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射术资料
 本文较长,有关射术的主要在五-八。文中有打不出的字用数字代替,见下图

自序
逊清光绪初叶。余读书塾中。暇辄喜弄弓矢。年十六。吾从吾邑武生施承恩师习马步箭弓刀石诸法。才能中的。遂往应武同姿势。再战而侥幸获捷。实犹不过粗识射法。距登堂入室尚远也。列庠后。偏就师友请益。欲探讨其至理。然解答都鲜精当。武科寻亦废止控弦之术。从此成历史上之遗痕。而余亦改途易辙。致力于陆军学术之研究矣。民十九年余倦游息影。卜居成都。其地有团体曰射德会。始于民初骆公驌殿。撰会员多余旧友。日以较射为乐。余见而不觉技痒。亦投身期间。初犹谓久荒之业。垂老之年。难免手眼生涩。姑一试之。依旧能感兴趣练习。既久。益觉体健神清。因思此吾数千年之国粹。古人列于六艺中礼乐之次。御与书数之前。其重视为何如耶?洎今礼乐书数俱有专书。御亦备详于西法。惟射。独阙如。不几成广陵散之绝调乎。余深惧焉。窃欲笔之于书。以补其阙。顾余不文。胡敢造次。( )辗转就商于畴。昔猎取功名之同志。则已寥落星辰。其尚存者。又嗤此非当务之急。拒弗为助。积六七年志不得达。甲戌冬。余衔命出山。莞权万邑。唯时国难日深。当轴力倡体育运动以为民族复兴根本至计。并通令公务员先为之导。余纠集地方营业两税局职工约二百人。每日公余练习拉弓射箭及其他国术。余自为弓矢教师。行之一年。得善射者数十人。而朱君用韬。李君养吾。犹能通其奥旨。二君知余素志未逮也。相约助余成书。朱仼考据。李司纂辑。磬余历年潜心所得。及教授讲录。与夫搜求他书记载之足资印证者。( )集成帙。都凡八千余言。拍照绘图并付剞劂。以其词义肤浅。名曰浅说。虽不足当大雅之一盼。亦可为少壮男女裨益健康。陶养性情之贡献。孔子曰。射有似君子。失诸正鹄。反而求诸其身。古人载乡射礼于礼经。后世开射圃于儒学。斯岂小道乎哉。方今欧美考古列为专科。而我行()绝传古人之成法。举世不闻有阐明其义推演其理者。思之不禁赧然。此亦余不自揣量而发奋著书之所由来也。世之君子尚祈谅之。书甫成稿。适同志杨君鑑堂寄赠弓箭学大纲一部。识为张唯中君近年所著。深喜海内人士已有先着我鞭而同情于数千里外者。第其论述拉弓射箭步骤。与余所见。多不吻合。犹以拉弓法略焉不详。为缺憾。然考据之丰。谈理之确。使余书兴望尘莫及之叹。而推测未来变态。更服其巨眼过人。爰并揭诸聊志敬仰之意云尔。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仲夏涪陵曾鹏程序于万县税局


叙言
余友曾君崧生。清季()四川武备高材。毕业入滇洊仼陆军标统。辛亥之役佐邵阳蔡公拨乱反正厥功甚伟。旋蜀后被仼都督府军需课长。时余亦橐笔蜀军中。因始识君。君意气磊落。於武学外雅娴文艺。肖石()李斯书。古穆遒劲。为世所重。又精吐纳。犹以善射名。练气引满矢无虚发也。余以羸疾尝就君学五禽法。不成更从君习射。又不成。因叹君武人也而兼擅文事。余以书生佝偻喘嗽卒无繇振。拔淬勵以矫其沉废萎靡之习。视君之()()奕奕精力弥满。则亦望风却步缩然自反而已。自顷君以书来谓射为六艺之一列礼乐之次。所谓涶养道德陶淑身心。绝非近代所谓运动诸方术所能企及。而世之醉心欧化者。乃舍吾国固有之优越艺术。而效法他人。毋亦不知类哉。爰本所诣。著为是书。以讲明其理。揭橥其法。意在公诸当世。蕲国人之趋嚮。起国术于既衰。且以弁言使於下走。余寻其旨要。始憬然於斯道真谛。端在有以宁其心。一其气。心气宁一而技出焉。技有所主而神生焉。羿弓养矢神技无敌岂有他哉。夫亦曰宁曰一焉。而余嚮之所习乃留于形上之理。徒求诸指臂之末。无惑乎其卒无所成矣。既用自恧又服君致力之深而用意之盛。因述其大旨。如此亦冀世之读君书者深融其理而徐习其法。其於射之一道庶知所从欤。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溧阳芮善


一 弓箭与民族盛衰的关系
  弓箭在古代战争史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其威力恒在诸种武器之上,历时数千年,其保国卫民之功绩,爛然著于史册;迨至近百年火器发明以后,才渐渐失去了它的功用.近代武器日益进步,于是很少有人去练习它,而且已渐渐不为一般人所注意了.
可是,它在战争上面虽然已失去了过去光荣的地位,但我们立在时代前面去估量它的价值,仍不失为一最良好的运动工具,可惜中国人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认为中国旧有的都是坏的,都不值一顾,如近年来在刊物上发表的反对国学、国医、国术的论文,便可代表这一类人的意见,其实国学国医国术都各有其不可埋没的价值,诚然它也有它的缺点,但决不能认为他一点好处都没有,反对的人只看到他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它的全面,便贸然加以弃掉,在我看来,也不见得是怎样聪(明)的一回事。

在近代球类运动极盛的时候,我来提倡射箭,这在反对国学国医国术的人看来,当然认为是一件最腐化不过的事,但是我们要知道,踢球是一种运动,射箭也是一种运动,运动于人身有益,于民族盛衰有绝大的关系,这是大家一致承认的,提倡运动,我想在这复兴民族的热望期中,应当认为是最需要而最急切的事。说到运动与民族的盛衰有绝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便联想到弓箭在古代民族盛衰的关系上,也占着相当的地位,弓箭发明的时期,大约远在石器时代,在渔猎时代因为猎兽的关系,或许已有多数人使用这种武器,到了周代,它的使用范围愈大,而习射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了,射为六艺之一,仅次于礼乐,可见它占的地位是非常重要,几乎成为人人必修的科目,一直到隋唐,这种风尚都没有好大的变迁,汉唐两代武功所以能超越前代,便是这种习尚养成的结果。宋朝初叶因鉴于五代时武人专横跋扈,国家重要的政事都交给文臣去办,于是武事便渐渐地懈弛起来,后来学者提倡理学,大家只注意于道德的修养,非常厌弃武事,结果不能抵抗辽金的武力侵略,国土日蹙、偏安一隅,终被外族灭亡。宋代以后,重文轻武,成了习尚,而文武也分成两途,习武的人比较少,于是汉族便多柔靡之士,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这是怎样可耻的事啊!古代武器当然不仅弓箭一种,可是在武器中以它最为重要,可见弓箭于民族的盛衰确有很大的关系。弓箭在现代虽然已失去了它的优越的地位,但仍不失为最好的运动工具,在国难严重的今日,非有健壮体魄,不能抵御外侮,运动便是锻炼体魄的最好方法,习射为运动之一,我们要复兴民族,所以不能不提倡习射。


二 射箭的优点
现在运动的种类,已经很多,尤其是球类运动,风行一时。可是运动的种类虽多,有些只适宜于青年人而不适于中年以上的人,有些需要多数的人合作而不适宜于单独个人,有些需要广大的场所而不适宜于室内运动,有的只能发展身体的一部分而不能做到平均发展,有的过于剧烈,富有危险性,使许多人不敢去尝试:这些都是现代运动不可掩饰的缺点。拉弓射箭的动作,不疾不徐,由浅入深,不但适宜于青年人,尤其适宜于中年以上的人。多数人可以作集团练习,而个人也可以单独操练。在广大的场所内可以射靶子,在狭窄的小室内可以射档子,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它的最大优点是:动作有法、急徐合度,不但可以纠正姿态的缺点,使肺量增加,肌肉坚实,而且可以涵养德性,陶淑身心;孔子说:【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又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这可见射箭的态度是何等的雍容有礼,与近代的运动,往来疾速、争奇斗胜、鲁莽矜躁、精气外越,真不可同日而语了。
近代提倡体育运动,盛极一时。可惜从事运动的人,只是一些青年,中年人已经很少,老年人更是绝无仅有了。时间和职业固然有相当的关系,而运动种类之不适于中年以上的人,确也是最大的原因,譬如最普通而最盛行的篮球和足球,便不是一般中年以上的人所能参加的。拉弓射箭是任何人都可以练习的,并无男女或年龄的限制,也毫无危险。可以说是最便利而最有效益的一种运动。



三 弓箭略史
弓箭在古代战争史上占着很重要的地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弓箭是在什么时代发明的,是什么人发明的,在古书里有种种不同的记载。

考工记:古传黄帝臣挥作弓。
苟子:1作弓
山海经:少皥生般,是始为弓。
世本:年夷作矢,挥作弓。

从上面的记载看来,弓的发明者有不同的三人,发明矢的又另是一人,但叚玉裁却认为弓矢应该是一人发明,他在说文解字注矢字下有这样的说明:【弓矢一器,作之两人,于义有疑,......按弦木为弧,掞木为矢,繫传繫读黄帝尧舜之下,盖不妨有同时合成之者】
弓箭究竟是什么时代和什么人发明的,这于弓箭的本身没有多大关系,我们也不必详细去作孜证。我的意见,凡是一种物件,绝不
是某一个人发明,中间总经过若干人的实验和改正,然后才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假如指定为某一个人发明的,便不免穿凿附会了。
至于弓矢发明的时期,大约在渔猎时代,假如我们说它是石器时代的产物,也可以说得过去,因为最初的箭簇便是石做成的。弓箭在中国夏商两代是战争上唯一的利器,到了周代阶级制度发达,而它也随着时代阶级化了,于是与封建制度和礼教道德便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公羊傅何休注:【天子彫弓,诸侯彤弓,大夫婴弓,士盧弓。】在周代每个阶级所用的弓各有不通的名称,而做工精粗和外形的区别,都含有阶级意味。至于射时所用的侯,也因阶级不同,而各与其用。
周礼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从上面所举的例证来看,弓箭在周代不只是战争上的武器,和制度方面也发生了密切关系了,至于它和礼教道德的关系,在礼记里
有很详细的记载,因为篇幅有限,只好从略。

弓矢的制造法,在古代非常简陋,取材只限于木质,到了周代,制造法非常进步,用的材料也比较复杂。
周礼弓人:【弓人为弓,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为远也,角也这以为疾也,筋也者以为深也,胶也者以为和也,丝也者,以为固也;漆也者,以为受霜露也。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

从上面的记载看来,周代制弓的材料比较古代多,而制造的手段和时间,也非常孜究,所谓【冬折干、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体,冰析灂】。这可见周代造弓的方法,确比古时进步多了。


【四】 弓箭之种类及其名称
[甲] 弓之种类  弓因用法制造及形式之不同,有很多的种类,若以材料来作区别,有下列两种:
(甲)角弓 角弓的制造法比较复杂,主要的材料为牛角牛筋及竹木桃皮等。角弓因使用之不同,又可分为下列数种:
一、步弓 是在平地射步箭用的,硬度轻重不等,以合于习射者之腕力为度。
二、马弓 是骑在马上射箭用的,形式和步弓略同,不过比较短小轻便。
三、(2)子弓 是射(2)子用的,形式比步弓略小。
四、硬弓 是增加腕力用的,古代弓重以钧计,近代以力计,分四力、六力、八力、十力、至二十多力,练习时由轻的开始,渐次增加。
以上四种亦称圈弓,唯硬弓中亦有不用火烘而称作冷弓者,未上弦时,形似扁担,固称作扁担弓。
(乙)竹弓 制造竹弓的主要材料是竹片,普通用的有下列两种
一 挡子弓 这是专做练习射箭姿势用的,全系竹片制成,硬度很轻,用不着很大的力便可以拉开。
二 硬弓 这也是增加腕力用的,硬度很轻,分二力、四力、六力数种。马弓在前清科举时代,与步弓同样的重要,自科举废后,练习的人很少,(2)子弓的使用法与步弓同,使用这种弓的人也很少,习步弓的比较多,本书所指的习射法,便是采用步弓。硬弓和挡子弓是习射必要的工具,不可缺少。
[乙] 箭之种类
箭杆是用木质做成的,杆的上端粘有翎花,箭簇因使用不同,分为铁质和木质两种。
一、挡子箭 是室内练习射挡子用的,箭头为圆形木锥,也圆形的角质,在四方开四个小孔,射出时能够发出一种声音,叫做响壳箭。
二、步箭 是射靶子用的,箭头为三角形铁片,比挡子箭略短。
三、马箭 比步箭短少,上端的壳很深。箭头为圆形铁锥。
[丙] 弓之各部名称
一、弝 弓中央手执处曰弝,一称弣,俗称弓把。
二、弰 弓之末端曰弰,一作箫,俗称弓稍。
三、彇 弓弝与弓弰之间微弯曲处曰彇,一做渊。
四、彄 弓之两端有凹形作扣弦用者曰彄,俗称弓扣。
五、峻 两端架弦处,俗称弓卡子。
六、弦 角制硬弓用生牛皮条作成,竹制硬弓用麻绳作成,步弓等用丝条。
[丁] 箭之各部分名称
一、簇 俗称箭头。
二、翎 箭上端之羽曰翎,俗称翎花,翎花两面平贴者为大面,不平者称小面。
三、彀 箭之顶端凹处用以扣弦者。
[戊] 其他用具
一、扳指 形如环,一端稍大,用鹿角制成,如鹿角不易寻得,可以牛角代替。
二、挡子 是室内射箭用的。布袋,正方形,横长约一尺五寸至二尺,布中央悬圆形牛皮作目标,在从前射挡子用的是七星鼓子,以生牛皮一面,上开七孔,每孔内嵌一圆形棉包,如箭射中鼓子,棉包即落下,因为这样,可以知道箭的落点。不过制造较难,用时也不大方便,所以后来才改成现在的样式。
三、靶子 木制或布袋俱可,长五尺五寸,宽二尺五寸,最窄的只有八寸,正面划作三隔,每隔中央画一红心,在上隔的红心叫做上圆光,中隔叫做中圆光,下隔叫做下圆光,是野外射箭用的目标。
四、弓垫子 用方形木制成,上面开一三角的凹形,上弓时将弓放在上面,以免左右摇动。
五、弓刷子 是绑弓用的,如半月形。
六、钳子 是取箭用的,箭中在靶上,若用手去取,箭杆容易折断,用钳子钳着箭簇轻轻摇动,既容易取下,箭也不致损坏。
七、箭筩 正方形,筩底较筩口略宽,用以贮箭,射箭时放在身右侧。



【五】基本练习
凡射须讲法度,故射字以从寸,说文云:寸法度也。可见法度之重要。基本练习即是使习射的人将肢体各部合于射箭的姿势,这种动作,非常繁难,一部不合法度,便足以影响全部。初学射箭的人对于基本练习,应当特别注意。
[甲]
在初步练习的时候,便是搁乂子法,兹分作两步说明如下:
<第一步练习法>
子   开弓法 第一式  身立正,两足伸直,目向前平视,两肩下落,两手下垂,左手握弓弝,右手架扳指;第二式 左足向左移开,约与肩宽,双膝微曲向内靠,双手前举与肩平,胸前开,背后合,腰向后收,使腰部脊椎各节紧相凑合;第三式:头转向左方约九十度角,眼前移,左手伸直与肩平,手腕微向前扭作卍字,两肩下落,头上伸。
丑   左手握弓弝法 以一圆形短木代弓弝,用左手握着,中指四指小指紧贴弓弝,小指用力最重,四指次之,中指又次之,食指上伸微曲成弧形,以中节处用力压弓向前倾,大指伸直,退向后方,不可接触弓把,宜松动,不用力。
寅   右手架扳指法 大指伸直,食指曲作方形,以指尖压大指指甲上作扣弦状,中指四指小指紧握,小指用力重,四指稍轻,中指更轻,手心翻向外旋作卍字式扭弦状。
在上面的姿势做好后,用乂子(以前架晒衣杆的叉子)两根支着左右两肘,第一使练习的人能够持久,第二容易改正姿势,这种动作练熟以后,再继续作第二部练习。
<第二步练习法>
第二步练习与第一步的动作完全一样,不过把弓把改成一张很简单的篾弓,加上一根箭形竹竿,右手大指上套鹿角扳指。第一步是虚拟射箭的姿势,第二步便有点实际化了。第二步动作里应当注意的是,箭的前端放在左手大指头上,不可落下虎口,眼向箭与虎口之间看出去,右手大指扣着的弓弦要压在扳指下面。
[乙]  拉硬弓法
普通的步弓,在没有腕力的人很不容易拉开,所以在练习射箭的时候,要同时拉硬弓增加腕力。
硬弓的种类,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初学的时候,应当先从轻的开始,渐次增加到重的为止。
拉硬弓的姿势是:身立正,以一手握弓,一手紧握弓弦,然后左足向左移开作骑马式。若用左手握弓,右手握弦,则双手同时向左上方高举,左手向前伸直,右手握弦向后拉开,拉时应稍快,以寻其腕劲为佳。拉满时宜少停,然后用右手带着弦放复原形,同时双手下落如初式,如是继续开弓,或数次或数十次,以力尽为止,右手拉后再换左手,开弓的次数应左右相同,在弓拉满时,拉弦的手肘应与肩平,不可下垂,眼视着弓弝随弓弝旋转,不可看别处。
[丙]  肢体运动法
在搁乂子拉硬弓后,应继续运动肢体,使肢体活发,血气流通,其法如下:
子   拍膀子,两足向左右移开越一步半,作骑马式,上身伸直,胸前张,眼平视前方,两手同时开合上下交叉拍两膀,自十余次至三四十次止。
[丑]   摇膀子 左足曲向左方,右足伸直,身体正向左侧方眼前视,上身伸直,左手下垂,右手伸直向前上移,向后旋转又向后移向上前旋转,各十余次,然后侧向右方,右足曲,左足伸直,右手下垂,左手向前后各旋转十余次。



【六】  射挡子法
射挡子是室内练习姿势的重要动作,先将布挡子悬在一个适当的地方,高约六尺至七尺,然后站在距离挡子约一丈至一丈五尺远的平地上,对着挡子上面圆形牛皮射去,每次发箭最多至十支为止,动作与搁乂子法大略相同,兹再详述如下。
[甲]  执弓箭法  身立正,以左手执弓,右手执箭,弓稍一端向下,一端向上,夹于腋下,两手微向左右展开。
[乙]  射挡子法  头转向左方约九十度角,眼视挡子,如挡子与肩未在一直线上,或前进,或后退,务使挡子中线与肩成一直线,然后头仍转归正面。
[丙]  举弓搭箭法  两手同时并举,略与肩平,弓稍一端向前正对鼻端,一端靠与胯上,右手执箭杆中部,箭之大面向上,箭之下端平置于左手大指与二指之间。
[丁]  上彀法  右手向右移,顺理翎花,至翎花上端时,以中指四指小指握箭,大指食指张开作八字行,左手将弓向右侧,弓弦轻放箭杆上,同时右手伸直,箭彀贴于二指与中指之间,左右两手同时向内移,至箭彀距弦约一寸处止。以右手中指四指小指勾弦向后提,放弦置彀上,以大指压弦,食指压箭入彀。
[戊]  握弓架扳指法  以右手中指四指小指握弦,以二指乘箭,大指伸直靠弦上,中指四指小指勾弦向后略提,左手依法握弓,弓弝贴于掌上,以大指二指管箭,然后右手放弦,再将弦压入扳指下,二指曲作方形,以指尖压大指指甲上,中指四指卷贴掌心,小指用力重,四指稍轻,中指更轻。
[己]  出脚开弓法  左足向左移,宽与肩等,膝微曲,头向左转,左手持弓向左移,正对挡子,同时右手引弦右开与眼平,过眼以耳为度。
[庚]  审的法  两眼由箭与大指之间看出去,使箭正对挡子,然后引弓持满。
[辛]  持满法  左手伸直不动,右手引弓使满,箭翎紧靠口角,不可过高,高则不能满,不可过低,低则肘易下垂,引满后略停即发矢。
[壬]  发矢法  发矢时全身不动,只须右手大指二指一放,矢即发出,矢发出后,须看明箭着点,同时右手大指随即伸直,二指以下握作拳形,手膀向右伸直与肩平,手心向下。
[癸]  收弓法  看明箭着点后,头转归正面,两手同时下落,左足收回原地。
练习上面各动作时,要敏捷从容,疾徐合度,神宜和,气宜旺,不可有丝毫矜躁的态度。



【七】  射靶子法
射靶子与射挡子的动作,完全是一样,不过一是在室内练习,一是在野外练习,射靶子用的是步弓步箭,距离也比较远,练习起来比射挡子要难些。
射靶子的地点,最好是在一个广大的草坪上,先将木制或布制的靶子安置在一个适当的地方,人站在与靶子同一条直线上。
人与靶子的距离,在前清府考是二十四弓,院考是三十二弓。现在习射不必拘泥远近,初学时不妨稍近,或二十弓,或二十四弓,或二十八弓,或三十二弓俱可,视个人的气力大小来决定。
地点选定后,即照着射挡子的方式练习,每次发箭不可过多,过多则容易使姿势变坏。
射挡子用的是竹弓,弓力软,容易拉开,射的距离也很近,姿势容易合乎法度,射靶子用的是步弓,弓力强,引满时很费力,而距离又远,初习时姿势往往不能合乎法度,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射箭最重要的是法度,假如不合法度,便不能够中靶,即使侥幸射中,也不足取。
野外练习的次数宜少,以间日一次为佳,室内练习的次数宜多,不妨每天射几次,动作熟练,姿势稳固,如室内练习的功夫过少,野外练习的时候,姿势便容易变坏。
此外如 1.翻弓 2.断弦 3.扳指脱落 4.箭彀离弦,在前清考试时认为犯规,等于文场废卷,失掉考试资格。近年射箭比赛,亦以此为数种犯规,这也是习射时应当特别留意的。


【八】  射箭的态度
关于射箭的动作,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习射时应当按着所说的动作依次做去,持之以恒,久之自能娴熟。各部的细微动作,尤须切实做到,不可忽略,射箭最重要的就是法度。假如不合法度,便失了射箭的意义。
上面所说的全属外部动作,初学的人应当特别注意,此外在习射的时候,心气要和平,态度要从容,动作要疾徐合度,不可鲁莽躁急。孔子说:[揖让而升,下而饮,]这可见古人射箭的态度是何等的雍容有礼。射义云:[射者进退周还必中利,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又云:[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射可以观德行,可以习礼乐,这可见射箭的态度须[容体比于礼,节比于乐,]然后乃可谓善射。




[ 本帖最后由 水替士心 于 2010-1-9 20:18 编辑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籍整理】《事林广记》弧矢谱法 南宋
射术博览
骑砍竞技场新人入门手册
《玄菟郡》小说
古装片的射箭动作把物理学家看笑了,导演咱能不能专业点?
弓箭小知识(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