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诗钊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小学数学教学快乐而高效

 此文发《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小学数学教学快乐而高效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孙家庵小学        叶诗钊     邮编:445499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手脑并用,是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动脑      教学艺术

       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的操作活动尤其是一些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显示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每一位学生在主体参与中学会学习。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合理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尽可能地安排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通过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比如,在教学“移多补少”的应用题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点分层次进行操作:先让学生摆小棒,两行各10根,再从第一行移动一根,两行相差多少根?移动2根呢?3根呢?……得出相差数与移动数的关系;然后第一行摆10根,给第二行2根,两行同样多,第二行原来有多少根?边摆边说是怎么想的。教师创设操作情境,学生凭借动手实践,数形结合,不仅明确了算理,也促进了动手能力的提高。
  再如,认识正方形,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有的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把握好教材,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利用学具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这样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注重操作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相应的任务量,让学生在课前制作学具,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学习中用自己的作品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整个过程的亲自经历,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安排学具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并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考,并在动手、思考的过程中获得认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接触现实生活,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针对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的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以小组为单位,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后,平移再拼一拼,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再比较变化情况: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最后学生讨论汇报,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了自己的空间观念。
  再如,教学利息、利率之前,可让学生调查银行、信用社的当时利率等。也可结合实践活动,量度身高、球场的长、黑板的长、课桌椅的高……在实践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动手操作的组织管理,提高动手动脑的效率
  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让学生动手实践好是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就是很难收回来,以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干脆就不让学生动了。我认为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其实,在学生活动之前,教师只要仔细想好操作和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细节问题。如材料的提供、使用,操作的要求,个别学生的对待等等,就能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是小组合作可以事先对组长进行培训,减少浪费时间的因素,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效率,就不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了。加强动手操作的组织管理,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操作的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学生多动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培养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有事半功倍之效。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将圆平均分成16份,并把其中的1份再分成2等份拆拼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大胆尝试,将圆拆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出计算公式。学生如能将圆拆拼成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同样能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推导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实践中尝到了成功。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加强对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治金,张茂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14.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2.
  [3]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实践操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策略的探究
九亭小学
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演示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研究与实践
恰当运用学具 激活数学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