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甑[zèng] 箪[dān] 鬲[lì] 甗[yǎn]居然是做这个的!!!看完带孩子去博物馆就不慌了...

我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古人对吃饱饭的理解有多深刻!

我们现在对“饭”这种主食的理解基本上就是以米、面两种。如果以地域划分,那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似乎就是南米北面,其实也不尽然。比如说在祖国辽阔的东北黑土地上就是以大米饭为主的,可以说米在中国的主食食材比例中是占主体的。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没少吃米,可要说到米的前世今生恐怕你就不知道了,今天XXX就带大家来了解下米的知识。

比起4000多年前从西亚传入我国的小麦,水稻的出现要比它早了3000年之久!

1973年在浙江余姚境内的河姆渡遗址考古过程中,曾发现已经碳化了的储藏量逾120吨稻谷,经测定,这批稻谷距今有7000年!

           河姆渡出土的碳化稻谷,和今天的稻谷一模一样

吃稻米的地域也不仅在今天的包邮区范围,《史记·夏本纪》中有“令益与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说的就是大禹令舜的女婿带领大家种植水稻,可见在上古时代黄河中下游流域也有了水稻的身影。今天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中也曾出土过商代晚期的稻谷案例。

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吃米的呢?

还真和我们现在的吃法不一样!

新时代早期的先民们最早吃米的吃法很“奔放”!具体做法是把一块石板烧热,稻谷直接放上面做熟了吃,或者是磨成米粉吃。

后来随着生产工具的发展,先民们的炊具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讲究程度甚至不见得比我们今天厨房里众多厨具落后多少哦!对于稻米,古人开始了“蒸”的吃法。

            甑 zèng ,这是一款3500年前商代的蒸制类炊具

.  

当时古人的“蒸”饭和现在还不一样,他们是先把米在锅中煮熟一半然后捞起,放进蒸锅(甑)中的箪(dān,古人用于盛饭食的圆形竹器)子上,蒸熟食用。

上图为3500年前商代贵族使用的青铜甑,它的作用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电饭锅上的笼屉。有了“笼屉”还得有“电饭锅”在下面提供水蒸气才行啊,这就是另一种炊具:鬲lì

             图为青铜 鬲lì

   它们二者的组合也有个名称叫做:甗yǎn

             商代的青铜  甗yǎn

      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三联甗yǎn

   这套我国最有名的青铜三联甗霸气吧?这还只是妇好厨房中涉及到“蒸”这一种烹饪方法的炊具,她生前的伙食工作之奢华可见一斑!

   古人的这种“蒸”食米饭的方法一直流行到先秦时期,但限于稻米产地、对炊具的要求等因素限制,吃米也仅限于贵族阶层,而且当时米还不是古人主食方面的主流。

   到了秦汉时期,米的吃法又发生了变化。那时候大米被叫做“干饭”,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把大米叫做“干饭”,可见,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之久远。干饭,顾名思义,就是米蒸熟后晒干。然后密封储存。需要吃的时候放入汤水,泡软了食用。有点像现代的即食型麦片、方便面,食用方便还耐储存。在那个时代,如果有人说你是“吃干饭”的,绝对是一种“羡慕嫉妒恨”,而不是今天的贬义:)

“干饭”这种吃法流行于平民阶层,上层社会的贵族们吃米的方法还是“蒸”食。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人吃米的方法又有了新的创意,出现了“菜饭”。

当时的“菜饭”在做法和内容上和我们今天南方的“菜泡饭”几乎一样,就是把将蔬菜剁碎混合在米里,然后煮食。不过当时吃“菜饭”可不是追求营养均衡所谓,而是为了弥补主粮的不足,以菜充饭。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时代古人的平民阶层基本都是一天吃两顿的,古人把一天中的第一顿饭叫“朝食”,称为“饔”(一般是早7点到9点间的辰时);把一天中的第二顿饭亦即最后一顿饭叫“餔食”,称为“飧”(一般是下午15点到17点的申时)。

隋唐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粮食产量增幅很高!我们今天的一天三餐制也就拉开了序幕。

到了宋代,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重要革命!可以说基本与现代无异了!北宋时期产自今天越南中南部的占城稻,传到江淮地区,部分地区可以种植双季稻或三季稻,这对稻米的产量犹如注入兴奋剂一般!不仅仅是粮食产量出现了革命,烹饪方式、调料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米出现与众多食材一起做的更多新颖吃法!有据可考的记载有:青精石饭、蟠桃饭、金饭、玉井饭、盘游饭、二红饭、石髓饭、大骨饭、淅米饭······种类繁多。

另外我还要通知身为吃货又想穿越的你一个喜讯:宋代的饮食文化出现重要革命可不仅仅是粮食增产、调料突破这些,更重要的是出现两中素材的普及:铁锅和食用油。你的脑海里是不是出现了一个厨子颠勺的画面了呢?是的,直到北宋时期,随着铁锅的出现和食用油产品的突破,普通大众阶层第一次有了炒菜的烹饪方式。香喷喷的炒菜佐以白米饭,吃货的新世界就此打开。

元代时期,古人对水稻的类型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比如认识到:籼稻较为早熟,粳稻多为中晚熟。在元代的《王祯农书》中记载:南方稻有早、晚、大、小之别,六七月则收早禾,其余则至八九月,其称晚禾为大禾。而当时江南俗称粳稻为大稻、籼稻为小稻。

明代到清代前期,位于我国南方的水稻产区中有非常多的新品种水稻培育成果问世。仅我国第一部记载水稻品种的《理生玉镜稻品》一书中记载的江南地区水稻品种数量就有38种之多!

清代前期,我国南方地区水稻产地已经大面积推广了双季稻,粮食产量获得极大增长!同时,水稻的培育工作也在向北推广:康熙年间天津总兵蓝理在京津地区反复试种终于培育出如今京津地区有名的“小站稻”。

今天大家所熟知的“五常大米”是在20世纪出由朝鲜移民引入的日本北海大“赤毛”优良稻种发展而来的。

我们南京人都知道这么一个现象:南京城卖锅贴的大多喊自己是“七家湾”的、卖鸭子的大多喊自己是“水西门”,哪怕这些店主都不知道七家湾和水西门到底在哪?口号都是这么喊。今天的“五常大米”也是如此:据黑龙江五常市五常市农业局网站资料显示,2015年五常市仅产出优质大米71.4万吨,销售额仅为54.2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市面上真正的五常大米不足10%,往往是混着假米充数卖。市面上绝大部分标榜自己是“五常大米”的其实大多是用杂牌米掺和、经抛光机打磨再添加香精后“整容”出来的。

那么,真好好吃的粳米离我们真得很“远”吗?

答案是:不!

作为鱼米之乡的江苏自己也有品种一点不逊于“五常大米”甚至是优质的日本越光米,那就是由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培育出的优质粳稻---南粳46 !

它到底有多好?

有图有真相!

2011年,南粳46就荣获了全国粳米大会金牌大米称号!

2016年3月15-16日,由北方稻作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选育及食味品鉴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广岛召开,专家们推选了最优秀的7个中国品种、3个日本品种参评,“南粳46”是唯一的我国南方品种。品鉴方法按照日本食味品尝标准方法进行,并由中方10名专家和日方15名专家共同进行外观、气味、香味、粘性、硬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最终“南粳46”等3个中国品种和2个日本品种荣获“最优秀奖”。

从获得国内殊荣到国际认可,南粳46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现在我们这批保质保真的南粳46大米就在我们身边---原粮产自江苏省农科院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句容研发基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下,基地还严格实行一年一熟的土地轮休制度。在轮休期内对轮休土地种植绿肥红花草、增施有机肥(每亩两顿),以修复土壤并提高土地肥力以备来年耕种。在水稻破口初期还喷施富硒肥,提升南粳46的营养含量。加工时采用成套先进生产设备提高谷物质量,保证出现在您餐桌上的米饭出自省农科院句容研发基地,绝无掺杂!并且米饭的颗粒晶莹剔透、口感柔软韧滑、富有弹性、悠香可口。

     好了,聊了这么多!不废话,上福利:

农科院经典米种品牌:渔米记为每位感兴趣的南京粉丝准备了

6.9折送米上门!

6.9折送米上门!

6.9折送米上门!

手慢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吃到一碗热腾腾的白饭就是人生一大幸事
中国人吃米饭的历史
五常 “麦饭石” 稻花香大米(75)
五常大米名片
我只想,让你好好吃一碗幸福的米饭
真香🤤9种最好吃的米,你都吃过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