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向玫瑰:更新教育观念,打造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新课堂

此文发《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

更新教育观念,打造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新课堂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级中学    向玫瑰    邮编:445003

     内容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将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设置和课堂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既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牢牢把握生活化的原则,注意将课程教学活动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设计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探索、体验,以增强其对学科原理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使学生将思想品德学科的原理和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生活实际 教学策略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人类代代传承的知识都是前人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因此人类生产生活的经验应该是所有学科课程建构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更是明确地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以此理念为指导,《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设置基本呈现出生活化的特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贴近自身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进而理解知识,感悟道理,形成价值观。因此,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是贯彻课改精神,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说过:“生活化的味道越浓,教育的意义就越大,坚持下去就会产生奇迹。”也就是说,教育活动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越能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越能使学生将其所接受的规范和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落实到行动当中。思想品德作为帮助和指导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科,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施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成长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其适应逐步拓展的社会公共生活并养成负责任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上述两点认识,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就要懂得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课表的要求,针对学生认知情况和思想品德发展水平开发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中获得体验、形成认识、发展品行。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做才能把握好生活化的原则呢?笔者认为,在实施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注并搜集社会生活热点和学生生活中的典型情境。

    首先,当代学生生活的环境已不同于往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了解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学生所掌握的社会生活方面的信息日益多元化和新鲜化。这些信息一方面构成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经验基础,另一方面也成为了他们迫切想要解释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多积累有关社会生活方面的新闻事件,并能很好地将其作为教学的素材,构建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为载体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悟。比如从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帮助灾区人民共克时艰、共建家园的新闻事件中,我们既能看到广大社会成员关爱灾区人民的责任意识,也能发现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在讲授《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我以这一时效性很强的新闻事件为背景帮助和引导学生分析关爱社会的表现以及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特征,既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抽象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服务社会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愿望与热情。

     其次,学生日益拓展的日常生活更是其经验架构的基础。同时由于自身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又不能很好地看待自己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情。例如,同老师和家长的交往是学生最经常地日常生活经验,但由于身份和职责的差异,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老师和家长和自己相处时的一些做法。他们可能会将老师和家长的高期待和严要求看成是束缚,这必然会给学生的生活带来影响。这样的情境一方面是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构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自己的家长和老师,这就是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价值功能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注意留意和搜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反之,如果我们的课堂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不仅不能对学生的品行发展起到很好的引导,甚至还会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材料选择要适度,运用要科学。

    学生所体验和感知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都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其生活经验当中可供我们选择的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素材也是复杂多样的。由于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不强,初中学生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些复杂的生活经验,他们甚至会更多地受到一些负面事情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对与某节课内容有关的学生的生活素材进行筛选,选出最具有典型性,也要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的材料,尤其是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材料选取上更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

其次,生活材料的选择要力求做到精炼,不能太多、太宽泛,将课堂教学变成简单的材料堆积,这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失去科学性和严谨性,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社会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要注意素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现代通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很好地了解和搜集到各种即时的社会新闻,我们需要用这些实效性强的新闻来不断更新课程教学资源,这样才能长久地保持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最后,我们不能舍近求远,而要注意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为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乡土材料更能增强学生的亲切感,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是老师对学生实现生活化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这要求教师将学生体验到的或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很好地整合,并使之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即我们要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

总的来看,生活化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体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思路。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时要始终把握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铺垫的原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典型的材料,并依此为架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冲突的分析和辨析中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例如,我们在实施“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近年来两岸有好往来的典型事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谈对这些事例的认识和看法,最后形成结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是大势所趋。这样就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增强了学生对国家大政方针的认同感和主动维护国家统一的自觉性,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这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的课程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树立起生活化的课程教学观,掌握科学的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的功能和价值,也才能真正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剑辉.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生活化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5).

【2】邓权忠.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略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8).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思想品德》课例研修报告
关于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四)
“生活化”,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返朴归真”
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的重要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