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兼容并蓄 海派制胜
兼容并蓄 海派制胜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德雅 )  时间:2008-9-16 12:39:15
 
 

    上海二十四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那么一点海外风潮的影响,却纯然发展成上海独有的文化特色——“海纳百川”也成为上海二十四个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胜”之处。这个特点,是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其中蕴涵的不仅仅是历史与人文。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文化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宝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等。灯彩、木版水印技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海派黄杨木雕和剪纸等上海的24个项目,可谓各具特色。
    
    在徐汇土山湾的孤儿工艺所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徐宝庆,父亲曾是一名木匠。徐宝庆的启蒙教育就是木雕——只不过是为教堂雕刻相关的宗教用品。但是,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把业余时间花在“开发”黄杨木雕的中西技艺融合之上。他把西方素描技法、线条表现和雕塑技巧与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圆润明快、刀法凝练的特点。同时,它的题材脱离了西方传统宗教领域,广泛涉及生活及民族因素,尤其能捕捉生活灵动的瞬间。可惜的是,在申报过程中,这位海派黄杨木雕的创始人过世了。
    
    虽然中国剪纸技艺源于南北朝,广泛流传于唐代以后,起初多为仪式、节庆的点缀。不过,上海的海派剪纸却是广泛拓展了题材,大大提升了剪纸的“审美”功能。上海剪纸常出现在民间的鞋花、绣花样上,在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海派风格。在文化部编撰的《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剪纸艺术》一书中,列出了上海两位剪纸艺术大师:王子淦、林曦明。王子淦已故世,林曦明现为中国剪纸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剪纸协会会长、上海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王子淦将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和南方剪纸的细腻流畅,恰当地融为一体。林曦明70余年来创作了数百成千幅反映中国农村和城市变化的剪纸作品,相继在《浙江农民报》等省和全国报刊发表,在众多书籍中作为插图,蜚声民间艺术领域,成为上海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北有“泥人张”,南有“面人赵”。中国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是清代晚期从民间糕团装饰演变而来。赵阔明,人称“面人赵”,是海派面塑的创始人。他的前半生是在北京、天津一带学“泥人”,但是当他近30岁回到上海之后,就琢磨着用面来捏人。最为奥妙的是,他“研制”的面,可以长期保存,不裂、不霉、不变形。这其中的秘方,外人不得而知。他过世后,其女在虹口区少年宫教孩子们捏面人,也算是有了传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是我们的精神植被,也是我们的心灵家园。因为文化的差异,才显得我们与他人能够和而不同。

何克明木雕作品:龙舟

面塑作品:桃园三结义

徐宝庆海派黄杨木雕作品:青梅竹马

徐行草编

徐宝庆海派黄杨木雕作品:兄妹

面塑作品:林冲

何克明灯彩

金摆件《龙的传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物馆探秘之徐汇篇
“非遗”传承:人类心灵的美好花园
巧夺天工的海派黄杨木雕
预告 | 温州非遗馆百工一条街乐清专场展示展演活动即将在8月开始
剪纸
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