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苑键弹(38)曾祥科(空山新雨):《对联话》标记的湖北对联地图(之三)


《对联话》

标记的湖北对联地图

(三)

★ 曾祥科(空山新雨)

黄 州 篇

  说到黄州,不得不提到苏轼。《黄州篇》对联之旅的关键词,是苏轼、定慧寺、赤壁。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及书法《寒食帖》等,这些都堪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

  苏轼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到达黄州贬所(于前一年十二月授黄州团练副使),直到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迁汝州团练副使离开黄州,他在黄州生活了四年多时间。其间,他寓居定慧院,迁栖临皋亭,筑南堂,躬耕东坡,筑雪堂,游西山,登赤壁……在此实现了他思想观念的蜕变和人生境界的升华。

题黄州定慧寺东坡画像

  吃惠州饭,和渊明诗,陶云吾云,赋就一篇归去好;

  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人相我相,笔看二土往来同。

(陶澍)

  黄州定慧寺(院)位于今黄冈市东南。苏轼元丰三年二月初到黄州时,曾寓居于此。

  “陶云吾云”出自苏轼《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二)》尾联:“我醉君且去,陶云吾亦云”。“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与“二土往来”出自《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八)》:“净名毗耶中,妙喜恒沙外。初无往来相,二土同一在。云何定慧师,尚欠行脚债。请判维摩凭,一到东坡界。”

  “人相我相”化自《金刚经》:“佛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关于我相、人相,六祖惠能的说法是:“修行人有四相。心有能所之分、主客之分,轻慢众生成为我相。自恃持戒,轻破戒者称为人相。……”

  联跋云:“定慧寺有东坡书靖节先生《归去来辞》。盖在惠州时,寺僧钦长老遣其徒卓契为公子致书,临归,公以此赠之。其寄钦长老诗云:初无往来相,二土同一在。又云:请判维摩凭,一到东坡界。即谓是也。”苏轼在《书<归去来辞>赠契顺》中记道:“独愧名节之重,字画之好,不逮鲁公,故为书渊明《归去来辞》以遗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也。”可证跋文。

  读过此跋,始知联中“一篇归去”、“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二土往来”等,皆有来历。上下联末分句中,“往”对“归”、“来”对“去”,尤其工整。有来历,还能巧对,极其难得。

题黄州定慧寺东坡画像

  岭海答传书,七百年佛地因缘,不仅高楼临白傅;

  岷峨回远梦,四千里仙踪游戏,尚留名刹配黄州。

(林则徐)

  此联与陶澍的《黄州定慧寺东坡画像》同载于《对联话》卷二。吴评道:“二联均轮囷郁屈可诵。”

  元丰七年三月初三,苏轼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友人,游于院东小山,并应徐大正之请作《记游定惠院》。

  十多年后,苏轼于元祐四年任职杭州。他听说苏州也有一座定慧寺,便前往探访,与主持顒禅师一见如故,以禅相参,和诗相悦。顒禅师在定慧寺内专门为苏轼修造了一处寓所,命名“啸轩”,苏轼作诗《定惠院顒禅师为余竹下开啸轩》以答谢。苏轼与该院的守钦禅师及其他僧人、居士等亦多交好。

  又数年后,苏轼于绍圣元年被贬惠州。守钦禅师派居士卓契仁携《拟寒山十颂》,跋涉数千里到惠州传书看望苏轼。苏轼感动之余,在笔记《东坡志林》中写道:“苏台定慧院净人卓契顺,不远数千里,陟岭渡海,候无恙于东坡。”又作《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相唱和。联中“岭海答传书”,应缘于此。

  林则徐是否到过黄州?笔者无从知晓。清道光十年(1830年)八月,林则徐任湖北布政使。道光十七年(1837年)三月,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此联有可能撰于这两段时间内。

题黄州赤壁苏文忠祠

  五年间谪宦栖迟,试较量惠州麦饭,儋耳蛮花,那得此清幽山水;

  三苏中天才独绝,若尚论东坡八诗,赤壁两赋,是我公游戏文章。

(张之洞)

  “五年间谪宦栖迟”,指苏轼从元丰二年(1079年)十二月任职黄州,到元丰七年(1084)六月离开黄州,谪居黄州达五个年头。联中将黄州与苏轼后来谪居的惠州、儋州相比较,认为还是黄州最好,山水清幽。

  绍圣元年(1094年)八月,苏轼被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十月二日到达贬所,居惠州近三年。其间助修惠州东西二桥。绍圣三年七月,朝云在此病故。绍圣四年(1097年)四月,苏轼再次被贬到海南儋州,授琼州别驾。六月渡海,七月抵贬所。其间,潮州人吴子野、琼州进士姜唐佐等人跟从苏轼求学。直至元符三年(1100年)离开儋州。“惠州麦饭,儋耳蛮花”,即指苏轼在惠州和儋州的这段生活。

  上联“儋耳蛮花”与“惠州麦饭”,下联“赤壁两赋”与“东坡八诗”,分别使用了当句自对。

  张之洞于光绪十年(1884年)起署理两广总督,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五月调补湖广总督,当年十二月抵湖北。《联选》云:“时文襄由两粤调鄂,隐然以东坡自命,游戏文章云云,圆谎亦妙。”苏轼是仕途失意,只能寄情于诗文,“游戏文章”。而张之洞却是仕途顺畅,赴鄂后移枪炮厂、设矿务局、筹织布局、创两湖书院、勘炼铁厂……虽“隐然以东坡自命”,但境况与东坡实不可同日而语。

题赤壁

  周郎胡为乎来,地若葬曹瞒,便坏此江山风月;

  安石何以不死,天而相苏子,岂老于诗酒渔樵。

(张世准)

  张世准(1823-1891),字叔平,湖南永绥(今花垣县)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官刑部主事。居北京与周少白齐名。工书画,以山水、人物为多。后弃官从艺,遍游川黔名山大川。光绪七年(1881)回到沅陵,建舍于县城北门,题名“鹤鸣山庄”。

  此联构思新颖奇特、出人意料,跳出常规以景入题的写法,开篇以问句起,中间以假设承转,结句以议论结。上联说周瑜赤壁之战得胜,将曹军从赤壁赶走,只是不想让曹操埋葬在这么好的地方,破坏了此地山水风月;下联说王安石在政见上和苏轼作对,并将苏轼贬到黄州,都是上天的安排,否则苏轼怎么能写出流传千古的绝妙诗文?作者将战争的残酷惨烈、改革的艰难曲折等,通过无理的假设,巧妙地归结于诗酒风雅,化严肃为轻松,举重若轻,手段不凡。

  在对仗方面,“天”与“地”的工对,以及四个历史人物“周郎”“曹瞒”“安石”“苏子”的对仗,都令人眼前一亮。

蕲 水 篇
  《对联话》中,多处提到湖北蕲水人汤化龙。既录有汤挽人之作,也录有多人挽汤之作。《蕲水篇》的主角,是汤化龙、汤芗铭兄弟二人。先简单介绍一下兄长汤化龙的生平。

  汤化龙(1874-1918),字济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历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湖北省军政府民政总长、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秘书处长、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众议院议长、教育总长兼学术委员会长。民国初著名立宪派头面人物。1918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考察时,被国民党籍华侨王昌枪击而死。

  下面来先看二副汤化龙挽他人的联作。

挽甘肃议员田君枫

不分伯仁由我死;

再交公瑾待他生。

(汤化龙)

  关于死者田君枫,生平不详。《对联话》中吴注仅简短的一句话:“盖田在济武家痛饮暴卒。”《古今联语汇选》中注文与之相仿:“参议院甘肃议员田君枫,因痛饮于汤济武家暴卒。同人在江西会馆为田君开追悼会,汤济武有联云……”

  朋友因酒喝高了醉死在自己家,这事于宴客的主人来说确实挺尴尬的。虽然具体细节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汤化龙家都难脱“不提醒”“不劝阻”的责任。上联引入周顗的典故,“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是很贴切的。下联引周瑜的典故,猜测田君枫暴卒时寿命应不高吧。《对联话》中,此联是作者认为“使典”“熨贴”而所举的例联。除了用典贴切外,此联中“他”与“我”、“生”与“死”的工对,也是很值得借鉴的。

挽戴戡

  志在救民于水火,而竟以身死封疆,仁勇双修,公真健者;

  力能再造此神州,不幸一蹶于蜀道,风云万变,天实为之。

(汤化龙)

  被挽者戴戡是贵州贵定县人。戴曾得梁启超赏识,1913年任贵州巡抚使,1915年入京任民国参政院参政,护国战争中任滇黔联军右翼军总司令。联言“救民于水火”、“再造此神州”,或嫌多有美誉,但“身死封疆”应无异议。下联“一蹶于蜀道”,说的是1917年戴因反对张勋复辟,与川军刘存厚激战于成都,因寡不敌众,于南门百里外的秦皇寺阵亡。

  汤化龙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挽戴戡的次年,他自己却被人枪击而死。我们不得不感慨于历史的无常。下面,再看几副他人挽汤化龙的挽联。

  在《对联话》卷九中,同一段共录有林志钧、孙洪伊、刘崇佑、杜成镕、方枢、凌文渊等六人挽汤化龙的对联。且选其中二副挽联作些介绍。

挽汤化龙

  共国事十年,攻错若石,同心若金,窃比范仲淹、韩琦,勉为诤友;

  去乡关万里,泰山其颓,梁木其坏,竟继麦坚尼、林肯,歼我良人。

(孙洪伊)

  先简单看一下孙汤二人的几段“交集”:1908年10月,孙洪伊赴上海参加各省谘议局代表会议期间,与汤化龙等组成“国会请愿同志会。”辛亥革命后,孙洪伊与汤化龙等在上海共同组织民主党。1913年9月,孙洪伊邀汤化龙共同出资,资助李大钊东渡日本到早稻田大学留学……

  二人“共国事十年”,孙洪伊以范仲淹、韩琦比拟自己和逝者的关系,虽有过誉之嫌,但手法较委婉,从“同心”“诤友”的角度来写,读者于情感上还是可以接受的。

  值得一提的是,下联拉来同样被刺杀的两位外国人“麦坚尼、林肯”作衬,其手法较为新颖,在同时代的挽联中比较少见。

挽汤化龙

  与天柱折地维绝同悲,非为个人掬此酸辛泪;

  愿关塞黑枫林青入梦,不忘旧友招得归来魂。

(杜成镕)

  上联中的“天柱折地维绝”出自《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下联中的“关塞黑枫林青”出自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上联言份量,说如此悲痛是因为国家失去了身系天下重轻的中流砥柱;下联言招魂,说死者客死万里之遥的加拿大,魂魄如何能找到回乡的路。

  此联上下联各为两个九字句连缀而成,此种句式在挽联中极其少见。另外,“地维绝”与“天柱折”、“枫林青”与“关塞黑”分别使用了句内自对。

  下面再看一名湖南人挽汤化龙的对联。这副挽联不同于一般的挽联“为逝者讳”,对逝者毫不留情面,直率地表达了对于逝者兄弟的情感和评价——“生谁祸首”、“死亦余辜”。

挽汤化龙

  向傲弟为虎作伥,贻害湘中,生谁祸首;

  俨摄皇从龙佐命,相逢地下,死亦余辜。

(某湘人)

  要理解此联内容,先不得不说说汤化龙的弟弟汤芗铭。汤芗铭的名气可一点也不比汤化龙小,他同样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有一副流传很广的挽袁世凯联:“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联中的“汤”,指的就是汤芗铭。

  看看汤芗铭丰富的人生经历:1912年,汤芗铭投靠袁世凯,先后被任海军次长,授海军中将,署湖南都督兼查办使,督理湖南军务兼巡按使;1916年,在全国讨袁浪潮中,又通电要袁退位;同年被黎元洪任为湖北省长,因遭极力反对而改任武汉商埠督办;1924年,被曹锟任命为军法执行督办;1933年,张君劢等成立国家社会党,汤出任党务理事兼组织部长;1937年,汤一度充当敌伪维持会长;1949年后,两次被捕又获释;1975年初,病死于北京。

  湖南人为什么那么恨汤芗铭呢?据说,汤芗铭主政湖南时,为支持袁世凯,鼓吹帝制,在湖南大开杀戒,一鼓作气杀了两万人,被称作“汤屠夫”。如此,就可以理解联中“傲弟为虎作伥,贻害湘中”的评价了。下联中,对汤化龙也没有好的评价,认为他“死亦余辜”。

  不得不说,这副挽联在对仗方面可圈可点。一是动物词“龙”与“虎”的对仗,令人过目难忘;二是方位词“地下”对“湘中”、动词“死”对“生”,非常工整。

  下面介绍一副汤芗铭挽他人的对联。

挽甘肃议员田君枫

  肝胆壮平生,西起皋兰,南游桂粤;

  时局终浑沌,轰天一醉,埋地百忧。

(汤芗铭)

  同样是挽这位因“在济武家痛饮暴卒”的田君枫,汤芗铭的挽联与其兄汤化龙的手法却有不同。汤化龙以“伯劳”作喻,表达了主人家的自责和内疚之情;而汤芗铭却为逝者的“暴卒”,找了一个令人欣慰的理由,作了一番巧妙的解释:“时局终浑沌,轰天一醉,埋地百忧。”相信读了汤芗铭这副高水平的“忽悠”联后,田君枫的家属不仅不会埋怨汤家,或许还要感谢汤家。

  这副挽联的第二、三分句使用了当句自对的手法。上联中,方位词“南”对“西”,地名词“桂粤”对“皋兰”,更巧的是,两个地名中各有一个表示植物的字,使对仗增色。下联中,除了四个动词外,地理名词“地”对“天”,数词“百”对“一”,无不工整。

武 穴 篇
武穴榷运局署门

管子天下才,霸图表海盐专卖;

东坡宦游地,吏隐即仙心太平。

(朱纯经)

  榷运局乃民国二年官方所设,是掌管盐专卖专运的机构,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盐业局或盐业公司。起初设吉黑、黑龙江、鄂、湘、西、皖、宜昌、河南、正阳、江宁、建昌、苏五属、热河、口北、晋北等十五局。后来又进行了裁撤和增设。

  联中提到了两位历史人物,即管仲和苏轼。管仲不仅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经济学家,他非常重视商业和经济的发展。齐桓公曾与管仲讨论如何富国,管仲认为不应该继续地从民众的收入上去榨取,而可以从山、海之中去寻求财富,也就是后世盐铁专卖制度的雏形。至于苏轼,他与武穴或榷运局有什么关系呢?吴注:“盖指东坡谪黄州立言,武穴隶广济,广济旧黄州辖也。”如此解释,可使下联不至于过于唐突。

  《对联话》载,此联作者为朱纯经。朱系吴恭亨女婿。胡君复所编《古今联语汇选》却认为,此联为吴恭亨代朱纯经题。作者待考。

大 冶 篇
题汉口襟江酒楼

襟抱谁开,登楼纵眺;

江山如此,有酒在尊。

(朱国桢)

  朱国桢(1878-1926),湖北大冶金山店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士,曾被委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回国后历任政要处篡修、国史馆总篡、实录馆篡修、中丞参政等职。1914年出任全国禁烟局总督办,不久调任湖北省自治筹备处参议,1921年辞职回武昌寓所闲居,1926年突患中风,同年病逝。

  这是一副嵌字联,于上下联联首分嵌“襟”“江”二字,于第二分句第二字分嵌“酒”“楼”二字。“襟抱”、“江山”分别为并列结构的名词词组,对仗工稳。

  “襟抱谁开”化自杜甫《奉侍严大夫》结联:“身老时危思会面,一生襟抱向谁开。”“江山如此”引自南宋杜旟《酹江月·石头城》词首:“江山如此,是天开万古,东南王气。”此联言简意丰,不粘不滞,视野宏阔,气势不凡。

  各地“襟江酒楼”联多有嵌字。如广州东堤襟江酒楼,联亦嵌字:“襟上酒痕多,廿四桥头吹玉笛;江心云色重,万千帆影集金樽。”另如香港襟江酒楼,据梁羽生《名联谈趣》载,作者为佛山三水人欧博明。长联嵌字云:“襟青袖翠,履为交错一堂,看举座欢呼,弗羡的、壕镜风光,弗爱的、海珠花韵。钱沽勿吝,只求襟影无惭。襟前有酒好谈天,与天同醉;江碧云蓝,帆樯远来万里。试凭栏顾盼,这边是、鲤门双峙,那边是、龙岭九回。国运终兴,勿谓江流不返。江上尽人皆见月,得月谁先?”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制作:清江野老


作 者 简 介
  曾祥科,网名:空山新雨。1976年生,湖北长阳人。通信企业职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湖北省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长阳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荣获“荆楚联坛新锐”称号。诗词楹联作品及评论文章散见于各地刊物和网络论坛。
我知道您在看,请点在看

————————

诗苑键弹 精彩回放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


关注长阳诗苑

升华诗意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千古对联大全,大智慧!
对联之最
中国千古最全对联,终于集齐了!
网络楹联考第五弹:苏东坡又写了一副『假对联』(林杉)
对联例话(17)哀思缅怀对联:挽联
苏轼出上联:“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高僧妙对下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