟李白说话,我们是情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