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谭秀琼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粗心毛病”的成因与解决策略---推荐人:胡阳新
此文发《教育科学》2016.1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粗心毛病”的成因与解决策略---推荐人:胡阳新
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布垭中小学校    谭秀琼    邮编:444329
【内容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快速、准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从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反映,孩子运算中的错误很多都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可是孩子似乎很难克服粗心这个毛病,每次考试都会因为粗心丢掉很多分数。教师、家长和孩子都为此很着急。其实,如果对粗心问题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想象中的那样会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困扰。
【关键词】小学数学   粗心毛病   解决方法
       在学习《乘法》这一单元后,学生总是犯一些“粗心”的错误。例如:解决“196*32”时,他可能会在笔算时变成“196*23”或者“169*32”等;笔算多位数的乘法时,经常会把一些进位搞错;竖式计算中,个位、十位、百位……排列不正确,时常将百位数加十位数,或千位数。有时,明明在前一步解决问题时是正确的,却在最后功亏一篑;老师也总是纳闷,这粗心的“毛病”真的那么顽固吗?为什么孩子这么粗心?问题出在哪里?有什么方法使他们丢掉粗心的“毛病”呢?
      一、孩子粗心的主要原因
      (一)注意力不集中
   粗心与注意力有密切的关系。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从生理层面分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0-6岁的早期教育。研究表明,大多数在走路前没有充分爬过的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学习中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不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为什么有的孩子把169写成196?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把十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对位不齐?为什么有的孩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抄错了?这都与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有关系。视知觉能力指眼睛能否作定点、动点的跟踪(视觉集中),能否清晰的辨认出两个相似的字(视觉辨认),能否迅速记住刚刚所看到的数字(视觉记忆),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视动协调)。每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的视知觉能力达不到同龄水平,就容易出现粗心的现象。
    (二)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比如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西瓜芝麻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讲一个个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由于对事物感知能力差,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这些孩子不能清晰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法则。如果对待这些差错和漏洞的态度是麻木不仁、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差错就会越来越多,漏洞就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知识状况就会对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造成障碍,结果可想而知。
   二、纠正孩子粗心的三种方法
    (一)强化审题训练,准确感知算式。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方法是:一读、二看、三想、四算。“读”是认真读题,“看”是看清数据、运算符号、运算顺序,“想”是想计算方法和顺序,“算”是按想的思路进行计算。培养计算能力,首先要从感知算式入手,抓好审题的基本训练。设计计算题时,要有意创设各类题型,让学生充分感知,善于发现算式的特点,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125*25)*8、(125+25)*8、169*23、196*32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审题训练的重点是运算顺序,能否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训练的方法是:先观察、议论,再动手计算,最后交流运算方法,评讲哪种方法较为合理,灵活。如:观察下列各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比较简便?)58*99、58*101、58*99+58、58*78+58*23-58......坚持这样训练,培养学生感知算式特点的意识和能力,为选择合理算法打好基础。
     (二) 坚持口算训练,培养记忆能力
      熟练的口算是正确笔算的基础,口算和笔算都离不开瞬时或短时记忆。口算是训练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最好形式,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如教师口述题目,让学生听算,学生既要记忆题目,又要记忆中间过程。或者学生看卡片上的题进行视算。口算训练如果方式单调,学生就会感到乏味。特别是对低年级儿童,为了避免产生厌倦情绪,可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开火车"、"接力赛"(72÷9 = □×8=□-4=……)、"对口令"等等。如此持之以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短时记忆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三) 注重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能力和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在教学中,应教育学生树立责任心、自信心,培养细心和耐心。为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让学生在练习中不轻易向人请教或急于对得数,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1)认真书写。书写无错是计算正确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抄题还是脱式计算,教师均严格要求学生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洁净(即使草稿也要求字迹清晰),每写一步要“回头”仔细校对,证实自己抄写、计算正确后再继续下一步运算。
(2)仔细验算。验算是计算正确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示范,提高学生对验算重要性的认识,使检验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且引导学生创造多种验算的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另解法、估算法、换位法、代入法等,使学生提高验算兴趣,增强验算能力,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训练过程。但只要我们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小学生计算粗心的毛病是可以克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培养细心的良好习惯
关于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造成小学生计算粗心的10大原因都在这,不改还会继续错!
如何改掉小学生数学计算粗心的毛病
学生数学计算时老错,怎么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