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都少城

少城和成都大城一样,也是屡经战乱,屡遭毁败。第一次大毁败是在东晋永和三年,大司马桓温入蜀,征成国、灭李氏政权的时候。这次破坏十分严重,据《方舆胜览》记载:“桓温平蜀,夷少城,独存诸葛庙”。恒温为什么要下如此的狠心呢?《酉阳杂俎》说他是“怒其太侈,焚之。”此次破坏,影响久远,直到二百三十多年以后的隋朝初年,隋文帝杨坚封其子杨秀为蜀王,才把少城重建起来。

   杨秀重建的少城,经过以后的各朝各代的装点,又开始繁盛起来。你看唐代就有“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的比喻了嘛。到了五代,前蜀国和后蜀国的宫殿都在少城之中,他们对少城的装饰更加不遗余力。再经过两宋时期的建设,少城当然就更繁华了。“……城中雄繁十万户,朱门甲第何峥嵘!锦机玉工不知数,深夜穷巷闻吹笙。”——《晚登子城》,从陆游的诗里对少城的繁华景象,就可以领略个大概了。

    明末清初的战乱,又使成都遭受了一次最严重的破坏,地面建筑几乎荡然无存,连城郭都被摧毁了,那么,少城当然也不例外。清王朝统一全国之初的成都,完全是一派破败景象。到顺治十七年,巡抚司道田保宁率兵入成都时,接管的是一个满城颓垣残壁的烂摊子,他都只好“草建城楼以居”——《成都县志》。从康熙五十三年开始动工修建成都大城。过了四年,就是康熙五十七年,才又附着大城西南另建小城,作为“八旗”营地,专供满洲人和蒙古人居住,这就是后来的“满城”,也就是少城。《成都县志》说:成都“有少城大城,少城一名子城,今满城也”。

    但是,满城的建造,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酝酿到建成,前后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清王朝建立初期,实行的是民族统治政策,再加上在服装上和削发等方面的强制措施,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因此,清军一入城,就把官吏、军队及其家属都集中在少城一带居住,这就是所谓的“满营”。最初,进驻成都的满蒙“八旗”军队,是从荆州抽调来的,所以称为“荆州营”。当时没有准备久住。三年后,清廷从赴调的3000名兵丁中,留了1600名永驻成都,其余的归回荆州。康熙末年到雍正期间,成都的旗军仅由副都统统率。乾隆十四年,阿桂镇压了大、小金川的少数民族起义后,奏请清廷,在成都特设将军一员,统帅旗军,“控驭”西陲。旗军人数,自乾隆之后就陆续增添,至咸丰十一年,就有2673名了。

    驻防成都的“八旗”,无论是官是兵,都可以携带家属。为了减少满、汉的接触,避免民族冲突的发生,清政府又从外省调入部队,驻扎在满营的周围。从福建调来的部队,设大、小“福建营”,在现在的西玉龙街一带;由宁夏调来的骑兵,设“宁夏营”,驻在现今的宁夏街。另外还从西北移来大批回民,迁入满营西南居住。就这样,在满城的西侧,设置了一道所谓“防御”性的“缓冲”地带。

    康熙五十七年,由年羹尧主持建筑的满城,周长四里五,高一丈三尺八寸。城门有五处:大东门、小东门、北门、南门、大城西门。四座城楼,共十二间——《成都县志》。今天的东城根街,就是当时满城的东垣,也就是大城的“西墉”。满城的大东门叫“受福门”,在现祠堂街口;小东门叫“迎祥门”,在今东门街口;北门称“延康门”,在今东顺街口;南门称“安阜门”,在现今的西较场中;西门也同是大城的西门,称“清源门”,在现在的西大街口。

    同历代的少城比较,满城的建制有许多不同。整个少城共建大街八条,沿大街又建三十二条胡同。大街称为“官街”,小巷叫“兵丁胡同”。胡同沿街排列……这么说吧:就像是八条蜈蚣,街就是身躯,胡同就是蜈蚣脚脚。

由于满城是专供旗人居住的,“八旗”的许多重要官署,都设在这里。在这些官署中有:将军衙门——在今天的将军衙门街;左司——在东胜街、右司和恩赏库在西胜街;都统衙门——在今长发街;还有火药局、永济仓……等等。今天的多子巷,原来叫“刀子巷,就是“八旗”当年的刀剑铸造地。满城中,还设有官学一所,由“八旗”官办,选“八旗”的优秀子弟入学;义学二十四所,由各兵军部队筹资自办。后来又增设了“少城书院”,定期讲学,还可以推荐成绩优异的学生做官。

     满城是民族矛盾的产物,对于汉民是不可逾越的禁区,城内的防卫也很森严。除了五座城门设有卡房而外,又在各个街口要隘和各条胡同增设有步军营大卡和夜巡卡三十六处,各条街道还设棚子。今天的棚子街就是它的遗名。这么多的官署、营房、大卡、小卡,在整个少城是随处可见,可谓戒备森严。

     满城居住着满族人和蒙古人。据《成都县志》记载:康熙十六年,满城初建不久,城中居住的满蒙人仅有两千多户,五六千人,到了同治元年,就增加到了四千五百多户,一万三千七百多人。根据清王朝的规定,这些人一生下来就享受特权,“尔田尔宅,月赐银粮,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坐吃俸禄,全靠各族人民的血汗供养。满城中的恩赏库和永济仓,经常是装得满满的。单就说永济仓——遗址在今天的小南街,每年都要装满从成都、华阳、新都、双流、温江、郫县、新津、新繁、金堂、什邡、彭县崇宁以及崇庆州、汉州(今广汉)、简州(今简阳)十六个州县运来的二千二百八十八石大米,计有九十二万多斤。

     按清政府要求,这些“旗人”和他们的子弟,应日习武功,勤练骑射,骁勇者才能够披甲做官。但是,随着全国的统一,形式安定下来之后,这些“旗人”就不再那么积极地去习文练武了。坐吃俸禄,天长日久,使他们的大多数人懒惰下来,成为游手好闲的寄生虫。清朝中后期,满城中那些享有特权的居民们,成天拖着两片鞋,手里不是提着鸟笼就是团弄这铁弹子,整天出入于茶馆、酒肆、妓院、赌场,从小到老在养尊处优、百无聊赖中打发日子。当年曾国藩在给清廷的奏折中不得不承认蜀中“八旗”子弟“吸食鸦片,开聚赌场”,“无事则游手姿雎,有事则顾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而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皇朝续文献通考》-“兵”。曾国藩道出了当时“八旗兵”的腐败没落情况。他们祖先的那种精于骑射,能征善战,生气勃勃的精神,早已丧失殆尽。可以这样说,满城旗人的堕落,就是清王朝腐朽没落的一个缩影。

     还值得一叙的是“少城公园”的开辟和对外开放。

     满城的东南角,原来是一处风光明媚的地区。那里林木翠竹成荫,假山溪水遍布。金河水从西北流来,从此分成两股,一脉南流,一脉东去。沿河两岸、假山丛中,建有许多楼台亭阁。池水清波荡漾,圃园百花争芬。真是个“景色四时新,幽情畅于怀”的好去处,名声早传于外。

    辛亥革命前夕,当时的成都将军玉昆把满城的东南角划出来,增设一些楼台水榭,圈养一些虎豹鹿狐,设几处茶房酒肆,置备了棋弈射场弹子房,建成一个游乐的处所,主要供旗人游乐,也向汉人开放。这就是“少城公园”。成都有公园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少城公园的开辟和开放,打破了满城这个神秘的禁区,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百姓,开始进入满城,满汉及各民族之间的交谊增多,联系日益增进。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清王朝宣布倒台。这时,从杭州、荆州、西安等地仇杀旗军的消息传达到成都,满城上下,异常惊慌,以为灭亡之祸迫在眉睫。实业街的三英小学,就成了满族群众聚议的地方,白天晚上都有很多人在那里讨论怎样应付这一剧变。有些人认为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命死斗。许多人把家畜家禽都杀来吃了,只等风势一变,老幼妇孺先行自杀,精壮青年便扑向汉城,拼个你死我活,形势特别紧张。尹昌衡就任督军杀了赵尔丰之后,形势越发危急起来。成都的满汉之间视同水火,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好在,经过满汉士绅和四川军政府的调停,坐下来谈判,一起研究磋商,终于达成了和平解决满城问题的协议。条件是:旗兵交出枪支武器,军政府发给旗兵三个月饷银,并拨银洋二十万元修建同仁工厂,收容穷苦旗民学艺,以解决他们的生计。这样,一场民族仇杀的风波终于平息了。

     辛亥革命以后,首先拆除了满城的东墙,正式开放了满城。

     随着光阴的流逝,作为禁区的神秘“满城”,在人们的头脑中就渐渐地失去了踪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街巷系列(27)——金河街的昔日风情(二)
从“千爷”到“下等人”,他们的生活为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闲谭 ▏少城满城老成都城
成都满族社会历史文化变迁
晚清旧影:1909年四川成都
细数古诗里的成都别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