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云游国子监 | 小贤带你游太学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参观游览,我是“云游”行程的讲解员小贤,很高兴能够为您的此次游览提供讲解服务。

“庙学合一”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教育制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云游孔庙”行程中,小贤向您介绍了“左庙”孔庙,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持敬门进入“右学”国子监吧~


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太学,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由于在教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国子监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次修建,在清乾隆年间增建辟雍大殿后,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规模和格局。

国子监由三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主体建筑两侧有 “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亭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国子监前院东侧由“持敬门”与孔庙相通。

集贤门


国子监大门为“集贤门”,顾名思义,就是聚集、培养贤能人才的地方。

集贤门内是国子监的第一进院落,在古代是用来停放官员车马的场所。

一进院的东侧是“持敬门”,与孔庙相连。每月,国子监的学生们会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持敬门到孔庙去祭孔两次(每月初一和十五),每当学生们通过此门的时候,都会对先师持有一种无比崇敬的心情。相对应的,一进院的西侧也有一道大门叫退省门,通过退省门到达的是当时学生们的宿舍,在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后,学生们要回到自己的宿舍去自省,认真思考。

太学门


国子监第二道门为“太学门”。进了太学门就算进入教学区了。

“太学”一词源于三千多年前,周代就有了以“太学”为名的学校,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汉武帝时就已经创立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所中央官办大学――“太学”,与世界上最早的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欧洲的雅典大学同处一个时期。从此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名称,一直延用至清末。

国子监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全国各地学校,其中包括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国子监也是全国唯一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学校:琉球、日本、朝鲜、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的学生,也曾在国子监读书。国子监为培养全国各族学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过积极的重要作用。

琉璃牌楼


踏进太学门,迎面是一座高大华美的三门四柱七座的琉璃牌楼,它是北京唯一一座为教育而建的琉璃牌楼。

牌楼上覆盖着黄色琉璃瓦,具有典型的皇家建筑特征。牌楼上方,南北两面分别书写的“圜桥教泽”、“学海节观”横额,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圜”是指围绕的意思,“桥”是指辟雍四周水池上与地面相连的四座石桥。这四个字寓意着,皇帝在辟雍大殿讲学的内容通过辟雍四周的桥向四方延伸,象征着皇帝的皇恩教泽广布四方。在牌楼后面的四个字是“学海节观”,这是指当皇帝在辟雍讲学的时候,有四五千人跪拜在外面,从国子监的院子里一直延伸到成贤街,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以及讲学的秩序,在辟雍四周有水环绕用来截至,称为“学海节观”。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祭拜先师访孔庙,文化传承国子监
国子监
北京国子监博物馆
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里故事多
一条成贤街记录着北京700年的文教历程(国子监篇)| 仲冬时节逛北京
北京深度(58)九坛八庙:独占鳌头跃龙门,最是金榜题名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