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改革的现实意义[书香闻过录]

王安石改革的现实意义[书香闻过录]

“王安石是改革的首要倡导人。在他的新政或称变法体制之下,政府变得自信而武断:它插手贸易,在播种季节向农民放贷,帮助他们启动生产。改革纲领的前提是一个积极而不断循环的、带有通货膨胀效果的不断扩张的经济。政府和那些勤劳而积极参与经济活动者的腰包都将变得鼓胀。政府取消了征发劳役的做法,改为服役人向政府纳税,政府灵活使用税钱雇用劳力完成所需服务。政府还将农民组织为自我警戒的单位,又分派部分家庭养马以助边防。后来,王安石又改革科举考试制度,下令举人入太学接受训练和测验,重视国家事务问题的研习。他还为专习法律的举人建立了专门的考试科目。在道德保守主义者和其他改革反对派看来,这一切更像是法家而非儒家。为了反驳,王安石引用儒经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道德价值观不能脱离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王安石是真正的儒家,还是误入歧途者?他对制度的重视究竟算不算儒家真谛?这些复杂问题,这里毋庸讨论。我们要提到的是如下事实:在王安石变法的余波中,灾难降临了。1069—1085年最初的变法之后,保守派接掌政权,恢复旧制,大开倒车。到了1093—1125年,就在北宋大厦倾覆的前夜,保守派失势,大部分变法措施重新付诸实施,这就是恢复变法时期,又称后变法时期。丧失了王安石的理想主义初衷,改革精神化为乌有,道德上毫无顾忌,贪赃枉法肆意公行,拒绝革除任何改革体制的弊端,对那些继续反对改革的保守派进行史无前例的残酷迫害,皇帝好大喜功、奢侈无度,整个社会道德沦丧,所有这些,使得恢复变法时期聚集了一批声名狼藉之辈。结果,政府漫不经心地向边境派出了远征军,最后却招来了女真人的入侵和王朝的崩溃。

“最初的保守反对派、其他幸存下来的批评者以及他们新生代的追随者,特别是一个或当称之为‘道德保守主义者’的集团——这些人却要求政府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抨击各项改革措施毫无价值、不合时宜、不道德,应当加以唾弃;并坚定不移地认为,既然王朝灭顶之灾的近因存在于恢复变法时期之中,那么,潜在的麻烦就来自于最初的变法本身。王安石将他所鼓吹的功利主义置于道德之上,又将国家置于社会之前,本末倒置,就像是让车去拉马一样。保守主义者主张,当务之急是旗帜鲜明地弘扬儒家正统道德原则。

以上摘自美国汉学家刘子健的宋史研究名著《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从这短短的摘录文字中,很清晰地看到王安石的政治改革努力,以及保守主义者高举道德旗帜的抵制。抚今追昔,这面历史的镜子仿佛再次降临今日中国政治的现实,政治改革让位于道德忠诚,知识分子阶层卖身求荣,官僚群体则首鼠两端,腐败猖獗,没有人再真正关心百姓疾苦,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机会主义盛行,国家未来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狂欢周的赌注。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高度集中的权力颠狂。

精彩回放

~~~~~~~~~~~~~~~~~~~~~~~~~~~

迫害与写作艺术[书香闻过录]

也说诗人之死

悼金性尧先生

洗闲阁记

书的厄运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文化一步步失去了蓬勃发展的能量,变得“内向”,变得僵化不前?
“自由主义”概念的诞生及其含义的历史流变(二)
法意读书 | 美国的七十八十年代:自由放任主义的重生
《清平乐》范仲淹,站在“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孤臣
改革何其难?(1 王安石变法)
杰斐逊才是美国保守主义之父——当代很多保守派(还有自由派)是如何认错祖宗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