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芍药
《金匮要略》第20篇第5条: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
当归,味苦辛,性温。苦能泻浊湿浊瘀,辛能入肺行气,所以当归有活血化瘀的功能,湿和瘀排出去了,体内阳气自然会生发,阳气生,可养血。芍药,味苦,甘,酸,性寒。芍药的性味多,功能也多,甘能生津液养五脏,苦能泻浊湿浊瘀。酸入肝能生风木之气,风为动为阳,性温燥,风能去湿。川芎,辛温,辛入肺行气,气可化津液,甘辛化合为人体阳气,可调节人体全身功能,增强抵抗力。茯苓味淡,淡属甘味,甘淡入脾生津可化生阳气之源。阳气升,则湿自退。白术,味甘苦,甘生津可与辛味化生阳气,阳气布施则浊湿自退。泽泻,味甘淡,也是生津化生阳气而能利湿的一味药。我们看这几味药,由什么性味组成呢?苦,辛甘,酸,四味,寒温两性。寒能降,养阴。温能升,布施阳气。苦能降,养阴。辛,甘,酸能化生阳气。那么,阳气升,阳为热为动,热和动都能排除湿气,再配合苦味之降泻功能,则寒湿自退,腹痛则愈。
所以,我们在治疗风湿病的时候,要学会善于使用辛甘酸味来化生阳气,用苦味来降泻,从上从下两方面来除人体湿气。
《金匮要略》第20篇第2条: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末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卹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去心),芍药,桃仁(去皮尖,熬)各等分。
桂枝茯苓丸共五味药,桂枝,味辛甘,甘入脾生津,辛入肺行气,辛甘化合为阳气,能增强人体生理功能,提升阳气。茯苓味淡,淡味也属于甘味,能生津液,与辛味化合可生发阳气。牡丹,味苦辛,苦能升清降浊,辛能入肺行气,苦辛能调节人体升降功能,能降能升,所以才有活血化瘀的功能。芍药,味苦酸,苦能升清降浊,酸入肝,属木性,木性生风,风鼓则草木生,人体才有生发之气,风吹能散湿,湿去则阳升,化生万物之源,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桃仁,味苦甘,苦属火味,能升清降浊,有泻浊瘀的功能,甘能生津化生阳气而布施正气,调节人体生理功能。这五味药,以苦为重点,苦味能泻浊瘀,再加上酸甘辛的生发阳气之功,加速了清泻浊瘀的进程。所以这个桂枝茯苓丸适用于各种瘀血病的治疗,特别是少阴病人,一般瘀血都是比较突出的。
这个药方是要做成丸来服用的,因为丸药性缓,排除瘀血不可以操之过急,因为苦味重,苦味很燥,会伤胃中津液,凡是苦味重的药物都不适合作为汤剂,以丸剂为好,能不伤胃气。五味药研成粉,和蜂蜜做成豆粒大的丸,每次饭前服一丸,如果不见效,可以增加到三丸。对于怀孕的妇女来说,药量不宜过大。
这一条讲的是瘀血包块的治法,以及妇女崩漏的治法
《金匮要略》第20篇第4条: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芎归胶艾汤方:川芎,阿胶,甘草务二两,艾叶,当归各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四两。
老师对学生说,怀孕的妇女有很多有崩漏证,甚至有的中途小产了之后还是崩漏下血不止,有的是怀孕期间一直有崩漏下血。对于怀孕当中又有下血的病人,如果她有腹中痛,说明是胎脉阻滞,可以用胶艾汤来治疗下血并且又腹痛的孕妇。
川芎,辛温,辛入肺行气,性温,行气力则强大,可以止痛。阿胶,味甘腥,色紫黑,甘能生津,腥入肺补肺阴,紫黑色入阴血,是一味气血双补的药物,能生血活血止血。艾叶,味苦辛,性温,苦入心,养心血,辛入肺行气,也是一味气血双补的药物。当归,味苦辛,性温。苦入心养血,辛入肺行气,温能行气活血,也是一味气血双补的药物。芍药,味苦酸,苦泻浊瘀,酸入肝生风气而升阳化湿,起升清降浊的作用。干地黄,味甘,色黑,甘生津养阳,黑入阴养血,气血双修的一味药。全方,以养阴养阳为胜,阴阳平衡,浊降清升,则瘀血化,崩漏止,腹痛除。
这一条讲的是孕妇崩漏下血又腹痛的的综合治疗方法。
《金匮要略》第十四篇第28条: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学生又说,黄汗病人身上发热又出汗,汗出过后又口渴,从外观看象是风水,很轻微的水肿,但是汗又持别多,又粘又黄,按理说发热应该脉浮,可现在病人脉是沉的,我弄不明白这个病是怎样得来的,请老师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
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老师回答说,病人因为天气炎热出汗了,结果跑到冷水中去洗浴,冷入从皮肤毛孔钻入身体了,皮肤受凉后毛孔又关闭了,之后病人会发热汗出口渴,脉沉说明身体太虚了,津血严重不足,所以出的汗是黄汗,血中的成分也排出来了,这样很危险的。最好是用芪芍桂酒汤来治疗。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方子,为啥要用黄芪?这里有奥妙,所以我们每学习一味中药,就要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黄芪这个植物,它结种子的部位长了一个大空壳,里面是有很多气,所以黄芪的功能可以增强肺的功能,肺主人体皮毛,强肺也就是强皮毛,所以它具有增强皮肤功能的作用,可以让皮肤只能排汗而不排粘黄的物质,因为黄粘的物质属血液中的成分,不可以让它流失的,这里黄芪起固表作用,把守关门。同时黄芪能宣肺而利尿,可以让水往下走,从小便出去。为什么要用芍药?芍药养肝阴,能补充流失的黄粘汗,丢失的又补回来。为什么用桂枝?桂枝加强心脏功能,有发汗作用,但这时重用了黄芪,汗不再出而水往下行,这时的桂枝能协同黄芪的利尿作用,使之加强。
这个方子在使用时要用苦酒一升,再加七升水来煮,为什么要用苦酒?苦酒就是米醋,它的酸苦的,苦能降火解郁泻热,酸能收敛,这时主要是用来敛汗,不让出汗,防止黄汗外泻,人体血中有效物质不可以再流失。
这个方子是治疗黄汗证的,在现代临床上可用于对狐臭的治疗,病机是相同的,最好再根据这个病机再适当加味,从根本上把发病源头解决掉才行。
这个汤方喝下去,病人喝后会心烦,因为这个药对病人体内气机进行了重新调整,本来水往外走,现在却让它往下走,本来应该出汗,现在却不让出汗,身体处于调整期病人会有不适的感觉,这个要一个星期才能适应下来。
《金匮要略》第五篇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诸肢节疼痛。凡是有历节病的人,会有关节疼痛的现象,但具体在哪一个部位疼痛,每一个病人的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在手关节,有的在膝关节,有的在脚指关节,这个都是没有确定性的。身体魁赢。凡是历节病人,从外形看,也与常人不同,要么偏胖,要么偏瘦,总之,津血不足才会这样子。脚肿如脱。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病人腿脚浮肿,麻木不仁,甚至有的失去感觉。头眩短气。还有呢,病人常有头晕气短的现象,因为中焦有湿,人体内部气机的升降受阻,阳气不升,浊气不降,气血循环不畅通,就会出现头晕眼花,这是湿阻造成的。那么,阳气不升,肺就不能正常伸张,这样就会有短气的现象,呼吸不顺畅。
温温欲吐。因为胃中湿盛,又加上阳气不足,胃部气血循环不畅,所以会胃中不舒服,还会时常反胃呕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这个历节病,可以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来治疗。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我们看这个方义,实际就是桂枝汤和四逆汤的合方。这个方法,实际就是《伤寒论》里太阴病的治法。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知母,这个是桂枝汤的方义,把大枣拿掉,换成了知母。因为病人有湿,大枣很粘很湿,用大枣的话,湿就会加重,所以,改成用知母来养阴生津清虚热,起补津的作用。桂枝汤一用上,病人的脉象就会有力了,阳气就升起来了,气血循环加快,胃中不适,反胃呕吐就得到改善了,并且,生姜有调和胃气,止呕的功能。加用了麻黄,小量的用,麻黄利尿作用很强,把体内水湿从小便排出去。重用白术,把脾中的湿收起来,四肢的水湿就会往脾里面回来,麻黄把水利掉。本方用到了防风,防风是辛温的,能升阳气,疏风清郁热,能固表止汗防止津液外泄。同时,防风能疏通经络,能止痛,止痉挛,这里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又重用炮附子两枚,附子辛热,能回阳复脉,协助桂枝汤回阳复脉,能通经络,可止痛,还能加强膀胱的气化功能,协作麻黄和白术,加强利尿排湿的作用。这个方义很不错,脉复了,阳气回来了,水湿去掉了,这样,历节病才能好转。
《金匮要略》第五篇第9条,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嬴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味酸则伤筯。平时过多食用酸味食物的人,容易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筋受伤的人,平时走路表现很缓慢,因为肝主筋,酸味的食物有泄肝的作用。咸则伤骨。多吃咸味食物就会伤损骨髓。骨伤则痿,名曰枯。骨头受损伤了,病人就会走不动路了,四肢无力。这个就是偏枯了。因为,咸味入肾,肾主骨,多食咸味就会泄肾气,肾气不足,骨就会痿弱。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肝肾都虚损了,这就是断泄,男人会有早泄,女人也会有妇科问题。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血脉不通畅了,人的阳气也不会有的。五月生精藏于肾,肾不足,说明五脏不足。五脏不足,说明血不足。血走五脏,津走六腑,这样子的。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人体气血不足了,三焦作为人体气化的上下通道,也同样会不能正常运行的。四属断绝,身体赢瘦。人体的皮,肉,脂肪,骨髄,都会不能正常发育,会出现过胖或过瘦的现象。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再进一步发展下去,会出现腿脚肿大的现象,会出粘粘的臭汗,有的还会有屁股发冷的现象。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如果病人再有发热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历节风了。
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炙甘草,炒枳实,柴胡,芍药,各等份,粉碎,每次服5克,用米汤水冲服,一天三次。
现在这个肛门下重,不是什么急证,所以用药剂量很小。这个方子是专门来解决大便里急后重的。炙甘草,调节胃肠,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肠内代谢毒素的分解和向外排解。枳实,是宽肠下气的,能使胃肠气机下行,并能使肠中狭窄的地方扩宽,同时能扩宽五脏里面的气机通道,把组织中的瘀积排出来,同时可把大肠及肛门里的积痰排出来。另外是用了柴胡和芍药,这两味是肝脏专药。因为,中医认为,肝司二阴,凡二阴病,肛门和生殖器官疾病,皆与肝脏有关糸。柴胡能够升少阳胆的清气,能清肝胆郁热,能增强肝胆功能,从而推动六腑气机,有推陈出新的作用。芍药能够疏肝,养肝血肝阴,从而增强肝脏功能,加速静脉循环。炙甘草调胃肠,枳实去除大肠头和肛门中的瘀积,柴胡,芍药,增强肝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这个下利后重就解决了。伤寒论笫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本来呢,病人得了感冒了,应该开发汗药的,结果医生诊断失误,开了下泻的药了,胃肠伤津液了。因尔腹满时痛者。因为被攻下,胃中无津了,胃肠没有蠕动力了,消化不了食物,所以才腹满。因为攻下的药是很凉性的,喝下去之后这个胃肠寒掉了,寒则不通,不通则痛。属太阴也。这种胃肠又虚又寒的发病机制,才是太阴脾病。阳明病是腹满而热,太阴病是腹满而寒。怎样去治疗呢?用桂枝加芍药汤就行了。
桂枝加芍药汤的组成,桂枝10克,芍药2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生姜10克。
我们看这个方子,就是桂枝汤方子把芍药如倍量使用。生姜,大枣,炙甘草,这是补充胃肠津液的,补虚用的。桂枝,如强心脏的跳动力量,让动脉循环加快。芍药,疏通肝脏和静脉血管,让静脉循环加快。桂枝与芍药配合,血液循环回归正常了,腹痛就解决了。生姜,大枣,甘草补胃津,胃肠的虚与寒解决掉了。那么,这个方子里,为什么要加倍量使用芍药呢?因为,太阴脾病,如果脾中有因寒而引起脾湿的话,脾会肿大的。如果脾中有热,病人手脚会发热,脾也会肿大的。用加倍量芍药的目的,是来消除脾脏肿大用的。因为芍药是酸味的,凡酸味的中药,都有泄泻的功能,并且有收敛的功能。芍药酸收,可以协助脾脏肿大的尽快消解。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如果病人腹痛,并且肚子发硬了,说明大便不通了,用桂枝汤再加一味大黄就可以了。大黄可以通大便,增强胃肠蠕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服用桂枝需要注意什么
桂枝古今谈
【转载】桂枝
桂枝 (中药)(百度百科)
第13 讲 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
伤寒时间节律方剂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