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古代史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 综述
(1)古代东方的地理概念
亚非大河流域,即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
(2)古代东方的历史地位
人类文明发祥地,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文明产生主要标志:金属工具;文字;国家
(3)地理环境:大河冲击平原
从地理环境角度分析古代东方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原因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文明生成和发展的舞台。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只能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并有限地改造自然。古代东方大河流域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宜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孕育了文明,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4)古代东方文明特征
经济:灌溉农业
政治:中央集权
思想:君权神授
文化:象形文字
社会:等级森严
2.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区域 ,位于今天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
(2)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称“钉头文字” ,刻写在泥版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文字之一,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吉尔伽美什》
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古代优秀文学作品之一;
用楔形文字写成,以泥版文书完整保存。
(4)《汉穆拉比法典》
背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目的:有效规范社会秩序,巩固王国统治
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各阶层义务,严惩各种社会犯罪
地位: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史学价值: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其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政治观念:汉穆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受权标,隐喻君权神授
历史局限:保留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社会各阶层法律地位不平等
进步意义:否定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
3.古代埃及
(1)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政治:掌握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任免权
经济: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
军事:控制所有军队
法律:法老意志即为法律
宗教:强化王权神授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
(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建筑是物化的历史)
实际用途:埃及法老的陵墓
文化意义:象征古埃及法老的专制权力;体现古埃及人来世信仰观念;
反映古埃及人的创造性智慧;代表古埃及建筑技术的成就
(3)象形文字
发明时间:公元前3500年之前
书写材料:最普遍使用的是纸草
失传原因:复杂难懂,未能普及;屡遭强势文化的冲击
4.古代印度
(1)种姓制度
时代: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6世纪“吠陀时代”
实质:严格区分不同社会阶层或集团的等级制度
形成:雅利安人征服,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雅利安人氏族制度解体,区分不同等级
构成:婆罗门--祭司阶层;刹帝利--军事贵族; 吠舍--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高种姓男子可以娶低种姓女子),
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宗教生活不平等
影响:造成社会阶层隔离,阻碍社会成员流动
用神权维护种姓制度
(2)佛教的创始、经典
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悉达多,被尊称释迦牟尼、佛陀
经典:大藏经,经、律、论三藏
传播: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3)《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文学价值:梵文史诗,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世界文学瑰宝
史学价值:反映印度社会生活多个侧面和雅利安人扩张历史
知识梳理
1.综述
(1)古代东方与希腊罗马比较
东方古国
古代希腊罗马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地理位置
大河流域
濒地中海
经济基础
灌溉农业
工商立国
国家形态
帝国
城邦
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
公民民主
文化成就
象形文字
字母文字
(2)古代希腊罗马比较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国家形态
城邦
城邦 到 帝国
政治体制
贵族制 到 民主制
贵族制 到 君主制
文明展拓
海外殖民
军事征服
文明遗产
理性主义、人文主义
罗马法、基督教
2.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1)地理位置
以希腊半岛为主体,包括爱琴海诸岛、爱奥尼亚群岛、小亚西部沿海,略大于今天希腊共和国。
(2)城邦的特征
城邦概念: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
城邦特征:小国寡民、政治独立、政体多元
(3)古典时代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经济、政治、文化高度繁荣,雅典民主政治全盛
(4)雅典民主政治
特点:直接民主制,人民主权,轮番为治
原因:平民反贵族斗争胜利的结果
发展:
a.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削弱贵族会议权力,扩大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民主政治先河;
b.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彻底扫除氏族制度残余,标志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C.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迎来全盛时期。
运作: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
陪审法庭是最高法庭;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军事机构
评价:
a.先进性
古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利于调动公民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
欧洲古代政治文明杰出成就,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源头,其民主理念和民主程序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b.局限性
享受民主的主体有限,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斥;
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直接民主制、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容易导致“集体暴政”
1
2010年高考32.苏格拉底案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生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1分)
①10岁雅典男童   ②雅典贵妇   ③40岁雅典男性公民
④奴隶           ⑤来自波斯的商人
(3)通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答案:(1)古典时代    (2)③
(3)从材料中提炼出雅典民主制的本质特征。
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苏格拉底一案的审判过程显示,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3.希腊古典文化
希腊古典文化成就:
(1)文学:《荷马史诗》
内容--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
成文--盲诗人荷马将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加工定型
文学地位--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史学价值--反映公元前11-公元前9世纪古代希腊社会状况
(2)建筑:帕特农神庙
位于雅典卫城;建于“伯里克利时代”;多利亚柱式建筑;古希腊建筑艺术杰出代表
(3)哲学
地位--欧洲哲学源头
含义--“爱好知识之学”
精神--冲破宗教神话束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解释世界
繁荣--古典时代,流派纷呈,大师辈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大哲人
(4)史学
地位--欧洲史学源头
含义--“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
诞生--“古典时代”;“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历史》开创历史叙事体
希腊古典文化繁荣原因:汲取东方文明成果;城邦提供制度保障;崇尚理性思想自由
古希腊文化的历史影响:西方文化的源头,在哲学、文学、史学、艺术、伦理学、美学、逻辑学、政治学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以人本主义、注重理性的思维方式、追求真理的人生目标等为核心内容的希腊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影响。
4.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
国家机构:执政官-最高行政长官;元老院-最高决策机构;公民大会-名义上最高权力机构
历史线索:平民反贵族斗争推动罗马法发展;罗马对外扩张推动共和走向帝制
(2)罗马帝国
帝国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帝国繁荣:公元1-2世纪长期和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城市涌现。
帝国危机:“公元3世纪危机”,帝国盛极而衰。
帝国分裂: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
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
帝国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末代皇帝被废黜,标志西罗马帝国灭亡,也是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东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的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3)基督教的创始、经典
创始:公元1世纪上半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相传为耶稣所创立。
经典: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
发展: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家;中世纪蛮族国家皈依基督教;新航路开辟后传播世界各地,成为世界第一大宗教
2012年高考36.梭伦的大盾(12分)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
(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 (3分)
(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 (3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1)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
因为梭伦认为他留下的法律制度是根本的保障,他个人的去留无关紧要。
因为梭伦认为法律至上,个别政治人物的作为改变不了法律制度。
(2)能根据材料做出合理解释。
因为平民和贵族都有各自的利益,梭伦要保持已制定法律的公正、严肃性。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
能根据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炼总结。
贵族与平民利益之间的博弈;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公民守法精神;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5.罗马法体系
(1)“十二铜表法”
地位: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为罗马公民法奠定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背景:共和国建立初期,贵族掌握习惯法的解释权,平民为反对贵族司法特权、争取自身权利,要求制定成文法
颁布:公元前451-450年,共和国政府将法律条文刻在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
内容: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方面,是习惯法的汇编。
实质: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
意义:体现法治精神。明文公示按律量刑,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滥用权力,规范社会生活。
(2)公民法
目的:维护罗马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稳定和团结
范围:仅适用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享有法律保障和权利
构成 :大法官颁布的有关告示和审判;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各项决议案例;
执政官发布的各种行政命令
作用: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利益,提高平民社会地位,调动其参加外征服战争积极性
(3)罗马法的评价
先进性: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内容丰富、形式完备,对后来欧洲各国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近代大陆法系的渊源)
局限性: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
(4)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透明公开;以法律为准绳;
重视证据和程序;(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维护公民合法权利
1对弗里斯的控告(14分)
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弗里斯,……他在西西里任总督时的种种决策违反了一切法律,一切判决先例和所有的公理。……不正是你这暴君将无辜不幸的公民柯什纳斯钉在十字架上,使他受辱而死。他曾表示要向国家法官上诉控告你的罪行就被控以密探罪捉拿到你面前,受到严刑拷打。他仍然宣称:“我是罗马公民,曾在罗克斯普列蒂阿斯手下工作,他将证明我无罪!”你对这些抗辩充耳不闻。“我是一个罗马公民!”这句神圣的话,即使在最偏远之地也还是安全的护身凭证。……弗里斯仗着自己的财富,打击自由的根基,公然蔑视人类!难道这恶人可以逃脱惩罚吗?诸位元老,这绝对不可以!如果这样做,你们就挖去社会安全的基石,扼杀正义,给共和国招来混乱、杀戮和毁灭!
问题:(1)西塞罗反对弗里斯裁决柯什纳斯的理由有哪些?(3分)
(2)西塞罗为何要求严惩弗里斯?(3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罗马的法律?(8分)
正确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
西塞罗认为弗里斯的裁决,践踏了罗马法律保护公民权利的基本原则,打击举报者、带有个人报复色彩;无视事实和证据、主观臆断草菅人命,威胁罗马统治权力、干预司法,动摇公平正义和共和国安全的基石。
(2)能根据材料做出合理解释。可从法律、公民、社会、吏治、国家层面分析,如:
西塞罗认为只有严惩弗里斯,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才能保护公民权益,才能维护公平与正义,才能严肃官吏作风或行为,才能巩固共和国统治或依法治国。
(3)能根据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炼总结,史论结合。
根据材料阐述罗马法律对公民人身的保护、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维系罗马共和国发展的统治具有重要作用,是进步的。
共和国时代的罗马法司法依旧掌握在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中,而且只有罗马公民才有机会获得法律保障,法律平等不具备广泛性,司法权掌握在贵族元老手中,罗马法也有局限性。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5)
知识梳理
1.综述
中世纪的时段界定: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15世纪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阶段划分:中世纪前期(5世纪-11世纪)   西欧封建制度建立
中世纪后期(11世纪—15世纪) 孕育社会变革因素
中世纪的时代特征:黑暗时代;承前启后
中世纪基督教文明:
蛮族国家建立后皈依基督教,基督教逐步发展成一种超越国家的普遍精神纽带,使处于分裂状态的西欧拥有了统一的信仰体系,成为维系西欧社会的主要力量和权威,在政治、经济、思想、文教、习俗、伦理道德等领域处于主导地位。
中世纪后期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土壤中逐渐孕育出近代文明的某些因子:城市复兴、世俗教育、资本主义经济、民族国家、文艺复兴…为近代欧洲文明诞生奠定了基础。
封建制度的概念:一种以土地占有权和人身关系为基础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社会制度。
2.封建制度的产生
隶农制
背景:3世纪罗马帝国奴隶制全面危机
经营方式:采取租佃制,奴隶主贵族把庄园土地分成小块,租给隶农耕种,收取地租
身份地位:
隶农与大土地所有者之间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对耕种的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但拥有家庭和相对独立的经济,可部分支配劳动产品,地位高于奴隶,是“中世纪农奴的先辈”。
采邑改革
性质:土地分配制度改革
原因:国王将土地无条件赏赐给贵族和教会,导致王室地位羸弱,地方贵族威胁中央政权
内容:变无条件赏赐土地为有条件分封
规定封君和封臣明确的权利义务关系;
采邑及身而止,不得世袭和转让
影响: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
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 ;层层分封形成封建等级制;国王为虚君王国分裂割据
法王腓力二世先后对41个旧城和43个新城颁发特许证,追认它们的特权和准许它们成立自治的公社。1185年他下令修整巴黎市容,用鹅卵石铺路,一位富商竟捐献11000银马克来支持他的行动。这段材料体现了
A. 王权在推动市政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B. 市民的支持使等级君主制下的王权提高
C. 市民借助王权支持赢得城市自治
D. 王权与市民以城市为舞台互相支持
正确答案:D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6)
知识梳理
从中世纪庄园平面图中能读出哪些历史信息?
显性信息
历史认识
城堡和教堂居庄园中心
社会统治:人们受领主教会双重控制
风磨、水磨、牛马;三圃轮作
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
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和自由农民份地
阶级关系;劳役地租
城堡雄伟农舍低矮
生产关系:领主剥削压迫农奴
耕地、菜园、畜群、 牧场、森林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3.中世纪庄园
建立:生产力低下,封建主依靠地产生活, 在领地上建立庄园,控制农奴剥削地租
性质: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特点:自给自足;相对封闭
衰败:14世纪后生产力发展和商品货币关系渗透,领主自营地缩减,庄园衰败
阶级:领主--国王、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剥削地租(劳役、实物、货币)
农奴--人身不自由的独立劳动者,与领主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有家庭、份地、劳动工具,交纳地租和各种相关赋税
西欧封建制度特征(5世纪--11世纪)
政治
封建等级制度    王国分裂割据
经济
庄园经济  农奴劳动  地租剥削
文化
信仰时代  神学统治  禁锢思想
4.城市自治
原因:领主肆意盘剥城市,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目的:维护城市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
目标:夺取司法权、行政权
手段:金钱赎买、武装斗争
结果:部分城市获得完全自治权或部分自治权
实质:封建领主做出让步,城市有权处理内部事务,但封建领主仍有经济特权
庄园与城市比较
庄园
城市
经济特点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阶级结构
领主--农奴     人身依附
领主--市民     身份自由
管理制度
领主统治       世代相袭
市政议会       自由选举
思想文化
神学禁锢
世俗文化
城市复兴的影响
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结构:市民阶层形成(资产阶级前身)
政治制度:等级君主制产生(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世俗文化发展(文艺复兴)
5.等级君主制
含义: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 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分享权力
背景:12世纪后,随着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加强;
为打破封建割据,王权与新兴市民阶层联合
标志:13世纪等级代表会议建立(英国议会、法国三级会议)
特征:分权--司法权和军事权集于中央;赋税批准权和分摊权由等级会议掌握
意义:相对中世纪早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局限:未能打破分裂割据状态
6.大学的兴起
含义: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联合社团
原因:11世纪后,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发展,新兴市民阶层要求开展世俗教育;
教会为了研究传播神学,支持大学创办
特点:重视神学教育;独立自治,学术自由
意义:为近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准备条件,促进城市繁荣和文化教育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特征 (11世纪--15世纪)
经济
城市复兴    商品经济
政治
等级君主制  市民参政
文化
大学兴起    世俗文化
西欧封建制度特征
中世纪前期
中世纪后期
经济
庄园经济  农奴劳动  地租剥削
城市复兴  商品经济
政治
封建等级制  分裂割据
等级君主制  市民参政
文化
信仰时代  神学统治
大学兴起    世俗文化
中世纪西欧常见的活动商贩(10分)
公元11世纪时,在英国的林肯郡有一个出生于庄园农奴家庭的孩子叫圣歌德里克。由于家境贫寒,从小便离开家庭。在流浪的生活中,他发现同一种物品在两个集市上的价格是不同的,并且相距越远,价格差距越大。有一天早上,他在海边发现了几件船难物品,就拿到集市上换了几个钱。于是,他当上了一名活动商贩。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入股加入了一支商队,从事更远一点的贸易,又赚了好多钱。后来,他有了自己的海上运输船,往返于英格兰、丹麦和法兰德斯,成为一名极为富有的商人。
——(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
问题(10分 )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此时期西欧社会发展特征。
充分提取材料中间的信息,能够全面的分析出西欧社会发展特征,表达清晰完整。
正确答案:能够首先提出此时期的时代背景:庄园经济占主导地位  2分
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出社会发展的新特征:
从材料中“两个集市的价格差异”,分析出此时“商品交换活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分
从材料中“他的个人经商经历,最终成为富商”分析出“欧洲内部之间的贸易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复兴是其贸易发展的基础”2分
“个人经历从农奴到富商”同时又反映出经济活动导致农奴身份的改变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体现出社会结构的改变和社会观念的转变。4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世界古代史专项训练(选择题)
2016高考专题梳理: 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高中历史知识点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孙老师战高考——民主法制的源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