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楠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思考与实践

此文发《教育科学》2017年11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思考与实践 

 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      李楠       邮编:233000  

    【内容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勉强灌输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必须杜绝空洞牵强的说教。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关键词】高中英语;德育教育;思考与实践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

     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特殊意义所在。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任何形式的勉强灌输都不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有可能产生消极效应,使学生产生反感。因此,必须杜绝空洞牵强的说教。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词汇学习、造句练习、语法学习、语篇学习,还是听、说、读、写、译等相关练习,都应以积极、健康、阳光的例句和情景,让学生接受到积极的、主流的思想、感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示例一:在学习progress时,可以创设正向例句:

     Jim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Chinese, as he takes every possible chance to practice it. 吉姆经常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训练汉语,所以进步很大。(一份努力,一份收获)

     示例二:在学习短语refer to表达多种意思(查阅、参考;提及;把…看作;把…提交给…;归因于)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创设不同的、积极有意义的微型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学习、记忆与运用的方法。        比如:When you come across new words while reading, you shouldn’t frequently stop to refer to the dictionary. 读书遇到生词时,不要频繁停下来查词典。(方法与策略指导)Mary and Tom quarreled last night, but they made up this morning and promised not to refer to that any more. 昨晚玛丽和汤姆吵架了,不过今天早晨就和好了,并承诺不再提及那事了。(正向引导,珍惜友谊)Li Lianjie is referred to as a living Lei Feng. 李连杰被称为活雷锋。(助人为乐的思想引领)He referred his great achievements to the valuable help of his friends. 他把自己的丰功伟绩归功于朋友的鼎力相助。 (感恩方面的正向引领)

     示例三:在学习定语从句时,可以依托微型情景展开,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和运用该语法项目,也能以微型情景为载体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________knows the laws well.    ________is quick to act.  A journalist should be a person  ________has a sharp sense of what is happening.  ________is loyal to the facts.     ________can distinguish between right and wrong  (通过对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的讨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正向引导)

     示例四:学习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单元时,引导学生讨论伟人的高贵品质,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作用。

      另外,在高中英语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练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夹叙夹议的说理文章,如果教师能抓住教育机会,不但能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乐观面对困境、正确认识自我、乐于助人等的道德品质。例如,有这样一篇完行填空: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和女儿去超市购物,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老人孤身一人艰难地推着车,这位母亲立即走上前去帮助老人,而且还递给老人家一瓶果汁,母亲用自己的善举给她的孩子以积极的影响。通过类似话题的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文章的学习,学生既可以达到知识迁移,养成良好的解题技巧,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通过英语谚语或习语学习也能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英语中有些谚语或习语,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能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例如,Sooner is better than never. (迟做总比比不做好)老师可以趁机鼓励那些基础比较薄弱,想要放弃英语学习的学生,好好努力,还有机会成功;对于那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可以肯定地告诉他们:Nothing is impossible if you put your heart into i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True knowledge is rooted in practice. (知识源于实践),从而引导他们明白,要勇于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对那些好高骛远的学生尤其有教育意义。

   二、高中英语课外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策略

     1.通过电影或歌曲欣赏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进行有效地结合。高中生很喜欢听歌曲和欣赏影视作品,尤其是英文电影,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兴趣点,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思想教育,视听效果比较好的英文电影供学生观赏,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加教学材料的时代性,还可以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课外课题探究也是重要的德育阵地

     课题探究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是把语言作为完成某项任务的工具,以单元情景话题为依托进行课下延深与探究。课题探究要建立在对语言知识牢固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的基础之上,可以是短期单元项目的探究,也可以是中长期基于某个专题的探究,还可以是对某单元话题的探究延展等。从方式上,既可以自己探究,也可以与家长、老师或同学组成探究小组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探究要有科学、周密的计划,如明确的探究对象,时间的安排,材料查询,工具的配备、最后的成果呈现形式等都要有详细明确的计划与安排。课题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规划、合作的过程,也是科学精神的培养过程。

     3.通过学科的各种比赛进行德育教育

     给定话题的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戏剧表演、美文背诵、英文名著赏析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美,生活的美,并不自觉地接受美的事物,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每周背诵一篇100字左右的英语美文,每个学期进行一次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或戏剧表演,每个假期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难度适宜的英语名著,并写出英语赏析等。这些美文、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语言美,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学生长期接触这些材料,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当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把握德育渗透的可行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反复性。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掘教材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德育渗透点,并辅之于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目标。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 各英语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师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发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制定教学实施的宏观规划,中观计划和微观行动计划。可以是大到高中三年的总体规划,中到每学年的计划和每个学期的计划,小到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甚至某个课堂教学环节的研究计划。在具体的语言训练中, 有意识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

      2. 德育渗透要注意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务必要联系学校和学生实际, 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正确引导学生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3. 德育渗透要注意艺术性

教师可以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使它化作一股巨大的动力, 使学生把暗示转变为自身需要, 不断鞭策自己。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避免脱离教材空洞地说教;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 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4. 德育渗透要注意针对性

在科技发达的信息社会,高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很多, 见识很广。他们的身心处在迅速成长阶段, 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喜欢独立思考, 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见解, 对教师观点不再是全盘接受。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性,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避免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 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教育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要培养出高尚的道德人格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通高中事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让理想的光芒烛照教育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012
关于开展普通高中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的工作汇报
英语学科德育工作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