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稹其人品

                                     离思五首  (其四)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①修道半缘君。

          

         注①:缘,因为

 

 

初识元稹,仅限于元稹与白居易的几首唱和诗,以及这首《离思》。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沧海之水、巫山之云比喻曾令自己刻骨铭心的女子,一段难以磨灭的爱情。后两句是说,即使自己再信步经过“花丛”,也懒于顾视了。因为这世间绝无任何女子能再让自己动情了。可见诗人伤感之深以及对爱情的忠贞。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诗中让元稹念念不忘的女子究竟是谁,争议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说是双文,也就是《西厢记》女主角崔莺莺的原型;也有人说是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女、元稹的妻子韦丛。但无论此“君”是谁,元稹的风流韵事都足以颠覆我们平时所津津乐道的“文如其人”的定论,都足以让我们揭开元稹其人的庐山真面目。

 

众所周知,《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一部经典作品。这部作品以张生君瑞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叙述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之下,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寄寓了“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而莺莺和张生爱情故事的素材,正是来源于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记录的正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情感生活。与《西厢记》皆大欢喜的结局不同的是,现实中的张生---元稹----为了攀附权贵,求取名利而最终遗弃了莺莺。

 

 

元稹8岁丧父,母亲郑氏贤能善文,故元稹学业源自其母。元稹21岁初仕河中府时,寓居某寺,得以与莺莺相识。公元799年,河中节度使浑瑊刚死,驻军骚动,蒲州大乱。元稹利用职务之便保护了旅居此地的一门远亲,并由此结识了这家的女儿,十七岁的莺莺。莺莺貌比王嫱,才堪文君。天真烂漫少女不经意的一笑一颦深深打动了元稹。尔后元稹通过其侍婢牵线搭桥,以艳诗相引诱,终于打动了深闺女子情窦初开的芳心。才子佳人两情缱绻的生活由此而始。莺莺诗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可见深闺少女对情郎的期盼。

 

孰料好景不长。后来,元稹为谋求功名富贵而赴京应试。因科考失利,元稹在长安一呆便是几年。此时二人虽有书信往来,但于元稹而言,莺莺不过是他在困顿时期的些许慰藉罢了。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五岁的元稹担任了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专门校勘宫中所藏典籍)。不久,他便斩草除根,彻底断绝了与莺莺的关系,迎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时年20芳龄),做了朝廷显贵的东床快婿。为了洗脱自己,元稹还在《莺莺传》中往莺莺身上泼脏水,中伤她在自己离开蒲州之后另有私爱。鲁迅评论《莺莺传》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显然也是对元稹不厚道的不满。
 
元稹了娶了韦丛之后,有一次恰好经过莺莺住所,于是假托表兄身份,求见莺莺。但莺莺不为所动,拒绝求见。元稹有愧于心,扮出一副可怜相。莺莺知道之后,悄悄写了一首诗给他。诗云: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最终不得相见。几天后,元稹启程离开,莺莺又赋诗一首表明自己的立场。诗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无非就是告诫元稹不要吃着碗里,望着锅里。既然已成往事,就莫要惺惺作态,故作虚伪。还是珍惜眼前人的好。从中,我们不难想见莺莺之为人。
 
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已升任监察御史(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门负责人)的元稹写下了情真意切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宅。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同年,亡妻尸骨未寒,元稹即在江陵府纳妾,可谓迫不及待。
元稹任监察御史之后,曾奉使按察两川,得以与薛涛相识。薛涛本是良家女子,随父宦游,流落蜀中,后因生活所迫,误入风尘,沦为乐妓。因工于诗歌,志趣高雅,人称女校书。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均与之交游唱和。薛元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薛涛《赠远》诗云:“知君未转秦关骑,日照千门掩袖啼。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可见薛涛确有倦于风月、托付终身之意。从元稹的诗歌中,我们也可看出薛涛用情至深: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月夜咏花怜暗淡,雨期题柳为歌欹。
不过,在我看来,“细腻风光我独知”一句不难看出元稹独占花魁后自得、炫耀而又轻佻的口吻。如果元稹对薛涛果然是出自真心的爱恋,又如何会把闺闱之秘拿出来显摆?就好比在今天,一个正常的男人,是绝不会将其爱人的裸照放到互联网上以供大家分享的。果然,元稹离蜀返京之后便一去不复返,只写来几首寄托相思之情的诗歌。只留下痴情的才女薛涛退居浣花溪畔,深居简出,孤独终老。伴着她的只有那桃红色的薛涛笺。
元稹贬官越州刺史之际,正是白居易杭州担任刺史之时。据《尧山堂外纪》(明代蒋一葵著。《尧山堂外纪》为纪传体通史,应该比较可信)记载:
 玲珑,余杭歌者。乐天作郡日,赋诗与之。时元稹在越州,闻之,重金邀去,月馀始还,赠之诗,兼寄乐天云:“休遣玲珑唱我词,我词都是寄君诗。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生是甚时。”
  白乐天姬妾成群,既有口若樱桃之樊素,又有杨柳细腰之小蛮,兀自寻花问柳,而且居然与元微之气味相投,要好到如斯地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情却被无情恼《西厢记》与元稹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51页
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鉴赏
一首诗骗了世人1210年,人真的会为爱如此痴狂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喜欢崔莺莺却娶了韦丛,后来又抛弃薛涛,几分才是真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