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民乐

扬琴又叫蝴蝶琴、扁面琴、打琴,相传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传入中国,最初流行于广东一带,现已流行全国。常用于戏曲(如粤剧、吕剧、二人台等)、曲艺(如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四川扬琴、常德丝弦等)的伴奏,也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如广东小曲、潮州音乐、二人台牌子曲、扬州清音、江南丝竹等)。扬琴独奏艺术的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初,有贡献的演奏家如广东的严劳烈、丘鹤俦,四川的李德才等。

扬琴音箱木质梯形,以坚木为音箱,以桐木为面板,上张若干根钢丝弦,奏时用竹槌敲击发声,音色清亮,可以奏两组以上的音。经过进一步的发展,扬琴加大了琴身,增加了弦数,扩大了音量和音域。能奏出有十二个半音的四组音,可以转调。音色清脆、嘹亮,可独奏、伴奏和合奏。

扬琴主要演奏技法有轮竹、滚竹、滑竹、闷竹、浪竹及颤音、吟音、泛音、顿音、拨弦、打弦等。乐曲有四川李德才改编的《将军令》、《闹台》;广东严老烈改编的《旱天雷》、《倒垂帘》、《到春来》、《连环扣》;江南项祖华改编的《弹词三六》、《欢乐歌》,胡运藉的《塔什瓦依》以及郑宝恒改编的《五哥放羊》;壬沂甫的《苏武牧羊》;宿英的《秧歌》等等。

 

中国网 2003年11月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琴的简介(图)
门道文化|扬琴:音的宽广、质的融合
探讨扬琴演奏中的各种音色
扬琴《匆匆那年》欣赏
四川扬琴,蜀地的弹唱艺术
台湾音乐邮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