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古栈道
米仓道(大竹路)
 

   一、路线名称与走向
  汉中盆地与巴蜀之间,有大巴山脉横阻。大巴山脉中的一段,名米仓山。穿越米仓山的道路,汉唐时称米仓道,两宋时称大竹路。大竹路的得名,是由于该路南段产竹,并置大竹县。大竹县为巴山地区一个较大的山货土特产集散地,商贸繁盛,故以县名路。
  米仓山亦称大巴山、小巴山,故路又有大巴路、小巴路之名。但一般通称米仓道。《读史方舆纪要》记:“自南郑而南,循山岭达于四川保宁府之巴州,为米仓道。”
  米仓山为大巴山中的一段,危峰林立,层峦叠嶂,山坡陡峻,攀登艰难。唐代学者贾耽称:“兴元(府)之南,路通巴州,中有孤云山,行者必三日始达于岭。”[162]《太平广记》引《玉堂闲话》记:“兴元之南有大竹路,通于巴州。其路则深豁峭岩,扪萝摸石,一上三日而达于山顶。行人止宿,则以絚蔓系腰,萦树而寝。不然,则坠于深涧,若沉黄泉也。”“其绝顶谓之孤云、两角。彼中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极言其山高路险之状。又记:“秦民有王行言以商贾为业,常贩盐鬻于巴、渠之境。路由兴元之南,曰大巴路,曰小巴路。危峰峻壑,猿径鸟道,路眠野宿,杜绝人烟。鸷鸟成群,食啖行旅。行言结十余辈少壮同行,人持一挂杖,长丈余,钢铁以刃之,即其短枪也。才登细径,为猛虎逐之,乃露宿于道左,虎忽自人众中携行言而去。”
   上述记载,均说明山高路险与野兽尝危及行人之状况。
  米仓道北端呈“Y”字形,由城固、南郑、沔县南去,均有路通往北口。唐宋时期,由梁州越大巴山去巴蜀主要有西、中、东3条路径会于米仓道。其中,西路沿濂水西侧而上,经今南郑县郭滩、高台、新集、濂水、圹口、庙坝,越米仓山,到焦家河后,或溯焦家河东至大坝,再折南经关坝,沿难江(今称南江)而下至难江县(今四川南江县),或顺焦家河西去,到白头滩后折东南行,经中坝子、新民、杨坝亦至难江县。此路险居岩侧,陡临深渊,上下攀登,十分难行。中路由南郑南去,经草堰、周家坪(今南郑县治所)、青树、红庙塘到喜神坝后,或折西南至庙坝,接合“西路”至难江,或南行10里至庙坪(南郑至南江公路经地),再折东行,翻越一个小垭口,下褒城坡,约5里左右至小坝,复由小坝沿冷水河上源东支流而去,越米仓山至大坝,再南行经关坝顺难江而下亦至难江县。此路庙坝附近的牛脑壳(牛头岭),山势高峻,登顶北望,南郑县历历在目,是控制米仓道之险地。东路溯冷水河而上,经油房街、高家岭、牟家坝至郑家坝后,或折西南经秦家坝至小坝与中路合,或折东南经清石关、回军坝、西河至碑坝后,再折西南沿沙坝河而下,亦可至难江县。此路地当老林,崎岖幽径,野兽出没其间,加之道路迂远,一般行旅很少选取此途。但由碑坝沿碑坝河南行,或沿后河而下,可达通州通川县(今四川达县)。这是唐宋时期沿子午道或傥骆道经汉中去东川的道路。南宋时,川东夔州路支援汉中的军需物资,多经由此路运给张浚指挥的军队。
  西县(治所即今勉县老城)亦有路人米仓道。此路沿定军山东侧南行,经今杨家山、阜川、大河坝、钢厂至濂水,入南郑、米仓山间的“西道”而行。由城固入米仓道,大体是溯南沙河而上,经七星店、元坝、小盘后,或折西经法镇入南郑至米仓山的“中道”,或折东南经大盘、两河口、岩窝坪、廖家坝、西河至碑坝,人南郑至米仓山间的“东道”。行旅由西县、南郑、城固等地去川北、川东,选择何途,取决于出发地和所要到达的目的地。
  唐代梁州之南为集州,治难江县。顺难江而下,可至巴州、渠州、合州、渝州。米仓道是连接汉江、长江的一条南北通道。渠州北境有大竹县,大竹县的山货土特产品,促进了米仓道(大竹路)的交通繁荣。
   二、历代运用
  米仓道是巴蜀、汉中间的一条要道、捷径。较早述及此道的《太平广记》记:“昔汉祖(刘邦)不用韩信,信遁归西楚,萧相国追之。及于兹山(米仓山),故立庙貌(淮阴侯庙)。”若此,则秦末汉初,米仓道即广泛为人们所用。另据历史记载,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出兵汉中征伐张鲁,张鲁兵败后即奔米仓山入巴中。三国时,魏将张郃守汉中,由米仓道进兵巴中,攻至宕渠之蒙荡石,为蜀将张飞所败,又循米仓道还汉中。此后,凡入“三巴”者多取道于此。
  西魏恭帝元年(554),巴西人谯淹据南梁州(治所即今四川阆中县),李迁哲和贺若敦自汉中进讨,李迁哲走米仓道先至巴中。五代时,王仁裕辅佐褒梁帅王思同南伐巴人,往返登涉米仓道。
  南宋开禧二年(1206),吴曦叛变,引金人人凤州,兴元帅程松亟趋米仓道,由中巴遁人阆州,复顺流至渝州。南宋绍定四年(1231),蒙古兵入洋州,分遣其将莫哥汗自洋州趋米仓道,在降人李进(李昌国)的引导下,沿巴渠江一直打到合州,“垫江以北,尽皆震动”。莫哥汗进军时,曾砍伐山林,修治山道700余里。
  南宋时期,秦岭以北被金人占领,汉中盆地处于宋的国防前线,川东各府、路支援前线的各种物资,亦多由大竹路输送。当时,贩运大竹县山货土特产品的商贩,络绎于途,常年经行不绝。在茶、盐由官府实行专卖时期,米仓道也是盐商走私的一条山路。今勉县金泉乡贾村坝南侧的石梯坡,有南宋时禁止私运食盐告示的摩崖石刻一块,高90厘米,宽78厘米,直书6行。告示言:“一应盐榷不得从此出。如有违戾,许地抓人。把捉赴所属送衙根勘问罪。追赏五十贯给告人。”此摩崖石刻位于大竹路北端“西路”旁,说明当时的盐商越过米仓山后,是沿濂水向西县、褒城县方向走去,以避开兴元府关卡的检查。
  明清时期,米仓道亦设卡查禁私贩盐、茶。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置巡检司。《明律》规定:“凡贩私茶和私盐者同罪”,“出境及失察者并凌迟处死”。由于关卡林立,查禁严密,走私商贩日少,大竹路渐趋荒废。
   三、交通地位
  汉唐以来,由汉中越巴山去巴蜀主要有三途:东为荔枝道,西为金牛道,中为米仓道。三条道路互为犄角,互有联系。“巴控扼梁(州)、洋(州),吾蜀孔道。形势绝剑关之险,飞蹬逾栈道之危,犄角利(州)、阆(州),连衡绵(州)、剑(州),遮蔽东、西川,最为襟喉要害也。”[163]“巴之北境即米仓山,(南宋)绍兴(1131)以来,出兵之孔道。”[164]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逆曦之变(指吴曦叛变),士大夫之南逃者,亦多由米仓山东归,此正趋荆楚之路”[165]。
  战乱时期,金牛道若被阻断,官使商旅即借取米仓道往返于成都、汉中、长安间。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岐兵伐蜀,围西县安远军,蜀中书令、北路行营都统“王宗侃遣裨将林思谔自中巴间行至泥溪,见蜀主告急”[166]。泥溪在益昌、剑州间的金牛道上,林思谔人蜀,乃由米仓道经巴州西至益昌。陆放翁《夜梦行·南郑道中》诗云:“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孤云山、两角山位于米仓山米仓道旁,望云、九井两个险滩在川陕交界附近的嘉陵江金牛道侧,都是极为险峻之地。陆放翁以米仓道、金牛道并提,说明宋代由汉中人蜀,两道均可通行。金牛道是秦蜀间的主干驿路,米仓道为穿越巴山的辅助路线,军事上有迂回之便。而川北的人民和商贩,则视难江至南郑间的米仓道为出入汉中的捷径。
  唐代米仓道设有驿站,可能一度辟为驿路。但古文献留下记载的只有米仓道南、北两端的驿名。《太平广记》引《定命录》云:“兴元之西四十里驿曰鹄鸣,滨汉江,前依巴山。韦处厚出开州刺史,……泊到鹄鸣,先访之。”韦处厚是经行米仓道先至巴州,再东南行至开州。巴州治所化成县南有清水驿。米仓道南、北端既有驿站设置,则中间必当有驿站之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仓古道史实介绍
勿可以偏概全:阆中才是米仓道两延线交汇处的要冲重镇
米仓道考古调查结束 古时汉中到巴中至少3条路
蜀道难,“蜀道”到底是指的哪条道?它还在么?
【517自驾游】'蜀道”要申世界双遗产,4条道独特风光还不快去看!
刘备为何闲置张飞7年,把张飞放在阆中!看看这张地图就明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