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得道成佛的根本是:人的内心世界

【卷首语】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七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意即:不了解自然界运行法则的人,如果到处游荡,到处见识,满目尽是人间琐事,反而会使心灵受到蒙蔽。向外探索得越远,对事物真相的了解就愈少。

 

【您的道场永远跟着您】

首先,“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句话,对于修圆满的行道者来说,是真话,是秘诀!

因古人说过一句话:“道不远人,而人远之”;古人还说过一句话:“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现在很多人在求佛成道时,总是把佛道讲的神乎其神,弄得只可仰望而遥不可及。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佛道的种子!如果我们只顾研究别人如何成佛成仙的,而不去照顾好、培育好自己身体内这颗佛道种子,那么一切都是枉然,您只会离佛、离道越来越远。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得道成佛的根本。如果舍弃了这个根本,向外求道,岂不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吗?求道,属于精神世界的范畴。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精神是离不开肉体的,有肉体的存在才能够修身行道。行道还需要明道,明道、行道与精神、肉体是一样的道理——彼此不可分离,即在明道中行道,在行道中明道。只是,明道对于行道来说是一个相对顿悟的过程;而行道对于明道来说则是一个相对的渐修过程。但不管是行道还是明道,只有在道上不断行走,行自己独一无二的道,才能到达目的地。

 

道在哪里?工作就是我们的道场;家庭就是我们的道场;生活就是我们的道场;吃饭、睡觉、劳动、与人交往等所有具体事务中,都是我们的道场……您的道场永远是跟随着您的,您无需到外面去寻找道场。到处去求神拜佛是没有用的,不如拜您自己心中的神才是正道。

 

【悟道、行道是向自身求】

其次,老子告诉我们,天下万物都是道,每个人身上都有道。

当我们的心与道相合之时,您就能进入道的维度;您就会联接到宇宙资源;您就会感受道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是,您要达到心与道合一的层面,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须静心;必须修心养性;必须让心灵的最高层次功能发挥出来。

虽然说在悟道、行道的过程中,知识层面的意识作用不可缺少,但这个世界却有很多人的修炼层次只限于追求外在的神通——他们今天学这个,明天念那个,后天喜欢另外一个;今天去这儿拜师,明天去那儿求教……很多人的修炼往往陷入了一种对知识无休止的追求中;很多人的修炼往往只限于研究意识的知识层面;很多人被各种知识中的相互矛盾所困惑、所怀疑、所弃绝……

 

所以我们说,悟道、行道是要在自身中求,要修自己的道,要感受自己的道,成为自己的道——修行不需要向外去苦苦追求。

自身的道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的德,从自身出发修好德,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和平、人民就会幸福,这就如同《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所说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了啊!反之,如果一心向外有欲、有为、相争,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仍然不知天下乱源是什么?也不可能使天下太平下来,反而会越来越乱,这不正是“其出弥远,其知弥少”吗?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道德经学用.第四十七章回信》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教科书里不教《道德经》,社会也不提倡老庄思想?
成佛并不能提升法力,为何唐僧成佛后,却拥有强大的法力?
微博:明道用道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七章
大道至简
人到中年要学会从心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