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未录篇目考略(下)


 

 

 

《张醉丐先生二三事》:张醉丐先生是资深的顾曲家,也是在梨园界颇具影响和名望的老一辈戏曲评论家,还是吴先生的“六姨姥爷”(即小如先生母亲的六姨夫)。在《戏曲随笔集补编》的自序中,吴先生曾指出他本人于建国前写剧评也主要是受了张醉丐老先生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吴先生介绍了很多醉老鲜为人知的往事。

 

《哭程之兄》:这是吴先生在得知著名电影演员程之先生逝世后的两个月写成的一篇悼念及回忆文章。程之先生虽主业为电影演员,然在其令尊大人谭派名票程君谋老先生的影响和熏陶下却同样钟爱京剧艺术,他不仅是业内外熟知的花脸名票,而且还精通操琴艺术并深谙老谭派的声腔艺术,同时还是与吴先生很谈得来的朋友,文中记录了程、吴二位先生的交往过从。

 

《学戏与临帖》:这是一篇吴先生总结自己在学戏和临帖两条学习道路上取得的个人心得的文章,同时小如先生在文中还针对地指出了戏曲与书法这两种不同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中产生和出现的实际问题,耐人寻味,值得反思。

 

《宣传不宜“离谱”》:这是吴先生就电视剧和广播电台的播音中曾出现“离谱”的“硬伤”而写成的一篇随笔,意在鞭策从事有关或涉及戏曲内容创作的剧作家应当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

 

《关于“泰斗”》:这原是吴先生的一篇读书随笔,但其中却间接谈到了作者对“泰斗”一词的理解,耐人寻味。

 

《“程长庚奖”》:这是篇吴先生就某出新戏中采用不伦不类的唱念而随笔写成的一篇接近调侃意味的随笔,与《补编》中《一出新编戏给我的启发》相近。但从中也可以使读者了解到了一些我国古时方言及部分少数民族演变到今天的常识。

 

以上六篇文章曾被吴小如先生编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心影萍踪》。

 

 

 

《回忆安寿颐先生》:安寿颐先生是《上尉的女儿》最早的翻译者,也是吴小如先生的父执,同时还是小如先生学习京剧老生唱念艺术的启蒙老师,因而在这篇文章中吴先生也比较详尽地回忆和介绍了他本人向安先生学习的情况。

 

《纪念孙盛文先生》:这篇文章系应孙盛文先生的女公子孙莲珠之嘱而写,与《鸟瞰富连成》“中编”里谈及盛文先生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后被孙莲珠女士作为《净门师魂——回忆我的父亲孙盛文》一书的“代序”收录该书。

 

《也谈“提”字读音》:这是篇吴先生就《左传》及《史记》中出现的提弥明这一历史人物人名中的“提”字在先秦时究竟应该读什么音的随笔。虽然这篇随笔谈及的内容与古代音韵有关,却也与今天京剧舞台上还演出的《赵氏孤儿》和《闹朝扑犬》等戏有一定联系。换言之,这篇随笔对今天唱戏和听戏的人还有用处。这篇文章曾发表在2000110日出版的《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上。

 

以上三篇文章被吴先生编入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常谈一束——吴小如学术随笔自选集》。

 

 

 

《〈琵琶记〉男主角质疑》:这是一篇涉及《中国戏曲史》相关内容的文章,通过吴先生的论述,不仅说明高明(则诚)据宋人戏文改写的《琵琶记》,其男主人公写的并非就是东汉蔡邕(伯喈)。而且还分析指出作为问题根本混淆点的“蔡中郎”,既可理解为官拜中郎将的东汉蔡邕蔡伯喈,又可理解为本是排行在次的“蔡二郎”。由此不难理解,作为《琵琶记》“后续”作品的京剧《描容上路》、《扫松下书》中间接出现的蔡伯喈,同样也是张冠李戴和误置的结果。

 

《已老莫谈艺》:这篇文章是小如先生在《中华读书报》上与金开诚先生的笔谈,文中涉及小如就京戏、毛笔字、旧体诗三者今昔变化的现象与感慨,是一篇具有参考和反思价值的“立此存照”的文章。该文曾发表于2001411日的《中华读书报》

 

这两篇文章后被吴先生收入新世界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霞绮随笔——吴小如自选集》。

 

《〈菊坛旧闻录〉订补》:这是吴先生订补台湾已故戏曲评论家丁秉遂先生旧作《菊坛旧闻录》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针对《菊坛旧闻录》一书提及的金少山、杨小楼和郝寿辰三位前辈在北京的演出情况进行了订正和补充。这篇文章曾发表在1994313日出版的《戏剧电影报》上。

 

《吴祖光先生二三事》:这是篇小如先生在祖光先生去世后写成的回忆文章,在回忆与怀念中自然也涉及有关戏曲往事。这篇文章曾发表在了2003109日的《中华读书报》上。

 

此外涉及京剧内容的文章,小如先生尚有《京剧唱片知见录》四篇。用吴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项‘长编’工作”,故而这四篇文章当初既未被吴先生收录在《戏曲文录》中,今天也未被吴先生编入《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尽管如此,它们同样是吴先生研究京剧唱片具有文献性质的重要文章。其中《物克多公司“谭鑫培”唱片辨伪》与《谢宝云百代老生唱片简述》两篇曾发表在了1994年第1期的《艺坛》(武汉艺术研究所主办)上,而《何桂山百代钻石针唱片简介》和《姜妙香百代青衣唱片》两篇则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表在了山西师范大学编的《中华戏曲》中。

 

由于笔者资料有限,故对于小如先生这部分文章的整理也随之受到了局限,因而必然挂一漏万。然我愿以拙文抛砖引玉,当然也更希望相关单位在日后再版《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或出“修订本”时,能够对这些文章予以适当的考虑而把一部分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填充进去。

 

 

20061223动笔,2007122日写成并改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未录篇目考略
“镂月裁云句已多” ——吴小如先生著译品读记
古今联语汇选第五册·杂题(五)
吴小如:余叔岩的师承和弟子
吴小如先生的老唱片收藏
“得意缘”:吴小如先生的一篇花笺题记 | 谷曙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