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瞿秋白《赤都心史》

 

瞿秋白《赤都心史》


《赤都心史》是现代中国的跨文化叙述文本,以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察看,其间潜存着"自我"与"他者"的内在关联,"苏俄形象"则是"自我"对"他者"的跨文化建构。"

《赤都心史》 - 简介

本书以瞿秋白原作《赤都心史》为基础,同时附录了他的《多余的话》及相关史学研究论文,主要展现了革命先驱赴莫斯科考察的所见所感,使读者通过瞿秋白的文艺作品更好地了解他的心理历程。


《赤都心史》 - 编辑推荐

此本为著者在莫斯科一年中的杂记,继续于《饿乡纪程》之后。《饿乡纪程》以出版,商务印书馆改名为《新俄国游记》。《饿乡纪程》叙至到莫斯科日为止,此书叙莫斯科生活中之见闻轶事。两书均是著者幼稚的文学试作品,而绝不是枯燥的游记,绝不是旅行指南!——欲了解一国的社会生活,绝不能单凭几条法律几部法令,而要看得见那一社会的心灵。况且文学的作品至少也要略见作者的个性。至于俄国革命之历史的观察,制度的解释,则我另有社会科学论文体裁之《俄罗斯革命论》①,在“世界丛书”出版。 


《赤都心史》 - 作者简介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文学家、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8月,作为《晨报》的记者出访苏俄,并在此加入共产党。访苏期间,写下了这部游记体散文著作,记录了他在莫斯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一个先进的中国人在“赤都”早已变色,旧作修订、新版,附上他1935年在狱中所写的颇受争议的“遗书“——《多余的话》,当会有助于解读隐藏在历史风云背后的若干密码吧。 


《赤都心史》 - 读者评论

《赤都心史》和《多余的话》两部放在一起。瞿作为记者赴苏俄采访,所见而录于纸章的是实情。他是文人,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克鲁泡特金、巴库宁和托尔斯泰主义。这时候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至少不是充分的。而以自己感兴?的方式在寻找母邦的未来。  
他自己说,不希望被主义归类。终究是文人,和陈独秀一样不倾向暴力。对兵燹内战是反对的,对肃反除异是厌恶的。最终他是不希望用暴力手段来开天下平治的恶例。使之和“伟大”无缘。无魄力杀人,因为终究是文人。 
在《多余的话》中,他对自己做了反思。革命在兵燹中将引向何方。原可以什么都不说,因为死刑是不能避免的。但是他要说最后自己的话,作为一个“现代人”。他不是畏惧。而是失望。在文中,他从容的开出了一份书单。并说了中国的豆腐是世界上最?吃的美味。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结尾。革命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天下苍生肠胃的需求。但是到了收场的时候大概没有几个革命者是不跑题的。死前高喊主义万岁的,民族万岁的,国家万岁的。甚至领袖万岁的。或许只有瞿是说胃是不朽的。 
还有一个小索隐。死前他徐步入亭,自斟自饮一桌珍馐纯酿。谈笑风生,宋希濂等将帅陪吃配喝。席毕又做讲演30分钟。而后仰面受刑。虽说是杀人,但是中国人受刑前有慨然的传统。施刑者许其英勇的机会,垂范青史的表现。
这是不坏的传统。

史书上记载的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了瞿秋白烈士。照此索隐,看不出有什么残忍的。因为还有更残忍的,被牲畜一样砍去头颅的文人王实味。口中塞入橡皮管枪毙的女学生林昭,致死不能呼一冤字,真可怖也。还有万千死于“人民公审”的“牛鬼蛇神”。 
当然我们不能以杀戮彼此时的手法来辨明正义。因为杀一不辜而取天下的,都是非义的。  
书的最后还附有一篇《重读多余的话》。是文革后一位研究瞿秋白的教授写的ARTICAL。目的是要为这篇文字翻案。以声明瞿秋白所要表述的不是他已经表述的东西。这句话是有些绕口。帮闲的文人大概总是要做些这样的事的。文革中打倒叛徒瞿秋白,踢他家寡妇门,挖他妈祖宗坟。但至少还没有要已经死去的瞿秋白收回他多余的话。那明明白白的话被老百姓明明白白的看懂了。现在要重新树立起革命者的形象,还要为他明明白白的话翻案。 
真是“更多余的话”,遮来遮去,那个光腚会露的更厉害。


《赤都心史》 - 题记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谨以此文纪念瞿秋白诞辰110周年。 
      以前一直觉得鲁迅和瞿秋白怎么会成为知己呢?读了瞿秋白的绝笔《多余的话》之后终于明白了一点点:他们两位的生前身后蒙受了多大的误解和扭曲!重读这些文字,重新感受瞿秋白的正直、睿智、低调、幽怨、才情……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丝毫没有提和鲁迅的交往,而是在文字最后说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值得一读;鲁迅在瞿秋白就义后还和杨之华为保释瞿而四处奔走,得知瞿就义后,鲁迅又拖着病躯整理瞿秋白的《海上述林》,这时离鲁迅去世仅有五个月了。 
原先认为这是国民党的伪造,他们那里有这种大手笔!以下选自《多余的话》的结尾: 
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这是我最后叫你们“同志”的一次。我是不配再叫你们“同志”的了,告诉你们:我实质上离开了你们的队伍好久了。 
唉!历史的误会叫我这“文人”勉强在革命的政治舞台上混了好些年,我的脱离队伍,不简单的因为我要结束我的革命,结果这一出滑稽剧,也不简单的因为我的痼疾和衰惫,而是因为我始终不能够克服自己的绅士意识,我终究不能成为无产阶级的战士。 
永别了,亲爱的朋友们!七八年来,我早已感觉到万分的厌倦。这种疲乏的感觉,有时候,例如一九三〇年初或是一九三四年八九月间,简直厉害到无可形容,无可忍受的地步。我当时觉着,不管全宇宙的毁灭不毁灭,不管革命还是反革命等等,我只要休息,休息,休息!!好了,现在已经有了“永久休息”的机会。 
我留下这几页给你们——我的最后的最坦白的老实话。永别了!判断一切的,当然是你们,而不是我,我只要休息。 
一生没有什么朋友,亲爱的人是很少的几个。而且除开我的之华(即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引者?)以外,我对你们也始终不是完全坦白的。就是对于之华,我也只露一点口风。我始终戴着假面具。我早已说过: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于动手去揭穿别人的痛快,就是对于被揭穿的也很痛快,尤其是自己能够揭穿。现在我丢掉了最后一层面具,你们应当祝贺我!我去休息了,永久去休息了,你们便应当祝贺我! 
我时常说,感觉到十年二十年没有睡觉似的疲劳,现在可以得到永久的“伟大的”可爱的睡眠了。 
从我的一生,也许可以得到一个教训:要磨炼自己,要有非常巨大的毅力,去克服一切种种“异己的”意识以至最微细的“异己的”情感,然后才能从“异己的”阶级里完全跳出来,而在无产阶级的队伍里站稳自己的脚步。否则,不免是“捉住了老鸦在树上做窠”,不免是一出滑稽剧。我这滑稽剧是要闭幕了。 
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是的,我不能没有依傍。在政治上生活里,我其实从没有做过一切斗争的先锋,每次总要先找着某种依傍。不但如此。就是在私生活里,我也没有生存竞争的勇气,我不会组织自己的生活,我不会做极简单极平常的琐事,我一直是依傍着我的亲人,我唯一的亲人,我如何不留恋?我只觉得十分难受,因为我许多对不起我这个亲人,尤其是我的精神上的懦怯,使我对于她也终究没有彻底的坦白,但愿她从此厌恶我,忘记我,使我心安罢。 
我还留恋什么?这美丽世界的欣欣向荣的儿童,我的女儿,以及一切幸福的孩子们,我替他们祝福。 
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那么好的花朵,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 
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一生的精力已经用尽,剩下的一个躯壳。 
如果我还有可能支配我的躯壳,我愿意把它交给医学校的剖解室。听说中国的医学校和医院的实习室很缺乏这种科学实验用具,而且我是多年的肺结核者(从一九一九年到现在),时好时坏,也曾经照过几次x光的照片,一九三一年的那一次,我看我的肺部有许多瘢痕,可是医生也说不出精确的判断,假定先照过一张,然后把躯壳解剖开来,对着照片研究肺部状态,那一定可以发见一些什么,这对肺结核的诊断也许有些帮助。虽然我对医学是完全外行,这话说得或许是很可笑的。 
总之,滑稽始终是闭幕了。舞台上空空洞洞的,有什么留恋也枉然的了,好在得到的是“伟大的”休息,至于躯壳,也许不能由我自己作主了。告别了,这世界的一切。最后…… 
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永别了!    
  
 一九三五?五?二二 
 
节选自《赤都心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赤都心史》 - 摘要


《饿乡纪程》与《赤都心史》是现代中国的跨文化叙述文本,以比较文学形象学视角察看,其间潜存着"自我"与"他者"的内在关联,"苏俄形象"则是"自我"对"他者"的跨文化建构。"东方稚儿"为瞿秋白概括性自喻形象,其寻求中国现代化(现代性追求)的主体憧憬,构成瞿氏苏俄叙述的"先见"。瞿氏"苏俄形象"包含苏俄社会与苏维埃政权、俄罗斯文化与民族性两方面内涵,兼具真实性与想象性特质,贯穿着乐观主义的辩证文化史观,具有"乌托邦形象"性质,属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性想象的话语谱系,并成为日后"中国革命想象"的有机构成要素。 


《赤都心史》 - 序

人生的经过,受环境万千现象变化的反映,于心灵的明镜上显种种光彩,错综闪烁,光怪陆离,于心灵的圣钟里动种种音响,铿锵递转,激扬沉抑。然生活的意义于客观上常处于平等的地位,只见电影中继续存存陆续相衔的影象,而实质上却是一个一个独立的影片。宇宙观中尽成影与响,竟无建立主观的余地。变动转换复杂万千,等到分析到极处,原无所“有”。然而同样的环境,各人各时各地所起印象各异,——此所谓“世间的不平等性”于实际生活上永存不灭,与世间同其久长。所以有生活,有生活的现象,有生活现象之历史的过程。生活现象之历史的过程既为实质之差异的映显,就必定附丽于一定的“镜面钟身”。于是出抽象概括的问题而入具体单独的问题。缘此世间的不平等性,而有人生经过可说。镜面之大小,钟身之厚薄,于是都为差异之前因。镜与钟的来处,锻炼时的经过,又为其大小厚薄之前因。历史的过程因此乃得成就。 
东方稚儿
熏陶于几千年的古文化中,在此宇宙,思潮流转文汇的时期,既不能超万象入“出世间”,就不斯然而然卷入旋涡,他于是来到迅流爆激的两文化交战区域,带着热烈的希望,脆薄的魄力,受一切种种新影新响。赤色新国的都城,远射万丈光焰,遥传千年沉响,固然已是宇宙的伟观,总量的反映。然而东方古国的稚儿到此俄罗斯文化及西欧文化结晶的焦点,又处于第三文化地位,不由他不发第二次的反映,第二次的回声。况且还有他个人生经过作最后的底稿。——此镜此钟置之于此境此界,自然断续相衔有相当的回射。历史的经过,虽分秒的迁移,也于世界文化上的相当的地位,所以东方稚儿记此示都中影心响的史诗,也就是他心弦上乐谱的记录。 
《赤都心史》将记我个人心理上经过,在此赤色的莫斯科里,所闻所见所思所感。于是此时期,我任北京《晨报》通信记者的职务,所以一切赤国的时事自有继续的通信,一切赤国的制度另有系统的论述,不入《赤都心史》内。只有社会实际生活,参观游谈,读书心得,冥想感会,晚心理记录的底稿。我愿意读者得着较深切的感想,我愿意作者写出较实在的情事,不敢用枯燥的笔记游记的体裁。我愿意突出个性,印取自己的思潮,所以杂集随感录,且要试摹“社会的画稿“,所以凡能描写如意的,略仿散文诗。材料的来源,都在我莫斯科生涯中。约略可以分作几种:杂记,散文诗,“逸事”,读书录,参观游览记。“我心灵的影和响,或者在宇宙间偶然留纤微毫忽的痕迹呵!——何况这本小小的册子是我努力了解人生的印象。” 


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莫斯科,集竟记。 


《赤都心史》 - 引言

此本为著者在莫斯科一年中的杂记,继续于《饿乡纪程》之后(《饿乡纪程》已出版,商务印书馆改名为《新俄国游记》。《饿乡纪程》叙至到莫斯科日为止,此书叙莫斯科生活中之见闻轶事,两书均是著者幼稚的文学试作品,而决不是枯燥的游记,决不是旅行指南!——欲了解一国的社会生活,决不能单凭几条法律几部法令,而要看得见那一社会的心灵。况且文学的作品至少也要略见作者的个性。至于俄国革命之历史的观察,制度的解释,则我另有社会科学论文的体裁之《俄罗斯革命论》,在《世界丛书》里出版。 
瞿秋白 一九二三年八月四日


瞿秋白及其相关作品
瞿秋白,原名瞿双,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前进:江南第一燕 ——瞿秋白烈士评传​
瞿秋白——此地甚好---“心持半偈万缘空”
做客“凤凰”,解读青年瞿秋白的非凡人生
唐清渊 ; 从《饿乡纪程》看瞿秋白的伟大人生
读瞿秋白《多余的话》
“辟路者”瞿秋白(报告文学)/康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