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个经典心理学实验,揭开人性的神秘面纱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古今中外,不论是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对人性的真相兴趣浓厚。


今天,生命君采访心理学家,通过以下4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为你揭开人性的神秘面纱。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王珏

南方医科大学心理系副教授 肖蓉


爱使人成功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少人为了谋求个人发展,撇下亲人、远离朋友、抛弃爱人也在所不惜。


他们认为人都是冷漠动物,只要在社会上有权有势,日子就会过得好,而“无用”的人际只是调味剂。然而,这种“丛林法则”可能是错的。



1938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 ·博克开展了一项历时76年,耗费2000多万美元的宏大课题研究,为的就是解答“到底是什么让人成功”的问题。


1939年到1944 年间,这项研究选择了 268名当年正在哈佛就读的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每隔 2年,这批人会接受调查,回答自己身体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质量如何、事业成功失败、退休后是否幸福等问题。最后满足收入、寿命、健康、婚姻标准的人才能被称作“人生赢家”。


结果出人意料,影响 “人生成功”的因素中, “男子气概”没有作用;智商超过 110后就不再影响收入;家庭经济社会地位高低也影响不大。


而真正影响成功的,是童年被爱、理解和尊重他人、青年时能建立亲密关系等与“爱”有关的因素。




有人惊呼“用76年煲了一碗鸡汤!”表示不屑。但又有谁会否认曾被爱温暖过后人生变得积极起来了呢?




专家解读,爱、温暖和亲密关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应对意外和挫折的方式。


活在爱里的人,能迅速进入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而“缺爱”的人则常常压抑、独自疗伤而走向消极一端。


爱的能力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部分。爱的所有表现形式都为人类关系赋予了深度。当体验到强烈的爱的时候,它会使人们扩展思考自己和整个世界。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起了所爱之人?


权力暴露丑恶


不论是历史上草菅人命、杀人如麻的独裁者,还是现代坐上官位后为非作歹的“领导”,无不体现了人获得权力后的狰狞面目。为什么有些人获得权力后就变恶人了呢?



1971年,为了观察环境、身份对人行为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展了一项“斯坦福监狱实验”。


实验把征募来的24名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作狱警,一组扮作犯人,要求他们保持监狱秩序。狱警和犯人很快适应了角色,却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


实验最初的24小时内,在几乎没有指令的情况下,狱警们开始对犯人进行肉体和心理上的虐待。接下来几天,狱警对待犯人更加严酷,经常不让他们休息,让他们做各种卑贱的工作,想出各种方法来惩罚他们。


狱警暴力、恶劣的行为让预期要进行15天的实验不得不在第6天紧急叫停。



人会按照他们认可的身份和预期中“应该做的事”行事,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仅仅是向人分配角色、贴上标签,管一些人叫狱警,另一些叫犯人,就足以引发病态行为。




特殊的环境和没有监督的权力会让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变成嗜血狂魔。人有攻击、暴力的一面,得到权力后会让人性中这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


要避免极端行为,一是要有健全的制度把‘猛兽’关在笼里,二是掌权者不能当局者迷、沉溺于权力游戏,要明白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人天生会合作


进化论盛行以来,我们已经普遍接受“人是动物”的观点。但我们发现人类和其他动物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几万年来智人从茹毛饮血到精耕细作再到现在能探索宇宙、改造基因,而其他动物则与旧时并无二异,这不禁让人想问,到底是什么让人成了“高级动物”、 “万物之灵”呢?



21世纪初,德国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埃斯特·赫尔曼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规模宏大的研究,该研究历经4年,对来自非洲两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的108只黑猩猩以及105位两岁半的孩子进行了多项认识测试。


在空间推理能力、辨别数量多少的能力和因果关系的能力上人类婴幼儿和黑猩猩得分几乎相同。


但进行社交技巧测试时,原本平分秋色的测试对象突然变得没有可比性,人类婴儿轻松击败猿类。


在“绳板实验”中,两只黑猩猩必须同时拉动板子上的绳索,才能得到葡萄,但强势的黑猩猩会率先抢夺食物,经过几次尝试后,居于弱势的黑猩猩就只好放弃。


而在儿童实验里,孩子会一起合作。三岁的小孩会通过谈判、协商,保证每个人都获得相同的份额。


可见,黑猩猩在一般智力测试上与人类幼儿不相上下,但它们缺乏人类那种与生俱来的社交、合作技巧。




人类可以凭直觉知道另一个人的想法(也就是同理心),以便能同时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而正是这种社会认知能力,才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


不可否认人类内心中有暴力天性,但研究者更相信,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拥有同理心,是协作让人类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


盲目服从变坏人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和日本对无辜民众残暴凶杀的行径骇人听闻。执行屠杀犹太人最终方案的阿道夫·艾希曼面对控诉时说,“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也辩护道自己是“忠于天皇”。“服从命令”真的会让人丧失理智和道德感变得穷凶极恶吗?



1965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开展了一项颇受争议的“电击实验”。


实验人员告诉参与者这是一项研究“惩罚和学习行为”的实验,当隔窗后的“学生”答错问题的时候要对其进行电击惩罚(“学生”和电击都是假的)。100伏左右的电击时“学生”会喊疼;270伏时他们就会抗议;到330伏“学生”就再也没有声音了。


在研究者的“指令”下,参与者要逐步增加惩罚力度,直到实验者喊停。实验结果令人惊心。40位参与者中,有一半以上完全服从了研究者的要求,即便他们听到“学生”的撕心惨叫,依然按下最大电伏。





人类有一种服从权威命令的倾向,即使这个命令违背他们自己的道德和伦理原则。“服从命令”的观念根深蒂固是出于自我保全,我们必须臣服于强大的力量才能让自己生存下去。


历史的暴力和电击实验都给我们警示,人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自由和理智,行为被许多“命令”支配着,也许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在作恶。▲( 欧阳云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权力,是人性的魔鬼
史上最疯魔人性实验,终于被拍出来了
影院|西方影片中的人性哲学
9部让人无法呼吸的密室电影
图说:4个经典心理学实验,揭开人性的神秘面纱
培养积极情绪,踏上幸福人生——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