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区停车难问题该如何解决?
2013.5.14
    汽车发展的普及化、大众化、快速化,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城市环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汽车增长过快造成的城市交通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破解城市道路交通难题,市区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还未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对此反映依然十分强烈。
    一、几种乱象
温州“人多地少、车多路少”的现实状况,使温州遇到了和大城市一样的停车难题,市区“无处可停、随处乱停”的乱象非常普遍,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突出的情况。
    1、“一位难求”。由于近几年温州市区汽车增长迅猛,在停车泊位建设大大滞后的情况下,城区绝大多数区域都存在停车难的问题,五马商圈、南门商圈、欧洲城商圈等重点区域,以及医院、学校、商场、酒店等大型建筑物周围,更是出现“位无虚席”、“一位难求”的现象,加上近几年市里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严管,市民普遍反映在这些市区繁华区域,经常绕行几圈而找不到一个停车位。这种“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状况,不仅给市民出行办事带来很大不便,也给城市动态交通带来更大压力。“开车或者不开车”,已成为了市民当下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
    2、“鸠占鹊巢”。“无处可停”随之而来的就是“到处乱停”。通常情况下,车主们找不到停车位的时候,就会就地解决、见缝插针,城市道路的路面上、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开放式小区的胡同里、大型建筑物的大门口,到处都是各式各样各种来路的违法停车,有些城市道路如市区下吕浦春晖路南段,甚至已经演变成了开放式露天停车场。据统计,路边所能停车的场地80%以上都被车辆占用。大量的违法停车挤占了交通道路、挤占了人行道、挤占了小区空间,让大路变小路,让小路变无路,给城市动态交通、市民出行带了很大的影响。
    3、“厚此薄彼”。虽然市区停车“一位难求”是主要的问题,但与此相对比的还有“饥饱不均”的情况。一方面,地面停车位特别是免费公共停车位处于超负荷状态;另一方面,一些收费停车位特别是地下车库又被大量闲置,甚至路边施划的咪表停车位也经常停不满,造成了停车泊位资源利用“饥饱不均”的结构性问题。许多地下车库车位使用率不到50%,一些新建小区虽然配有地下车库,但小区住户宁可停在小区路面,也不愿花大钱购置地下车库固定泊位。之所以出现这种“厚此薄彼”的不均衡状况,无非是收费太高、不太方便、信息不畅三种原因,一些人觉得收费停车位费用太高;一些人觉得地下车库本身不太好找;一些人觉得无法预知某地停车信息。
    4、“划地收钱”。由于停车泊位已经成为一个稀缺资源,许多居委会、物业公司、老人协会、甚至当地市民,都自行划分“势力范围”坐地收费。一些大型公共建筑配套建设的公用场地,本应作为临时性停车场地免费向前来办事车主开放的,但业主或物业却擅自把它改为收费性停车场所,一些开放性小区公共路面也同样被当地居委会划作收费停车场,而前几年已经被取缔的“老大妈”乱收费问题近来也有抬头的迹象。另外,一些已经划好的公共停车位,被旁边商家店主以影响生意为理由,私自放上石头或其他阻挡物而不能停车,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本就有限的停车泊位。
     二、几个原因
    综合分析市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带来了强烈的停车需求。据交警部门统计,截止到今年2月20日,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6.3万辆,其中小型车保有量达到41万辆,近3年来增长了75.3%,近10年来增长了10倍多;2012年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76辆,近五年来增长了近3倍,在全省位居第一位。在城市化不断加快、人口规模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城市汽车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高速增长,这将给城市行车停车带来长时期的巨大压力。
    2、配套设施建设非常滞后,导致了巨大的供需矛盾。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无论是城市道路还是停车泊位,其建设速度都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配套建设滞后与汽车较快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截止到2012年底,市区城市道路面积24.04平方公里,仅占建成区面积的12%左右,远低于20%的规范要求;车均道路面积仅为52.94平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平方米左右;市区停车总泊位数为15.14万个,平均每1辆车只拥有0.33个泊位,与国际通行的1.2个泊位相差甚远,而住宅小区、公建设施等停车满足率也均低于50%。
    3、停车管理水平仍然落后,加剧了现实的停车难题。所谓“硬件不足软件补”,在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下,更需要以科学规范的停车管理手段来解决停车难问题。但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市区停车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首先是停车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没有把停车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范畴来看待,没有把停车资源作为城市有偿化使用的重要资源来调节。其次是停车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停车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缺乏产业化资源经营、差别化价格调节、统一化协调管理的机制。第三是停车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交通和停车管理任务。
    4、部分车主素质不是很高,破坏了正常的停车秩序。一些市民文明行车意识淡薄,在停车泊位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临时停车、随意停车、随处停车比比皆是,有些人为了方便办事,即使明知违章也在所不惜,这些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停车秩序,影响了交通通畅和交通安全。一些市民停车交费的自觉性不是很高,经常在计时收费停车泊位上停车而不主动缴费,一些人甚至恶意欠费,给停车经营造成管理上的困难和经济上的损失,也不利于计时收费机制对停车行为的调节。一些市民过分依赖“以车代步”,2公里甚至1公里内近距离开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这种外出习惯给市区行车停车都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几点建议
    “停车难”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城市管理问题,但又是多维因素导致的现实治理难题。缓解“停车难”问题,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针对市区目前存在的停车乱象,适当加强严管严罚是非常有必要的,去年以来开展的交通综合整治,使市区“严管路”、“严管区”的停车秩序明显好转。但在停车设施供需矛盾日趋扩大的情况下,光粗放化的严管严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温州停车设施历史欠账甚多,停车难问题不可能一朝化解。近年来,有关部门的“贴单子”处罚方式,已经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强烈不满。一些市民反映,“这儿不能停,那儿不能停,到底停哪里?”,管理执法也要面对“僧多粥少”的基本现实,而不能“一堵为上”、“一罚了之”。因此,在一些非重点区域的地面空间,在不严重影响人车通行的前提下,也要适当施划公共车位允许临时停车。
    二要处理好“建”与“管”的关系。当前市区面临的停车难问题,既有停车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车辆快速增长的原因,也有停车设施资源整合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从“建”的角度讲,温州现有停车设施严重不足,加强相关配套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像重视道路建设一样重视停车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停车需要。从“管”的角度讲,停车难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停车位供给问题,因为停车设施是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停车需要的,这就需要用政策和管理的手段来调节供需之间的矛盾。同样是世界性大都市,拥有900万汽车保有量的纽约,比拥有500万汽车保有量的北京更加通畅有序,反映出来的就是交通管理水平的差距。
    三要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这里的“公”与“私”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的关系,另一层是公共品与市场化的关系。从第一层含义来讲,停车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能靠政府以大包大揽的方式解决,而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停车设施建设中来。从第二层含义来讲,虽然停车设施具有公共品的部分属性,但又和一般公共品有较大的差异,因为它是私人汽车消费衍生出来的需求,完全可以走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目前,我们对停车行为的定位还不很明确,出现免费公共停车与收费私人停车共存的现象,免费公共停车位特别是路内公共停车位,既挤占了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又冲击了停车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挫伤了停车设施投资者的积极性。
在处理好以上三大关系的基础上,建议采取以下几种办法来解决。
    1、调控机动车量的增长势头。尽快开展机动车总量调控工作,根据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建设的进度,研究提出每年汽车增长量的控制指标,以及与机动车总量控制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探索推行以家庭为单位的指标分配控制制度,限制部分家庭购买多辆汽车的过度需求,原则上一个家庭只能分配到一个购车指标,暂不需要购买汽车的家庭可以把指标在市场上交易。这项制度比起机动车牌照拍卖制度,更加体现了公平性,更能起到总量控制的作用。根据新建住宅区的停车配套建设情况,逐步实施按停车位证上牌管理的办法。建立外地牌照车辆有限准入机制,对外来车辆尝试实行“十日离城”办法,重点防止本地市民“外地上牌本地开”。
    2、加大停车设施的建设力度。按照“上天入地”的思路,在做好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加强地面立体停车设施和地下停车库等建设,整合、改造、提升现有停车设施,形成点面结合、疏密适中、覆盖城市的停车系统。将停车设施纳入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统一规划建设,新建大型建筑和住宅小区必须配套相应的停车库和停车位。加强对停车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严禁将地下停车场占用成超市、休闲和娱乐场所。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停车场地不足,对道路比较宽敞或有空地的住宅小区,可广泛征求小区住户的意见,由相关部门合理施划一定的停车泊位;对非重点区域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不影响人车通行的前提下,适当施划出收费性停车泊位。
    3、完善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对停车指标实行“分区等级制”,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和老城区,实行停车泊位适度从紧的供给标准,同时在公交体系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城市“停车—换乘”系统,减少中心区和老城区交通停车压力。实行差别化的停车管理收费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实行不同的停车费率,同时大幅度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加强停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高停车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在重点区域设置停车场智能诱导系统,以电子屏方式实时显示附近停车场具体位置、现有泊位等信息,方便车辆特别是外来车辆及时找到合适的停车场地。探索私人停车位社会化共享的机制,充分利用部分居民早出晚归的“时间差”,把白天上班后闲置的小区自有停车位,通过一定补偿对接机制向社会开放;大型写字楼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夜间空闲停车场可出租供附近小区车主夜间停车。加强文明交通的宣传教育,营造遵章行车、文明停车的良好氛围。同时,继续开展违章停车专项整治。
    4、转变停车产业的经营机制。温州市区停车资源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为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巨大潜力。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停车设施建设运营体制,研究制定鼓励市场化停车设施建设运营的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停车设施的开发、建设与运营。当前要尽快制定停车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及技术标准,加快构建统一规范的停车业市场。同时,要加紧打击路边违法停车和取消公共无偿停车,以杜绝大部分车主的“免费搭便车”现象,引导车主选择路外的停车场(库、楼)停车,使投资经营停车设施的业主有利可图,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流入停车业发展。对于政府、医院、银行等对外服务的机构的停车场所,可采用累进计时停车收费的方式,允许前来办事的车主在半小时内免费临时停车,超时停车的课以高额的累进计时停车收费,停车时间越长,单位计时收费就越高,防止这些停车场所变相成为市民免费停车场。
     5、构建完善便捷的公交体系。解决停车难和行车难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常规的公共交通。目前,温州市民的公交出行在城市总出行的比例仅占15%左右,离国际大中城市的40-80%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温州必须大力发展大公交体系。加快新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同时推进地面公交、小汽车等接驳换乘配套设施建设,并纳入轨道交通规划投资建设体系,提高轨道交通整体运营服务水平。加大常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调整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率,加大公交专用车道施划力度,使常规公共交通成为方便快捷的出行工具和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加强对市民生态交通、节约交通的引导,积极倡导半小时或两公里“绿色出行”,促使人们尽量不开车或尽量少开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缓解“停车难”专题调研报告
《扬州市市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今起施行
“十问”孝昌智慧停车!答疑在这里
2022年5月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综合应用能力》
“最牛立体车库”启用,近万停车位动工
河北省《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及建设导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