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盘点那些当过记者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15年10月15日 2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张雨楠/综合策划
13.凯尔泰斯·伊姆雷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来自匈牙利的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授奖词这样评价伊姆雷——“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1949年伊姆雷在布达佩斯《火花》报社开始了最初的记者生涯,1953年开始自由撰稿人的写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无形的命运》、《惨败》、《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等。
14. 略萨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来自秘鲁的作家略萨,现场宣读的授奖词这样评价略萨——“对权力结构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对个人的抵抗、反抗和失败给予了犀利的叙述。”
略萨的职业跨度更大:从记者到总统候选人。略萨14岁时,父亲将其送往莱昂西奥·普拉多军事学校就读,毕业前一年,他做起了报社的实习记者。1953年略萨在拉美最古老高校——利马的国立圣马尔科斯大学双主修文学与法律,并供职两家报社。以后又做过编辑、特约撰稿、广播电台新闻部主任等工作。
1959年,略萨移居巴黎,任职于法新社及法国国家电视台,在工余时间写作了《城市与狗》。该作以略萨早年在军校学习的经历为蓝本,小说一出来就轰动了西班牙文坛,被译为20多种文字发表,但也曾被秘鲁政府列为“禁书”,被当众焚毁一千册。
略萨其他代表作包括《绿房子》、《世界末日之战》、《酒吧长谈》、《谁是杀人犯》等。
15.莫言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现场宣读的授奖词这样评价莫言——“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作为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其实也曾经是一名记者。1997年10月,莫言从部队办完专业手续,成为《检察日报》的记者,并度过了十年媒体人生涯。据莫言《在检察日报的日子》一文中描述,1997年10月,莫言办完转业手续,成为检察日报社一员。2007年10月,从报社调到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
莫言曾经回忆称,“在《检察日报》工作的十年,是我一生中难以忘记的黄金岁月。尽管我的档案已经不在报社,但我的心还在报社。我现在还是《检察日报》的记者,还是高检院影视中心的艺术总监,还是《方圆》杂志的名誉主编,更是《检察日报》的忠实读者。”
在这十年里,莫言创作了《红树林》、《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四部长篇小说,《三十年前的长跑比赛》、《司令的女人》等七部中篇小说,《拇指铐》《冰雪美人》等十几个短篇小说,《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两部话剧,还有数十篇散文。
16.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白俄罗斯女记者、纪实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摘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现场宣读的授奖词这样评价阿列克谢耶维奇——“她复调式的写作堪称纪念我们时代苦难与勇气的一座丰碑。”
除了作家身份,阿列克谢耶维奇更重要的身份是一名记者。她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经历过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灾等历史事件,因为坚持独立报道和批判风格,她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甚至一度被法庭审判。
阿列克谢耶维奇擅长纪实风格写作,题材大多关注并记录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最后的见证:失去童年的孩子们》《战争的非女性面孔》等是其代表作品。
6.肖洛霍夫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肖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1965年他的作品《静静的顿河》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肖洛霍夫——“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史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肖洛霍夫17岁开始写作。1923年在《青少年真理报》上发表第一篇小品文《考验》。1931年起担任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机关刊物《十月》杂志编委。卫国战争期间任《真理报》军事记者。
主要作品有《顿河的故事》、《浅蓝色的原野》、《静静的顿河》、《新垦地》、《一个人的遭遇》等。
7.贝娄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美国作家索尔·贝娄,他被誉为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家。授奖词这样评价贝娄——“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他于1915年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犹太家庭,自1938年以来,除当过编辑和记者,并于二次大战期间在海上短期服过役外,他长期在芝加哥等几所大学执教。他第一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出版于1944年,此后30多年中发表了9部长篇小说和许多短篇小说、剧本、散文等。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采用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强调表现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
代表作品有《赫索格》、《偷窃》等。
8.辛格 (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出生于波兰华沙的美国籍犹太人作家、记者,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深刻描绘波兰和美国的犹太人生活。授奖词这样评价辛格——“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1904年7月14 日,辛格出生于当时被沙皇俄国占领的波兰莱昂辛地区。1923年,辛格去华沙,在他哥哥的报社工作。他哥哥伊斯雷尔·约瑟夫·辛格是一位有名的记者和作家,崇尚科学,思想进步,他的言行对辛格有决定性的影响。 由于受到哥哥的影响,他违背父命,走进了华沙犹太人文学界。1935年,在德军占领华沙前夕辛格离开波兰移民美国,辛格在美国以当编辑和写作为生,后来在纽约的《犹太每日前进日报》担任记者与专栏作者,开始用意第绪语写作。1943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代表作品有《莫斯卡特一家》、《庄园》、《农庄》、《撒旦在戈雷》等。
9.马尔克斯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马尔克斯——“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马尔克斯和新闻的渊源可不浅:1955年,马尔克斯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难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开始任《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没过多久该报就被哥伦比亚政府查封,同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1959年,马尔克斯为古巴通讯社拉丁社在波哥大、古巴和纽约工作; 1959年,他在古巴革命胜利庆典后切·格瓦拉领导的拉丁通信社工作。1961年到1967年,马尔克斯一家居住在墨西哥,他本人在那儿担任记者,并继续创作小说。
代表作品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番石榴飘香》等。
10.雅罗斯拉夫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是来自捷克的诗人塞弗尔特。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塞弗尔特——“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渴求解放的形象。”
中学还未毕业,塞弗尔特就步入社会,投身于新闻工作和文学创作活动。在《红色权利报》任职,后到布尔诺的《平等报》任编辑,并为《人民权利》 《六月》 《树干》等报刊撰稿。1945年,祖国解放后,塞弗尔特在国家总工会机关报《劳动报》任编辑,主编文学月刊《花束》。
代表作品有《泪城》、《紫罗兰》等。
11、帕斯(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1914.3.31~1998.4.19),墨西哥诗人、散文家。生于墨西哥城。帕斯的创作融合了拉美本土文化及西班牙语系的文学传统,继承欧洲现代主义的形而上追索以及用语言创造自由境界的信念。1990年由于“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悟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奥克塔维奥·帕斯于1931年开始文学创作,曾与人合办《栏杆》杂志,后又创办了《墨西哥谷地手册》、《车间》和《浪子》杂志。
代表作品有《太阳石》《孤独的迷宫》《弓与琴》《在你明净的影子下及其他》《在世界的边缘》等
12、萨拉马戈(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1922.11.16 – 2010.06.18),葡萄牙文坛巨匠,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作品:《失明症漫记》,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 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1947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出版,萨拉马戈从焊工一跃成为文学杂志记者。
代表作品 《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潜伏在诺奖名单中的记者:莫言也是记者出身|潜伏|诺奖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什么落选红色作家,又被点名批评?
[读书]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作品解读 下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罕见军装照
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莫言获文学奖现场|2012诺贝尔奖|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被谩骂长达10年,折射出了什么(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