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霞、李荣梅: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建构

此文发《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

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十二中学   孙霞  邮编:255075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    李荣梅  邮编:255063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信息搜集整合能力以及创新思考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在初中阶段,学校教师对这一课程教学的关注越发深入。所谓“高效”是,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获得相关知识储备、操作方法,而且还要熟练掌握具体的实践应用技能、综合思维方式。在本文中,笔者为建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尝试性地提出了三个多元方式:1)多方面的教学视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3)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关键词】 初中   信息技术  学生  主体   高效课堂 

       引言:

随着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现实社会生活中对个人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那么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作为非主干课程能否在新型教学氛围中获得一席之地。这一课程能否为学生日后的综合发展奠定技术基础。此类问题都亟需一线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并积极改进学科的教学结构,努力建构一个高效的课堂。 

一、建构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学科必要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英语、数学等学科课堂方面,音频、动画、图像、影像的缺乏是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填鸭式课堂、讲授式课堂,还是新型的讨论课堂,都存在着媒体形式的单调或者部分的缺位。尤其是学生们在课堂中不高的参与度、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使得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理解、认识和应用的能力水平总体较低。因此,在初中阶段各个学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需要公众、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多方面的重视。视、听、触等感官的结合,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虽然信息技术课堂的教育内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课,但是它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思维的训练、视野的开阔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构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多元方式 

(一)、多方面的教学视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与否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丧失对课堂的兴趣。”1并且,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内容本身就有较高的理论性质。如何将学生最初面对多媒体时直接兴趣的无意注意力,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转化成深层次的注意力、探究性的深度学习。这需要教学一线的老师们认真思考。其中很关键的一个方面,即:多方面的教学视角。例如:在键盘指法教学中,利用相关的打字比赛游戏。增强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Excel教学中,结合学生喜爱的书籍、电影、动漫等内容。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总结。既有利于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又锻炼了他们的Excel操作能力。教师多方面的教学视角,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方式。 

(二)、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信息教育在初中阶段理论性课程并不具有专业性难度。反而是课程的实践性质极高。这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规划出充足的练习时间。学生们只有在实践应用所学的技术后,才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这种练习反馈同时也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日后的教学内容规划相联系。例如:在Word文档的教学中,多种的文字编辑功能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在 介绍Power Point 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选主题进行构思设计。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主体竞赛活动——电脑绘画比赛、电脑小游戏过关比赛、网页制作比赛、网站建设比赛等等,并颁发奖状。这些竞赛性质的活动能够引起学生们对参与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不但丰富了课余学习和生活,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基础水平的差距,做到分层、分段针对性地教学。这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准备进行分层分类教学。最好能够打乱自然班的方式,将基础相似的学生组合成一个教学整体。这样一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能够让学业水平、能力素质相似的学生之间友好协作以及顺畅沟通。在特殊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在同一个教学集体中可以设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2这有利于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进行相应的学习内容。总的来说,每个学生由于遇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会在自己能力范畴内取得良好的成绩,并逐步确立自信。 

(三)、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当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则成为了引领者、建议提供者等角色。这就形成了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课堂模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又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充分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技能。有很多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如:角色转换、小组合作、主题展示活动等等。以主题展示模式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次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点分工,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让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让小组成员上台讲解、演示和分享学习成果。老师和台下的学生还可以对学生分享的主题展示活动学习内容进行补充,甚至提出疑问或者指出错误。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小组内部的学习兴趣,促进相互之间协作与配合,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使得在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团体合作的精神。

结论:构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短期工作。面对学生基础较弱、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等问题,如何建构出一个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是亟需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与学科建设人员努力摸索,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以应对不同基础水平、不同地位的学生。除此以外,“建构高效课堂还离不开教材、教育环境的改变。”3总的来说,初中信息技术高校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这需要多元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付兰敏.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70-71.

[3]刘琼.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03):93-95.

上一封 下一封«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信息技术论文题目大全
高效课堂之浅谈
浅探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三四五”高效课堂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试论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定位(转)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