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未录篇目考略


        吴小如先生的《戏曲随笔集补编》近日经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自《吴小如戏曲文录》于199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十余年来,这部71万字的戏曲著作一直深受各阶层广大戏曲读者的喜爱,此书不仅由出版社进行了再版(总共印数不下五千册),而且还于1996年荣获北大优秀文化著作奖。后来该书售罄,中华书局又对吴先生的《京剧老生流派综说》进行了再版,吴小如先生又应天津古籍出版社之邀,于2004年把《戏曲文录》中的其它内容编成了《吴小如戏曲随笔集》及《续集》陆续出版。因此,可以说此次由天津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既是《吴小如戏曲随笔集》的续作,又是对十多年前出版的《吴小如戏曲文录》的丰富和补充。 


吴小如先生在《戏曲随笔集补编》“自序”中分别提到: 


至于虽找到或根本找不到的其他那些文字,我自认无异于垃圾,任其自生自灭可也,就不必管它们了。


诚如本书责编赵娜君所说‘这部分文章可真够杂的。’其实这还不是十多年来所写戏曲文字的全部,有些仍被我删汰了。我想,这本《补编》似乎可以算作我一生所写的谈戏文章的一个句号了。 


这是吴先生的个人看法及意愿,读者朋友们亦自当理解和尊重。然笔者却有另外的一种看法,既如《戏曲随笔集补编》责编赵娜女士所说“这部分文章可真够杂的”,我以为不妨就让这辑《杂稿一束》索性“杂”到底,从而尽可能多侧面的展现小如先生对于戏曲的观点及看法。与此同时,在我看来被吴先生删汰的那部分文稿也并非没有丝毫的可读性,相反有些没有入选的文章还很有它本应存在的意义。因此,我把自己所能查到的由吴先生所写、后经发表、而未收录在《戏曲随笔集补编》中的文章子目编汇如下并略做一点介绍说明,供广大读者与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及相关人士参考和研究。想读者与小如先生当不会怪也。 


《雄谈李少春》:这是吴先生于建国前以“少若”为笔名在《立言画刊》上连续发表的一篇系列文章,用小如先生的话说当是标准的“少作”。虽然这篇文章没有被吴先生收入《戏曲随笔集补编》,却不能因此而否定这篇长文在评介李少春先生表演艺术与研究吴小如先生早期剧评风格特点这两方面的意义。遗憾的是,在前不久陈志明先生所编的《<立言画刊>京剧资料汇编》中没有收录这篇吴先生的少年大作,希望在陈先生所编《<立言画刊>京剧资料汇编》续集中能够见到这篇具有双重意义的长文。


《悼念张伯驹先生》:这是一篇吴先生在1982年写成的悼念张伯驹先生的文章。其中除了简要介绍了丛碧先生生平事迹,而且还介绍了很多吴先生本人与丛碧先生的交往过从,此中自然也包括了他向张先生学戏情况。 


《缅怀老友华粹深先生》:华粹深先生是戏剧界著名的剧作家,也是深爱戏曲艺术并与小如先生志同道合的“同道”(收藏京剧唱片)。然而华先生身后却已渐被世人遗忘,因而吴先生的这篇缅怀文章是很好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从“0”开始》:这是篇吴先生写于1990年的随笔,其中不仅介绍了刘曾复先生教授两名情况不同的京剧演员“打把子”的经历,还“现身说法”地介绍了他本人学**昆曲走过的一段所谓“弯路”,从中浅析了“从0开始”的经验和意义。 


以上三篇文章被小如先生编入辽宁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出版的《书廊信步》。


《八千岁并非赵德芳》:在这篇文章中,吴先生依据《宋史》中的记载,纠正了长期以来因谬传而产生的在戏台上“八千岁”就是“赵德芳”的错误。从而,为广大戏曲爱好者上了一堂相关的“文史”课。 


《传统戏曲“杨家将”故事并不同源》:这篇文章是吴先生根据《宋史》中的史料,与京剧《金沙滩》、《李陵碑》、《清官册》三戏中互不关联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情节相比较,而总结印证出的戏曲中涉及“杨家将”故事情节的剧目并非同源的结论。 


《孟良和焦赞的“名”与“字”》:在这篇文章中,吴先生依据诸多史实指出今天舞台上广为流传的孟良字之“佩仓”实为“伯昌”之误,同时他还依据元曲指出焦赞原名实为“焦光赞”。 


《何来“曹营十二年”》:在这篇文章中吴先生根据《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和《资治通鉴》中的相关记载得出历史上的关羽为曹操所擒(京剧中则由《困土山·约三事》开始),到刘备逃依刘表前后不过一二年的时间,而并非为戏台上每每述及的“曹营十二年”。


这四篇文章是吴先生以文史本专业和京剧观众的双重身分,以自身的便利条件和独特视角,利用文史资料为依据,纠正戏台上和戏文中舛误的随笔。窃以为,多了解一些类似这样的知识对演戏的演员和听戏的观众也都是有好处的。以上四篇文章曾被吴小如先生编入山西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读书拊掌录》。


《张醉丐先生二三事》:张醉丐先生是资深的顾曲家,也是在梨园界颇具影响和名望的老一辈戏曲评论家,还是吴先生的“六姨姥爷”(即小如先生母亲的六姨夫)。在《戏曲随笔集补编》的自序中,吴先生曾指出他本人于建国前写剧评也主要是受了张醉丐老先生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吴先生介绍了很多醉老鲜为人知的往事。 


《哭程之兄》:这是吴先生在得知著名电影演员程之先生逝世后的两个月写成的一篇悼念及回忆文章。程之先生虽主业为电影演员,然在其令尊大人谭派名票程君谋老先生的影响和熏陶下却同样钟爱京剧艺术,他不仅是业内外熟知的花脸名票,而且还精通操琴艺术并深谙老谭派的声腔艺术,同时还是与吴先生很谈得来的朋友,文中记录了程、吴二位先生的交往过从。


 《学戏与临帖》:这是一篇吴先生总结自己在学戏和临帖两条学**道路上取得的个人心得的文章,同时小如先生在文中还针对地指出了戏曲与书法这两种不同形式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中产生和出现的实际问题,耐人寻味,值得反思。


《宣传不宜“离谱”》:这是吴先生就电视剧和广播电台的播音中曾出现“离谱”的“硬伤”而写成的一篇随笔,意在鞭策从事有关或涉及戏曲内容创作的剧作家应当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 


《关于“泰斗”》:这原是吴先生的一篇读书随笔,但其中却间接谈到了作者对“泰斗”一词的理解,耐人寻味。 


《“程长庚奖”》:这是篇吴先生就某出新戏中采用不伦不类的唱念而随笔写成的一篇接近调侃意味的随笔,与《补编》中《一出新编戏给我的启发》相近。但从中也可以使读者了解到了一些我国古时方言及部分少数民族演变到今天的常识。 


以上六篇文章曾被吴小如先生编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心影萍踪》。 


《回忆安寿颐先生》:安寿颐先生是《上尉的女儿》最早的翻译者,也是吴小如先生的父执,同时还是小如先生学**京剧老生唱念艺术的启蒙老师,因而在这篇文章中吴先生也比较详尽地回忆和介绍了他本人向安先生学**的情况。


《纪念孙盛文先生》:这篇文章系应孙盛文先生的女公子孙莲珠之嘱而写,与《鸟瞰富连成》“中编”里谈及盛文先生的内容不完全相同。后被孙莲珠女士作为《净门师魂——回忆我的父亲孙盛文》一书的“代序”收录该书。 


《也谈“提”字读音》:这是篇吴先生就《左传》及《史记》中出现的提弥明这一历史人物人名中的“提”字在先秦时究竟应该读什么音的随笔。虽然这篇随笔谈及的内容与古代音韵有关,却也与今天京剧舞台上还演出的《赵氏孤儿》和《闹朝扑犬》等戏有一定联系。换言之,这篇随笔对今天唱戏和听戏的人还有用处。这篇文章曾发表在2000年1月10日出版的《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上。 


以上三篇文章被吴先生编入福建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常谈一束——吴小如学术随笔自选集》。 


《<琵琶记>男主角质疑》:这是一篇涉及《中国戏曲史》相关内容的文章,通过吴先生的论述,不仅说明高明(则诚)据宋人戏文改写的《琵琶记》,其男主人公写的并非就是东汉蔡邕(伯喈)。而且还分析指出作为问题根本混淆点的“蔡中郎”,既可理解为官拜中郎将的东汉蔡邕蔡伯喈,又可理解为本是排行在次的“蔡二郎”。由此不难理解,作为《琵琶记》“后续”作品的京剧《描容上路》、《扫松下书》中间接出现的蔡伯喈,同样也是张冠李戴和误置的结果。 


《已老莫谈艺》:这篇文章是小如先生在《中华读书报》上与金开诚先生的笔谈,文中涉及小如就京戏、毛笔字、旧体诗三者今昔变化的现象与感慨,是一篇具有参考和反思价值的“立此存照”的文章。该文曾发表于2001年4月11日的《中华读书报》。


这两篇文章后被吴先生收入新世界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的《霞绮随笔——吴小如自选集》。


 《<菊坛旧闻录>订补》:这是吴先生订补台湾已故戏曲评论家丁秉遂先生旧作《菊坛旧闻录》的一篇文章。文中主要针对《菊坛旧闻录》一书提及的金少山、杨小楼和郝寿辰三位前辈在北京的演出情况进行了订正和补充。这篇文章曾发表在1994年3月13日出版的《戏剧电影报》上。


 《吴祖光先生二三事》:这是篇小如先生在祖光先生去世后写成的回忆文章,在回忆与怀念中自然也涉及有关戏曲往事。这篇文章曾发表在了2003年10月9日的《中华读书报》上。 


此外涉及京剧内容的文章,小如先生尚有《京剧唱片知见录》四篇。用吴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一项‘长编’工作”,故而这四篇文章当初既未被吴先生收录在《戏曲文录》中,今天也未被吴先生编入《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尽管如此,它们同样是吴先生研究京剧唱片具有文献性质的重要文章。其中《物克多公司“谭鑫培”唱片辨伪》与《谢宝云百代老生唱片简述》两篇曾发表在了1994年第1期的《艺坛》(武汉艺术研究所主办)上,而《何桂山百代钻石针唱片简介》和《姜妙香百代青衣唱片》两篇则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表在了山西师范大学编的《中华戏曲》中。 


由于笔者资料有限,故对于小如先生这部分文章的整理也随之受到了局限,因而必然挂一漏万。然我愿以拙文抛砖引玉,当然也更希望相关单位在日后再版《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或出“修订本”时,能够对这些文章予以适当的考虑而把一部分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填充进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小如戏曲随笔集补编》未录篇目考略(下)
“镂月裁云句已多” ——吴小如先生著译品读记
吴小如先生的老唱片收藏
怀念“小吴先生”
古今联语汇选第五册·杂题(五)
朱家溍先生与京戏 吴小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